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朝朱元璋的故事有哪三件,列舉明朝對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三件

2022-01-07 20:04:52 字數 4087 閱讀 7117

1樓:名字只是暱稱

幫助朝鮮攻打倭寇(鬼子)

關閉海上**,(貌似是,大致意思就是明朝不讓在海上經商)

和蒙古沒日沒夜的打仗。。

朱元璋一生的歷史故事是?

公元2023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在**,有哪些事蹟?

2樓:__yin為有你

2023年初稱帝,國號為大明,定都於應天府。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2023年稱吳王,史稱西吳。2023年初稱帝,國號為大明,定都於應天府;2023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2023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清朝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2023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

2023年清軍攻佔臺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擴充套件資料

2023年,元兵從雨花臺進入建康城。元軍佔領建康後,設建康府宣撫司。天曆二年(2023年),改建康路為集慶路。

元至正十六年(2023年),朱元璋親自帶兵分三路用十天時間攻破集慶路(今南京)。明太祖丙申年(2023年)三月,改集慶路名為應天府。

洪武元年(2023年)八月,以應天府建為南京,以開封府建為北京。

洪武十一年(2023年)正月,罷北京開封府,改南京稱為京師。

永樂元年(2023年)正月,京師改稱「南京」;改北平府(今北京)名為順天府,建為「北京」,稱為「行在」。

永樂四年(公元2023年),朱棣下詔遷都北京順天府,遂開始全面營建北京城。

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正月,朱棣正式遷都北京順天府,改北京名為京師;設南京應天府為留都,形成了南北「兩京制」。朱棣稱帝后的南京,雖然有完整的機構,但實際上已流於形式。

清順治二年(2023年),清兵攻克應天府,改應天府為江寧府,改南直隸為江南省。

3樓:為誰為誰為

定都於應天府。

應天府,或稱京師,是南京在明朝時期的名稱,為明朝前期首都,後永樂時期遷都順天府,應天府作為留都。應天府下轄上元、江寧、句容、溧陽、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縣。

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2023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2023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 ,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2023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4樓: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的大戰就是很重要的實際,明朝定都在南京

5樓:潛龍勿用

南京,那時候叫應天

建文帝即位,第二年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在2023年奪得皇帝位,並於2023年(永樂十九年)遷都於北京(今北京市)。

6樓:匿名使用者

南京 當時叫應天,朱棣上位後,遷都至北平,即北京。

朱元璋小時候的故事

7樓:金果

1、朱元璋睡覺

朱元璋在十

一、二歲在他十一二歲的時候,她的父母都去世了,他只好到村裡的財主家打工,由於小孩子也沒有什麼力氣,財主家就讓他放牛。

傳說當年有個雲遊的方士,尋找龍脈,望見天子氣,一路尋訪便來到鳳陽一帶,見到這裡地美人靈,料定一定會有貴人出現。這一天,這個方士來到一處山坡。

可巧就是來到了朱元璋放牛的山坡下,那方士遠遠的望見,在前方有一團五彩祥雲升起,走近一看這團五彩祥雲竟然是從一個放牛娃身上發出的,方士立馬感覺到這裡標的蹊蹺。

就在此時,方士走到近前一看,這個放牛娃正在呼呼的睡覺,只見他的四肢張開,擺出了一個「大」字,而他頭下枕有一條扁擔,恰巧是個「天」字。

那方士走上前去推了推這個孩子,便想叫醒他,誰知道這個小孩子沒有醒來,而是一翻身,把扁擔壓到腰間,用胳膊抱著頭繼續睡。

那方士愣了一愣,在放眼,看這形狀正好像個「子」字,暗地想這人不正是未來的「天子」嗎?想到這裡,方士嚇了一跳。

慌忙將這個放牛的孩子叫醒,一問姓名,此人正是朱元璋。那個方式就記下朱元璋的相貌特徵,便又去雲遊天下了。

2、朱元璋作詩

一天,朱元璋乞討時,走進盱眙山區小村,偶遇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老者見朱元璋雖然破衣爛衫,神情疲憊,但長相奇特,氣宇軒昂,眉宇間透出帝王之氣。

便帶到家中,一邊做飯給朱元璋吃,一邊說,少年英俊,面相之貴,富有四海,乃吉人天像。朱元璋聽後面帶笑容地說,我白天行走大地,夜晚臥眠山川。

乃是: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老者聽後,讚歎不已,感慨地說:小人畏懼艱難,君王心存天地;花開花落均有時,稱霸一方談何易。

接著賦詩一首:抬頭看重山,低頭見淮水,再過二十年,少年坐金殿。朱元璋聽後滿懷喜悅,即賦詩一首: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上**甲。

3、朱元璋放牛

朱元璋十二歲那年,經鄰居介紹,給盱眙太平鄉孫家崗劉財主放牛。放牛中結識了周德興、湯和、徐達等小夥伴。就是這幾個草根孩子,日後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馳騁沙場。

為大明王朝立下了萬世戰功,榮耀一生。一天,朱元璋和徐達、湯和、周德興一起上山放牛。中午時,黑雲密佈,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孩子們跑到山洞裡避雨,到了後半晌飢餓難忍。

朱元璋說,我們把小牛犢殺了烤著吃。接著他扯來一片草葉子,吩咐小夥伴們拽住牛角,他拿著草葉在小牛的脖子上輕輕一劃,牛頭就齊刷刷地掉了下來。

夥伴們找來柴禾,把小牛架在石頭上,一邊烤一邊吃。少了一頭小牛,沒法向東家交差,孩子們害怕了。朱元璋說,不怕,我有辦法。孩子們在朱元璋指揮下,將牛尾巴埋在石頭縫裡。

