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16位皇帝為什麼只有13位皇帝被葬在十三陵

2022-02-07 21:39:17 字數 4683 閱讀 6497

1樓:涵雙兒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以後的13個皇帝的陵墓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縣境內的燕山山麓 。據京城約五十公里,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

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輝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世系表)。是當今世界上儲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朝十七帝,但由於英宗曾經2次登基,一次年號正統,一次年號天順,所以實際上只有16位皇帝。但為什麼又只有十三陵呢?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歷史。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所以沒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鈺(代宗),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

2樓:巴令璟

明朝雖然有十六位皇帝,但只有十三位皇帝葬進了昌平天壽山的陵寢,還有三位沒有葬在這個陵寢,第一位是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他因為沒有遷都北京,而在南京建都,死後葬在紫金山南麓的孝陵。第二位是明太祖的嫡次孫(也就是太子朱標的第二個兒子),也就是明惠宗建文皇帝朱允炆,當了4年的皇帝,就被他的叔叔也就是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給推翻了,後來下落不明。第三位就是明代宗景泰朱祁鈺,因為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漠北元朝餘部勢力之一的瓦剌部落首領也先俘獲,後來立朱祁鎮二歲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又命郕王朱祁鈺為監國,總理國政。

後來登極成為景泰帝,後來英宗回來,等代宗沒立太子,英宗發動了奪門之變,復辟,死後被明英宗一親王禮葬於北京西山

3樓:唯愛小侽

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南京 第二帝朱允紋下落不明. 第七帝景泰帝朱祁玉: ..英宗復僻後,第七帝景泰帝朱祁玉:封為成王,就丟失了皇位 死後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

4樓:蜷脆仲

一個是朱元璋,那時候的都城是南京,所以沒有長在十三陵,然後是朱允炆,被他的叔叔永樂皇帝推翻了,在戰亂中失蹤,然後是明代宗景泰朱祁鈺,被他哥哥復辟,死時不是皇帝了。

5樓:江湖做任務

第一位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的孝陵。 第二位建文帝下落不明。 景泰帝經過「奪門之變」被貶成王,死後葬於北京西郊!

6樓:匿名使用者

十三陵都是在北京的,朱元璋定都南京,他就埋南京了, 建文帝被他叔趕跑了,想把他抬進陵也找不著人了, 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人抓了,他兒子忒小,兄弟即位了,後來他回來了,自然看他兄弟不爽了,英宗自己是先皇指定的繼承人,他兄弟景帝是大臣擁立的,正主都回來了你還霸者位子不讓座,這不給人送膈應麼,等景帝病重的時候,有人發動政變擁立了英宗,英宗怎麼能讓這個「謀逆」的兄弟進祖墳呢,十六帝除了這仨北京就剩十三陵了

7樓:載岑

太祖在南京明孝陵,他死得最少是比成祖遷都的時候早吧?還有就是惠帝,下落不明。另就是代宗景帝朱祁鈺,他哥哥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捉,他由郕王代為皇帝,是為代宗景帝,不過後來英宗回朝景帝卻未讓位,積蓄良久之後英宗在景帝病重時發動奪宮之變,景帝**幽死。

後未報復,英宗不許代宗歸葬祖陵。所以只有十三陵。

8樓:溫柔_漨諓

因為有三個沒葬入那裡 1 明太祖朱元璋葬於南京明孝陵。 2 建文帝被成祖簪位流落失蹤,傳說不一,有說武昌洪山有其墳塋。 3 景泰帝經土木之變代英宗入繼大統,後英宗迎回,南宮復辟,景泰遂薨,以親王禮葬於京西金山景泰陵,原來在十三陵為其建的壽陵,百年後埋葬了只當了29天皇帝的明光宗朱常洛,也就是現在十三陵中的慶陵。

9樓:西格

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是建在南京的鐘山腳下的明孝陵;明孝陵規模巨集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佔地長達22.5公里,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

