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信徒能在小乘佛教寺院拜佛嗎?我皈依大乘佛教,在雲南旅

2021-06-11 10:09:05 字數 3734 閱讀 3825

1樓:匿名使用者

丁香樹在我國西北某些地區,被佛教信徒稱為「菩提樹」。但事實上,菩提是菩提,丁香是丁香,這是兩個在形態、習性上都相距甚遠的不同樹種。既是兩種樹,為什麼佛教信徒又把栽植在寺院裡的丁香樹稱為菩提樹呢?

這就淵源久遠了。

菩提為佛教梵文語,意為「豁然開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被理解為「智慧的覺悟」或「覺悟的喚醒」。

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稱之為畢波羅樹。此樹屬桑科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0~20米。葉子為三角狀卵形,雌雄異花,但雌雄兩花均著生於一緊閉的花托之中,不為人們看見。

所以,人們常稱之為無花果。

丁香樹屬木犀科,產北溫帶,是落葉灌木,少有喬木,常見高度3~5米,樹齡長者可達8米以上。葉片為橢圓形。雌雄同花,花為紫色、粉色或白色,花香襲人。

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迎牟尼曾在菩提樹下坐禪而證得覺悟成佛,創立了佛教。從此,菩提樹就和佛教發生了密切關係。被視為神聖之木。

廣植於佛教寺院之中,並以梵文教語「菩提」命名該樹。從此菩提樹也變得至高無上了。菩提樹很早就被引種入我國,《群芳譜》稱之為思維樹。

佛門在寺院栽種菩提樹,除了表示信仰的忠堅和虔誠之外,主要還是為了紀念佛祖得道成佛。

可是,真正的菩提樹只適種於熱帶、**帶,在我國只有華南、東南沿海一帶才適宜生長。因此佛門**只好選用一些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的樹種代替菩提樹。如南方的一些寺院,選用無患子樹代替菩提樹。

這樹廣東人稱木欖子,四川人叫油串子。該樹果核黑色、十分堅硬,可作念珠,被視為吉祥之物,佛門也把這種樹稱作菩提子樹。北方一些寺院,則多選用珍稀名貴的銀杏樹代替菩提樹。

銀杏樹高大雄偉,壽命長,被譽為「中國的菩提樹」。可是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以上幾個樹種都不能栽植,佛教**就選用暴馬丁香(與紫丁香同屬的一種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

現北京法原寺內的丁香樹,據傳是明代的遺物。再如青海省樂都縣以南的罌曇寺裡的一棵暴馬丁香樹,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說這座巨集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於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相傳藏族地區佛教大師宗喀巴誕生以後,在他出生的地方長出一棵白旃檀樹(暴馬丁香樹)。它根粗葉茂,樹上生有約十萬個葉子,每個葉片上都能自然出現一尊獅子吼佛的形象,就連樹皮上也會出現許多天然身像及字跡,故名「袞木」(意為十萬身像)。這棵不尋常的白旃檀樹(暴馬丁香)被佛教信徒譽為菩提樹。

在明洪武十一年(2023年),宗喀巴在**學經,他父母由青海去信,催他回鄉探親。宗喀巴收信後考慮:回青海路途遙遠,影響學經,決定不返故里。

於是派**送去信一封及用鼻血繪成的個人畫像和獅子吼佛像一軸。信中說:「若在我出生的地方,以十萬尊獅子吼佛像及菩提樹(暴馬丁香樹)為中心,建一座佛塔,則如同親晤兒面。

」他母親收到此信後,十分悲慟,便將兩尊畫像虔誠供奉。明洪武十二年(2023年),在其信徒的資助下,依照宗喀巴大師的囑咐,以白旃檀樹(丁香樹)為中心,建了一座佛塔叫塔爾大靈塔。後因塔之盛名,於明嘉慶三十九年(公元2023年)又在建塔的地方造了一座寺院叫塔爾寺。

寺內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經堂等十餘座大型建築,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該寺昌盛時僧人達一千餘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那棵奇異的丁香樹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此後,暴馬丁香就被西北一些地方的佛門視為菩提樹了。這其中,除了傳說和宗教信仰的緣故外,還跟丁香樹能夠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生長狀況良好,而且姿態端秀,花色淡雅、香氣濃郁,是吉祥、幸福的象徵,能表現佛門的興盛榮昌。

這些大概都是佛教信徒把栽植在寺院裡的丁香樹稱為菩提樹的原由吧。

2樓:aaa**王

都可以的 沒問題的 都是佛家的 導遊不懂 不予理會

藏傳佛教應該屬於大乘佛教還是小乘佛教 藏傳佛教上香嗎???

