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 如何正確地打坐修行,南懷瑾老師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2021-04-25 13:30:49 字數 6505 閱讀 3083

1樓:匿名使用者

打坐本身不是修行,而是可以通過打坐來修行!眾生的本性都是佛,見性即可成佛。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的過程才是真修行。

南懷瑾老師: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2樓:匿名使用者

你問的多餘了

南懷瑾不會看到你的問題的

所以說,你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

南懷瑾老師:夜裡睡眠要如何修行

3樓:匿名使用者

融與虛空之中,虛空在,我不在,沒有內與外,虛空無有相,虛空更無我。若明此禪偈,睡禪是真修。

南懷瑾老師:打坐時心散亂怎麼辦

4樓:匿名使用者

持戒,持戒長期產生的力量,就形成一種瑜伽,這是我的個人理論,不屬於佛法。

佛教說,佈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般若,

在我看來,就是修行內身執著的六個遞進層次,其難度依次上升,近代佛教理論有說,觀行和修止都是產生定力的方法,而且佛法認為:定能生慧,這個慧就是一些高於凡人的功能。

打坐也有古道說,腹內若無真種子,猶如爐火煮空鍋,所以說那樣坐下去,還是生老病死,生命沒有新的變化,如果說打坐就能成道,網咖裡的網民一坐也是一天,他們有沒有成道呢?

話雖如此,心中的道不修,也不是別人隻言片語能夠點開的,所以平時就要想方設法開慧,這也不是佛法,而是我的個人見解,如果照搬,後果自負,自己辨別。

南懷瑾: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

5樓:莫文靈雲南

南懷瑾: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

南懷瑾語錄:"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學佛的人只高談理論,對於生命根源沒有掌握住,經一萬劫也修不到聖人的境界。不論怎麼說,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想成仙要修無數功德,無數善行才行。

南懷瑾大師認為,其實,我們整天在這裡打坐、唸經。求佛、求福報、求智慧,不也是慳貪嗎?絕對的慳貪。

但是,真正學佛在**學?不在你那些形式主義。也不在於你擺出一副儼然學佛修道的樣子。

功德是在行上來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來在享受嘛。兩腿一盤,眼睛一閉,萬事不管,天地間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享受?這是絕對的自私自利。

南懷瑾說:有一次,一位在鄉村擔任多年警察的人來看我,談到執行勤務的苦處,他便說:"老師啊!

我很想提早退休,能在你身邊做事,隨便打掃清潔,端茶送飯都可以。"我說:"你是一個誠實君子,多擔待一些煩惱苦痛,為地方社會老百姓做點好事,才是真修行,才是真學問。

"真正的修行,最後就是一個路子:行願。

什麼叫行願?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為。

我們的思想,起心動念是沒有發出來的行為,一切的行動則是思想的發揮。我們想求得空,這是在追尋一個形而上的問題,追尋能夠發生思想的根源。在行為上、思想上真正做到了空,幾乎是不可能的。

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變成無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這樣。

大家坐起來拼命在求空,基本上有一個最大的錯誤,對於空性的理,根本沒有認清楚。

我們做功夫、打坐為什麼不能進步呢?大家一定以為是方法不對,拼命找明師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騙。

功夫為什麼不能進步?為什麼不能得定?是因為心行沒有轉。

心理行為一點都沒有改變的話,功夫是不會進步的,見地也不會圓滿。這在中國文化上,不論是儒家、道家,說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同一個論調。

學佛的人有一個基本的毛病,大家要反省。首先,因為學佛,先看空這個人世間,所以先求出離,跳出來不管。因為跳出來不管,慈悲就做不到。

我們口口聲聲談慈悲,自己檢查心理看看,慈悲做到多少啊?這是個非常非常嚴重的問題。第二,貪瞋痴慢疑,我們又消除了多少?

比如有一個例子,我們大家修行越修得好,脾氣越大為什麼?你打坐坐得正舒服,有人來吵你,你還不氣啊?這種心理作用是不是跟慈悲相反呢?

