論語和孟子中都出了那些成語?說越多越好

2021-04-21 00:33:54 字數 6981 閱讀 8773

1樓:熊炯

目無全牛、遊刃有餘、貽笑大方、望洋興嘆、豪樑觀魚、涸澤而魚

2樓:匿名使用者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___孟子

求出自《論語》和《孟子》的成語,故事,名言

3樓:雨天后的七彩虹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怨天尤人----怨:怨恨;天:命運;尤:責怪,歸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怪別人。

玉毀櫝中------比喻因主管人員失職而造成重大損失。

因材施教-----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標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以身作則-----則:準則,榜樣。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以德報怨-----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言不及義----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淨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

循循善誘----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於;誘:引導。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學而不厭-----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色厲內荏-----色:神色,樣子;厲:凶猛;荏:軟弱。外表強更,內心虛弱。

三思而行------指經過反覆考慮,然後再去做。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

任重道遠-----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孟子》和〈論語〉中有哪些經典格言---名句-------成語(請寫出出處與意義,謝謝)!!

4樓:隨心小欲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見義不為,非勇也。(論語)

君子**之美,不**之惡。(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出自《論語》《孟子》中成語及含義40個

尋找出自<<論語>><<孟子>>的成語及名言警句

5樓:匿名使用者

1、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淋漓盡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論語·泰伯》

5、從心所欲;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6、當仁不讓;語本《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朱熹注:"當仁,以仁為之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

"後來泛用"當仁不讓"表示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做,不應該推委。

7、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論語·里仁》:"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8、發憤忘食;用功學習,努力工作,忘記了吃飯。《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爰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女,同"汝",你;爰,何。)後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奮。

9、犯上作亂;犯上:觸犯長上;作亂:指造反。《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0、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論語·陽貨》:

"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也作"殺雞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語出《論語·衛靈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聰明。原指好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後也指愛施小恩惠。

13、後生可畏;後生;年輕人,後輩;畏:這裡指敬服。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他們是可敬畏的。

《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後多用此稱讚有志氣有作為的年輕人。

14、誨人不倦;誨:教導。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別耐心。《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惠而不費;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耗費。施惠於人,自己又無所耗費。《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後來常用以形容有實利而不多費錢財。

16、家喻戶曉;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

17、見義勇為;看到了爭議的事情就奮勇地去做。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18、舉一反三;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詞窮;利用站不住腳,無話可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孝也。——孟子

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離婁上》

《孟子》名言名句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其進銳者,其退速。(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仁者無敵。(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使有德行的人居於相當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職務。)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傑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都可以當堯舜這樣的好人。)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責怪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養心莫善於寡慾。(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慾望。)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對別人恭敬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儉的人不會搶奪別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交朋友時,不依仗自己年紀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塗卻硬要叫人明白。)

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廢井。)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種樂處,但是以德服天下並不在其中。

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麼能趕上別人呢?)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解說詩的人,不要拘於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於詞句而誤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對了。)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東山便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也變小了。)

獨樂(yüè)樂(lè),與人樂樂,孰樂?(一個人獨自欣賞樂音快樂,和別人一道欣賞**也快樂,到底哪一個更快樂呢?)

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您老人家這麼一說,使我的思想豁然開朗也。(慼慼:感動的樣子))

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如果想要讓天下太平,在當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還有誰呢?)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君子之於禽獸,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聖也。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

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彼一時,此一時也。

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人不可以無恥。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論語孟子讀後感論語孟子讀後感500字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 孟子 這本書,這是一本能教育我們怎樣做人的書,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孟子 的讀後感 所謂聞名不如見面,今天,我就有幸讀到了這本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書。關於教我們怎樣做人的書我讀的不多,但也涉獵過一些,比如 三字經 規 等。但這本書對我影響比較大。這本書主要寫了戰國時期一位偉大...

閱讀下面的《論語孟子》選段,回答問題子曰

1 d 2 參 我們要謙虛好學,擇善而從,完善自己,還要樂於在現實生活中行善,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意思對即可 閱讀下面的 論語 孟子 選段,回答問題。6分 1子路問 聞斯行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 小題1 私淑艾復 答問 制小題1 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對於 聞斯行諸 的問題,孔子根據冉有退...

孔子和孟子的,孔子和孟子的資料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 農曆八月廿七 前479年4月11日 農曆二月十一 字仲尼。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 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 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