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服飾發展變化的階段及特徵用民俗學解釋的

2021-05-26 20:02:38 字數 3986 閱讀 7316

1樓:順德公

從現代往回4個階段:

1.現在到清末:受西方服裝設計影響為主;

2.整個清朝:受滿族服裝形式影響為主;

3.明末到農耕文明:主要是中原地區的漢文明特色服裝形式;

4.農耕文明之前:處於原始的獸皮樹葉樹皮保暖狀態。

另外,從材料進步分,也可以用:原始的獸皮樹葉樹皮、棉麻、絲綢、化纖四個階段。

2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具體到某個民族吧,不然這怎麼解釋

中國的民俗文化(主要是服裝類)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民俗文化:傳統服飾 茶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 民間習俗 中國神話故事 民間傳說 圍棋

中國傳統服飾的特色在於:

一:善於表達形與色的含蓄:朦朦朧朧,藏而不露,隱漢寓意,給人以撩撥和審美的感受。

這種含蓄有時通過款式展現,有時表達通過造型、佈局、線條、等手段給人以整體和諧之美,以此表達深刻的設計思想。比如清朝的服裝,就演變成了後來的旗袍。

二:注重精細的藝術手法和工藝表現,大量採用刺繡、飄帶、符號和其他裝飾手法,表達豐富的想象力,以浪漫主義情調,達到觀念主義的效果。如紅樓夢,對王熙鳳的著裝刻畫的表現。

三:注重氣派穩重的氛圍效果,服裝的整體配合給人以秩序的諧美感,嚴肅端莊、美觀高雅,能起到烘雲襯月之效。如:中山裝的流行。

四:注重營造和平統一的氣氛。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注重實際和應用,與之相適應的中國服飾文化則以倫理道理觀自律,因此命中註定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價值觀念是以情意為主線,以家庭人倫關係為中心的氛圍中,實現人際關係的和諧,求取社會長治久安,維持禮儀之邦的聲譽。

服飾:回族:回族服飾的主要標誌在頭部。

男子們都喜愛戴用白色製作的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平頂的,一種是六稜形的。講究的人,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

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也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綠色的,顯得清新秀麗。不少已婚婦女平時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帶沿圓帽。

圓帽分兩種,一種是用白漂布製成的,一種是用白線或黑色絲線織成的,往往還織成秀美的幾何圖案。服裝方面,回族老漢愛穿白色襯衫,外套黑坎肩(老鄉稱「馬夾」)。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並有扎褲褪的習慣。

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山區回族婦女愛穿繡花鞋,並有扎耳孔戴耳環的習慣。

傣族: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樸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傣族男子服飾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淨色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又使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

保留著古代「衣對襟」、「頭纏布巾,喜掛背袋、帶短刀」的特點,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織「土布」。中山裝和西裝,已成傣族青壯男子的時裝。近年來出現了有領對襟或大襟的小袖衫,頭巾改為水紅色、綠色、粉紅色的綢子,褲子依舊。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

過去有文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文文字元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將長髮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

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傣族女子服飾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髮挽髻,在髮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傣族婦女都喜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在小蠻腰上系一根精緻銀腰帶,據說這根銀腰帶十分珍貴,是由母親一代代傳下來。

實際上這是一種信物,如果姑娘將銀腰帶交給哪個小夥子,就意味著她已愛上他了。這樣的服飾把她們裝扮得妖美玲瓏,婀娜多姿。

壯族:以藍黑色衣裙、衣褲式短裝為主。《天下郡國利病書》載:

「壯人花衣短裙,男子著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後兩幅掩不及膝,婦女也著黎桶,下圍花幔。」壯族**多為破胸對襟的唐裝,以當地土布製作,不穿長褲,上衣短領對襟,縫一排(六至八對)布結鈕釦壯族服飾,胸前縫小兜一對,腹部有兩個大兜,下襬往裡折成寬邊,並於下沿左右兩側開對稱裂口。穿寬大褲,短及膝下。

有的纏綁腿,扎頭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頭巾),夏天免冠跣足。節日或走親戚穿雲頭布底鞋或雙鉤頭鴨嘴鞋。

勞動時穿草鞋。壯族婦女的服飾端莊得體,樸素大方。她們一般的服飾是一身藍黑,褲腳稍寬,頭上包著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間繫著精緻的圍裙。

上衣著藏青或深藍色短領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頸口、袖口、襟底均繡有彩色花邊),分為對襟和偏襟兩種,有無領和有領之別。有一暗兜藏於腹前襟內,隨襟邊縫置數對布結鈕釦。在邊遠山區,壯族婦女還穿著破胸對襟衣,無領,繡五色花紋,鑲上闌干。

