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與古今字有什麼不同,古今字與通假字有什麼區別

2021-05-25 17:08:38 字數 5562 閱讀 7007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一、我們劃分它們應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同一個字的發展變化狀況,古字和今字是先後出現的,系初造字和後造字的關係,屬於縱的方面,如「然——燃」,「縣——懸」.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則是同一個時期出現的,而通假字則是研究同一時代漢字的通用情況屬於橫的方面,如「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倍」通「背」,又如「巫嫗何久也?**趣之」(《史記·滑稽列傳》),「趣」通「促」.

「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時存在的字.

二、古今字在意義上一般是有聯絡的.如「布帛長短同,而賈相若」(《孟子·滕文公上》),其中「賈」是分化前的古字,後來表商人義的詞用原字形,表**義的詞另造「價」字,「賈」和「價」就成了一對古今字,商人義的「賈」和**義的「價」兩義密切相聯.又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中的「反」即為「返」,這一對古今字意義上的聯絡也很明顯,而通假字一般意義上沒有聯絡.

如「蚤」和「早」、「倍」和「背」、「趣」和「促」等,意義上毫不相干.

三、古今字有字形結構上的聯絡.一種是以古字作為聲符構成今字.如「禽』字的意義是指飛禽,又用它表示「擒獲」的意義.

後來以「禽」為聲符加上義符「手」構成今字「擒」.又如「其」加上義符「竹」構成今字「箕」.大多數古今字都表現為這種結構關係.

如「昏——婚」、「要——腰」等等.另一種是改換古字的義符創造新字.如「說」字既表示遊說,又表示喜悅的意思.

後來把「說」的義符「言」換成義符「忄」,構成今字「悅」;又如「訃——赴」,義符「走」換成義符「言」構成今字「訃」.再如「錯——措」、「竟——境」等.但這種結構關係的古今字遠不如前一種多,通假字並不一定都具有字形結構上的聯絡.

如「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論語·陽貨》),「歸」通「饋」.又如「八月剝棗,十月獲稻」(《詩經·繷風·七月》),「剝」通「撲」,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古今字與通假字有什麼區別

2樓:是你找到了我

一、定義

古今字是指文獻中記錄同一個詞項而不同時代使用了不同字元的「歷時同詞異字」現象。

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

二、分類

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其中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

1、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長期工。

2、異體字:是指讀音、意義相同,但寫法不同的漢字。如「淚」和「涙」,「睹」和「覩」。

3、通假字: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蚤」與「早」;如「當」與「倘」。其特點是「因音通假」。因為古代的字很貧乏,所以用有限的字來表達意思。

三、發展狀況

古字和今字是先後出現的,系初造字和後造字的關係,屬於縱的方面,如「然——燃」,「縣——懸」。

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則是同一個時期出現的,而通假字則是研究同一時代漢字的通用情況屬於橫的方面,如「趣」通「促」。「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時存在的字。

3樓: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一、我們劃分它們應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同一個字的發展變化狀況,古字和今字是先後出現的,系初造字和後造字的關係,屬於縱的方面,如「然——燃」,「縣——懸」。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則是同一個時期出現的,而通假字則是研究同一時代漢字的通用情況屬於橫的方面,如「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倍」通「背」,又如「巫嫗何久也?**趣之」(《史記·滑稽列傳》),「趣」通「促」。

「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時存在的字。

二、古今字在意義上一般是有聯絡的。如「布帛長短同,而賈相若」(《孟子·滕文公上》),其中「賈」是分化前的古字,後來表商人義的詞用原字形,表**義的詞另造「價」字,「賈」和「價」就成了一對古今字,商人義的「賈」和**義的「價」兩義密切相聯。又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中的「反」即為「返」,這一對古今字意義上的聯絡也很明顯,而通假字一般意義上沒有聯絡。

