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塢》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抒發作者什麼感情

2021-05-21 02:21:04 字數 4643 閱讀 3124

1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是王維的名作之一,寫出了作者在山間別墅所觀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陽返照的黃昏景緻。前兩句寫接近傍晚的時候,空曠的山間已經看不見人的蹤影,只是從樹林深處,還隱約能聽到一些斷續的話語聲。這裡的「響」,不是喧鬧的意思,而是聲音的意思。

用一個「響」字襯托,更顯出空山深林的幽靜。後兩句寫夕陽的餘輝,橫斜地透過濃密的樹林,重新照射在貼近地面的青苔上。由於林深樹密,綠蔭如蓋,白天的陽光無法穿透。

一個「復」字透出只有早晚橫射的光線才能進入林中。這樣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種寂靜幽深的感覺。這首小詩,通過描寫山林景緻的「靜」,來表達詩人心境的「靜」,情景交融,意味深長。

詩借《楚辭·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句意起筆,描述辛起在寂靜無人的山澗裡,悄悄開放,又紛紛落去。以這典型的物象表現出一個極其幽靜的自然環境,完全沒有外界塵囂的幹尤,故前人認為此詩「幽極」。它似乎是詩人自己悠閒恬靜的心境的寫照,但是我們讀完後,不難發現它隱隱有言外之意。

王維寫輞川詩時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亂以前。自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動勢力上臺,朝政黑暗,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王維雖然在朝,他傾向於張九齡的開明政治,對現實十分不滿而又無能為力,內心矛盾,產生退隱歸田的思想而又戀於祿位。

他於是先後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和輞川建立別墅,過著亦仕亦隱的生活。輞川詩以田園山水為題材,描繪自然優美的景色,表現幽靜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如: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華子岡》)。特別是緊接《辛夷塢》之後的《漆園》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就更為感傷了。《世說新語》第二十八:

「桓玄敗後,殷仲文還為大司馬諮議,意似二三,非復往日。大司馬府聽(廳)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與眾在聽(廳),視槐良久,嘆曰:

『槐樹婆娑,復無生意』」。王維暗用此事,表達其政治上的苦悶和內心的矛盾。這首《辛夷塢》與《漆園》詩意互有聯絡,它是以花在無人的山澗自開自落的可悲命運,寄託自己才能被壓抑埋沒的感傷情緒,有一定現實意義。

全詩用比的手法,有優美生動的形象和樂府民歌的韻味,詩意極其含蓄。宋人方回認為此詩是輞川詩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極」,應在它的精巧寓意。

2樓:匿名使用者

《辛夷塢》中含苞欲放的紅萼, 讓人聯想到人的青春年華, 生命只有一次, 青春更為彌足珍貴, 如果一個人徒有美麗的容顏, 滿腹的才華, 但卻無人問津, 在渾渾噩噩中, 度過了人生, 這豈不是一種可悲嗎? 從這首詩中, 我們能得到的啟示是: 人作為一種能動的存在, 不應該守株待兔, 而應積極主動, 增長才幹, 並盡力尋找機會發揮才能, 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能像澗戶中的紅萼, 空有美麗的容顏, 卻無人欣賞, 在默默的等待中虛度年華。

從紅萼這個形象, 我們還可以感悟到, 世間知音難遇, 「士為知己者死, 女為悅己者容」即是此理。沒有人欣賞, 價值何以體現? 所謂的事業、愛情其實都是一種交流、對話, 否則, 生命猶如一堆枯槁, 因為真正的愛情是來自彼此精神上的對話、交流, 是一種相互的欣賞和共 鳴。

由此觀之, 《辛夷塢》中的芙蓉花的可悲之處, 就在於無人賞識, 其價值無法實現。如果人的一生也如此花, 豈不是同樣的可悲嗎? 雖然生命的盡頭都是一樣, 但人生重要的是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尋找一個交流、溝通的平臺, 尋找生命和愛情交流的物件。

所以, 我們渴望找到發揮才能的用武之地, 以實現人生價值; 渴望找到靈魂的另一半, 實現自己的愛情理想。所謂的「兩情若是長久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強調的就是一種心靈的溝通與交流, 並道出了 愛情的實質: 不是貌合神離的朝夕相伴, 而是

心有靈犀的息息相通, 是一種靈魂的相依, 這種對話與交流便體現了人生的依存美。讀《辛夷塢》不禁令人浮想聯翩: 一位才貌俱全的才子或佳人, 孤獨一人在荒郊野外的孤廟中生活,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地過著千篇一律的日子, 人生年華就這樣被毫無價值地空耗 掉, 這表現了在封建社會, 人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 難以實現自己的事業和愛情抱負的悲哀。

感悟到此, 不由自主地想起元稹的一首詩《行宮》: 「寥落古行宮, 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 閒坐說玄宗。

」是啊, 宮女們年輕時都是花容月貌, 但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中, 成日寂寞無聊, 看著花開花落, 流年似水, 紅顏易老, 白髮頻添, 美好生命如此被摧殘, 往事豈堪回首。然而, 她們被禁閉冷宮, 與世隔絕, 生命已枯萎, 別無話題, 只能回顧玄宗遺事得以消遣。此情此景, 令人無限感嘆, 從這個角度講這兩首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是的, 沒有愛情的青春, 沒有事業的人生, 生命將是一片黯然。當代詩人劉湛秋有首詩就曾說過: 「蘋果因陽光而紅暈, 女人因男人而美麗, 存在的價值在於依存, 在於補充而不是相斥。

