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西方教育哲學的異同

2021-08-11 21:19:56 字數 4001 閱讀 1563

1樓:直到遇見你天蠍

19世紀中葉前後開始,西方人再度開始進入中國,並以各種媒介帶來西方的新知識。

鴉片戰爭後,他們的基本思想就是了解夷情,“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些卓識遠見表明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思潮的始初就和愛國精神交融在一起。

包括林則徐組織人力翻譯慕瑞的《地理大全》部分章節而編成的《四洲志》、林則徐將資料交付魏源編成的五十卷鉅著《海國圖志》,以及徐繼舍的《該環志略》、江文泰的《紅毛英吉利考略》、楊炳的《海錄》(2023年)、肖會裕的《英吉利記》(2023年)、樑廷扔的《合眾國說》(2023年)等。

從2023年到2023年,中國的文人學者寫出了至少二十二部介紹夷情的著作。

甲午戰爭以後,由於中國當時面臨著國破家亡的命運,許多有識之士開始更積極全面地向西方學習,出現了梁啟超、康有為、譚嗣同等一批思想家。他們向西方學習大量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政治上也要求改革。這一時期大量的西方知識傳入中國,影響非常廣泛。

許多人以轉譯日本人所著的西學書籍來接受西學。進入**時期,由於對政治的不滿又進一步導致知識分子們提出全盤西化的主張,在五四時期這種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一波的西學東漸,一直持續到當代而未止。

儘管如此,縱觀中國近代西學東漸的歷史,它的成就是巨大的。雖然經歷了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艱難探索和吸收過程,但畢竟使中國的近代化歷程大大加速,客觀上加快了清王朝滅亡的腳步,為中國早日推翻一箇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奠定了基礎。

但墨守成規、亦步亦趨的學習心理使中國的每一步學習都事倍功半,成效大打折扣.學習中的'一邊倒'現象和盲目照搬現象使中國的西學東漸走了許多彎路,學習中的'急功近利'思想也是造成西學東漸成效甚微的重要原因。

2樓:冬夏

《教育哲學導論》學習心得之二

----“第二章 教育哲學簡史”的讀後感

x石中英所著的《教育哲學導論》,第二章是“教育哲學哲學史”。

通常,哲學科學的理論著作中,都會把本領域的哲學思想和哲學理論的演變與發展歷程,作為出論述。同時也會對各種哲學思想與哲學理論,作出相應的綜合概括和分析評價。我想,這既體現了理論研究與論述的完整性,也便於學習者在較為全面的學術背景下理解和掌握該論著的學術內容。

石中英著的《教育哲學導論》中“第二章 教育哲學哲學史”,也是同樣的意義。

書中在關於我國教育哲學發展歷程的內容中提到,我國古代的儒家學術名著《中庸》,在論述什麼是“教”的內容中,已經提出了具體哲學意味的論述。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外國的教育哲學思想和哲學理論已經被引入到中國,這一時期我國的一些學者也開始進行教育哲學的研究,並誕生了我國的教育哲學論著。開放改革之初,教育部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會議上,提出了重新開設“教育哲學”學科。

與此同時,我國教育領域的一些學者也重新開展了教育哲學的理論研究工作,並逐步形成了我國教育哲學領域豐富的理論成果。

我的體會是:

1、教育哲學與教育,可以稱得上是“同步產生,同步發展”。也就是說,在教育實踐的背後,總是有教育哲學的思想指引。即使是古代未形 成教育哲學的理論,但具有教育哲學意味的論述實質上已經對教育實踐產生著影響和引導作用。

在開放改革後,是我國一系列教育理論研究取得豐碩成果的重要歷史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也是教育哲學重新地進入了教育理論研究領域,並逐步取得豐碩成果的歷史階段。這種同步性並非是偶然的,而是體現出其它方面的教育研究與發展,與教育哲學的研究與發展,其內在必然的邏輯關連性。

由此可見,教育哲學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學科。教育實踐固然需要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的指導與支援,教育實踐同樣也不能擺脫教育哲學的指導與支援。教師,作教育實踐者,既需要教育理論的武裝和指導,也需要教育哲學的指導和幫助。

2、我國教育部,作我國教育政策領域的規劃部門和決策部門,把教育哲學列入教育科學研究的領域,這一決策必然有著充分的科學依據。從相信教育決策的科學性角度出發,或是從理解與服從教育政策的角度出發,我們都應該要認識到,教育哲學對教育實踐,是有著重要的指導和幫助作用。

談談一線中小學為什麼要學習教育哲學、如何學習教育哲學? 5

3樓:資深財務審計師

教師個人教育哲學作為關懷教師成長的學說,是教師獲得良好心態、提升教師生命質量、促進教師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它能夠幫助教師重新認識自我,為教師個人確立安身立命之本;同時也可以促進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提升不斷創新的潛質,從而使教師找尋到教育的真諦,獲得“教”之幸福。美國教育哲學家索爾蒂斯曾說,就像每個人都應該有個人的生活哲學一樣,教師也應有個人的教育哲學,它能夠使教師清晰什麼是正確的、好的、值得做的。中小學教師在基礎教育階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肩負著助力基礎教育變革與發展的重要責任,以及育化生命、為新生代奠定人