如「蚤」和「早」、「倍」和「背」、「趣」和「促」等,意義上毫不相干。

三、古今字有字形結構上的聯絡。一種是以古字作為聲符構成今字。如「禽』字的意義是指飛禽,又用它表示「擒獲」的意義。

後來以「禽」為聲符加上義符「手」構成今字「擒」。又如「其」加上義符「竹」構成今字「箕」。大多數古今字都表現為這種結構關係。

如「昏——婚」、「要——腰」等等。另一種是改換古字的義符創造新字。如「說」字既表示遊說,又表示喜悅的意思。

後來把「說」的義符「言」換成義符「忄」,構成今字「悅」;又如「訃——赴」,義符「走」換成義符「言」構成今字「訃」。再如「錯——措」、「竟——境」等。但這種結構關係的古今字遠不如前一種多,通假字並不一定都具有字形結構上的聯絡。

如「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論語·陽貨》),「歸」通「饋」。又如「八月剝棗,十月獲稻」(《詩經·繷風·七月》),「剝」通「撲」,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有誰知道古漢語中「通假字」與「古今字」的區別嗎?

4樓:匿名使用者

通假字是古代時候很多字共用,比如「田」和「陳」,比如「大」和「太」,比如「鹹」和「感」等等,分別使用的時候會意思不同,但是卻可以相互借用。

古今字卻是字形的變異,這就不用舉例了,在《說文解字》裡多的是。

5樓:匿名使用者

通假字其實大多是古人傳抄書籍時寫錯的字,例如《史記》中漢武帝「裾廁」見衛青中的「廁」字,其實是「側」字,司馬遷是想說劉徹側身躺著見衛青而不是在廁所(就是真的上洗手間也會是寫成「更衣」)。《魯迅文集》中大量通假字是因為當時白話文用字還不規範造成的。古今字指的是古今異體,並不一樣。

6樓:麼清霽

通假的兩個字,多數是字音相同,字義沒有關係,另外通假的兩個字在同一時代出現。如蚤——早。

而古今字,一般古字為獨體字,今字為合體字,今字與古字諸多義項中的某一個相同,另外今字出現時間較古字晚。如反——返。打比方說,共——供,供在共的基礎上加了單人旁,這是字形上的聯絡;另外古漢語中「共」有供給;**的意思,除了此義項外還有其他註解,後來又造的「供」為今字,分擔了「共」中表示供給的意思,而有了這個今字後,再表示供給**時,就只用今字不用古字了。

不知這樣說是否能理解。

通假字與古今字有什麼不同

7樓:匡浩邈越興

異體字是一個字的不同寫法,異體字都是同音同義的。

通假字是不同的字,在這些字的某一種用法,可以代表同一種意思,在這一個意思上可以互相代用,但是這幾個字,不一定什麼地方都可以代用。通假字在同一用法時才是同音同義的

通假字是指本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童趣》)中,「強」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僵」。

古今字是由於古代有的字義項較多,後來就在原字的基礎上另造了一個新字,以分擔它的一個意義,原來的字叫古字,後起的字叫今字。如「不亦說乎」的「說」就屬於這種情況,「說」是古字,「悅」是今字。再如「莫」和「暮」:

「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從字型上看,通假字和本字之間沒有聯絡,而古今字之間往往有一些聯絡。

從意義上看,通假字與本字是無關的,而古字與今字則是有關的古今字與

異體字之間存在差異.異體字是指字形不同而音義完全相同的字,也叫"異形字","或體","重文"

或"俗體",是相對於常用的"正字"(即通用字)來說的.異體字的表義功能完全相同,在任何語言環境中都可以相互代替,如代表"腳跡"這一意義,古代無論使用"95"或"跡"字都是一樣的,而且讀音也完全相同.古今字的產生有時間先後問題,今字產生後,它所分擔的意義只是古字的一部分,所以,古,今字一般是不能完全相互代替的.

如"內"和"納"這對佔今字,"內"可以代替接納的"納"的意義."納"卻不能代替"內"的意義.而且古今字讀音有的一樣,有的有區別,如"責"和"債","說"和"悅,,等.

