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明朝統治者的凌墓,為什麼明孝陵在南京,而明十三陵在北京

2021-05-12 12:36:13 字數 4383 閱讀 3782

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起初把都城選在南京,所以死後他的陵墓孝陵就在南京。但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把都城遷到了北京,其後的皇帝陵墓當然就在北京了。

明十三陵在北京,為什麼在南京會有明孝陵

2樓:

戰事繁忙,當時的日軍無暇顧及,挖墓是個非常複雜的技術活,而且日本人對於中國古代歷史還是很崇拜的

明孝陵和明十三陵的區別。

3樓:奇怪書呆

明孝陵和明十三陵的區別如下:

1、兩者所處地理位置不同。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而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

2、兩者埋葬的皇帝不同。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馬氏諡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明十三陵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總共埋葬著朱棣等十三位皇帝。

3、兩者的建築結構不同。

明孝陵陵區內的主體建築和石刻有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築遺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築的真實性和空間佈局的完整性。

明十三陵以長陵為首,其他十二陵依山勢向兩側排列,各陵建築佈局基本一致。陵墓建築包括神道和陵園兩大部分。陵宮呈長方形,陵宮之後為圓形或橢圓形寶城,建築物自石橋起,向後依次為陵門、碑亭、祾恩門、祾恩殿、明樓和寶頂。

4樓:匿名使用者

十三陵位於北京,是從北遷的永樂皇帝開始之後的明代十三個皇帝的墳墓。

而之前的兩個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於當時的都城南京,為現在的明孝陵,第二個皇帝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在明成祖攻佔南京的靖難之役中失蹤。

南京十三陵在哪,明孝陵屬於十三陵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明孝陵在南京來,是朱和馬皇自後的合葬墓

。南京沒有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截止2023年,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1]

明十三陵是哪13位皇帝的墓,為什麼

6樓:天下相思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擴充套件資料

陪葬墓東井、西井:一說是明成祖十六妃殉葬墓,一說是明成祖昭獻貴妃王氏和昭順賢妃喻氏的陪葬墓,期待考古發掘的考證。

萬娘墳:即「萬貴妃墓」,葬明憲宗皇貴妃萬氏。

世宗賢妃墓:即「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葬明世宗的鄭賢妃、皇貴妃閻氏、皇貴妃王氏、周貴妃、楊榮妃、馬貞妃、哀衝太子、莊敬太子。

鄭貴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貴妃鄭氏。

神宗四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貴妃李氏(即李敬妃)、李順妃、周端妃、劉昭妃(即宣懿太妃)。

王承恩墓:葬明思宗崇禎皇帝的心腹太監王承恩。

參考資料

7樓:燁世兵權之軍督

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長陵(明成祖,朱棣,永樂)

獻陵(明仁宗,朱高熾,洪熙)

景陵(明宣宗,朱瞻基,宣德)

裕陵(明英宗,朱祁鎮,天順,正統)

茂陵(明憲宗,朱見深,成化)

泰陵(明孝宗,朱佑樘,弘治)

康陵(明武宗,朱厚照,正德)

永陵(世宗,朱厚熜,嘉靖)

昭陵(明穆宗,朱載垕,隆慶)

定陵(明神宗,朱翊鈞,萬曆)

慶陵(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德陵(明熹宗,朱由校,天啟)

思陵(明毅宗,朱由檢,崇禎)。

8樓:長歌014闕

十三陵位於北京,是從北遷的永樂皇帝開始之後的明代十三個皇帝的墳墓。而之前的兩個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於當時的都城南京,為現在的明孝陵,第二個皇帝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在明成祖攻佔南京的靖難之役中失蹤。 明孝陵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鐘山南麓玩珠峰下,為明朝(公元2023年至2023年)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

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巨集偉,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程序分佈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寢,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的。 史料記載,明洪武十四年(公元2023年)朱元璋下令建陵。

第二年8月,馬皇后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於諡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說是馬皇后諡「孝慈」,故名。明孝陵永樂3年(2023年)建成,歷時25年。

明皇室先後呼叫軍工10萬,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明孝陵規模巨集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時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

