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有哪些地方有有名的小吃啊,惠州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2021-05-05 11:03:17 字數 3855 閱讀 2035

1樓:定河水

惠州步行街的花都小食街 ..在影劇院後面

個人感覺芝麻糊跟豆腐花不錯.

那條街還有很多好吃東西哦,嘿嘿 .

2樓:匿名使用者

惠城區-馬安鎮 有一種叫「馬仔」的小吃,是當地的特產

3樓:匿名使用者

十一小後面那條街的小吃也不錯

惠州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4樓:康康侃球

1.惠州補天穿:正月二十,是惠州的補天穿節。

這一天,人們在大門兩旁掛起蒜菜,然後做樹鋪粄,放置露天祭拜上蒼後,又將部分薄餅扔到屋頂,剩餘的家人聚而食之,謂之「補天」。補天穿的煎餅, 把糯米粉加水調勻,在鐵鍋上做成煎餅狀,越大越好,越大就越能補天。然後在煎餅上抹上花生、芝麻、白糖做成的甜餡料,也可抹上肉絲、蝦米、蘿蔔絲、蔥、蒜等鹹餡,捲起來吃,就象捲起的床鋪,故惠州話又稱之為「樹鋪卷」。

甜餡的樹鋪粄吃起來軟糯香甜,鹹餡的樹鋪粄吃起來糯而不膩,還帶著蘿蔔的清香。

2.阿嫲叫:阿嬤叫為惠州傳統風味小吃,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惠州密集的老城區小巷口,常見簡單的爐灶支起油鍋,以白蘿蔔絲、蝦米、肉粒,和以調好味料的麵粉漿,用小網簍舀放進沸油鍋中慢火煎炸,成小碗狀,外酥內軟,有蘿蔔的清香而不油膩,噴香可口。

相傳這種風味的起名與老太太有關,惠州人稱祖母為「阿嬤」。當年,惠州剛出現阿嬤叫時,油炸香味濃郁,連掉光牙齒的老太太也被香味吸引過來,因此便起名「阿嬤叫」。

3.艾粄(角):「過冬食粉果」,粉果即艾角,這是惠州特有的過冬習俗,民間俗話稱為「角仔」。

製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製作「艾」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開水煮後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絨狀,製成食用艾。

之後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鹹、甜各料做餡包成角狀。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采用鹹料,傳統用料多為蘿蔔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4.蘿蔔粄:是流行於惠陽地區的一種客家小吃,是冬至的必吃的應節小吃。

以蘿蔔絲作為主餡,輔以蝦米、肉末等材料,以糯米包裹,通過水煮或油煎等形式煮熟,使得鮮甜的蘿蔔與其他餡料相互滲透,口感甚佳。

5.龍門炒米餅:於400多年前的明代,惠州龍門人就有除夕前打米餅的習俗。

每到年底,家家戶戶開始打米餅。米餅,一方面是手信,另一方面也是乾糧。上山下田的鄉民,帶上幾個米餅,兌著冷水就可充飢保暖。

春節期間,當地人就帶著炒米餅走親訪友。它承載著龍門人對「禮」的重視。

6.餈粑:惠州人又叫餈粄、捏餈、逆餈,是惠州鄉下人與城裡人都喜歡吃的一種茶果。用糯米包裹著花生末、白糖、芝麻的白色餈粑,一個個圓滾滾,軟黏可口,韌勁十足。

7.博羅酥糖:是博羅的一種傳統美食,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博羅酥糖風頭強勁,曾經風靡粵港澳。

如今的博羅酥糖,以當地產的黑白芝麻為主要原料,以麥芽糖、白沙糖、麵粉等做配料,用傳統的加工工藝精製而成。

8.斂糕:惠州話讀作「斂校」,是傳統風俗禮儀中的專用食品。

惠州風俗,喜事要蒸紅斂糕,喪事蒸白斂糕;出生滿月,外婆要蒸紅斂祝賀;新婚回門,外家要蒸紅斂糕作為回禮。此外年節的「觀音做會」,也要蒸斂糕。斂糕一般用四分糯米,六分粘米,混合後用水調勻,加上糕種,而後製成餅狀蒸熟。

