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五子良將排名,詳細點,魏國的五子良將中誰最厲害

2022-02-03 17:19:11 字數 5629 閱讀 2823

1樓:匿名使用者

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魏國的五子良將中誰最厲害

2樓:魔紗兔

這個問題爭論了幾百年了!

我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張遼、徐晃、于禁、樂進、張郃的地位一樣,可是實際權力相差很大!

其中於禁權力最大

他算是曹操的親信,所以對其他部隊有監督權,曹操曾用他搶奪過朱靈的兵權。

援救襄樊時,于禁一人統帥龐德、朱靈、張遼(本人駐防,只派部隊參戰)呂常、徐晃、徐商、呂建的七支部隊,曹操對他的重用恐怕僅次於統攝中原的總指揮夏侯敦。

張遼、徐晃是另一型別

他們有能力但畢竟是降將,曹操讓他們擔任地方守軍,長年在邊防地區震懾孫權。

樂進就低一些了

他的能力是比不上其他四個人的,但樂進作戰勇猛,帶兵時衝鋒在前以勇武見長,用現在話講有「亮劍」精神,是打起仗來不要命的型別。

曹操雖然給他榮耀但其遠比不上于禁,甚至要服從張遼、李典的部署。

張郃有本事但資歷淺

張郃歸降曹操最晚,還比不上朱靈。後來因為考慮到在官渡戰役中他起的決定性因素和安撫河北的需要他才得到高位。

說實在的,張郃真正的作為還是在曹操死後。

我的結論:

論武力張郃第一

連諸葛亮都驚歎「張郃戰翼德,眾皆駭然」

張郃>張遼>樂進>徐晃>于禁

論智力于禁為首

兵不血刃奪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于禁>張遼>徐晃>張郃>樂進

論整體張遼第一是無法爭議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論排兵佈陣,張遼第一位,論武力徐晃應該是第一,張合原為河北四庭柱,武力不差,謀略也不差,但是臨陣指揮不如張遼,于禁的強勢在於練兵和防禦,樂進在五子良將之中屬於下品

4樓:

武力張頜應該是最強的,畢竟能跟張飛打得難解難分

智慧應該是于禁,曹操兵敗與張繡,各軍潰敗,唯有于禁臨危不懼退敵

5樓:貪狼天將呂布

武力張遼,智慧也差不多是張遼。很不錯的張遼!

6樓:大同書

武力張遼 張郃較高 個人偏向張遼

智慧于禁和張遼都不錯 畢竟都曾經獨當一面

總體 張遼腳強

7樓:影

首先,于禁雖然力很大,但是沒有什麼戰績,而且投降關羽,就不是一個完美的將領了。

其次,張郃是一名降將,曹操死前被殺得連連敗退。主要戰績在三國後期,所以張郃也並不厲害。

接著,樂進也沒什麼顯赫的戰績,但他沒什麼敗績,然而,他的等位比較低,是一個比較平庸的武將。

然後,徐晃有周亞夫之風的美稱,擊敗關羽,就很強了。但是智慧尚有欠缺,所以在五子良將中還不是第一。

最後,張遼在合肥殺得孫權倉皇而逃,逍遙津的小孩聽到張遼大名都不敢在夜裡提啼哭。而且在呂布帳下也很強,而且智慧也不錯。

所以,經過評比,可以得出:

張遼》徐晃≥樂進》張郃》于禁

魏國的五子良將是那幾個

8樓:揚鋮會展

魏國的五子良將:

剛侯、徵東將軍 張遼 字文遠

威侯、右將軍 樂進 字子謙

歷侯、左將軍 于禁 字文則

壯侯、車騎將軍 張郃 字俊義

陽平侯、平寇將軍 徐晃 字公明

9樓:匿名使用者

張遼,張郃,徐晃,于禁,樂進

魏文帝前將軍 張遼 字文遠,封邑二千六百戶 封都鄉侯 封諡剛侯

魏太祖右將軍 樂進 字子謙,封邑千二百戶 封廣昌亭侯 諡威侯

魏太祖左將軍 于禁 字文則,封邑千二百戶 封壽亭侯 諡歷侯

魏文帝左將軍 張郃 字俊義,封邑四千三百戶 封都鄉侯 諡壯侯

魏文帝右將軍 徐晃 字公明,封邑三千一百戶 封陽平侯 諡壯侯

徐晃的封侯是縣侯,五個中最大的,其次是張遼張郃的鄉侯,樂進于禁是亭侯(一亭十里)五個中最小的

諡號封的侯只是個象徵意義

封邑中張郃最多,因為張郃活的最久,一直對抗到司馬懿pk諸葛亮的時代。

這裡必須弄清楚一點,所謂的侯管轄地,其實只負責此地的稅收,就是所謂的食邑,本地的稅收歸你負責,然後每年還必須上供多少作為納歲.實際小的亭侯,收到手的錢也就只有餬口的份.所有王侯封地,在漢朝因為發生過七王之亂,所以後來只有儀式上的部隊,軍事和徵兵的權利都是**控制.