下穿寬肥黑褲(也有的於褲腳沿口鑲二道異色彩條),腰扎圍裙,褲腳膝蓋處鑲上藍、紅、綠色的絲織和棉織闌干。勞動時穿草鞋,並戴墊肩。在趕圩、歌場或節日穿繡花鞋。

壯族婦女普遍喜好戴耳環、手鐲和項圈。服裝花色和佩戴的小飾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長短有兩個流派,大多數地區是短及腰的,少數地區上衣長及膝。

滿族:滿族宮廷服飾滿族婦女不纏腳,所著鞋子繡有漂亮花飾,鞋底**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滿族婦女的髮式變化很大,姑娘時代,只簡單地把頭髮在腦後挽一下。

長到快出嫁時,就要把頭髮梳成辮子並挽成單髮髻,結婚後的髮式有雙髻式、單髻式等多種,雙髻式髮型把頭髮從頭頂分梳為前後兩部分。前髻梳成平頂狀,以便戴冠,頸後髻梳成燕尾狀,在脛後伸來,它使得頸子總要保持挺直的狀態,因此,滿族婦女走起路來就更顯得高貴、尊嚴。

歷史上滿族男子多穿帶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衣服喜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絲、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髮。

女子旗裝

女子喜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服裝喜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料製成。有的將旗袍面上繡成一**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領口、下襬處鑲上多層精細的花邊。

腳著白襪,穿花盆底繡花鞋,褲腿扎青、紅、粉紅等各色腿帶。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喜戴耳環、手鐲、戒指、頭簪、大絨花和鬢花等各種裝飾品。

滿族男女都喜愛在腰間或衣服的大襟上掛佩飾。男子有火鐮、耳勺、牙籤、眼鏡盒、扇帶。女子有香囊、荷包等。

大多用綢緞縫製,花色品種繁多,製作精美。

4樓:拿什麼

這個問題有點兒太寬泛了,朝代、民族等等都沒有界定啊

5樓:匿名使用者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繡(刺繡等)、鳳眼

繡花鞋、老虎頭鞋、唐裝。

6樓:手機使用者

天賦技能呀方的vbfd

服飾民俗的具體表現

7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大部份少數民族服飾漢化了;多表現在節日時穿

名詞解釋:服飾民俗

8樓:低頭向下看

往往與人們的社會地位、職業、經濟條件交織在一起。過去「官有官服,民有民衣」,各種身份、職業的服飾差別很大。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衣著審美標準也不斷更新,也形成了較穩定的服裝款式(如西服、夾克、皮鞋)。

服飾的裝飾美化功能已成為人們選擇服飾的重要參考條件。

9樓:白露化風

服裝手飾頭飾民族習俗

服飾民俗發展的幾個階段 5

10樓:雨韻三疊

你去看看

復這制個連結

bai吧,是關

du於民俗服

zhi飾dao的。

春節服飾與傳統民俗

11樓:匿名使用者

穿羽絨服得人越來越少了,床靴子得人越來越多,自己穿什麼好看就流行什麼

自春秋之清代儒學發展變化特徵及主要原因

1全部學生舊時學生讀書的地方 東齋 以廣雅書院為例,兩側設東齋和西齋,分別為學生住宿用 概述儒學由興到衰的發展變化過程,分析儒學在各個時期的特徵及發展變化的原因。儒學在各個時期的發展特徵及發展變化原因?春秋戰國 孔子創立儒家學派 仁 以德治民,克己復禮 孟子發展了 仁 的思想主張實行仁政,主張性本善...

中國近幾年的發展,中國近幾年的發展變化有哪些

我國增長模式轉型與發展戰略選擇 2007年9月2日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成就,可以用三個基本數字概括 13億人口的一個國家,在27年的時間內,保持了9 以上的平均增長速度。而且這樣的增長勢頭看起來還要保持下去。在人類歷史上,如此的發展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總結中國經濟的發展經驗,今後的發展道路,首...

簡述中華傳統禮儀發展的階段簡述中華傳統禮儀發展的四個階段

我國古代禮儀的發展分四個階段 1.禮儀的起源時期 夏朝以前 公元前21世紀前 古代禮儀的孕育時期 堯舜時期。古代堯舜時期,已經有了成文的禮儀制度,即 五禮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 賓客之事為賓禮 軍事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2.禮儀的形成時期 夏 商 西周三代 公元前21世紀 前7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