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的大米80產自於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真的好嗎

2021-04-30 09:52:14 字數 4554 閱讀 1754

1樓:卡呢安

雜交水稻並沒有在全國地區進行推廣。目前國內的常規水稻種植面積是2.45億畝,而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是2億畝。

全國耕地面積20.23億畝。農財網資料,雜交秈稻種植面積約2億畝,雜交率約67%,粳稻只有不到0.

2%是屬於雜交稻。2014—2023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前三名都是常規稻,順序為龍粳31、中嘉早17、寧粳4號。

據農業部門不完全統計,東北稻區水稻常年種植面積500萬公頃以上,目前全部為都為常規稻品種。

2樓:晚七戀

雜交水稻裡面融合了很多水稻的優勢效能,當然是好的。

3樓:就是這個範兒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方面考慮。如果是從生產方式上來看,南方的秈稻的確是大概有80%左右是來自於雜交;如果從科研的角度來說,應該是100%的水稻都是通過雜交的方式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

4樓:

雜交水稻的技術真正意義上的養活了中國的十幾億人,沒有它估計你現在都不能在這問這個問題。

5樓:穎寶的貓

現就現在來看雜交水稻確實很好,而且營養價值很高。

中國吃的大米是不是大多是雜交水稻產的

6樓:匿名使用者

雜交水稻並沒有在全國地區進行推廣。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面積常規稻是2.45億畝,而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是2億畝。

全國耕地面積20.23億畝。農財網資料,雜交秈稻種植面積約2億畝,雜交率約67%,其中雜交早秈稻種植面積約0.

3億畝,雜交比例約37.5%,雜交中晚秈稻種植面積約1.7億畝,雜交比例約77.

3%,粳稻只有不到0.2%是屬於雜交稻。2014—2023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前三名都是常規稻,順序為龍粳31、中嘉早17、寧粳4號。

據農業部門不完全統計,東北稻區水稻常年種植面積500萬公頃以上,目前全部為都為常規稻品種。

7樓:77年的魚

絕大多數都是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產量高,

品質也得到改良,

也沒有太多的病蟲害。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現在雜交水稻面積2億畝,常規稻水稻面積2.45億畝,耕地總量20.23億畝

我們吃的是雜交水稻嗎

9樓:匿名使用者

大部分都不是,大米分為秈米和粳米,秈米有一半多屬於雜交水稻,粳米幾乎都不是雜交水稻,具體品種可以在國家水稻資料中心查詢是雜交水稻還是常規稻。

10樓:

我們早就吃得是雜交水稻大米了,袁隆平教授研究出來的雜交稻穀,產量高,品種優,味道好,如果不是雜交,我們仍然徘徊在低產量的水平位置,甚至大米進口。

11樓:

現在我們吃的基本上都是雜交水稻,各地品種不完全一樣,都是從袁隆平雜交水稻延伸過去的。

12樓:李傑

不是的。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針對的是秈稻,我們超市裡最常見的東北大米都是粳米,天津小站稻河南珍珠米等都是粳稻,和袁隆平的雜交稻是沒有關係的,袁隆平的雜交稻產地主要在長江中下游以及兩廣,但這些地區出產的大米也不一定是袁隆平推廣的雜交稻。

13樓:卡呢安

雜交水稻並沒有在全國地區進行推廣。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面積常規稻是2.45億畝,而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是2億畝。

全國耕地面積20.23億畝。農財網資料,雜交秈稻種植面積約2億畝,雜交率約67%,其中雜交早秈稻種植面積約0.

3億畝,雜交比例約37.5%,雜交中晚秈稻種植面積約1.7億畝,雜交比例約77.

3%,粳稻只有不到0.2%是屬於雜交稻。2014—2023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前三名都是常規稻,順序為龍粳31、中嘉早17、寧粳4號。

據農業部門不完全統計,東北稻區水稻常年種植面積500萬公頃以上,目前全部為都為常規稻品種。

14樓:晴朗如天

都是轉基因的,還在這鼓吹!

15樓:藍水

根據農財網資料,雜交秈稻種植面積約2 億畝,雜交率約67%,其中雜交早秈稻種植面積約0.3 億畝,雜交比例約37.5%,雜交中晚秈稻種植面積約1.

7 億畝,雜交比例約77.3%,粳稻雜交比例極低;常規稻種植面積約2.5 億畝,雜交稻種植面積約2億畝

袁隆平大米全中國都在吃嗎?

16樓:不太確定的猴子

當然都在吃。

我國人口中有65%以水稻為主食,水稻在國家糧食安全中的地位舉足輕重。2023年我國糧食種植面積1098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89萬公頃,而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約佔糧食作物面積的30%以上。2023年全國大米產量8244.

4萬噸,同比增長30.5%。

17樓:金牛吃貨秀秀

他發明了雜交水稻,然後他的這個技術所種植出來的大米的技術在全國都在使用,但不能說他的大米,全中國都在吃,還有些地方吃小麥啊,青稞啊什麼之類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雜交水稻並沒有在全國地區進行推廣。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面積常規稻是2.45億畝,而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是2億畝。

全國耕地面積20.23億畝。普遍種植的雜交水稻品種並不是袁隆平培育的。

19樓:卡呢安

中國普遍種植的雜交水稻並非袁隆平團隊培育的品種。最早幾年全國大規模推廣袁隆平團隊的種子(不抗病),結果稻瘟病大爆發,雜交水稻種子被成倉庫地廢棄,幾乎徹底 失敗。直到自帶抗稻瘟病屬性的秈優63(謝華安,福建所)出來,才拯救了雜交水稻產業,兩優0293號推出後在安徽造成大面積絕收。

請問我們吃的泰國香米和東北大米是袁隆平生產的雜交水稻嗎?