《集法句》中雲:"雖作微小惡,後世招大怖,能有大損失,如毒人腹中;雖作小福業,後世感大樂,能成大義利,如谷實成熟。"由此我們應知微細的善惡業,如影隨形,將會生出廣大的苦樂。

南懷瑾告誡**們對於微小的善業也應勵力行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對於微小的惡業,也應勵力斷除,勿以惡小而為之。

王居士是個非常虔誠的信士,只要有空就往禪寺跑,或者幫園頭師種菜澆水,或者幫典座師劈柴煮飯,總是忙個不停。如果碰到無名禪師對信徒說法,他便會聚精會神地用心聽講。

有一次,王居士在禪堂外望著學僧眼觀鼻,鼻觀心的坐禪姿態,不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這嘆息剛巧被從一旁經過的無名禪師聽到,禪師問道:"你為什麼嘆氣呢?"

王居士又深深嘆了一口氣。

無名禪師不解,問道:"平常你虔誠為寺裡幫忙,聽佛法也非常用心,可以說身、口、意都在法海里泛遊,為什麼要嘆氣呢?"

王居士答道:"不瞞禪師,我的煩惱是因為我聽不懂佛法。禪師您對學僧們開示的佛法,如'祖師西來意'、'狗子有佛性否'、'即心即佛'、'如何是宗門中事'、'如何是佛'、'如何是本來面目'、'道在何處'等等,我都聽不懂,就好像霧裡看花,不知所云。

禪師,為什麼我這麼用心聽講,還是聽不懂呢?"

無名禪師道:"以前德山禪師見學僧入門便棒,臨濟禪師見學僧人門便喝,雪峰禪師見學僧人門便道是什麼,睦州禪師見學僧入門便道現成公案放汝三十棒。歷代祖師大德有的盡其一生參究一個公案尚不能開悟,可見學禪必須要用心去參,而不是隻聽就可以的。

"王居士仍不解地問道:"如何去參呢?"

無名禪師道:"就先參這個'聽不懂'!"

不管懂還是不懂,都應該是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南懷瑾先生深懂佛法,他明白世人學佛,很多人都是一種"趨之若鶩"的想法,而並非真想學佛。而且許多人並未真正瞭解佛法,所以他建議:與其呆坐如木,不如在現實生活中多做實實在在的善事,這就是於無佛中求佛!

什麼是修行人?是永遠嚴格檢查自己的人。隨時檢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隨時在檢查自己行為的人,才是修行人。

所以不要認為有個方法,有個氣功,什麼三脈七輪啊,或念個咒子啊,然後一天到晚神經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我們看到多少學佛學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為什麼染汙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不正常呢?

因為沒有嚴格地在修行。換句話說,沒有嚴格地反省自己,檢查自己。

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願方面沒有動搖,不要談四禪八定,更不要想談證果。

別以為腿能盤一個鐘頭就能升上什麼天;一個半鐘頭又能升上什麼天,沒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為,不是修腿。

所以我們學佛打坐都是坐在那裡偷盜,而在同一時間中,社會上那麼多人卻為我們在忙碌。所以佛家有一句話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課誦的一句話: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這就是行願的願,每天都提醒我們做功德。

我們學佛的人都要隨時隨地檢查自己,每天要上報四重恩,這四種恩都是我們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

一日一心得

"點滴功勳豈自然",有為功德要慢慢一點一點做,今天做一點好事,每天做一點好事,累積起來,等於人獨資蓋一個廟子。一切佛菩薩不離人間,不離六道輪迴的任何一道。觀世音菩薩的蹤跡,你不一定要到寺廟中求,不一定要到南海去找,說不定你在街上遇到一個最窮苦、最可憐的人,那個就是,只是你有眼無珠,不認識而已;如果此時你行一些慈悲,做一點佈施,那便得大利益了。

或者一個你看了最不順眼、最討厭的人,也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甚至可以說每個人家中都有一尊觀世音菩薩,或許是你太太,或許是你先生,或許是你爸爸,或許是你媽媽。

南懷瑾: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

6樓:青竹遺風

佛教修行的總原則是以佛教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準則,改造自己錯誤的思想與行為。