簡單說說我對五子良將的看法

徐晃的統兵能力,在整個三國裡都可以說是第一,典型代表就是在襄陽打敗了關羽,那時的關羽如日中天,換現在絕對能上美國的時代週刊。

張遼就不用多說,後半生基本都在對吳作戰,而且另吳人聞風喪膽。

張郃,一輩子兢兢業業,活的最久的一個,撐到了司馬懿pk諸葛亮時代

樂進,在曹操早期的戰役中多有斬獲,後來就淡出一線了。

多花點時間說說于禁,不要因為關羽活捉了于禁,就以為于禁是菜鳥,于禁在曹操早期武將中,可以說是最好的,張遼張郃夏侯淵等等崛起的都比于禁晚,于禁為曹操平定叛亂,招兵買馬立了頭功的。于禁的統兵能力是很高的,他能把菜菜的青州兵訓練成曹操的主力,無可否認的事實是:青州兵只服從2個人的調遣,一個是曹操,另一個就是于禁。

以至於後來曹操死了,曹丕管不住這個隊伍,最後就地解散了。另外我不認為于禁是為了偷生而投降關羽的,以于禁的為人,應當說不太可能為了保自己一條老命而屈膝投降。想當初官渡之戰中,于禁的處境也是危機重重,險象環生,而曹操手下已經有很多人私下向袁紹示好,準備在有利的時機投降,而於禁卻是始終如一效忠曹操,也沒見他有什麼貪生怕死的念頭。

從於禁身平的經歷來看,實在無法得出其貪生怕死的結論。那麼,為什麼于禁會在晚年突然作出驚人之舉呢?其中定有隱情嘛。

設想一下當時的情形,或許就象孔平仲詩中描繪的情形:「倉黃不暇恰步伍,攀緣蹙踏半死傷。計窮豈不欲奔走?

四望如海皆茫茫。鼉鳴魚躍尚恐懼,萬一敵至誰敢當?」在這種情況下,整個部隊已經毫無戰鬥力可言了,根本就是坐以待斃。

是無謂的抵抗,還是投降?這個選擇恐怕已經在曹軍將士的心中已經產生了。于禁作為最高統帥,又是官兵們敬重的物件,他的一舉一動自然影響著整個七軍的命運。

雖說于禁平時以法御下,但這並不表明他不關心自己的將士,其實往往越是剛毅的將領,越是體恤士卒,所謂恩威並施。從史書中所記載的「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見《三國志·孫權傳》)等情況看,估計七軍的絕大部分都跟隨於禁投降了。

如此大規模的投降,在這之前的三國交戰史上幾乎是不可想象的。通過這一段史料,我們可否這樣設想:于禁會不會是因為顧及部下的生命,不願自己的士兵白白送死而被迫投降的呢?

筆者認為這個可能性不但有,而且很大。面對平日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三萬人的性命,這對於一個將領來說,該是多麼大的一個壓力,這個壓力甚至遠遠大過關羽投降曹操時所面臨的,在這種情況下,投降或許是于禁唯一的選擇了。

10樓:觀賞用

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11樓:三天兩頭晒太陽

張郃、樂進、于禁、張遼、徐晃

三國演義裡魏國五子良將是哪五個?

12樓:匿名使用者

遼(文遠),張郃(俊艾),徐晃(公明),樂進(文謙),于禁(文則)。

以下是五子良將的歷史生平,可見魏國五子良將個個都是能征慣戰的好手。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三國魏名將。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

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斬烏丸單于蹋頓於白狼山,又討平梅成、陳蘭等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

後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主力,使敵軍十萬退卻,更差點活捉孫權,威震敵國,名威天下,為操拜為徵東將軍。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禦孫權。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染病。

黃初三年,抱病退吳將呂範。遼病篤,卒於江都,諡剛侯。卒年五十四歲。

張郃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先從韓馥,後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官渡之戰時,張郃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後來,張郃隨夏侯淵駐守漢中,在夏侯淵被殺後暫代主帥,維持敗兵。

魏明帝時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張郃奉命救援隴右,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導致諸葛亮撤兵;諸葛亮第四次時,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而亡。

