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指哪幾件事

2022-01-06 23:11:48 字數 5386 閱讀 3187

1樓:張雅俊

現在很多人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有著錯誤的理解,大多數人認為無後為大指的是不能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為不孝之首,實際上並不是。我們來說說實際上古人所說的不孝有三,指的是哪三件事。

一不孝為:不能事親,指的是不能孝養父母,愛護家人。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每一個人都應去孝敬我們的父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父母養我們小,我們養父母老。

二不孝為:不能事君,指的是不能夠恪守本分,忠義形事。我們往常理解的不孝都是跟父母有關,實則不孝中包含了我們為在人處事中應當行忠義之事。

不論是對父母親人還是對朋友同事我們都應該盡到自己應盡的本分,並且做一個忠誠有義氣的人。

三不孝為: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人。也就是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中我們應做有素質有道德的人。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傳說中,舜帝的父母不賢,導致舜帝一直沒能娶妻,舜帝最後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因為當時舜娶二妃都沒有告訴其父母,是沒有盡到做兒子應該盡到的責任。

2樓:別別

中國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無後」指的是什麼呢?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思進取,不能養家的,不結婚生子的,親人做事有缺失,放任不管的。

4樓:西風的旅客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大不孝分別是啥?

5樓:氣子孩

一味順從,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不履行侍奉父母的職責,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沒有留下子孫,是第三種不孝,最不孝是第三種。

6樓:星期一中年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7樓:青春恍若浮兮

指的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8樓:代號n大神

在古代很看重繼承,能不能有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9樓:亦詩明明

如娶妻不告訴父母,沒有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不親近親人,沒有後代等。

10樓:假蘇更生

還有另外兩個,一個是父母有錯要及時勸其改正不能縱容,在一個就是努力工作,為家庭為國家做貢獻。

11樓:百家小能手

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1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後代就是最大的不孝順,應該是這個意思。

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個不孝?

13樓:學予明天

多子多福、傳宗接代、養兒防老,是中國古代的生育觀念。傳統婚姻的首要目的就是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孟子強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孝順父母的事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子孫為最大。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百善孝為先」。做的所有的善事,「孝」放在第一位。而不孝,則為人不齒。

 「忠」和「孝」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誌。

「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提示我們,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亡故後常思念父母的養育恩德,為子女做榜樣固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訓條。子女剛出生時父母日夜守護,任勞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後對父母要「晨昏定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體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無不是父母」。

人要生小孩是因為生命的延續,是人生完整的標誌。是對家庭盡忠是對父母盡孝,是為家庭添丁延續香火。養兒防老,孩子就是下半生活著的希望。

有孩子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有孩子的家庭,才是完整的家庭。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續,在自己老了的時候,能有所依,有所靠。

問下自己,要孩子是為了什麼?傳宗接代?養兒防老?

其實可以看看這句話:「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

14樓:瓊樓登高人為峰

不孝有三是指:不能事親(孝養父母、愛護家人);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義行事);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是為三不孝。

拓展資料:

1、不孝有三出自《孟子·離婁上》,常用的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傳說中,舜帝的父母不賢,導致舜帝一直沒能娶妻,舜帝最後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2、正確的解釋應該是:"不孝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後輩的本分為最。舜娶妻的時候沒有稟告父母,是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

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因為舜娶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後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稟告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

3、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子居),戰國時期鄒城(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有《孟子》《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5樓:禰的生活小幫手

不孝有三: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沒有後繼人是三個不孝中的最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孟子的 《離婁上》、孔子的《孝經》,其所宣揚的孝道,是中國曆來所宣揚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

16樓:夢裡心落

【三不孝】指陷親不義,不求仕宦,無子絕祀。

【意思】三種不孝順父母的行為。

【出自】《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漢 趙岐 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用現代白話文來表述就是:一、對父母的過錯「阿意曲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二、家境貧困,父母年老,卻不願當官求俸祿以供養父母;三、不娶妻子,沒有兒子,斷絕了後代。

【其他說法】指「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

【出自】元 本 高明 《琵琶記·張大公掃墓遇使》:「他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這三不孝逆天大罪,空打醮枉修齋。」

17樓:

【主回答】

不孝有三中的三個不孝指的是: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用白話文來解釋孟子的「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延展回答】

出處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據《十三經注疏·孟子註疏》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18樓:貪吃的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話。即不能事親(孝養父母、愛護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義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是三不孝。經中明明寫的是:

「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有人卻偏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解釋為:「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無後為大。」(見:《十三經注疏》)。

這種脫離仁德——孝的本質,以形式論斷孝道的錯誤詮釋,導致許多人誤認為不結婚、沒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若是按照這種邏輯,一個人無論是地痞流氓,還是**無賴,只要給他爹媽生個娃,就算是大孝了嗎?這顯然與孔夫子「去除人慾,順乎天理」、「三綱五常」的精神思想是相違背的,也是說不通的。

因此說,後人以訛傳訛,將「無後為大」理解為沒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是對聖人理論思想的歪曲和誤讀。

如果人們非要依文解義,從形式上解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意思,可以這樣理解:不能事親(孝養父母、愛護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義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是三不孝。「無後為大」,是指沒有後德,不能被後人所尊重、學習和效法。

(麻煩你們不會說話就閉上嘴巴 不知道就別胡說 淨誤導別人)

不孝有三,是指哪三件事情?

19樓:向上攀爬的

不孝有三,是指:

1、第一不孝是說:明知父母做錯事,還曲意順從、迎合他們,結果陷親於不義,是不孝順的表現。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名將叫匡章,他的父母失和,父親殺死了母親,埋在馬廄下面。

父母失和,大打出手的時候你不阻止,母親被父親殺死,那麼,父親死後,還讓母親埋在馬廄下面,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縱容父親為惡,讓父親得到一個不義的名聲,就是不孝。

2、第二不孝是說:一個人生在貧家,還留戀家庭的溫暖,不肯到社會上去奮鬥。按古人的話說,叫做「不謀求一官半職」,這是很不孝順的行為。

這一條比較好理解,因為女子要體現「孝」,就應該給父母更好的生活。「親老」戀家,可以理解為待在家裡「啃老」。

3、第三不孝就是民間認為最嚴重的一條——無後。無後,是指沒有兒子。中國人最講究宗祧繼承。

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祭祀祖先,必須由家族中的男人主持。沒有兒子,就會「斷了香火」。就等於是斷子絕孫。

20樓:

「三」在這裡是「多」的意思,「不孝有三」即:不孝的表現有很多種……語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具體意思是:不孝的表現有很多種,但以不盡到做後輩的責任(本分)為最(大不孝)。舜在娶妻的時候沒有稟告健在的父母,是沒有盡到做後輩的責任(本分)。

所以,若真的要照字面意思去找哪「三」件不孝之事的話,都是後人拼湊的,有諸多仁者見仁的不同版本!根本,還是曲解了不孝有「三」,更曲解了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出自 孟子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不孝有三是指 陷親不義,不求仕宦,無子絕祀。這三種不孝之中,...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中的三是指那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中的三 我認為是泛指的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出自 孟子 離婁上 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是 不孝有三種,以沒有後代為最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是怕無後,所以君子認為這和告知了差不多。...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是什麼 誰知道 懸20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出自 孟子 離婁上 原文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 中在 無後為大 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 一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