陵內植鬆十萬株,養鹿千頭,每頭鹿頸間掛有「盜宰者抵死」的銀牌。為了保衛孝陵,內設神宮監,外設孝陵衛,有五千到一萬多軍士日夜守衛。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時,都曾親往謁陵,還特設守陵監二員,四十陵戶,撥給司香田若干。

咸豐三年(公元2023年)孝陵地區成為太平軍和清軍對峙的重要戰場,地面木結構建築幾乎全毀。 明第二帝朱允紋也沒葬進十三陵. 據說,建文帝朱允紋當皇帝前,他爺爺朱元璋就有點不放心,提醒他,你當了皇帝要當心你的那些叔叔不服.

並給他留下一個包伏,讓他遇危難時開啟. 後來,果然,四叔燕王朱棣發難,兵戎相見.從北京殺到首都南京.

大兵很快攻進皇城. 建文帝朱允紋不知如何是好,他忽然想起爺爺當年交給他的那個包,趕緊拿出來,開啟一看,是四套僧衣,還有佛家度諜,並且備有剃刀一把……孫子朱允紋很理解爺爺朱元璋良苦用心.當即,三個身邊跟隨的人同他自己剃光頭髮,穿上僧衣,從城角門逃之夭夭……..

等燕王朱棣打進皇城時,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不知他逃往**.有人說他乘船逃往海外,所以後來.朱棣派鄭和幾次出洋尋找……然而至今下落不明.

也有人說建文帝朱允紋在某寺廟當了和尚,活了七八十歲才逝去.人們感嘆朱元璋早年當和和尚.給孫子留了一條佛家的生路.

再說說明第七帝景泰帝朱祁玉: 2023年九歲明英宗朱祁鎮繼皇帝位.2023年蒙古瓦刺首領也先進攻大同,大太監王振怕自己的家鄉蔚州有失,鼓動明英宗親征,可是幾場戰役大敗之後,在土木堡皇帝朱祁鎮被也先俘虜,訊息傳到京城,就立了他的弟弟朱祁玉為監國,于謙為兵部尚書,主持抵抗.

又因也先多次用皇帝來威脅明朝.於是就立朱祁玉為帝,以免了蒙古也先的勒索.在京師抵住了蒙古也先的進攻,也先只好退兵,皇帝拿在手裡的作用沒有了,他就多次派使說要送回英宗,從這一點看他挺厲害.

是個妙著. 朱祁玉年號景泰,史稱明景帝.景帝好生犯難.

真是讓英宗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大臣于謙說,如今大位已定,沒有什麼怕的,於情於理還是要接回英宗,於是接回了英宗,尊為太上皇,被軟禁在南宮.看來英宗也就要這樣一生了.

可是到了景帝景泰八年,景帝朱祁玉患病,讓大將石亨扶持太子主管朝政,史書上說石亨想擁立英宗復辟以邀功賞,就和宦官曹吉祥等幾千人到了南宮,毀牆破門,救出了英宗,英宗復辟成功..英宗復僻後,石亨,徐有貞,等封爵賜官,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被殺. 明英宗皇帝朱祁鎮子的道路太曲折和太複雜了.

明宣宗原以胡氏為皇后,孫氏為妃,後改立孫氏為後,廢胡氏為靜慈仙師。史書記載,胡氏、孫氏兩個皇后都沒生兒子。明宣德二年(公元2023年)十一月十一日,一名宮女為宣宗朱瞻基生了個男孩。

工於心計的貴妃孫氏偷偷殺死這位連姓名都沒留下來的宮女,抱走她的兒子,謊稱自己所生,取名朱祁鎮。第二年二月六日,不滿三個月的朱祁鎮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子。宣宗突然病逝後,年僅八歲的朱祁鎮於宣德十年(公元2023年)正月十日正式登基即位帝,改明年為正統元年,這便是明朝歷史上第一位少年天子英宗朱祁鎮。.