紅斂糕是米粉用水調勻時另加了花紅粉,使斂糕呈紅色。

9.長灘粉:龍門長灘粉選用優質大米作原料,用山泉水加工而成,有些像河粉。晒乾後的長灘粉粉絲透明,有一種新米的芳香味,爽滑可口,韌度適中,易熟不易糊不易斷,蒸、煮、炒皆可。

10.大籠餈:龍門的大籠餈是年糕的一種,通常除夕前幾天做,開籠一般在新年農曆正月初二。

用於送禮的大籠餈,形狀越標準,厚度越厚,越能代表送禮者對主人家的尊重。在一個大鍋中把加入鹼沙水的糯米粉和好,裝入已鋪好芭蕉葉的餈籠內按平,上鍋蒸兩小時以上。大籠餈出鍋後用刀切分為8、10或12塊。

吃時將大籠餈切片,蒸煮後蘸糖水吃。或者切片後煎煮並加鹽油等調味料吃。

11.眉豆粄:是惠州地區清明拜祭祖先、緬懷先人的主要祭品,已有300多年曆史。

它的皮選用水磨純糯米粉,以眉豆和白糖做餡,其形狀像發芽的種子,寓意萬物生長、開枝散葉、平安大吉,趁熱吃甜蜜纏綿,伴有蕉葉的清香,吃過口齒留香。

12.發糕:在惠州,壽誕、出生,婚嫁諸俗中對之頗有講究。

一般是將大發糕切成小塊、或作為賀客諸親的回禮,或分發鄰里鄉親,今城中居民在近郊農民仍甚講究。製作發糕一般使用純粘米,加糖、發粉或糕種,用大盛器蒸成巨大規模,蒸好的糕點如發得很大,尤令主人欣慰。

13.紅團:在仲愷潼湖鎮,紅團有300多年曆史,從前是在每年重陽節,以及逢結婚、孩子滿月等重大喜慶活動時才做的。

紅團不但是祭祀供品,而且還是饋贈的禮品。賀喜的親戚朋友離開時,主人家都要饋贈紅團一雙或兩雙以示感謝,受禮者亦視此為吉物。

14.碌堆:龍門的碌堆外表看起來如市民常見的油炸食品煎堆,但比煎堆大很多,和孩子們玩的小皮球一般大小。

永漢碌堆又被叫做「煎堆」,是當地客家人在春節用於祭祀或送禮的傳統食品。其**可追溯到明清時期,按照永漢鎮傳統風俗,從前正月十九永漢家家戶戶都要做這種碌堆。

15.客家薑糖:客家薑糖是用生薑提煉薑汁和紅糖混合製成。由於姜有去溼祛寒的作用,還可以減輕口乾舌燥時人口中的苦澀味道,因此特別適合南方潮溼氣候下,以及北方多雨季節時食用。

惠州的小吃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沙糕) 主要是惠州民間一種風俗禮儀的專用食品。如在婚嫁、喪葬時,沙糕 多作為禮儀食品出現。小孩出生「做半月」之際,外婆送沙糕 更是定俗之一。

(逆餈),在以前是惠州傳統的節日專祭食品,最早是用於民家祭牛神用的供品。惠州俗語「十月朝,餈堆祿祿燒」就是惠州民間過「十月朝」(民間傳統節日)的寫照。「十月朝」是惠州傳統的祭牛節,《惠州志》有記載:

「十月朝,城中作粉食薦祖,鄉落以粉食掛牛角以報其勞。」裡面所指的「餈堆」和「粉食」其實同為一種食物,即惠州傳統的風味食品糯米餈粑,惠州俗話稱「逆餈」。 (艾角)又叫粉果,「過冬食粉果」,粉果即艾角,這是惠州特有的過冬習俗。

(水) ,又叫「七層 」,在廣東其他一些地方也有見。惠州別於外地,是將之主要用作「六月六太陽誕」的專祭食品,惠州民間歌謠有唱:「六月六,晒衣服,蒸水 ,駁(點)蠟燭」。