古代漢語古今字與通假字有何不同

8樓:潭胤罕靜秀

所謂古今字,是一種縱向歷時的同詞異字現象,即記錄同一個詞(實際是詞的某一義項),不同時代社會用字有不同,前一個時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後一個時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比如:①楚始得曹而新「昏」於衛。(《城濮之戰》)

②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戰》)

③於是「翦」其發。(《順民》)

④張脈僨興,外彊中幹。(《韓之戰》)

以上加「

」號的字所記錄的詞,在各句中分別表示聯婚、擒拿、剪除、草介、強勁的意思。後世再記錄同樣的這些詞時,不再使用昏、禽、翦、彊,而改用婚、擒、剪、強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於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強就構成了古今字。

通假字又叫通借字,前人也稱為假借字,是古人用字寫詞時本有其字而不用,卻用一個音同音近的字來代替的現象。原本當用的字叫本字,臨時用來替代本字的那個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簡稱借字)。例如:

①莊公寤生,驚姜氏。(《鄭伯克段於鄢》)

②舉錯不可不察也。(《張釋之傳》)

③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繫辭下》)

十分明顯,例①的寤本應用牾,牾訓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錯本應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與屈相對,本應用伸,意思才能通暢。然而這些文句的作者沒有用本來該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來代替。這就是古書中的所謂通假現象。

這裡的寤、錯、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則分別為它們的本字。

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麼區別

9樓:匿名使用者

一、我們劃分它們應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同一個字的發展變化狀況,古字和今字是先後出現的,系初造字和後造字的關係,屬於縱的方面,如「然——燃」,「縣——懸」。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則是同一個時期出現的,而通假字則是研究同一時代漢字的通用情況屬於橫的方面,如「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倍」通「背」,又如「巫嫗何久也?**趣之」(《史記·滑稽列傳》),「趣」通「促」。

「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時存在的字。

二、古今字在意義上一般是有聯絡的。如「布帛長短同,而賈相若」(《孟子·滕文公上》),其中「賈」是分化前的古字,後來表商人義的詞用原字形,表**義的詞另造「價」字,「賈」和「價」就成了一對古今字,商人義的「賈」和**義的「價」兩義密切相聯。又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中的「反」即為「返」,這一對古今字意義上的聯絡也很明顯,而通假字一般意義上沒有聯絡。

如「蚤」和「早」、「倍」和「背」、「趣」和「促」等,意義上毫不相干。

三、古今字有字形結構上的聯絡。一種是以古字作為聲符構成今字。如「禽』字的意義是指飛禽,又用它表示「擒獲」的意義。

後來以「禽」為聲符加上義符「手」構成今字「擒」。又如「其」加上義符「竹」構成今字「箕」。大多數古今字都表現為這種結構關係。

如「昏——婚」、「要——腰」等等。另一種是改換古字的義符創造新字。如「說」字既表示遊說,又表示喜悅的意思。

後來把「說」的義符「言」換成義符「忄」,構成今字「悅」;又如「訃——赴」,義符「走」換成義符「言」構成今字「訃」。再如「錯——措」、「竟——境」等。但這種結構關係的古今字遠不如前一種多,通假字並不一定都具有字形結構上的聯絡。

如「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論語·陽貨》),「歸」通「饋」。又如「八月剝棗,十月獲稻」(《詩經·繷風·七月》),「剝」通「撲」,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隊和墜是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還是通假字

我聽課老師說是異體字,我懷疑是古今字。完全沒關係的兩個字。隊和墜是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還是通假字 是古今字 先造隊 dui 後造墜 zhui 隊和墜是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還是通 隊和墜都是解放後的簡化字,在古代,隊有時也可以和墜通假 通假字與古今字 異體字 繁簡字之間的關係 20 1,通假字是古...

荊軻刺秦王通假字整理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過秦論詞類活用及通假字 過秦論 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有 西漢鴻文 之稱,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 過秦論 此文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 鞏固統治的借鑑,是一組見解深刻而又極富藝術感染力的文章。追亡逐北 亡 北 動詞活用為名詞,逃亡的人。崤函之固 ...

世說新語兩則有哪些通假字,古今異義詞

世說新語 字詞柳絮 x 無奕 y 尊君在不 f u 謝道韞 y n 謝太傅 f 差 ch 可擬 n 雪驟 zh u 太丘舍 sh 去 內集 家庭聚會 講 義 講解詩文 俄而 不久,一會兒 公欣然曰 高興的樣子 差可擬 大致 差不多 差可擬 相比 未若 比不上 期 約定 日中 正午十分 太丘捨去 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