陵內植鬆十萬株,養鹿千頭。因屢遭兵火,明孝陵除陵寢地宮外,現僅存神道、下馬牌坊、大金門、四方城等。 墓區的建築大體分為兩組:

第一組神道部分,從下馬坊起,到孝陵正門;第二組是主體部分,從正門到寶城、明樓、崇丘為止。現存建築有神烈山碑、禁約碑、下馬坊、大金門、四方城及神功聖德碑、孝陵殿、大石橋等。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2023年),做了31年皇帝的朱元璋去世,禮葬孝陵。

9樓:fly溫馨

13位皇帝: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明十三陵這個地方是一個風水寶地,當年明朝功臣劉伯溫以及後來的姚廣孝都十分看重這裡的選址。

可以在**搜搜【明十三陵石頭】,擺一個放客廳或者辦公室,會帶來很好的運氣!

明十三陵的概況和特點

10樓:南霸天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截止2023年,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的特點:

首先,從陵區的建置情況看,它更有「邊塞」陵區的特色。

其次,陵區建築的整體性達到了歷史上的空前水平。

再次,從天壽山陵寢的建築制度看,它是前代特別是明太祖孝陵制度的基礎上演進形成的,因此,各陵寢制度都包含有前代陵園的某些特點,同時又有自己的創新之處。

11樓:匿名使用者

(原創)

北京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城以北,背靠天壽山,是明朝永樂皇帝以後13為皇帝的陵寢。按照時間順序,它們依次是:

1、長陵:永樂:朱棣: 明成祖

2、獻陵:洪熙:朱高熾:明仁宗

3、景陵:宣德:朱瞻基:明宣宗

4、裕陵:正統、天順:朱祁鎮:明英宗

5、茂陵:成化:朱見深:明憲宗

6、泰陵:弘治:朱佑鏜:明孝宗

7、康陵:正德:朱厚照:明武宗

8、永陵:嘉靖:朱厚熜:明世宗

9、昭陵:隆慶:朱載逅:明穆宗

10、定陵:萬曆:朱翊鈞:明神宗

11、慶陵:泰昌:朱常洛:明光宗

12、德陵:天啟:朱由校:明熹宗

13、思陵:崇禎:朱由檢:明思宗

其中,崇禎皇帝的思陵與其他12座不同,是由清朝統治者修建的,因此規模最小,地上建築基本沒有,只有一座大石碑。

長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現在對外開放,尤其是陵恩殿裡免得的12根金絲楠木大柱。

定陵規模不大,但是現在也對外開放,因為是隻有此陵開放了地宮。

昭陵規模較小,現在對外開放。

十三陵中的慶陵結構最為特殊,原因是它的主人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在位僅39天,此陵原本是明景泰皇帝朱祁鈺的,後來由於奪門之變才被廢棄。。光宗在位時間短,無時間修陵,所以就借用了景泰帝的陵寢。。

明朝滅亡後,清朝統治者為什麼要供奉著明朝帝王的靈位

因為多爾袞是打著為崇禎復仇的旗幟入關的,當時李自成攻佔北京,明朝皇帝崇禎自縊。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投降清朝,清朝入關後為獲得中原地主的支援,提出為崇禎復仇的口號鎮壓李自成的大順軍,最終在湖北九宮山把李自成殲滅。宰相劉羅鍋 裡有個片段,劉墉問乾隆 皇上請問明朝的崇禎是有道還是無道啊。乾隆回答 崇禎是有道無...

商朝的統治者為什麼是中亞人種

殷商取代夏朝統治者,是公元前20 16世紀全世界範圍內遊牧民族取代早期農耕民族的戰爭的一部分。在這個時期,來自北方的雅利安民族摧毀了希臘本土的邁錫尼文明,美索不達米亞的古文明,以及印度土著人建立的古文明 埃及文明被遊牧民族征服 不久復國成功 殷商是這些遊牧民族中的一部分,起源於中亞大草原,可能帶有某...

為什麼莊子的思想沒有受到統治者的壓制滅絕?

他就是主張人在某種情況之下的話,應該要隱居,他的思想裡面比較保守,沒有對統治階級造成威脅,所以沒有收到打壓。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 漆園傲吏 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 內聖外王 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洞悉易理,指出 易 以道陰陽 其 三籟 思想與 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