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談論一下啟功的書法水平,你認為真的是當代高手嗎

2021-05-04 01:16:35 字數 6156 閱讀 5011

1樓:故史輕言

不過憑藉其自身的努力和天分,啟功終成為我國著名的書法家、畫家。那麼啟功的書法水平如何呢?因為本人不是專業出身,無法從書法這一專業角度去分析,只能根據啟功先生的作品在行業內的價值去衡量了。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是,不管是古代書法家還是近現代書法家,若想青史留名,為後人所敬仰,就必須有自己的書法特色或者要有開創自己書法技巧的能力,很顯然,啟功先生具備了這一先天條件,他自創的「啟體」和書寫方法,在書法界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2023年,啟功先生去世那一年,他的作品便呈現指數型增長,從一開始的1萬一平尺到如今的10到30萬一平尺,這並不是說啟功先生生前的作品不值錢,1萬一平尺在書法界已經算是非常高的了,很少有書法家尤其是活著的書法家能達到這一標準,而10到30萬一平尺則是古今罕見的了。

例如,啟功先生在2023年創作的草書《琵琶行》有24平方尺,該作品在2023年以392萬第一次拍出,折算下來每平尺16萬,而到了2023年則拍出了805萬的**,折算下來每平尺有33萬,兩年的時間,竟然漲了這麼多,不得不說,啟功先生作品的升值潛力實在太大了。

而在2023年12月的一場拍賣會上,啟功先生的一副2.6平尺的對聯竟然拍出了241萬的**,平均每平尺達到恐怖的90多萬,雖然這只是個例,但也足以說明啟功先生的作品在書法界的號召力和價值是非常高的。

由此可見,啟功先生的作品在收藏界確實非常的有名,而書法界的名氣僅靠炒作是炒不來的,必須要有真正的實力,其作品要有保值、升值的價值潛力,只有這樣,投資者和收藏愛好者才願意斥巨資購買和收藏,而啟功先生的作品無疑給投資者們帶來了足夠大的投資勇氣和底氣,而這份勇氣和底氣的**,則是啟功先生深厚的書法水平。

所以,平心而論,與那些炒出來的大師不同的是,啟功先生無愧於真正的書法大家!

2樓:笑容酸黃瓜

近三十年來,國內藝林,莫不豔稱啟功先生之字,蓋謂其為一代書壇大家。但他自己,從未自稱「書法家」,也從未以「書法家」為職業。

啟功,1912—2005,愛新覺羅後裔,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生長於北京

啟功書法《論書絕句》,2023年前後

中年啟功與提拔他起來的恩師——史學家陳垣

但另一方面,我也堅持認為他說出了不少實情。其中最大的一項,是他確實又算不上**及以前書史上的第一流大家級,更難說是「大師」了。

啟元白先生後來成為一個時代的書畫「明星」。可他的書作,我個人一直都不大喜歡。他的書學成就,公平地講,還只能說是當代的絕頂高手。

往最高度講,也不過可稱此際傳統文人書法家的代表而已。

啟功畫作,他的書法題畫,顯然更見益彰之效

啟功先生的字,是典型的文人字。我以為,以帖學比帖學,甚至不輸給沈尹默先生多少——沈先生書法確實終身都在極力擺脫但難脫陳獨秀「甜俗在骨」的批評。啟功的書作,整體印象,有一種振振公子之氣質,兼有一股舊時文士的情調。

同時,筆法和結構上,外內斂秀整而內鋼筋鐵骨,瘦勁挺拔,骨骼分明,氣派大,撐得開,說是當代一流高手,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要坦率直言不諱,我以為其書倘和歷史上的真正大師較起短長來,還是差遠了。 即便只是拿**書家們比如沈曾植、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甚至是胡小石諸家的水平去衡量啟功先生,他都只能說是其中的一般水準,不見得多麼秀出。他後來享有如此高的盛名,與其晚生、高壽、望重,是有莫大關係的。

如果拿出書史上,特別是晚清以來「大師」的標準,去衡量啟功先生,我以為他的書作,最重要的不足,至少有三點。

我私以為,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是啟功書法的最淵源所自

其一,他的書法,因結構的特殊,長期被名為「啟體」,似自成一家,但從深層因素看,我以為他還只是守成,沒有特開機杼,創造性不足,不免落入前輩門限,作品的精神偏於單薄。

