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與唐穆宗什麼關係,唐太宗 武則天 唐玄宗 唐中宗 唐穆宗之間的關係

2022-01-20 12:14:41 字數 6238 閱讀 2591

1樓:凌峰汽貿

高宗生睿宗,睿宗生玄宗,玄宗生肅宗,肅宗生代宗,代宗生德宗,德宗生順宗,順宗生憲宗,憲宗生穆宗,9世祖孫的關係。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出生於武功別館(今陝西武功),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唐穆宗李恆(795年―824年2月25日),原名李宥,唐憲宗李純第三子,唐宣宗李忱異母兄,母懿安皇后郭氏。 貞元十一年七月六日(795年7月26日)生於大明宮。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初,祖父唐順宗即位後,三月,父親李純被立為太子。

唐憲宗在805年登基後,母親郭氏做為 唐憲宗的嫡妻卻未能立為皇后,只是被封為 貴妃。其後,在和元年(806年)八月,李宥進封遂王。元和四年(809年),異母長兄鄧王李寧被冊為太子。

元和五年(810年)三月,李宥領彰義軍節度大使。元和六年閏十二月二十一日(812年2月7日),太子李寧逝世。元和七年(812年)十月,李宥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恆。

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820年2月14日),唐憲宗卒,宦官樑守謙等擁立李恆,丙午(2月20日)登基,是為唐穆宗。唐穆宗在位期間「宴樂過多,畋遊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長慶四年陰曆正月二十二日,崩於寢殿,在位五年(820年―824年在位),年僅二十九歲。

十一月,葬於光陵。死後諡號為睿聖文惠孝皇帝。

2樓:第七路口

唐高祖李淵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顯 -- 唐睿宗李旦 -- 武則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肅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適 -- 唐順宗李誦 -- 唐憲宗李純

唐穆宗李恆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曄 -- 唐哀帝李柷你算算什麼關係

3樓:瀟瀟暮雨

唐高祖李淵--唐太宗第二子李世民(李淵第二子)--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 唐中宗李顯 (李治第七子)-- 唐睿宗李旦 (李顯第八子)-- 武后武曌(改唐為周)-- 唐中宗李顯(復辟,唐,再次登基)--唐睿宗李旦(再次登基)--唐玄宗李隆基(李旦第三子) --唐肅宗李亨(李隆基第三子)--唐代宗李豫(李亨長子)--唐德宗李適(李豫長子)--唐順宗李誦(李適長子)--唐憲宗李純(李誦長子)--唐穆宗李恆(李純第三子)--唐敬宗李湛(李恆長子)--唐文宗李昂(李恆第二子)--唐武宗李炎(李恆第五子)--唐宣宗李忱(李純第十三子)--唐懿宗李漼(李忱長子)--唐僖宗李儇(李漼第五子)--唐昭宗李曄(李漼第七子)--唐哀帝李柷(李曄第九子)

4樓:匿名使用者

準確而簡明地說——唐穆宗是唐太宗的第十世孫。

5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是唐穆宗的曾孫。

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唐中宗、唐穆宗之間的關係

6樓:雨幕腦袋

1. 唐太宗、唐玄宗、唐中宗、唐穆宗都是唐朝皇帝。

而武則天初為唐太宗李世民才人,後為太宗第九子唐高宗李治的妃子、皇后、天后。

唐中宗李顯為唐高宗李治第七子,也即武則天第三子。

唐玄宗李隆基、唐穆宗李恆則都是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穆宗李旦的後人。

2. 以上各人的詳細資訊及相互關係

(1) 【唐太宗】李世民為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次子。李世民在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中誅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並於同年即位為帝。太宗皇后長孫氏,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三子及另外四女。

晉王李治於太宗崩逝後即位,即後世熟知的唐高宗。

(2) 【武則天】初為唐太宗五品才人,太宗死後出宮。唐高宗即位後接武則天回宮。高宗時期的武則天初為宮婢,後為昭儀、皇后(據稱還被議立宸妃封號,待考),再後與高宗並稱為天帝天后,二聖臨朝共同理政。

武則天生四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章懷太子)、三子李顯(中宗)、四子李旦(穆宗)。高宗去世後,李顯、李旦數次即位,武則天數次廢帝而臨朝主政。最終武則天於67歲時創武周王朝,自立為帝。

武則天當了十五年皇帝,之後在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的兵變後還政李唐王朝,當年死後以留遺囑以皇后儀制入葬。

(3) 【唐中宗】李顯原名李哲,高宗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以及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684年被廢為廬陵王,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兵變、武則天還政後,重新即位為帝,五年後病逝。

(據稱為皇后韋氏毒殺,待考)

(4) 【唐玄宗】李隆基為中宗同母弟李旦三子。中宗死後,韋皇后立中宗幼子李重茂為帝(唐殤帝)並臨朝稱制。時為臨淄王的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禁軍諸將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武諸人並廢殤帝,迎父親李旦為帝(即睿宗)。

