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的由來,火把節的由來

2021-05-14 15:19:59 字數 4864 閱讀 1927

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形成,與族源相同的彝語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關,其中尤以對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聯絡,即以神聖的火照歲而祈年,以火色佔農事:以火炬之明暗,佔年歲之豐歉。除了各民族口頭流傳的節日傳說之外,漢文文獻均如是說:

師荔扉《滇系》雲:「火把節即星迴節,六月二十五日,農民持炬照耀田間以祈年,通省皆然。」許印芳《五壙雜俎·星迴節考》亦謂:

「節之日是夕,在所人戶,同時燃樹,入室遍照幽隱,口中喃喃作逐疫送窮語,而農人持火照田以祈年,樵牧漁業,各照所適,求利益於大光明中。」「倒樹當門臥,男婦撩衣跨火過,群相賀曰:『災星除矣,穢氣解矣』。

」袁嘉穀《石屏縣誌·天文志·歲時門》卷一也說:「六月二十五日,田野鬆炬燭天,佔歲之豐凶,明則稔,暗則災,幼者各燃鬆炬相鬥,以勝負卜村之吉凶。」除文獻記載以外,在西南彝語支各民族的火把節活動中仍保持著以火薰田除祟,逐疫去災,滅蟲保苗、催苗出穗、祈求豐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間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觀念就是趨吉避凶。

涼山彝族的火把節傳說即反映了這種把火作為具有神祕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著火把節習俗及傳說的原生態的民俗基因,屬於早期形態的火把節節俗,其文化核心是火崇拜,與氐羌系統的彝語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

其次,火把節傳說有很多異文,雖**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異,其文字結構都按人與神的鬥爭→人戰勝神→神進行報復→人再次戰勝神→慶賀勝利和奪得豐收的敘述程式來結構故事。這些不同的文字都具有強烈的人本精神,都是以宣告人的勝利、神的失敗而告終的,這與神話中以神為主導的敘事方式是不同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遷,人類生存的核心問題的轉移(從自然轉向社會)及階級社會的矛盾衝突的加劇,火把節的傳說與各民族廣闊而複雜的社會生活緊密交織為一體,進而成為表現****、階級矛盾的一種口頭敘事途徑,如雲南彝族各支系的傳說都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鬥爭的縮影,既有歌頌撒梅王英勇不屈抵禦外侵的神奇事蹟,也有直接描述智勇雙全的奴隸阿真計殺奴隸主、解救兄弟的反抗鬥爭,這類傳說是次生性的火把節習俗傳說,主題是歌頌祖先和英雄。

再者,就是後來傳統道德觀念對火把節習俗傳說的滲透,反映為女性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的相互交叉。不論是早期的喜鵲姑娘,還是後來的阿南、慈善夫人,大都有一種共同的「投火**」的命運結局,這類傳說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黑暗現實及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陰謀,另一方面更是「一女不更二夫」的剛烈女性的傳說,意在表節烈之德。從喜鵲姑娘、阿南到慈善夫人,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殉情、殉夫、殉國的忠貞形象,人們將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運與火把節傳說緊緊聯絡在一起,表達了特定歷史時期人們「進賢烈而詆淫惡」的感情和願望。

這類傳說應屬後起,正如遊國恩先生對「阿南傳說」進行考證後所得出的結論一樣:「火把節因慈善而起者,其在元明之交夫?」「不起於中古,而起於晚近之世。

」總之,從火把節傳說的形成與演變過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層級的歷史累層,與這個節日在西南各民族民間長期發展是相同步的,火把節的傳說在其久遠的流傳中不斷衍變,甚至影響到了某些地區的節俗,使原生態的、「祭祀性的」火把節也附著上了「紀念性節日」的衍生涵義,如鶴慶的傳說把六月十九婦女用鳳仙花染紅指甲也歸到慈善夫人身上,說是對慈善刨夫屍把指甲都刨出血了或燙紅了的一種紀念。這或許也是傳說引發出新習俗的一個案例,值得**。

