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有關治國的格言,出自論語中的成語和格言警句有哪些?

2021-04-09 07:02:11 字數 3141 閱讀 9052

1樓:q王小年

1、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篇》

翻譯: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2、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篇》

翻譯: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3、舉直錯諸枉,**服;舉枉錯諸直,**不服。——《論語·為政篇》

翻譯: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不正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

4、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篇》

翻譯: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5、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論語·里仁篇》

翻譯:能夠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那還有什麼困難呢?不能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怎麼能實行禮呢?

2樓:灼灼其華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譯:孔子說:用政治手段約束民眾,用刑法手段規範秩序,民眾會設法規避而沒有羞恥的感覺;用道德教育啟發民眾良心,用禮來規範秩序,民眾會既遵守秩序又知道羞恥。

哀公問曰:"何為**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服;舉枉錯諸直,**不服."

譯: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呢?

」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不正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

齊景公問孔子怎樣治國,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譯:齊景公問孔子怎樣治國,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即要治理好國家,君主必須像個君主,臣子必須像個臣子,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譯:子路(對孔子)說:「衛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呢?

」孔子說:「首先必須正名分。」子路說:

「有這樣做的嗎?您想得太不合時宜了。這名怎麼正呢?

」孔子說:「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對於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採取存疑的態度。

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行就不會得當。

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麼辦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於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馬虎虎對待的。

」孔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譯:孔子說:「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管理政事還有什麼困難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為,怎能使別人端正呢?」

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衛靈公》)

譯:靠聰明取得了地位,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雖然得到了地位,也一定會失去的。靠聰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持它,假若不用嚴肅的態度來治理百姓,那麼百姓就不會尊敬他。

靠聰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護它,能用嚴肅的態度治理百姓,而不用禮義教化人民,那也算不得完善。

孔子曰:「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任焉,敏有功,公則說。」(《堯曰》)

譯:所重視的四件事:人民、糧食、喪禮、祭祀。寬厚就能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績,公平就會使百姓公平。

孔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子路》)

譯:孔子說:「先派定各 部門的負責人,赦免部下的小過失,提拔德才兼備的人。」

孔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己矣。」

譯:實行無為而治的人,就像舜帝一樣英明,還需要再去做什麼呢?

哀公問曰:"何為**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服;舉枉錯諸直,**不服."

譯:魯哀公問道:"怎樣做才能使百姓服從?"孔子回答說:"提拔舉用正直的人,使他安置在邪曲之人的上面,百姓就會服從;提拔邪曲之人,使他居於正直之人的上面,百姓就不服."

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

譯:治理一個大的國家應該像煎小魚一樣,不要經常翻動,破壞魚的完整。望採納。

3樓:匿名使用者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篇》

翻譯: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論語·里仁篇》

翻譯:能夠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那還有什麼困難呢?不能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怎麼能實行禮呢?

4樓:匿名使用者

徒有羨魚情?圖提醒我一下知我者謂我心憂

出自論語中的成語和格言警句有哪些?

5樓:伯楓雙秋芸

格言:1.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論語·泰伯》。

2.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之聲。

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也作「殺雞焉用牛刀」。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語出《論語·衛靈公》。

成語:1.誨人不倦:誨:教導。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別耐心。《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家喻戶曉: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

3.舉一反三: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有關治國的名言警句,論語中有關治國的格言

1 天下為公。孫中山 2 治國之難在於知賢而不在自賢。3 國者,必以奉法為重。列子 說符 7a64e59b9ee7ad9431333363393738 4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6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7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論語中有那些成語 格言 警句,出自論語中的成語和格言警句有哪些?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一樣,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會有的。魯迅 不恥下問 見賢思齊 溫故知新 子曰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 文 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不憤不啟,不徘不發 ...

求論語中有關為人處世的語句孔子《論語》中有關為人處事的句子有哪些

子曰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白話 孔子說 能夠自我反省,責備自己重,而責人輕者,怨恨自然遠離了。子曰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白話 孔子說 相處整天,言談從未論及仁義,好使小聰明,專弄一些投機取巧的事,這種人實在難以教化啊!子曰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白話 孔子說 君子一切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