」[2]戀愛中的女人最美麗, 離開了相互依存, 世界上的許多事物都將無法存在, 也就談不上實現其存在的價值, 事物的和諧完美有賴於彼此的相互襯托在《辛夷塢》中作者道出了其中的真意: 平衡與和諧離不開相互依存。「一陰一陽謂之道」, 世間萬物都是相互依存的, 惟有依存, 才有完美,才有平衡, 才有和諧。

在和諧自由的美中, 人類才能體驗到生存的幸福。因為人類永遠要向世界歌唱, 對別人訴說, 同社會交流, 人永遠需要想象、需要在美的世界徜徉,需要美給他人看, 也需要看他人的美。

由此不難看出, 詩人王維在當時就因遭到打擊、排擠、流落到辛夷塢這個地方, 此時仕途失意, 愛妻去世, 遭受到 事業、愛情的雙重打擊, 看淡人生, 於是寫下了這首貌似平淡與世無爭的詩作。但即使是萬念俱灰的詩人, 在平靜的外表下, 依舊有一顆熱烈、驛動的心, 他仍渴望得到他人的賞識和器重, 渴望尋找相互的物件、交流與溝通。狄更斯的詩《千萬別擠》, 從客觀上講, 世界如此之大, 「它容納得了我, 也容納得了你」[3] ; 從主觀而言, 精神、思想的領域廣闊無比, 追求創造美好的東西是每個人的正當權利, 人作為萬物 之靈, 在創造財富, 創造文明過程中, 不能唯利是圖, 崇尚金錢。

為地位和權勢的獲取而泯滅人格, 將自己異化為物。要知道, 當地球上如果只剩下你一個人, 就像《辛夷塢》中的

「木末芙蓉花」生活在「澗戶寂無人」的環境中, 生命還有何價值可言? 因為, 生命的價值在於相互依存。

觀滄海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特特拉姆咯哦

《觀滄海》這首詩詩人運用奇特的想像,以及誇張的表現手法,描繪了茫茫滄海波瀾壯闊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巨集偉的抱負、寬廣的胸襟,表現了詩人豪邁自信的思想感情。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這首詩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海水多麼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的執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4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運用奇特的想像,以及誇張的表現手法,描繪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偉景象,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抒發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

5樓:海底岩石獅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

王維的辛夷塢表達什麼情感

6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辛夷塢》是王維《輞川集》詩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詩題為辛夷塢,但作者卻沒有寫這裡的風景,實際上是在詠物。詩借《楚辭·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句意起筆,描述辛起在寂靜無人的山澗裡,悄悄開放,又紛紛落去。

以這典型的物象表現出一個極其幽靜的自然環境,完全沒有外界塵囂的幹尤,故前人認為此詩「幽極」。它似乎是詩人自己悠閒恬靜的心境的寫照,但是我們讀完後,不難發現它隱隱有言外之意。

王維寫輞川詩時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亂以前。自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動勢力上臺,朝政黑暗,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王維雖然在朝,他傾向於張九齡的開明政治,對現實十分不滿而又無能為力,內心矛盾,產生退隱歸田的思想而又戀於祿位。

他於是先後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和輞川建立別墅,過著亦仕亦隱的生活。輞川詩以田園山水為題材,描繪自然優美的景色,表現幽靜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如: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華子岡》)。特別是緊接《辛夷塢》之後的《漆園》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就更為感傷了。《世說新語》第二十八:

「桓玄敗後,殷仲文還為大司馬諮議,意似二三,非復往日。大司馬府聽(廳)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與眾在聽(廳),視槐良久,嘆曰:

『槐樹婆娑,復無生意』」。王維暗用此事,表達其政治上的苦悶和內心的矛盾。這首《辛夷塢》與《漆園》詩意互有聯絡,它是以花在無人的山澗自開自落的可悲命運,寄託自己才能被壓抑埋沒的感傷情緒,有一定現實意義。

全詩用比的手法,有優美生動的形象和樂府民歌的韻味,詩意極其含蓄。宋人方回認為此詩是輞川詩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極」,應在它的精巧寓意。

7樓:匿名使用者

王維的《辛夷塢》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寫的是花,悲嘆的自己:美麗的花朵在山澗中自開自落的,無人賞識。全詩用比擬的手法,有優美生動的形象和樂府民歌的韻味,詩意極其含蓄。

宋人方回認為此詩是輞川詩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瀛奎律髓》)。

借用此詩,王維寄託自己才能被壓抑埋沒的感傷情緒,表達出內心的苦悶與矛盾。

《春之聲》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採用了 意識流 的表現手法。主人公的聯想並非傳統 主人公簡單而有序的 一對一 式聯想,而是跳躍多變 天馬行空式的自由聯想,是頭腦中不規則的意識流動。但與西方現代派作品中主人公那種不著邊際 難以捉摸的意識流動有所不同,嶽之峰的自由聯想有跡可尋,因現實情景的觸發而產生。而且,他的自由聯想還包含著今昔對比...

《荷葉母親》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荷葉母親 這篇文章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觸景生情,託物喻人 回.文章從自家院子裡答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蓮花,觸動了自己,於 是引出對家庭往事的回憶,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女兒的情景,於是借景抒發了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激.荷葉母親中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荷葉 ...

《問菊》這首詩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以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與明月 詩人只好把滿腔悲愁託付給普照寰宇的明月,帶給遠隔數千裡的天涯淪落人。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與對老友的思念,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聞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