2樓:小魚兒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向地上撤下數不勝數的蝗蟲。它們噬咬著莊稼,也噬咬著人們的心。但是,勇敢的彝家人並沒有屈服於天神的淫威。

他們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領下,想出了用火來消滅蝗蟲的辦法。人們點起了火把,日夜不停地到田間地頭捕燒害蟲。經過幾天的艱苦奮戰,人們終於滅掉了「天蟲」,保護了莊稼。

為了紀念這次用火把消滅「天蟲」的勝利,慶賀五穀豐收,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人們就點**把遊行,並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

火把節的由來是什麼?

3樓:很多很多

火把節的由來與來歷

1、火把節的由來傳說

中國人對於傳說總是非常好奇,因為每一個傳說彷彿都被賦予了傳奇的影子,顯得非常神奇,這就和風水一樣的令人著迷。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火把節傳說。

納西族的傳說說的是天神子勞阿普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於是派人將人間燒成火海,然後老天卻別人類之間的感性所感動,於是將天神的惡作告訴了人們,並教導他們每年六月二十五這天在家門口點燃火把就可以避免災難,於是火把節就誕生了。

2、火把節的來歷記載

其實在歷史上還有專門的史料記載過火把節的。那時候火把節叫做是星迴節這樣美麗詩意的節日,是一個非常浪漫的節日。

五代時蜀國佚名氏的《玉溪編事·震旦》中有這樣的記載:唐時南詔以十二月十六日為星迴節,是日遊於避風臺,命清平官賦詩,其中的整個星迴節就是我們現在的火把節。後來的《祿勸縣誌》中記載的「六月二十四日為火把節,亦謂星迴節」指出了火把節。

火把節的來歷

4樓:心島未晴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舉行火把節的時間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火把節的由來眾說紛紜,一般來說有兩種說法。一是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二是出自《南詔野史》及師範《滇系》,據記載:

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併吞另五詔,將會五詔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閉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石林彝族人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鬥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彝族人認為過火把節可以讓穀穗和火把一樣粗壯。後人因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保人畜平安。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

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5樓:匿名使用者

付依稀玉佛苑故地徒弟徒弟徒弟同喜同喜體恤工序複習姑息根據看那吃g8在

彝族的火把節來歷???

6樓:匿名使用者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係,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

7樓:沈煉

火把節的由來已久,傳說天上的神仙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向地上撒下無數的蝗蟲。它們啃食莊稼。但是,勇敢的彝家人並沒有屈服於天神。

他們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領下,想出了用火來消滅蝗蟲的辦法。人們點起了火把,日夜不停地到田間地頭捕燒害蟲。

經過幾天的艱苦奮戰,人們終於消滅掉了「天蟲」,為了紀念這次用火把消滅「天蟲」的勝利,慶祝五穀豐收,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人們就點**把遊行,並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

8樓:載飛翮羿茜

火把節,每年的農曆六月廿四開始。

都知道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其實白、納西、哈尼、僳僳、普米等民族也過火把節。只是,麗江納西族的火把節要比彝族晚一天——即農曆六月廿五才開始。

火把節通常延續三天。活動有歌舞、鬥牛、摔跤、射箭等。各民族各地區的節日活動不盡相同,但在節日夜晚點燃松木扎制的火把則無一例外。

四川的涼山和雲南的楚雄,是我國的兩個彝族自治州。在這兩個彝州的州府西昌市和楚雄市,每當節日來臨,都有隆重的節日慶典活動,同時舉辦鬥牛、賽馬、摔跤等比賽。當然,為吸引遊客,很多文藝活動是官方組織的,也就帶有些表演成分了。

節日的白天則是巨大的商品交易場所。

雲南石林(原路南縣)是彝族分支撒尼人的聚居地,因是著名景區,節日期間也非常熱鬧,火把節晚上的石林風景區內人滿為患。昆明民族村也有隆重的活動。

在雲南,除楚雄州外,思茅、紅河等地區還有多個彝族自治縣,麗江地區的寧蒗縣也是(被稱為「小涼山」)。如果想看到真實的民間自發的節日活動,不妨去這些偏僻縣區的鄉村看看。有一年我參加了哀牢山中部景東彝族自治縣的火把節,規模很小,但感覺不錯。

但在這些縣鄉,別指望跳著舞的當地人們都穿著民族服裝,沒有的!只有那些表演給你遊客看的風景區才有!