他有幾大奇蹟,皇帝親臨戰場不多見,親臨戰場而被俘,被俘而沒有被殺,沒有被殺而又被放回.放回而又復位皇帝成功.他如果哪一道程式上出問題都不會成功.

有人說,景帝當時已明確要換皇位給英宗,英宗自己不知道狀況,石亨,徐有貞為了搶擁戴之功,貿然發動兵變,成功之後,為了剪除後患,殺了于謙,殺于謙可以說並不是英宗本意,並且英宗自己也說了:「此人實在有功於社稷!」 而且景帝當時病重,而且他沒有自己的兒子(朱見濟已死),皇位肯定最後還是會回到英宗的。

是英宗自己不瞭解狀況,而徐有貞等人又希圖邀功請賞,才發動政變的. 也有人說,景帝已經派人去外地找藩王之子準備過繼了,他實在不放心他的哥哥如果上臺會怎麼報這8年之仇……..他在位期間,也在十三陵修建了陵寢,當時是壽宮,他的一個皇后杭氏死了之後,就在慶陵所在位置修建了陵寢,當時的杭氏也埋葬了進去。

他的哥哥復辟之後,就把景泰帝封為成王,就丟失了皇位, 死後也就不能安皇帝的規模葬進皇家的十三陵. 景帝死於2023年,時年30歲。死後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今頤和園西北的娘娘府附近), 因此,明朝其餘的13帝均葬在位於北京昌平北面天壽山,因而有今天的北京十三陵 補白:

有人問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是上吊自殺的,他葬在**了?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它的陵寢實際上不是明朝修的,而是在清朝修的。崇禎皇帝在17年的時候,明朝滅亡了,崇禎皇帝在景山上上吊自殺了,打進北京皇城的李自成就下令,(因為崇禎皇帝生前沒有修建陵寢,)給他下葬在一個他的貴妃墳內。

埋葬的地址就是在現在的思陵位置,當時它只有地宮,沒有地面建築。後來的清朝為他修建了現在這個地面建築(以此收買明舊臣們的心)。所以,明十六帝包括崇禎,崇禎葬在十三陵的思陵.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什麼只有13位皇帝被葬在十三陵?

10樓:山東省飛飛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所以沒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鈺(代宗),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

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截止2023年,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朝皇帝為什麼都很胖,為什麼明朝皇帝多是大胖子,清朝皇帝卻是瘦子?

首先是文化問題,遊牧民族的皇帝普遍就比較瘦,像清朝皇帝我們就可以看到畫像裡都計較瘦,像道光皇帝更是精瘦。清朝皇帝傳統上每年都要安排幾次圍獵來增強八旗子弟的騎射能力。當然,明朝皇帝不是沒有瘦的,像明武宗正德皇帝畫像上就比較瘦,因為正德皇帝平常愛運動遊玩,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沒少被言官罵。皇帝身為封建時...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陵墓裡只有十三位呢

三個沒葬在明十三陵的明朝皇帝 1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首都是南京 朱棣的時候搬到北京 朱元璋死了就葬南京了。2 建文帝朱允文 朱允文失蹤了,不知是生是死,所以也沒有陵墓。3 明代宗朱祁鈺 朱祁鈺在他哥哥落難的時候稱帝,他哥哥回家奪回皇位之後,把朱祁鈺的帝號廢了。所以明代宗朱祁鈺也不能按...

明朝皇帝的龍袍為什麼是紅色的皇帝龍袍都是黃色,為什麼明朝龍袍有紅色的?

明朝的龍袍是紅色的原因 歷朝歷代,都講究五行之說,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剋。元朝崇尚金德,所以明朝崇尚火德,以火克金,火就是紅色。就是明朝的皇帝姓朱,朱也是紅色的意思,所以明朝就以紅色為正色。朱元璋參加的起義軍屬於 紅巾軍 系統,所以龍袍設為紅色。上圖就是明朝紅色的龍袍。凡是皇帝穿的衣服 主要是外衣 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