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的故事,誠信的故事 100字 200字

2021-05-03 21:12:36 字數 4170 閱讀 4395

1樓:匿名使用者

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訊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

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樓:權威權威權

明朝嘉靖年間,有人在江蘇清河縣(今淮陰縣)衙門口建了一座「狀元樓」,這是為當地一位狀元修建的,這位狀元叫丁士美。這其中有一個故事。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2023年,清河縣的丁士美到京城趕考。途中,一位姓劉舉中見丁士美衣著寒酸,就十分看不起他,當著丁士美的面說:「瞧你那窮酸樣,癩**想吃天鵝肉,你要是能中進士,我劉舉人就從你跨下鑽過去。

」丁士美知道那個姓劉的舉人是個狂妄的人,不願意和他費口舌,只是笑了笑。劉舉人見他不說話,還以為他膽小,不敢還嘴,於是就更加放肆地嘲弄他。丁士美這個人涵養很好,也不生氣,只是笑笑。

丁士美從小家境貧寒,十年寒窗苦讀,已經是個才華橫溢的書生了。只是他性格內向,不喜歡當眾表現自己,大家都不怎麼了解他,以為他只是一個懦弱的窮書生。

可是丁士美對自己很有信心,他胸有成竹地參加了當年的科舉考試。在三月初的殿試時,丁士美的文章被選為「十佳」文章之一,這十篇文章被送到皇上那裡去審閱。皇上看了這十篇文章,覺得都很不錯,很難定論,於是就決定把這十個人召到金殿上,進行口試。

丁士美聲音渾厚,口才出眾,當著皇上和文武百官司的面滔滔不絕地講他的治國良策。皇上聽了,龍顏大悅,當時就把丁士美定為頭名狀元。

再說那姓劉的舉人,雖然在那一年也考中了進士,可是他看見丁士美中了狀元,想起當初自己狂妄的舉動,既羞愧又害怕。羞的是當時的狂傲,怕的是丁士美伺機報復。於是他請同窗好友作陪,找丁士美賠禮道歉。

丁士美很客氣的接待了他,而且一點兒也沒有記恨他的意思,那個姓劉的進士放心的回去了,為此他十分敬佩丁士美狀元的為人,於是他決定履行當初的諾言。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

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

」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麼幹的,我看你是太傻了。

」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去談這筆生意呢?」 面對**,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

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4樓:

規範共分蛋糕房的廣泛的高分蛋糕

有關誠信故事100字

5樓:帥氣男孩的本事

1.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裡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

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2.華盛頓與櫻桃樹

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華盛頓小時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親很喜愛的櫻桃樹,華盛頓勇敢地承認了這件事並得到了父親的諒解。

3.韓信

韓信落魄的時候,一個漂母給他飯吃,韓信離開她的時候,告訴她以後一定來報答她。後來韓信做了楚王,不忘舊恩,奉**千兩以報救命之恩。

4.宋慶齡

宋慶齡有一次與一所小學約定去看望小學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這讓同學們很感動。

6樓:奧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

於是,京城的大小**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

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7樓:匿名使用者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

8樓:終音未來

誠信是立人之本

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技藝高超,收費合理,深受人們的敬重。更主要的是老鎖匠為人正直,每修一把鎖,他都告訴別人自己的姓名和地址,說如果你家發生了盜竊。只要是用鑰匙開啟的家門,你就來找我。

老鎖匠老了,為了不讓他的技藝失傳,人們幫他物色徒弟,最後老鎖匠挑中了兩個年輕人,準備將一身技藝傳給他們。

一段時間以後,兩個年輕人都學會了不少東西,但兩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能得到真傳,老鎖匠決定對他們進行一次考試。

老鎖匠準備了兩個保險櫃,分別放在兩個房間,讓兩個徒弟去開啟,誰花的時間短誰就是勝者。結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鐘就開啟了保險櫃兒,二徒弟卻用了半個小時,眾人都以為大徒弟必勝無疑。老鎖匠問大徒弟保險櫃裡有什麼?

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說,師傅,裡面有很多錢,全是百元大鈔。問二徒弟同樣的問題,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說,師傅,我沒看見裡面有什麼,您只讓我開啟鎖,我就開啟了鎖。

老鎖匠十分高興,鄭重宣佈了二徒弟為他的正式**人。大徒弟不服,眾人不解,老鎖匠微微一笑,說,不管幹什麼行業都要講究誠信。尤其是我們這一行,要有更高的職業道德。

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養成一個高超的鎖匠,他必須做到心中只有鎖而無其他,對錢財視而不見。否則,心有私念,稍有貪心,登門入室或開啟保險櫃取錢易如反掌,最終只能害人害己。我們修鎖的人,每個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開啟的鎖。

感悟誰也不願和沒有誠信的人交友,必須首先保證你是一個守信的人,誠信是立人之本,你沒有誠信,也就不會有人信你,你的話和你的存在已經毫無意義可言。

9樓:匿名使用者

誠信像土,為無數幼苗提供了營養;誠信像水,滋潤著小樹舒枝展葉,天天向上;誠信像根,將魄力與智慧提供給生長中的樹幹,使小苗長成大樹。

誠信對於我們這些幼苗來說更為重要,所以本學期我們年級的教育主題就是「做人講誠信」。其實,生活中處處可以體現出誠信。

關於誠信的故事(現代100字)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10樓:匿名使用者

十七世紀的德**隊裡面有一個王子對他的下屬親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級軍官的深深愛戴。一次攻打某國家失敗而歸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嚴寒、飢餓折磨著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極度寒冷和飢腸轆轆的狀態下,王子慢慢的進入夢鄉、、、、、、。

睡夢中王子夢見陽光格外的燦爛與溫暖,他醒來了,發現自己身上被許多件大衣覆蓋,生命得以延續。

關於誠信友善的故事,誠信,友善小故事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 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 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

誠信寓言故事及寓意,誠信寓言故事及寓意

前有這樣一則寓言,說一條鱷魚很想爬到岸上去看一看,就從水裡爬了出來,不知不覺爬到了沙漠中。由於天氣炎熱,鱷魚渾身沒有了力氣。這時,它看到一個小夥子走過來,鱷魚就驚喜地對他說 看得出來,你是個勇敢的年輕人,不僅勇敢,而且還是個大力士吧。你能不能幫助我回到水裡?我快要完了,我一定會報答你的!善良的小夥子...

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五個?

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 得 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 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