20樓:本凡

費我老大的勁了,說有什麼不合適的字詞。。。。

21樓:

並不是,袁老不等於雜交水稻。雜交水稻對中國糧食產量提升發揮有作用但不是最大作用。中國解決糧食問題主要三點,一是70年代中美建交引進大量化肥生產線,二是改開農民有了自主經營權開始大量生產雞鴨魚肉(以前三大碗飯現在一小碗),三是93年開放民企吸收大量農業人口發展經濟有錢進口大量農產品(現在飼料糧油基本上靠進口。

再有,雜交水稻並不是袁最早提出最早實驗最早成功的,袁算國內雜交水稻中的燦型水稻(還有其他型別)的其中一個專家,主要研究高產水稻,多是用在試驗田,有科研意義。但雜交水稻品種很多對國內糧食產量影響最大的並不是袁的。

糧食選種是受如土壤,蟲害,水,氣溫影響的綜合選擇。並不是像赫魯曉夫種玉米一樣就選袁的。在東北地方,可以說並不適合袁的糧種,也沒有選擇用他的糧種。

袁的成功主要在他在高產領域所取得的科研成就(很直觀,純看資料很驚人)和國家包裝(一直都有樹立榜樣的習慣,***,並不是壞事)

科學看待糧食產量和雜交水稻和袁的關係。三者並不是同一個東西。

22樓:匿名使用者

新型的好像百分之90多吧。產大米的地方基本上都用它。他的雜交水稻也分好多種,前幾年據說實驗田最高一畝產量超過一頓了

在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之前,全世界範圍的米是不是都不夠吃,那麼唐朝盛世呢?

23樓:匿名使用者

宋明清時期太湖地區水稻畝產量的**,推算出了唐、宋、明、清四個朝代太湖流域的平均畝產:

唐朝畝產138公斤;

宋朝畝產225公斤;

明朝畝產333公斤。

2023年,中國實際水稻平均畝產量僅為447.8公斤,與1000公斤的試驗水平相去甚遠。在安徽,隆平高科的超級稻出現大面積絕收。

超級稻「y兩優900」經專家組驗收,平均畝產1026.7公斤,創造了最新的水稻畝產世界紀錄。這天是2023年10月10日。

當時84歲的袁隆平站在湖南省紅星村超級稻基地的稻田裡宣佈:「這標誌著我國雜交水稻技術研究遙遙領先世界。」

安徽省種子管理總站的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10月,安徽蚌埠、安慶、合肥、滁州、馬鞍山、淮南等六市種植的「兩優0293」發生大面積減產、絕收,受災面積超過萬畝。

24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古代有袁隆平,三皇五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不能餓死,一直能活到現在。

25樓:手機使用者

在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之前全世界的大米是不夠吃。但是在唐朝時應該夠吃因為那時沒有現在那麼多的人口

26樓:卡呢安

首先雜交水稻不是袁隆平發明的,中國最早的雜交水稻和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水稻也不是袁隆平培育的,當今糧食增產的最大因素是化肥,農藥和水利工程的普及,所有糧食都在大幅度增產,而且增產比例遠高於雜交水稻,就算把五六十年代的水稻品種拿到現在來種,產量也比以前至少翻倍

27樓:陽明出山

無知之至,大米只有南方人吃,那時南方只能算蠻慌地區,主食是小麥,玉米,蕃薯,大米只能算副食,

28樓:

人口從唐朝到現在漲了多少啊,怎麼只算米不算人口呢

29樓:

相對的你理解有錯現在還有人吃不飽

經常吃蘭依大米有什麼好處?常吃的大米有什麼好處?

蘭依大米產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蘭依大米經過精心的培育,以及這片特殊的地理環境的滋養,全年近2600小時的光照,有效積溫2800 3100攝氏度,有利於水稻在灌漿期積累養分,降低米中澱粉含量適宜的晝夜溫差,使蘭依大米口感更香甜。而且水稻成熟期產區晝夜溫差大,使得可速溶的雙鏈糖積累較多,對人體健康...

經常吃雜菜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 5

經常吃雜菜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主料 瘦肉 120克 紅薯粉條 30克 菠菜 100克 水發乾香菇 3只 鮮木耳 1塊 紅蘿蔔 1 3根 洋蔥 半隻 雞蛋 2只 蔥 1根 蒜 2瓣 調料 油 6湯匙 海天海鮮醬油 1湯匙 鹽 1 4湯匙 白糖 1 5湯匙 香油 1 2湯匙 熟白芝麻 2湯匙 生粉 1 ...

黑小米,黃小米和大米熬粥經常吃可以嗎

可以用來煮米飯,黑米,1 3,大米2 3。黑米不容易煮爛,我們首先黑米和大米浸泡電飯煲後幾個小時,一起煮。黃小米,可直接放在電飯煲和廚師,無雜飯。北方人經常吃小米稀飯。只要吃不膩,一直可以吃下去。薏米小米黑米可以一起熬粥嗎?薏米 小米 黑米可以一起熬粥。1 由於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 世界禾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