表面上,啟功很小就有家學的栽培,深受自己姑姑和祖父的書學啟蒙,轉益多師。他自己就曾用「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的詩來自述遍習各家的歷程,但是他的書風,並沒有完全跳脫出王獻之《洛神賦》的籠罩。互相比照一番,當可領會。

山東蓬萊望瀛臺啟功題匾——啟先生的字,放大就有問題

大抵藝事,最初純有古人,繼則融古人而有我,終乃古人與我俱亡,始臻化境,最後方稱大家。啟功先生的書法,是學者式的,講求的是無一筆無來歷,導致他沾染了太多的金科律令,死守法度,走入了自設的牢籠。

比如,他的「啟體」,和《洛神賦》和《靈飛經》等的曖昧關係,但功底、結構、章法、墨法等遠遠不及。比如,他的用筆和線條,並不大善於經營,讓人有入眼千篇一律之感,不免覺得字太單調了,感覺是在機械地抄書,難以引起情感共鳴。

另一位「業餘」書家郭沫若,給琉璃廠榮寶齋的題匾

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沈曾植、吳昌碩、沙孟海、乃至徐悲鴻黃賓虹等人的作品,總是不經意間能給我一個驚喜。如此,才是真大家手筆。

其二,啟功先生的書作,雖然以娟秀清逸著稱,但細審即知,他的書作,論字勢等技法,還是過於平正了,結構還是過於均衡了,線條過於單調了。

啟功對聯,立軸,紙本

從這一點看,他的書法,最大的弱點就是不寬博。表現在技法上,就是很有自家面目但程式化,有心汲取歐陽詢柳公權等唐碑的沉穩感但更多呆板,學晉人的簡約但呈現出缺乏內涵的簡單化趨向。大概也因此,當代學他書體的人特別多,學的像的似乎也最多,甚至有個人已經可以達到某種程度上的真假難辨。

前幾年的拍賣行,就拍出過假啟字。

再說的嚴苛一點,啟功先生的字,固然非常精到、非常含蓄、非常淨爽,難為常人所能及,但因為變化的不足,甚至有點近乎於館閣體。尤其是到了晚年,隨著年齡的偏大,身體的狀況衰弱,連那份特有的精到也漸漸失去了骨力,滿紙頹靡,更加顯示其弊端了。

自古以來書壇大家,其字都當是完全擺脫匠心,有一種自由的、質變的、浩瀚的氣息的,法度謹嚴但變化無端,當年張大千能作偽石濤山水逃過黃賓虹法眼,卻萬不敢也不能偽造出王鐸的書法,奧祕也在這裡。但我自己讀啟功先生書法,難有這種感覺。

我始終覺得,啟功先生的書作,有一股小家子氣,是足以昂然名家,但斷難稱大家。

其三,書法之筆墨,說到底是融會貫通的,各種字型精好,才能成為一個大家。可啟功先生純然一書齋文人,又並不專心在書法一道,在這個方面很有欠缺。

不只是寫字,更是學問家

啟功先生在書法方面,主要面向的是經典帖學,擅長的是楷與行楷,而且特別偏重在小字。他的格局,和古往今來的任何大師比起來,都是比較侷促的。他一輩子,基本都只是在二王傳統下用功之人,對魏碑著意較少,對顏體也似乎並不深入,帖學其實也多是小字,加上他又是純粹書齋裡的文人學士,一生經歷都很平淡,必然導致他的書法實踐和境地都不夠開闊,終身都停留在「閒情偶寄」的層面。

比如,他的小字,小行書與小楷書,寫起手札尺牘來,確實都極其的精到,但也只限於此而已。他的隸、草等體就不夠理想,大字寫得不夠不盡如人意。現在社會上懸掛有太多他的題字牌匾,但是隻需一看,就知道他的弱勢所在。

啟功給中華書局出版諸書的題簽——他的字用來題簽,實極妥帖漂亮

他的這些字,不說雄健的欠缺了,單就間架、結構、筆畫等等而論,都有很勉強的地方,顯得非常力不從心。單看還不明顯,倘若同時和沙孟海、郭沫若等同代書家一對照,就能看出「大家」之間的差異來。這種孱弱感,是他的只擅一體的自限是有關係的。