徐晃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原跟隨楊奉,曾保護漢獻帝東行,有功。後降於曹操,跟隨曹操四處征戰,於延津率兵擊殺文丑,於官渡率兵截燒糧草,平馬超時率先渡河,守漢中時大敗蜀將陳式,多有戰功。特別是在解樊城之圍的戰鬥中,徐晃率軍長驅之入,一舉擊退蜀軍,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讚揚。

魏明帝時期,徐晃病逝。

于禁,魏國五良將之一。他最早隨鮑信起兵,後來又一起歸附曹操,被任為官軍司馬。從此跟隨曹操四處征戰。

有一次曹操的青州兵四處搶劫,被于禁追殺後就去告發于禁叛變,恰好此時張繡叛變來攻,于禁就先紮下營寨才去見曹操,曹操問他怎麼不先來解釋,于禁認為分辯事小,退敵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高興,於是封他為益壽亭侯。後來敗呂布,破袁紹,于禁與其它五良將都輪流任先鋒官而表現活躍。還有一次曹操厭惡朱靈並想撤掉他的兵權,就派于禁去辦,于禁手執文書僅帶數十騎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就是這樣地令人畏懼,被遷至左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包圍曹仁,于禁去救援,但被水淹七軍而被擒,于禁投降了敵人,而他手下的龐德卻不屈被殺。後來關羽被孫權所破,于禁也就歸屬了吳國,直到黃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國,那時他都已經鬚髮皆白,面容憔悴,淚流滿面。曹丕就命他去拜見高陵(曹操的陵墓),因為陵中畫有他屈膝降敵,龐德不屈的圖畫,所以于禁不久就羞愧發病而死,死後追諡為厲侯。

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三國時曹魏名將。最早投到曹操帳下,膽勇過人,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功無數。赤壁之戰後,曹操留樂進與張遼、李典屯於合肥,以當孫權。

其時孫權入寇,雙方對陣,樂進忽施突襲,一騎馬一口刀,如一道電光,折賈華、宋謙之雙戟,幾乎擒得孫權。後來與吳將淩統鏖戰,得曹休之助,本可取勝,卻被吳將甘寧發箭所傷,退入軍中調治傷勢

13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五子良將」,指的是三國時曹操部下五員大將,他們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魏國的五子良將

14樓:匿名使用者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

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蹟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

張遼(169-222年)字文遠,本姓聶。雁門馬邑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

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鎮守合肥時多次擊退孫權的進攻。

222年去世,諡「剛侯」。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衛國人。多年來隨曹操南征北伐,屢立戰功,勇猛果敢,常為先鋒將領。後與張遼鎮守合肥。218年去世,諡「威侯」。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人。原屬鮑信,後歸曹操,為將堅毅莊重,被曹操稱讚可以比喻古代名將,襄樊之戰時被關羽擊敗後被俘投降,歸國後被羞辱至死,諡「厲侯」。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先後歷仕韓馥、袁紹,官渡之戰時歸降曹操,為將以巧變著稱,為劉備、諸葛亮所忌憚,曾一舉擊破諸葛亮的北伐。後於木門道中伏而死,諡「鄚侯」。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人。原屬楊奉,後投曹操,在漢中之戰、襄樊之戰都有突出表現,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227年死於任上,諡「壯侯」。

蜀漢五虎將和曹操五子良將比較一下

總體上來說的話!應該是五虎上將厲害一點的!上面也說了 要從總體看來!五虎上將加起來有勇有謀!雖然謀慮可能不相伯仲但是勇猛卻絕非五子良將可比的!要知道誰厲害,看樊城之戰 關羽攻樊城.荊州士卒只有50000人.北上攻打樊城,帶了40000人.留10000鎮守荊州.而樊城守城士卒不下10000,曹操派于禁...

求 三國殺 五子良將 詳細技能,三國殺張合的技能?

張遼 標準包 魏 體力 4 突襲 摸牌階段,可以放棄摸牌,然後從至多兩名 至少一名 角色的手牌裡各抽取一張牌。摸牌階段,一旦發動突襲,就不能從牌堆獲得牌 只剩一名其他角色時,就只能選擇這一名角色 若此時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手牌,就不能發動突襲。徐晃 林包 魏 體力值 4 斷糧 出牌階段,可以將你的任意一...

為什麼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在後世評價這麼低

于禁在後世評價還是非常的高。裴松之 圍而後降,法雖不赦 囚而送之,未為違命。禁曾不為舊交希冀萬一,而肆其好殺之心,以戾眾人之議,所以卒為降虜,死加惡諡,宜哉。陳叔寶 李陵矢竭,不免請降,于禁水漲,猶且生獲,固知用兵上術,世罕其人。孔平仲 將軍疇昔負朋友,若此昌豨猶得生。迴圈報復雖天意,壯士所惜唯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