這些年來,大理麗江的火把節活動都是自發的,所以都很自然。你可以在古城、新城的大街上圍著點燃的一堆堆篝火和大家一起跳舞,也可以去到白沙、龍泉等鄉村參加活動。

在麗江,火把白天開始扎制,古城四方街上的火把更是全城最大的。火把紮成後,人們還要在火把上裝飾鮮花、水果等。入夜,各族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大街小巷,地上的大火把點起來,手中的小火把也點起來,快樂的人們圍著火把跳起來,唱起來。

火把節是三天,就是說這火把也要燃三天。所以納西人的規矩是,通常不讓火把在一個晚上燒完了。

所以,晚間十點多,鄰居牛叔發話了:「小謝,要讓這火熄嘍!」

我說:「可是這火把燒得很旺,不會滅呀。」

「你明後天還要點的,用水潑。」

呵呵,我還真只好用水潑滅了這火把。

第二天白天,再加些新柴火在火把上,晚上又燃上了。

第三天晚上,火把要完全燃盡。

當火把只剩下一堆炭火時,人要從上面跳躍而過,那麼接下來的一年裡,平安吉祥,凡事如意。

我?也要跳的。呵呵。

玉龍雪山下、金沙江邊的麗江大具鄉,主要民族也是納西族。大具的火把節更有特色。節日晚上,大具一兩百米長的主要大街上,人人必須舉著火把才能通行,不然就將被火「梭」——將著火的松香撒向你身上,很是「驚險」。

如同傣族的火把節,人們將水潑向你身一樣,用火「梭」你,也是一種祝福。

可是被火燒怎麼受得了?一旦沒舉火把進入這街道,你想逃是逃不掉的,舉著火把的大人孩子圍追堵截,必是「梭」定你,但是你以最快的速度蹲下——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人們就會散去,不再用火「梭」你。同行的**只顧好攝,忘了蹲下,就被「梭」了一下,燒掉了兩腿的毛(因為炎熱,**只穿短褲;而因為禮節,向你「梭」火的人是將松香「梭」(撒)向下身的)。

也正是如此「危險」,

火把節故事,火把節的民間傳說300字

古時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個城堡,城堡裡住著一個土司,他生成了一雙老鼠眼 掃帚眉和一張鰱魚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張乾瘦的臉上佈滿了麻子,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 黑煞神 這 黑煞神 無惡不作,手下養著一大幫家丁 打手,殘暴地統治和壓榨著彝族人民。他巧立名目,橫徵暴斂,生孩子要向他交人丁稅,上山打獵要交...

火把節的意義是什麼,火把節代表著什麼含義?

火把節,對於每一個彝人來說,是一個集祈豐 祭祖以及娛樂為一體的傳統節日。其中,農業祈豐是其最為重要的核心內涵。它主觀上採用敬天祭祖 轉田 照歲 送火把等儀式,在客觀上起到促進農業生產的作用。首先,火把節通過以一年為週期生產時序象徵,來強化人們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時間觀念。火把節期間,每村每寨都要豎立高 ...

什麼是火把節,火把節是幹什麼的

是農曆的6月24日 火把節是彝 白 納西 基諾 拉祜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 東方的狂歡節 主要活動有鬥牛 鬥羊 鬥雞 賽馬 摔跤 歌舞表演 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火把節是彝族 白族 納西族 拉祜族 哈尼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