同理,只重魏碑之人,寫小字之時,也往往比不上學帖深入之人。但只經營一體,似也難稱大師。

從這些面向來看,我個人以為,啟功先生的書學成就,稱當代高手理所當然,也實至名歸,但若說是書史上的大家或大師級,還是有點聲聞過情了。

由此,再說句得罪人的話,當代很多人,尊重啟功先生,必欲推他上大師寶座,我覺得是過實的褒獎,吹捧過當了。記得前幾年,看《中國書法》雜誌,裡面有人還曾正式提出所謂的「啟功書法學」,鬧騰騰一陣,還是有點無聊的。

到了啟功先生謝世後的近些年,這股風氣似乎愈演愈烈了。幾乎每一年,所謂的「啟功書法學國際研討會」都開大張旗鼓地辦,《**集》也一本本地刷,我曾經拿到兩本,發現裡面全是諛詞,一味吹捧,幾乎沒有一篇公正、客觀的檢討文字,真是讓人搖頭。

現代書學風氣確實真的是萎靡了,過去東晉時代士大夫那種蘭亭雅集式的心神溝通,到了如今,就剩下一群長衫傖夫廟會趕集的喧鬧了。我想,以啟功先生一貫「君子恥之」的為人,他若在世,定也會覺得,這些徒子徒孫孝順過度了吧。

而我總傻傻覺得,惟在尊重前輩的前提下,如實檢討得失功過,進而希冀超越先賢,才是最好的紀念和發揚方式吧!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安享晚年

3樓:很呆萌的暴君

只能說,你所看到的大部分書法家都是跳樑小醜,真正的藝術家沒有追逐名利的心。

4樓:我遊戲特別

通過他的書法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人寫字是蒼勁有力的,而且它寫出來字非常漂亮,放在當代的話,我認為他完全是水平特別高的書法家。

5樓:老劉茶社

是。啟功基本功紮實,在吸收了歷史上各位名家的精華,獨創了自己的體系和風格。

啟功的書法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6樓:大快朵頤

個人認為,在當代還行,但啟功是進不了書法史的,因為他的字的自己的東西還是

太少,個性的東西少了,創造性的東西少,過於通俗,歷史上的成家書家靠的都是個性的內容,臨摹他的人太多、又太像,為什麼?因為好臨,難度不大,這樣的字不會成家的,另一方面,書法的與時具進是很難的,因為時代已拋棄了軟筆書法,(其實硬筆書法也被電腦拋棄了)寫的再好,也難以在書法史上留名了。因為書法史已經結束了。

7樓:弘德皇帝

絕對是大師一級的,水平相當高。

他是乾隆的弟弟弘晝的後代,如果按排輩應該算是溥儀的曾孫輩,可是年齡比溥儀小不了幾歲...他後來諳於書法繪畫,並在北師大任教多年,03年去世

對於書法怎樣評價?

8樓:w別y雲j間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一、用筆

書法作為獨特的傳統藝術,其藝術的物化形態就是用筆來書寫線條,結字造型的。而書法藝術正是通過這種物化的手段達到創造意境、表達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為所說: 「書法之妙,全在用筆。

」康有為認一篇書法作品的好壞,關鍵就在於對於用筆技巧的掌握,而這也是能夠寫好一幅作品的基礎。晉代的衛夫人在《筆陣圖》中也充分體現了她對用筆的重視,一開篇就是對用筆的論述: 「善於筆力者多骨 不善筆力者多肉。

」這句話的意思是:善於用筆表現筆畫線條力感的人,他的字會顯得骨力堅挺;而不善於用筆的人,寫出的字很容易使線條流於疲軟、乏力。王羲之更是認為:

「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若壯士之折一肱骨。」意思是:一個字中有一個點寫得不好就像是一個美人壞了一隻眼睛,一橫沒有寫好就像是一位壯士斷了一條胳膊。

二、結構

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筆法和字法是主要的,是書法美的基礎,但單獨的筆畫美不能直接構成書法的美。如果字的排列如一堆亂柴火,似一盤散沙,必然會使人眼花繚亂。以漢字為表現物件的書法藝術是以整個字出現的,因此以筆畫為組成材料的漢字結體美是極為重要的。