那天人們早早將屋內冬衣和被帳拿出戶外暴晒,而後蒸好七層水 ,點燃紅蠟燭,祭拜太陽。 (阿絆叫),光聽到這個名字就讓人想一嘗為快。惠州話稱奶奶為「阿絆」,望文生義,估計阿絆叫這個名稱多少和奶奶有點關係。

據說清代以前就已經有阿絆叫這種食品。阿絆叫其實是一種油炸品,外酥內軟,有蘿蔔的清香而不油膩,噴香可口,十分誘人。吃的時候往往蘸上香醋,其香無比。

(大籠)北方人稱「年糕」,客家人稱「甜 」,「大籠」是惠州民間的特稱。由於過年多用於祭神、祭祖、祭灶君,所以被視作是過年的祭祀食品。大籠 在用料上和北方的年糕稍有不同,而和客家的甜相近,均是以糯米粉為主料。

視各人的需要加入紅糖、冰片糖、白糖或沙糖,又視的軟硬程度加粘米粉。大籠 是過年的食品。 (惠州梅菜)是惠州獨有的傳統特產。

歷史悠久的,惠州梅菜是惠州鄉間民用新鮮的梅菜經涼晒、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製成。自蘇東坡來惠州後,這種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溼、不熱,被民間傳為正氣菜的梅菜由東坡傳授的東坡扣肉(梅菜扣肉)而名揚四海。由於梅菜不僅可獨成一味,又可以把梅菜作配料製成梅菜蒸豬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鮮魚等菜餚,人們購買梅菜,除自己吃外,還經常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廣東惠州有什麼好吃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惠州好吃的東西就多了

惠州三寶:梅菜扣肉、東江鹽焗雞、釀豆腐。但是你版要找到做得權

好的酒樓、飯店還真的需要點門路。

主菜:煲仔飯、釀三寶、釀春、惠州燒鵝、梅菜剁豬肉、碌鵝……宴會:東坡宴、害恭憤枷蒞磺縫委俯蓮羅浮仙宴、平陵全牛宴……惠州小吃:

蘿蔔粄、惠州油條、芋頭糕、鬆糕、阿嬤叫、橫瀝湯粉、博羅雲吞、馬安馬仔、糖環、角仔、發糕、斂糕、沙糕粄、大籠粄、蛋散、艾粄、逆餈、東江龍蜆、淡水酥丸、麻陂肉丸、多祝臘味、燉盅……

亳州學小吃有哪些地方,亳州有哪些名吃

最簡單的辦法你就是自己去品嚐一下,你覺得好,那才是好,你品嚐的東西一定是他們先做的,不要去吃那個,他們已經準備好了這些東西,你就不一定了,最好不要提前預約,嗯,突然上門考察一下,吃吃看看整體情況,然後你再來點另外一個就是你選擇的小吃產品,那麼一你當地的這個消費習慣,消費需求,這才是重中之重,其實做餐...

泉州有名小吃有哪些

海蠣煎 中山南路原群眾戲院出口處 塗門街百匯商場對面石獅牛肉羹店。豬 腳 鳳池 東湖龍潭的豬腳煲,津淮后街 南記真味館 的白水豬腳 精肉羹 腸灌腸 方肉 肉 燕 承天寺對面的肉燕美食園 買新鮮肉燕到豐澤新村菜市場內 菜市場內往裡拐左一間較乾淨,小攤子 餡多 味道好。豬 血 面線糊店國啊 多加點白酒,...

湘潭有哪些地方的小吃出名湘潭有什麼特色小吃?

1 燈芯 糕 龍牌醬油燈芯糕 中的 燈芯糕 是湘潭的傳統副食特產。它不僅形似燈芯,潔白柔潤,味道甜辣,清涼芳香,彎轉成圈而不斷,而且可以用火點燃,散發純淨的玉桂香味。2 寸三蓮 寸三 白蓮盛產於湘潭縣楊塘一帶。所謂寸三蓮,即因該蓮子大,3顆蓮子接起來有一寸長而得名。寸三蓮 粒大飽滿,潔白圓潤,質地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