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大和尚臨死一謁「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全篇

2021-05-02 11:25:31 字數 4985 閱讀 8741

1樓:舊城南憶往

全篇: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白話譯文:

魯智深一生不修善果,只喜歡殺人放火。忽然頓開金繩,這裡扯斷了玉鎖。咦!看見錢塘江水的潮信來了,今天才知道我就是我。

出處:出自明代施耐庵的《水滸傳》。

這是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夜裡聽到錢塘江潮信,忽然想起五臺山智真長老贈給他的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心裡頓悟,於是沐浴更衣,圓寂涅盤,留下的一偈。

北宋末年,宋徽宗在位時期, 天下瘟疫流行,官府無道,官逼民反。在梁山泊聚集起來自江湖上的許多英雄好漢,打州劫府、濟困扶貧、嚴重動搖了北宋朝廷的統治,但宋江對朝廷的投降導致了梁山農民起義最終走向失敗的悲慘結局。

2樓:匿名使用者

「平日不修善果 只愛殺人放火 忽地頓開金繩 這裡扯斷玉鎖 錢塘江上潮信來 今日方知我是我」。描繪魯智深這個人,平時不做好事,只喜歡殺人放火,然到時機地點,忽然參悟,潛心修煉,於錢塘江來潮時,坐化。

3樓:天涯的孤石

平日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這句話中的不修善果不是指常規意義的做好事,修善果,而是指魯智深沒有像傳統的和尚那樣,不喝酒不殺生,吃齋唸佛。魯智深吃狗肉,殺鄭屠,喝大酒,但這些並不妨礙魯智深的修成成果,參得真經。

因為魯智深有一顆質樸善良的心,他嫉惡如仇,伸張正義,坦坦蕩蕩,光明磊落,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佛的宗旨,即使殺人放火,也是為了世間正義。他的一生,為一種大義活著,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所以能看得透人生本質,除了更純粹的精神,更高尚的境界,迴歸自我本性,其實一無所有,其它的外在都如鏡花水月,夢幻泡影,所以今日方知我是我。照佛家說法,他有慧根,他的參悟有這個慧根在,也有他一生不斷實踐的資糧在,還有最後六和塔的機緣。

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魯智深是個好人,一個大大的好人。

4樓:匿名使用者

且說魯智深自與武松在寺中一處歇馬聽候,看見城外江山秀麗,景物非常,心中歡喜。是夜月白風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裡,睡至半夜,忽聽得江上潮聲雷響。魯智深是關西漢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戰鼓響,賊人生髮,跳將起來,摸了禪杖,大喝著,便搶出來。

眾僧吃了一驚,都來問道:「**何為如此?趕出何處去?

」魯智深道:「灑家聽得戰鼓響,待要出去廝殺。」眾僧都笑將起來道:

「**錯聽了!不是戰鼓響,乃是錢塘江潮信響。」魯智深見說,吃了一驚,問道:

「**,怎地喚做潮信響?」寺內眾僧,推開窗,指著那潮頭,叫魯智深看,說道:「這潮信日夜兩番來,並不違時刻。

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當三更子時潮來。因不失信,謂之潮信。」

魯智深看了,從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智真長老,曾囑付與灑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萬松林裡廝殺,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俺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眾和尚,俺家問你,如何喚做圓寂?

」寺內眾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魯智深笑道:

「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日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湯來,灑家沐浴。」寺內眾僧,都只道他說耍,又見他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喚道人燒湯來,與魯智深洗浴。

換了一身御賜的僧衣,便叫部下軍校:「去報宋公明先鋒哥哥,來看灑家。」又問寺內眾僧處討紙筆,寫了一篇頌子,去法堂上捉把禪椅,當中坐了,焚起一爐好香,放了那張紙在禪床上,自疊起兩隻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

比及宋公明見報,急引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頌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

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

」宋江與盧俊義看了偈語,嗟嘆不已。眾多頭領都來看視魯智深,焚香拜禮。城內張招討並童樞密等眾官,亦來拈香拜禮。

宋江自取出金帛,散眾僧,做個三晝夜功果,合個硃紅龕子盛了,直去請徑山住持大惠禪師,來與魯智深下火;五山十剎禪師,都來誦經;迎出龕子,去六和塔後燒化。那徑山大惠禪師手執火把,直來龕子前,指著魯智深,道幾句法語,是: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

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咄!

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

「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凶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這是智真長老給魯智深的定語。

魯智深是個有佛緣的人,夜宿杭州六和寺。智深聽得潮信,想起**智真長老贈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心中頓悟,於是沐浴更衣,圓寂涅盤,留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

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是對金錢、名利、地位的淡泊,追求本真、對人生的頓悟。

對於魯智深來講,他的佛性可以大致分為三個側面:一是慈悲之心;二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者胸懷,也即金聖嘆所云:「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

」三是以大鬧五臺山為典型的,任性率情的疏野個性。

能成佛的根由全在自心,即心即佛,佛性就在你我心中,一旦明心見性,悟了,那就是成佛了,什麼拜佛祖、菩薩、觀音之類,什麼持戒、禁慾、坐禪之類,統統可以免去,只要一心能頓悟,那便成了佛。