7樓:匿名使用者

愛世人,幫助別人,忍耐困境,學習真理,感受窮苦人的生活,戰勝自己自身的懶惰,怒火,嫉妒,自大等不好的性格。伊斯蘭是真理的宗教,它會給您帶來修行方法。

8樓:不屬世界

建立正確的三觀,規範自己的行為。

9樓:莫文靈雲南

南懷瑾: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

南懷瑾語錄:"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學佛的人只高談理論,對於生命根源沒有掌握住,經一萬劫也修不到聖人的境界。不論怎麼說,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想成仙要修無數功德,無數善行才行。

南懷瑾大師認為,其實,我們整天在這裡打坐、唸經。求佛、求福報、求智慧,不也是慳貪嗎?絕對的慳貪。

但是,真正學佛在**學?不在你那些形式主義。也不在於你擺出一副儼然學佛修道的樣子。

功德是在行上來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來在享受嘛。兩腿一盤,眼睛一閉,萬事不管,天地間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享受?這是絕對的自私自利。

南懷瑾說:有一次,一位在鄉村擔任多年警察的人來看我,談到執行勤務的苦處,他便說:"老師啊!

我很想提早退休,能在你身邊做事,隨便打掃清潔,端茶送飯都可以。"我說:"你是一個誠實君子,多擔待一些煩惱苦痛,為地方社會老百姓做點好事,才是真修行,才是真學問。

"真正的修行,最後就是一個路子:行願。

什麼叫行願?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為。

我們的思想,起心動念是沒有發出來的行為,一切的行動則是思想的發揮。我們想求得空,這是在追尋一個形而上的問題,追尋能夠發生思想的根源。在行為上、思想上真正做到了空,幾乎是不可能的。

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變成無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這樣。

大家坐起來拼命在求空,基本上有一個最大的錯誤,對於空性的理,根本沒有認清楚。

我們做功夫、打坐為什麼不能進步呢?大家一定以為是方法不對,拼命找明師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騙。

功夫為什麼不能進步?為什麼不能得定?是因為心行沒有轉。

心理行為一點都沒有改變的話,功夫是不會進步的,見地也不會圓滿。這在中國文化上,不論是儒家、道家,說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同一個論調。

學佛的人有一個基本的毛病,大家要反省。首先,因為學佛,先看空這個人世間,所以先求出離,跳出來不管。因為跳出來不管,慈悲就做不到。

我們口口聲聲談慈悲,自己檢查心理看看,慈悲做到多少啊?這是個非常非常嚴重的問題。第二,貪瞋痴慢疑,我們又消除了多少?

比如有一個例子,我們大家修行越修得好,脾氣越大為什麼?你打坐坐得正舒服,有人來吵你,你還不氣啊?這種心理作用是不是跟慈悲相反呢?

《集法句》中雲:"雖作微小惡,後世招大怖,能有大損失,如毒人腹中;雖作小福業,後世感大樂,能成大義利,如谷實成熟。"由此我們應知微細的善惡業,如影隨形,將會生出廣大的苦樂。

南懷瑾告誡**們對於微小的善業也應勵力行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對於微小的惡業,也應勵力斷除,勿以惡小而為之。

王居士是個非常虔誠的信士,只要有空就往禪寺跑,或者幫園頭師種菜澆水,或者幫典座師劈柴煮飯,總是忙個不停。如果碰到無名禪師對信徒說法,他便會聚精會神地用心聽講。

有一次,王居士在禪堂外望著學僧眼觀鼻,鼻觀心的坐禪姿態,不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這嘆息剛巧被從一旁經過的無名禪師聽到,禪師問道:"你為什麼嘆氣呢?"

王居士又深深嘆了一口氣。

無名禪師不解,問道:"平常你虔誠為寺裡幫忙,聽佛法也非常用心,可以說身、口、意都在法海里泛遊,為什麼要嘆氣呢?"

王居士答道:"不瞞禪師,我的煩惱是因為我聽不懂佛法。禪師您對學僧們開示的佛法,如'祖師西來意'、'狗子有佛性否'、'即心即佛'、'如何是宗門中事'、'如何是佛'、'如何是本來面目'、'道在何處'等等,我都聽不懂,就好像霧裡看花,不知所云。

禪師,為什麼我這麼用心聽講,還是聽不懂呢?"