哲學對教育有什麼影響

4樓:群主你是豬嗎

首先要說的是,哲學不是一個理論,是一個學科.其次,至於為什麼說哲學對課程影響最為長久最為深刻,這個說法也不是絕對的.因為哲學本身就沒一個確切的定義,而且很多人在學習的過程也沒意識到自身在不知不覺地運用哲學的方法去思考,所以上面的說法只有對於那些接受過相對系統的哲學教育的人來說才比較有意義.

說到問題本身,至於為什麼哲學有這樣的功能呢,我想這跟哲學本身的性質有關的.因為哲學在古希臘就是愛智慧的意思,提問和探求是哲學愛智慧的主要表現,所以哲學在誕生時起就表現出與追求實用的自然學科很大的不同.哲學更趨向思考自然學科的理論基礎,而不是在理論基礎上去完善擴充套件理論.

從這角度來看,愛因斯坦也可以算得上是個哲學家.不可否認的是,這對於科學的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這為當代的科學體系提供了辯護和對探求新的科學體系指明方向.

無疑,從這個角度來說,哲學對科學的發展的影響是長遠而深刻的.當然,對於數學等來說,哲學所起到的思辨和創新的力量是一樣的.

**哲學與教育

5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左蘇君

哲學與教育的關係

教育非它,乃是靈魂轉向!——柏拉圖

一、什麼是教育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型別有正規教育、**教育、技術教育、特殊教育、終身教育等。

在柏拉圖看來,教育是一門技藝,正如同兵法、政治一般恰恰是最重大、最美好的技藝。柏拉圖的箴言於今日的現實啟示,並不僅僅在告訴我們教育所應具備的形而上地位,教育內在地和城邦的安全與治理關聯在一起,成為最重大、最美好的問題之一;而且也正因為是一門技藝(art),就存在一個如何使之臻至理想境地的問題,教育始終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於人、於社會來說,怎樣的一種教育才是好的?才是符合社會正義與善的原則?

——即真正成功的教育應該朝向什麼樣的目標?我們可以依據什麼來判定現行教育是否成功?這些也就是我們要討論的教育理想問題。

柏拉圖主張理念居於首位,哲學的首要任務就是由哲學家遵循一種作為真理和至善的理念設計出理想國的模式,公民由此而在理想的城邦中過上好的生活;因此,就象是手工藝者以一種理想型式為依

什麼是教育哲學和教育哲學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哲學

(學科名稱)

用哲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問題的一門學科。它綜合教育學、教育史、心理學及其他教育學科的知識,對教育中的基本問題,用哲學觀點給以理論上的闡明。就教育學與哲學的關係來看,教育哲學具有邊緣學科的性質。

教育哲學 以一定的哲學觀點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問題的學科。古代思想家曾根據各自的哲學思想論述教育的基本問題。2023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為培養公立學校教師開設教育哲學講座,最早使用“教育哲學”一詞。

2023年,德國哲學家羅森克蘭茨(karl rosenkranz,1805—1879)著《教育學體系》,2023年由美國教育學家布萊克特(anna callender brackett,1836—1911)譯為英文,取名《教育哲學》,使該詞成為學科和著作名稱。20世紀起歐美出現眾多教育哲學流派。在舊中國,對教育哲學以介紹、評價為主。

當代中國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繼承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優秀遺產,中西結合,形成獨特的流派。

20世紀初是指什麼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指的是什麼時候

是指1901年1月1日,這一段期間。其最令人深刻的記憶是前所未見的全球型戰爭與軍事對峙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冷戰 以及知識和科技的 西方也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了第三次資訊革命。在這世紀,影響人們最深遠的是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 即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 的挑戰。雖然前者對後者的大部分夭折...

從科技的角度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超越英國的原因?急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開始。英國由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輝煌,加上廣闊殖民地,優勢明顯,不願意出錢更新新裝置和新技術,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表現不夠積極,美德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角,積極採用新技術,生產率大大提高,最終超過了英國。啟示 瞄準世界高精尖科技,及時更新技術,不落人後 積極進行產業結構...

列舉19世紀初,19世紀中期,20世紀初世界文學的主要潮流

19世紀 以來世界文學的主要成就 18世紀末到19世紀30年代,浪漫主義文學產生 19世紀30年代後,現實主義文學興起 20世紀以來,現代文學逐漸成為西方文學主流 20世紀上半期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繁榮 亞 非 拉美的文學體現了民族精神和魔幻色彩。17至18世紀,古典主義文學 18至19世紀30年代,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