「用筆何如結字難,縱橫聚散最關。」。這句話出現在啟功先生的《論書絕句》中意思是說寫字的時候,如何掌握字的結構是最難的,每一筆的位置應該放在什麼地方,每一個字的筆畫應該如何結構是最重要的。

這個道理很簡單:再優美的筆畫,只有附著在合理的「骨架」上才能「錦上添花」。假如結構先已「失常」,就是用了王羲之、顏真卿的筆法,這字也無法組合成漂亮的造型。

「一從證得**律,便覺全牛骨寬。」一旦掌握了結構的規律,寫字的時候就會像庖丁解牛一樣遊刃有餘揮灑自如。**律是啟功先生總結出的一套不同於傳統的把米字格的中心點作為字的重心的結字方法,它是把一個正方形方格縱橫各畫十三個正方小方格,字的重心在「其上其左俱為五,其下其右俱為八」,的這四個交叉點上。

三、章法

章法是書法作品重要的構成因素和表現手段。章法與筆法、結體一起構成了書法藝術的三要素。這正是書法作為一種藝術門類有別於日常寫字的一個重要標誌。

章法就是安排整幅書法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既和諧統一;又富於變化,使一幅字顯現出整體美的法則。不同的字型有不同的美,如孫過庭在《書譜》中說:「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意思是,篆書崇尚婉轉圓通,隸書須要精巧嚴密,今草貴在流暢奔放,章草務求簡約便捷。

不同書體都有不同的形質與情性。蘇軾說「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謹」。指的是寫楷書時,不僅點畫要精到,更重要的是把點畫寫得和諧、優美、有趣味、有神態,真書寫得靈動。

四、「形」與「神」

書法中「形」與「神」的統一,是書法藝術的精髓之一,形是神的所生之地,因此在書法創作過程中,歷代先賢都十分注重形的刻畫,如衛夫人在《筆陣圖》中就提到:「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意思就是每寫一個字,都要通過這個字的造型來反映出這個字所應反映的那些客觀事物的形象特徵,而且不僅僅是形似,更應該神似。衛夫人把書道的本質,定性為客觀事物物理之美,是典型的道法自然者的體現。

五、韻提到書法的美,就不能不說草書的動勢之美。索靖的《草書勢》對用結體的變化來表現動態美作出瞭如下描述:「騏驥怒而逼其轡,海水窊窿揚其波」以及「玄熊對踞于山嶽,飛燕相追而差池」草書結體就如奔跑中的運動員一樣,竭力打破平正穩定的體勢,或上體前傾,或上部後仰,這種前傾或後仰打破了平正穩定而產生了動態美。

家裡收藏的啟功劉炳森的一副對開四尺書法。求鑑定是否真跡。還有何方華的兩幅。我爸收藏的

啟功書法01年春拍上拍1件成交1件,成交1,0,000元。成交率0 均介 元平方尺 0 元 家庭收藏些什麼書最好 首先我覺得我在上學的時候就很喜歡跑書店 去看一些諸如 餘秋雨 出走五十年 文化苦旅 還有張愛玲,劉墉的書 那是五六年前的事 那時家裡條件不允許去收藏書什麼的 我覺得家裡要營造文化氣氛 首...

談論一下對你很重要的人英語作文最簡單的謝謝哈

童年的夢,七彩的夢 童年的美妙的歌聲,歡樂動人的歌聲 童年的腳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這又讓我回憶起童年的美好生活。在五彩繽紛的歲月中,發生過許許多多的事情。我的童年是美好的,許多事情值得我去回憶 幾年前的一天,我獨自躺在床上,覺得很無聊,這時我看到 電子字典 髒了,我想 我的玩具髒了都會被洗得...

我有一副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想請專業認識幫忙鑑定一下真偽,謝謝大家

不知你是從 得到的這幅作品。首先通篇無章法,字與字之間缺少關照 呼應,整體沒有靈動的氣韻。再看單字,少 你應該請專家實物鑑定 我有一幅啟功老師的書法,幫忙鑑定一下真假唄,非常感謝 如果啟先生在世時看到這幅書法作品,肯定會笑笑,然後說 寫得比我好 此幅書畫作者學寫啟先生書法尚不熟練。從書法用筆來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