看透世事滄桑的睿智和洞達,是返璞歸真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徹底的覺悟,亦即完全證到「不生不滅」的真如實相,不退道心,屬於大菩薩的境界。如《觀無量壽經》謂:

「廓然大悟,得無生忍。」清代有位著名的禪師,是臨濟宗三十六世,即以「徹悟」為號。他主張禪淨雙修,大弘淨土宗。

「大徹大悟」與通常所說的「開悟」程度不同。「開悟」是覺悟之始,而「徹悟」是覺悟之成。按天台宗「六即」之說,「開悟」為「名字即」,見道而已,仍是凡夫;而「徹悟」為「分證即」,已經證道,屬於聖賢。

梁啟超在《中國古代思潮》第六章中說:「修法華三昧,越十四日,智者大徹大悟,遂直接佛傳,創立此派。」智者即陳、隋間的高僧智顗,他在二十多歲時從慧思修行「法華三昧」而徹悟,後來成為天台宗的創始人。

後用以泛指徹底瞭解,完全明白。

「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一剎那間妄念俱滅」,可見頓悟指人之思維的突變或飛躍。「頓見真如本性」、「頓悟菩提」,可見頓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於人皆有佛性,所以頓悟功能人皆有之。 頓悟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可見頓悟結果不染著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煩惱之法。

「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我於忍和尚處(指在五祖那裡),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可見六祖認為自己和其師五祖均為已經頓悟之「佛」。佛陀的智慧光明照破一切煩惱與魔障。一切佛法皆從自性而出,心佛眾生本無差別。

只因為無明迷失本性。迴歸清淨本心。發大誓願。

利益眾生,發菩提心,修菩薩道。 忍辱精進智慧增長。努力修行佛法。

走向覺悟的大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文學的起源或由來

5樓:eva伊墨瞳

1、文學起源的種種解釋:巫術說、遊戲說、心靈表現說、模仿說

都未能對文學起源作出科學解釋。

2、最早的文學藝術作品產生於人類生產勞動過程中,它是根據生

產勞動的實際需要產生出來的。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們日常

生活情狀的重演或是慶祝、祭典活動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創造

新的歌舞,同時傳唱已有的歌謠。

原始歌謠的主要特徵:產生於生產勞動,集體口頭創作,語言淳樸、

節奏短促,以二言為主,具有詩、樂、舞綜合性。

神話及其產生

1.神話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話是遠古人類對所觀察或經歷的自然界或社會現象的解釋和說明 .

3.神話反映著遠古人類解釋自然(社會)並征服自然(社會)的願望。

4.神話只能產生在史前的遠古時代,它是人類還沒有能力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做出符合實際的解釋之時代的產物。

勞動起源說認為神話伴隨著初民的勞動生活而產生,宗教起源說指實為神話產生於初民的宗教活動。

勞動起源說:神話的內容總是反映著勞動生活,初民思維能力的不斷髮展與漫長時期的勞動生活有直接關係,勞動生活是神話得以產生的最根本條件。

宗教起源說: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觀念,產生於他們對生活經驗的最初思考,這便是最初的宗教觀念。當他們從崇拜敬畏,變而為企**釋和支配自然力時,神話也就產生了。

神話的產生與原始宗教有極大聯絡。

6樓:臥聽梧桐

文學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劇本、寓言童話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文學是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

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

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

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範疇。

文學學習的好處? 5

7樓:馬佳樹枝強鸞

當然是提高文學素養了,中國古典文學中有許多關於禮的論述,有很多不僅對於個人有益,而且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8樓:一刀七斷

1、提高素養,提升自身的品位

2、是感知社會的觸角,各個學科都是融會貫通的,學習文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個人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觸類旁通嘛

3、學習文學,也是一種美的享受,文學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學科難以媲美的。

4、學習本國文學,當然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何況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其文化更是淵源流長,傳承這些文化精髓——文學是每一個華夏人的隱而不現但真真實實的責任

魯智深大和尚臨死一謁「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全篇

杭州六和寺,魯智深夜裡聽到錢塘江潮信,忽然想起五臺山智真長老贈給他的四句偈言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心裡頓悟,於是沐浴更衣,圓寂涅盤。留下一偈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這句話意思是這麼多年的人生歷程中,現在自己的困...

有和尚,饅頭,大和尚一人吃,小和尚三人吃,問大和

饅頭和尚各100,大和尚一人吃3,小和尚3人吃1,大小和尚各多少 饅頭100 3 300個饅頭 3 3 9個饅頭 這道題的解法有好多種,最容易理解的就數 分組法 了,你看 據題意可知,1個大和尚和3個小和尚一共吃4個饅頭,也就是說,每4個饅頭,就正好分給1個大和尚和3個小和尚.我們不妨把100個饅頭...

一天大和尚向老和尚告狀說二和尚洗碗時打破了碗,老和尚聽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又寬厚平正之心。則世間無一人是邪人。暫時把你具體事情給 提煉出來。應該有啟發吧,但願 如果這是世俗文章,出這題目的就是sb,這講真講深誰懂啊,講的淺了,就是胡說,那還說個屁啊。說一下實際意思吧 佛教中,講 四大皆空 四大,就是地水火風,就是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