把現場打掃乾淨,回去交差。回家後,朱元璋對劉財主說,小牛犢被山神拽去了。劉財主不信,拉著朱元璋去看個究竟。到了山上,劉財主拽住插在石頭縫裡的牛尾巴往外拖。

竟然小牛「哞……哞……」地叫起來。從此往後,那座小山被稱之為「牛頭山」。朱元璋在放牛的日子裡,最愛玩「當皇帝」遊戲。他把棕櫚葉子撕成細絲,紮在嘴邊做鬍鬚。

用塊木板頂在頭上做皇冠,然後把石頭壘成堆,當成金鑾殿。做遊戲時,小夥伴們輪流坐在「金鑾殿」上,其他的夥伴們跪成一排,行大禮,呼萬歲。當小夥伴們一個個上去後。

朱元璋行大禮時,石頭堆塌了,「金鑾殿」倒了。輪到朱元璋坐上「金鑾殿」,「金鑾殿」不倒了。小夥伴們排成一行,一字跪下,高呼萬歲,萬萬歲。2023年,朱元璋實現當皇帝的美夢。

4、朱元璋還願

朱元璋出生後,由於營養不良,體弱多病,不吃不喝,啼哭不止。一天門外來了一位長老,朱元璋父親對長老說:「前日賤內生下孩兒,三天三夜啼哭不停,請長老看看吧!」

這位老和尚接過孩子說:「莫哭莫叫,為何當初發笑;前路遙遠,日月併到,到時候還個哈哈笑。」長老又說:「莫急莫躁,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時刻一到,雙曲來保,何必哭鬧。」

道長說後,孩子不哭不鬧了。道長對朱公說:「這個孩子將來一定要到我的寺院,否則小命難保,你們切記!」朱公說:「一定還長老的心願。」

2023年朱元璋16歲時,因瘟疫、蝗蟲和旱災奪去父親、母親、大哥、大姐一家四口人生命。朱元璋走投無路,次年投靠皇覺寺。一是求得生存,二是完成父親許下的心願。

5、朱元璋詛咒

朱元璋殺死劉財主家小牛犢後,被趕出家門,走投無路,只好要飯謀生。在那飢餓年代,飯難要呀。為了填飽肚子,朱元璋經常上山採摘野果充飢。

一天,到山上採摘野果,看到一片酸棗樹長滿山棗,朱元璋急著摘棗充飢,不小心手被棗刺刺破,鮮血直流。朱元璋指著棗樹罵道:小棗樹,真害人,手頭被你刺生疼;

小棗刺,聽我話,叫你永世頭朝下。山神聽到後,立即命令那片朝上長的酸棗樹刺尖,全都反過來向下長。朱元璋投奔皇覺寺剃度為僧時,寺裡缺少糧食,只好雲遊化緣。

一天,他走到一塊玉米地邊,掰一個大蜀黍棒子充飢。這時,一隻麻雀正在啄大蜀棒上的大蜀粒吃。麻雀一邊吃一邊唱:大蜀棒,粗又長,大蜀粒子十七行;一天吃掉一行粒,餓死十七無處藏。

朱元璋聽後,很生氣。他想,我今年十七歲,麻雀在咒罵我。於是,朱元璋指著麻雀憤恨地說:小麻雀,不要神,叫你能蹦不能行;嗓子塞個大蜀粒,叫你永遠「急急急」。大蜀棒,聽我講。

十七單行不準長;棒長粒大雀難吃,雙棒雙行多打糧。從此後,玉米棒再也沒有長出十七行玉米;麻雀只能蹦不會走,再也不能唱出動聽優揚的歌曲了,只能發出「唧,唧唧……」的叫聲。

愛的味道中一共寫了三件事是哪三件事用小標題?

這個寫了三件事呢,這個事情呢用小標題來表達的情況下。基本上的就是表達愛的各個方面,讓他體會到每個參演的層次。寫了三件事,乙個是對愛的感悟,再乙個是對愛的理由,我再乙個就是對愛的未來的發展方向的一種理解的事情。愛的味道這篇文章裡寫出了愛。對,每個人來說有多麼重要,愛對每個人來說有多麼的渴望愛對每個人來...

著名的四大樂器是什麼,世界三大樂器有哪三件

世界著名四大樂器是鋼琴 小提琴 吉他 大提琴中國古代四大就是二胡,古箏,琵琶,笛子 各國有各國樂器的風格,不能說中國的樂器就比外國落後或者差 呵呵 只不過哪些更為大多數人接受而已 鋼琴 小提琴 吉他 大提琴 二胡,古箏,琵琶,笛子 二胡,古箏,琵琶,笛子 古今中外的樂器少說也有幾百種,不過按它們發聲...

短文圍繞善良的動物殘忍的人分別寫了哪三件事

1.文章列舉了三個具體事例來說明動物的善良與奉獻精神 一,樹虎都會輪番餵養被樹膠黏住不能覓食的樹虎使其存活.二,北極鼠會餵養被獵人夾子夾住的北極鼠,直到它掙脫夾子.三,沙龍兔找到水源後會冒死通知所有沙龍兔並帶它們找到水源.2.文章列舉了三個具體事例來說明人類的殘忍 一,貪婪的人為了獲得樹虎的皮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