穆宗即位兩年後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即位稱帝(唐玄宗)。唐玄宗712年至756年在位,晚年因寵愛楊貴妃、寵信佞臣、施政失誤等諸多原因,經歷八年安史之亂。後於756年(天寶十五年)禪位於太子李亨,禪位六年後病逝。

(5) 【唐穆宗】李恆為唐玄宗李隆基後人,其世系族譜關係如下:

玄宗李隆基->三子李亨(肅宗)->長子李豫(代宗)->長子李適(德宗)->長子李誦(順宗)->長子李純(憲宗)->三子李恆(穆宗)

7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李世民是武則天的丈夫,武則天是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是唐中宗是母親,是後來唐高宗李治的妻子,唐中宗李顯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兒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孫子,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孫,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孫子,是後來唐肅宗李亨的父親,是後來唐代宗李豫的爺爺,以此類推接下去是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憲宗李純,穆宗李恆,後面還有(敬,文,武,宣,懿,僖,昭宗,哀帝)

唐太宗和唐朝宗是什麼關係

8樓:浪漫落葉飄揚

廟號常用「 祖 」字或「 宗 」字。

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 太祖 」或「 高祖 」,如漢太祖、 唐高祖 、宋太祖;

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 唐太宗 、宋太宗等。

但是也有例外。

從唐朝以後開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通常為「太祖」,第二代帝王廟號常常為「太宗」。如果王朝帝系發生變化,則其廟號為「世祖」或「世宗」。但是這並不是成例,也並不是通例。

「祖」之氾濫,始於 曹魏 。到 十六國 時期,後趙、前燕、後秦、 西秦 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 諡號 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 唐朝 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 漢武帝 、 隋煬帝 ,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 唐太宗 、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通常也選擇具有美好意義的字,例如太、世、高、神、聖、仁、睿、明、章等等。

把唐朝的皇帝們的關係全部列出來,比如唐高祖和唐太宗什麼關係,,還有武則天,唐中宗,睿宗,玄宗,都是

9樓:朕1封你為帝

唐二十八帝順序如下:

1.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淵,唐武德元年(高句麗嬰陽王二十九年,隋天壽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義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至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李顯,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聖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載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則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

4.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李顯復辟,唐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龍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7.煬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復辟,唐景雲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8.譙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復元年(唐景雲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寶十五載(蒙贊普鍾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聖武元年,756年)在位;

10.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載(蒙贊普鍾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聖武元年,756年)至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鍾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聖二年,762年)在位;

11.岐王李珍,睿宗孫,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贊普鍾十年,渤海大興二十五年,燕顯聖元年,761年)在位;

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肅宗長子,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鍾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聖二年,762年)至唐大曆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曆六年,779年)在位;

13.廣武王李承巨集,高宗曾孫,唐□□元年(唐寶應二年,蒙贊普鍾十二年,渤海大興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4.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適,代宗長子,唐大曆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曆六年,779年)至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5.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丘帝李誦,德宗長子,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6.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李純,順宗長子,唐永貞元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在位;

17.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李恆,憲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至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在位;

18.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長子,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至唐寶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 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19.絳王李悟,憲宗第六子,唐寶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20.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寶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至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1.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2.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李忱,憲宗第十三子,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23.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長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鹹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在位;

24.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鹹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5.襄王李熅,肅宗五世孫,唐建貞元年(唐光啟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寬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6.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長和安國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7.德王李裕,昭宗長子,唐光化三年(長和安國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6.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復辟,唐光化四年(長和安國三年,渤海慶成九年,901年)至唐天佑元年(長和安國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在位;

28.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佑元年(長和安國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佑四年(長和安國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覆七年,晉天覆七年,西漢金山天覆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

唐太宗與唐玄宗誰的貢獻更大,隋文帝 唐太宗和唐玄宗,到底誰的功勞最大?

唐太宗文治武功當屬唐代諸位皇帝之冠,開創貞觀之治,為大唐盛世作了重要的奠基工程 一生少有瑕疵,勤政為民。而唐玄宗前期有開元盛世,為大唐最盛,可惜後期由於自己貪戀美色,重用饞臣,導致天寶危機,使唐朝由盛轉衰,可謂罪人,有大功亦有大過。我認為太宗勝過玄宗,高祖強過重孫!隋文帝 唐太宗和唐玄宗,到底誰的功...

唐玄宗是唐太宗的兒子嗎,唐太宗與唐玄宗的關係是什麼?

很顯然不是 唐太宗李世民之後唐高宗李治 武則天原本是宮女得李治寵幸 後有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但是被武則天廢掉 出現武周政權 武則天晚年 被其女兒太平公主與唐玄宗李隆基逼宮自縊而死 唐玄宗李隆基乃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是唐玄宗李世民的曾孫呀 唐玄宗李隆基 685年 762年 大唐皇帝 712年 75...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號是什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的年號是什麼?

貞觀 627年正月 649年十二月 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開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間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 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 並採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