無名禪師道:"以前德山禪師見學僧入門便棒,臨濟禪師見學僧人門便喝,雪峰禪師見學僧人門便道是什麼,睦州禪師見學僧入門便道現成公案放汝三十棒。歷代祖師大德有的盡其一生參究一個公案尚不能開悟,可見學禪必須要用心去參,而不是隻聽就可以的。

"王居士仍不解地問道:"如何去參呢?"

無名禪師道:"就先參這個'聽不懂'!"

不管懂還是不懂,都應該是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南懷瑾先生深懂佛法,他明白世人學佛,很多人都是一種"趨之若鶩"的想法,而並非真想學佛。而且許多人並未真正瞭解佛法,所以他建議:與其呆坐如木,不如在現實生活中多做實實在在的善事,這就是於無佛中求佛!

什麼是修行人?是永遠嚴格檢查自己的人。隨時檢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隨時在檢查自己行為的人,才是修行人。

所以不要認為有個方法,有個氣功,什麼三脈七輪啊,或念個咒子啊,然後一天到晚神經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我們看到多少學佛學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為什麼染汙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不正常呢?

因為沒有嚴格地在修行。換句話說,沒有嚴格地反省自己,檢查自己。

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願方面沒有動搖,不要談四禪八定,更不要想談證果。

別以為腿能盤一個鐘頭就能升上什麼天;一個半鐘頭又能升上什麼天,沒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為,不是修腿。

所以我們學佛打坐都是坐在那裡偷盜,而在同一時間中,社會上那麼多人卻為我們在忙碌。所以佛家有一句話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課誦的一句話: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這就是行願的願,每天都提醒我們做功德。

我們學佛的人都要隨時隨地檢查自己,每天要上報四重恩,這四種恩都是我們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

一日一心得

"點滴功勳豈自然",有為功德要慢慢一點一點做,今天做一點好事,每天做一點好事,累積起來,等於人獨資蓋一個廟子。一切佛菩薩不離人間,不離六道輪迴的任何一道。觀世音菩薩的蹤跡,你不一定要到寺廟中求,不一定要到南海去找,說不定你在街上遇到一個最窮苦、最可憐的人,那個就是,只是你有眼無珠,不認識而已;如果此時你行一些慈悲,做一點佈施,那便得大利益了。

或者一個你看了最不順眼、最討厭的人,也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甚至可以說每個人家中都有一尊觀世音菩薩,或許是你太太,或許是你先生,或許是你爸爸,或許是你媽媽。

如何正確地認識社交電商

首先,要從社會功能上認定社交電商的價值。它與平臺電商是一脈相承的,是一種發展的新動力,在雙創 扶貧 惠民生上實實在在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這已遠不是簡單的理論概念了。因此,我們首先需要肯定社交電商的正向作用。現在,傳統電商平臺巨型化出現新的挑戰,一個突出表現就是流量制約。調研中大家反映,...

如何正確地與他人社交溝通

在充分理解對方談話內容的前提下,適當的進行提問,會讓對方更願意和我們多交流,更願意和我們坦誠相待。如果站著就都站著,雙臂自然下垂即可 坐著就都坐著,雙手放於腿上或桌子上即可。對方站著,我們坐著,會讓人覺得在身份上有差距,不被尊重。有人習慣抱住雙臂和人講話,這會給人對方已經不耐煩的感覺,也是談話要終止...

如何吃螃蟹才是正確的,如何正確地吃螃蟹?

首先我們先用小刷子給大閘蟹來個洗刷刷。陽澄湖蟹因湖水水質清純,水深底硬,所以身上泥土較少會更乾淨一些,當然因此也會較貴咯,不過清洗時確實沒什麼太多泥土。2 13 將大閘蟹仰著放在炒鍋裡,加入1 4碗的清水 3 13 焗制的時候,大閘蟹水沸再下鍋最好,為了祛除大閘蟹的寒氣,可以提前在鍋屜上放些薑片,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