3樓:唯梅子

藏傳佛教分為2部分內容:70%的大乘,30%的密乘,沒有小乘。

南傳佛教分為2部分內容:90%的小乘,10%的大乘,沒有密乘。

漢傳佛教分為3部分內容:80%的大乘,10%的小乘,10%的密乘。

4樓:煩惱即菩提

據藏傳佛教自己說是金剛乘。

皈依佛門需要什麼條件

5樓:末你要

1、佛門皈依沒有條件,任何人都可以皈依佛門,皈依最重要的是內心的皈依,外在的形式其實並不重要,因為佛法重實質而不重形式。只在形式上的皈依是得不到任何的受用的。

2、皈依佛門第一步就是受五戒,這五戒是「根本戒」,「根本戒」的意思就是不管你信不信佛,也不管你受不受戒,違反了都要受到惡報。因此,受持五戒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3、『具足眾戒』,『眾』是眾多;眾多的戒條裡,最重要的是五戒。五戒是佛家的根本大戒。出家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條戒,然而真正的戒條只有前面十七條——四重十三僧殘;這是屬於戒,其他的全屬威儀。

4、五戒第一條是不殺生,第二條是不偷盜,第三條是不邪淫,第四條是不妄語,第五條是不飲酒。前面四條叫『性罪』,無論受戒不受戒,犯了都有罪。不是說不受戒的人,犯了就沒罪。

5、佛法的實行就是戒律。戒律就是正覺的生活規範,世尊當年在世,生活、講經說法,沒有一樣不是活活潑潑、快快樂樂,如此,佛教才能夠被一切眾生歡喜的接受。

6、皈依佛門實際上就是是正式成為佛教信徒的一個手續,具體包括參加皈依三寶儀式,然後領取皈依證書,此後就可以居士身份自願參加定期的佛事活動了。

6樓:熱詞課代表

皈是迴轉,或是皈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意思為皈向或依靠之意,根據佛法說,眾生在三界六道中輪迴,在生日苦海中浮沉,無依無靠,甚為可憐,但唯有受到三寶的加持。

大乘佛教是什麼?主要信仰的分佈地區,小乘佛教一樣

7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於小乘的大乘佛法,主要的基本分歧是說:眾生(含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世界上有無量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佛。大乘在古代有十大宗派;現在主要有漢傳淨土宗、禪宗和藏傳密宗三大宗派;除雲南之外的全國各省多有分佈,並流佈於亞洲鄰邦及世界各地。

小乘佛法的基本區別主要是說:這世界只有釋迦牟尼佛;眾生只能修到菩薩以下的果位而不能成佛。小乘佛法主要分佈在雲南及南亞鄰邦小國。

8樓:匿名使用者

大小乘的出現是因為互相攻擊導致的,大有高貴上等的意思,小則有低劣的含義。佛教因為**,成為十八個部派(現考證這麼多,不過據傳說要更多,甚至幾百個部派都有可能),因為當時其他沙門宗教多數以哲學辯論為主,而佛教如果不發展哲學辯論,則很快就會被淘汰掉,因此實際的修行就被忽略掉。這樣早期的大乘佛教出現了,目的是為了恢復實修。

這個時候的大乘核心為中觀思想。而到了經過發展相繼出現了唯識思想,在後來就是經過了不變的流變,在此兩種主要思想當中又開始逐漸的分化和融合產生了種種不同的思想體系。而中觀和唯識被稱為大乘佛教的兩個車輪,而大乘主要也是指的中觀和唯識兩者,判定是通過是否有完整的思想體系和修行方法,不僅僅是依靠某部經典為自己宗派的依據而判定。

而目前比較少稱呼大乘為大乘,而稱為北傳佛教。或者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大乘也就是摩訶衍那,早就已經滅亡了不存在了,而如今所謂的大乘是經過流變重整之後出現的,和早期的大乘相差很大,尤其是菩薩戒制定之後,可以說基本上已經脫離了原來的佛教。而北傳佛教的分佈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韓國,越南部分地區,斯里蘭卡部分地區。

小乘佛教主要指南傳上座部佛教集中在,緬甸、斯里蘭卡和泰國國家,日本也有分佈。

9樓:匿名使用者

佛因眾生根性不同初說的就是小乘法,小乘法只能修到阿羅漢和僻支佛。後來佛說了一乘佛法,眾生皆可修煉到佛的境界。主要分佈在亞洲,不過現在全球都有了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麼區別

小乘佛教也叫做 小乘教 略稱 小乘 梵文音譯 希那衍那 今學術界沿用之,已無貶義。亦稱 二乘 及 聲聞乘 緣覺乘 其主要經典是後來在各部派中形成的經 律 論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國曾相當流行,中國最早流行的禪數學以及此後的 田比 曇學 成實學 俱舍學等,均屬小乘類。中國的律學和唐代創始的律宗,皆以小乘律...

什麼是大乘佛教,什麼是小乘佛教 先有哪個 怎麼轉變的

先有小乘佛教,後來在公元前1世紀,因為對戒律的不同理解,分為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不認同,僧人可以不可以儲有金錢等五問題與大乘佛教有不同理解。但,都是一樣的佛 一樣的信仰。都是佛教。嚴格的說,小乘佛法應稱作 上坐部 大乘佛法應稱作 大眾部 小乘佛法是佛教的根本。所以應該明瞭。如果你到泰國或緬...

佛教大乘與小乘在佛法教義上有何區別

1 在對於佛陀釋迦牟尼的看法上不同 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個教主 導師,是一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佛教則把釋迦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 法力無邊 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 過去 現在 未來 十方 東南西北,四維上下 有無數的佛。2 在修持方法上不同 小乘佛教主張修戒 定 慧 三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