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寓言故事,翻譯寓言故事

2022-01-26 14:49:16 字數 1740 閱讀 7549

1樓:☆※流星

刻舟求劍

【發 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 釋】 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出 處】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 例】 夏衍《解放思想團結前進》:「來考察我們過去用慣了的文藝理論,而不能~。」

【近義詞】 守株待兔、墨守成規

【反義詞】 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典 故】

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裡。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

"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塗嗎?

【注 釋】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這裡是對事物感到糊塗不理解的意思。

墜--落。

【呂氏春秋簡介】

《呂氏春秋》是一部古書的名稱,是秦國的宰相呂不韋的賓客們合編的。全書的內容較雜,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學說,共分八覽、六論、十二紀。

【寓 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

《濫竽充數》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處士②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③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註釋】

①竽:一種樂器的名稱,很象現在的笙。

②處士:沒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

③廩:糧食倉庫。

【譯文】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為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倉供養的樂手有好幾百人。

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王繼位。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讓他們一個一個地吹,南郭處士只好逃走了。

古文:《揠苗助長》

宋國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後,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時,發覺那些稻苗長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煩,心想:"怎麼樣才能使稻苗長得高,長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終了想到一個"最佳方法",就是將稻苗撥高几分。

經過一番辛勞後,他滿意地扛鋤頭回家休息。然後回去對家裡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莊稼苗長高一大截!

他兒子趕快跑到地裡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智慧評點:

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現代文:《拔苗助長》:戰國時候,宋國有個農民種了一塊地。

栽下禾苗後,他希望它很快長高。結出果實。他每天都到地裡去看,但禾苗長得很慢,他心裡非常著急。

怎樣才能讓禾苗儘快長高呢?

天氣很好,豔陽高照,他到地裡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後,他很得意地對家裡人說:「累死我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到地裡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拔苗助長:原作「揠苗助長」,後作「拔苗助長」。

評點:此則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2樓:上官知之

翻譯成哪國語言啊??

杯弓蛇影的寓言故事,杯弓蛇影寓言故事和寓意

寓言故事 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寓言故事和寓意 寓意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寓言故事 有一年夏天,縣令應郴請主簿 辦理文書事務的 杜宣來飲酒。酒席設在廳堂裡,北牆上懸掛著一張紅色的弓。由於光線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為是一條蛇在酒杯中蠕動,頓時冷汗涔涔。但縣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請他...

寓言故事的特點中國寓言故事的特點

特點 1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2 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 借遠喻近 借古喻今 借小喻大。3 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4 常用手法 比喻 誇張 象徵 擬人...

有關寓言故事的成語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

愚人熬湯 古時候有一個人,在家裡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鹹淡是否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嘗。這人喝了一口,覺得很淡,就隨手把裝著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裡。這時,鍋裡的湯已經加上鹽了,而木勺裡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嘗。嘗過以後,他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