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不迷信書本,也不迷信權威的簡短故事

2022-02-24 03:39:07 字數 5122 閱讀 5648

1樓:匿名使用者

達爾文的故事。伽利略的故事。中國儒家毒害很嚴重,古代貌似很少聽說,近代的有這樣一個故事,當年除四害時,就有生物學家出來反對把「麻雀」列為消滅物件,但是被無情的打壓了,結果城市生態破壞很大!

因為是最高指示,不得懷疑!!這個可寫性不強,除非你老師特別開明。

2023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樹木發生了嚴重的蟲災,有些地方人行道兩側的樹木葉子幾乎全部被害蟲吃光。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所所長朱洗,中國科學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員馮德培、張香桐等科學家強烈要求為麻雀「平反」。2023年11月27日,中科院黨組書記張勁夫就麻雀問題寫了一份報告,說:

「科學家一般都認為,由於地點、時間的不同,麻雀的益處和害處也不同;有些生物學家傾向於提消滅雀害,而不是消滅麻雀。」兩天後,***批示:「張勁夫的報告印發各同志。

」2023年3月,***為中共**起草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為麻雀平反:「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蟲』

2樓:匿名使用者

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

蜜蜂發音靠的是翅膀振動——這個被列入我國小學教材的生物學「常識」,被一位名叫聶利的12歲小學生用實驗推翻。聶利為此撰寫的**《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這一科學發現出自一名年僅12歲的小學生之手,確實難能可貴!無數生物學家沒有發現的自然奧祕,小小的聶利發現了;成年人沒有懷疑過的來自書本的「定論」,聶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的報道說,聶利的發現過程並不複雜:她先是偶然發現翅膀不振動(或被剪下雙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個不停,然後用放大鏡觀察了一個多月,終於找到了蜜蜂的發聲器官。

如同許多重大科學發現一樣,發現過程本身也許並不曲折,關鍵在於發現者是否勇於向「定論」提出質疑,向科學權威提出挑戰。體現在聶利身上的離經叛道和勇於懷疑的精神,比「蜜蜂的發聲器官」這個發現本身更為可貴。

3樓:實料

阿彌陀佛,學佛找到方向..宗教不一定是迷信.佛教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不是迷信

4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您已經把宗教信仰歸為迷信,那麼就什麼都不用說了。

不迷信書本,也不迷信權威的事例。

5樓:舞動人生

達爾文的故事。伽利略的故事。中國儒家毒害很嚴重,古代貌似很少聽說。

1 近代的有這樣一個故事,當年除四害時,就有生物學家出來反對把「麻雀」列為消滅物件,但是被無情的打壓了,結果城市生態破壞很大!因為是最高指示,不得懷疑!!這個可寫性不強,除非你老師特別開明。

2023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樹木發生了嚴重的蟲災,有些地方人行道兩側的樹木葉子幾乎全部被害蟲吃光。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所所長朱洗,中國科學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員馮德培、張香桐等科學家強烈要求為麻雀「平反」。2023年11月27日,中科院黨組書記張勁夫就麻雀問題寫了一份報告,說:

「科學家一般都認為,由於地點、時間的不同,麻雀的益處和害處也不同;有些生物學家傾向於提消滅雀害,而不是消滅麻雀。」兩天後,***批示:「張勁夫的報告印發各同志。

」2023年3月,***為中共**起草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為麻雀平反:「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蟲』

2 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

蜜蜂發音靠的是翅膀振動——這個被列入我國小學教材的生物學「常識」,被一位名叫聶利的12歲小學生用實驗推翻。聶利為此撰寫的**《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這一科學發現出自一名年僅12歲的小學生之手,確實難能可貴!無數生物學家沒有發現的自然奧祕,小小的聶利發現了;成年人沒有懷疑過的來自書本的「定論」,聶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的報道說,聶利的發現過程並不複雜:她先是偶然發現翅膀不振動(或被剪下雙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個不停,然後用放大鏡觀察了一個多月,終於找到了蜜蜂的發聲器官。

如同許多重大科學發現一樣,發現過程本身也許並不曲折,關鍵在於發現者是否勇於向「定論」提出質疑,向科學權威提出挑戰。體現在聶利身上的離經叛道和勇於懷疑的精神,比「蜜蜂的發聲器官」這個發現本身更為可貴。

6樓:心淨則土淨

哥白尼堅持日心說,伽利略做自由落體試驗反對亞里士多德

"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的例子

7樓:匿名使用者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

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伽利略那時候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

他向學生們宣佈了試驗的結果,同時宣佈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訊息很快傳開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來到斜塔周圍,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

是古代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呢,還是這位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

」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

他右手拿著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脫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

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例子

8樓:今年的冬天沒有下雪

1、布魯諾不顧教會的禁令.的大膽揭露宗教的愚昧。他把當時先進的自然科學和哲學有幾的結合起來.

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義自然哲學宇宙觀。他堅持補充並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有效地抨擊了教會的地心說以及人類中心主義。

2、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

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伽利略那時候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

他向學生們宣佈了試驗的結果,同時宣佈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訊息很快傳開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來到斜塔周圍,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

是古代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呢,還是這位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

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

「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著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鐵球。

兩個鐵球同時脫手,從空中落下來。

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3、非典剛出來時,中國許多醫學權威都認為是衣原體病毒,但鍾南山院士另有發現,他大膽質疑,屢次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是冠狀病毒,為當時快速確診,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勞。

4、在哥白尼40歲時,他提出了日心說,否定了教會的權威,改變了人類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當時羅馬天主教廷認為他的日心說違反《聖經》,哥白尼仍堅信日心說,並認為日心說與其並無矛盾,並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體執行論》。

202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了一系列的講演,可直到他臨近古稀之年才終於決定將它出版。202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

哥白尼的「日心說」更正了人們的宇宙觀。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他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學,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5、蜜蜂發音靠的是翅膀振動——這個被列入我國小學教材的生物學「常識」,被一位名叫聶利的12歲小學生用實驗推翻。聶利為此撰寫的**《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這一科學發現出自一名年僅12歲的小學生之手,確實難能可貴!無數生物學家沒有發現的自然奧祕,小小的聶利發現了;成年人沒有懷疑過的來自書本的「定論」,聶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的報道說,聶利的發現過程並不複雜:她先是偶然發現翅膀不振動(或被剪下雙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個不停,然後用放大鏡觀察了一個多月,終於找到了蜜蜂的發聲器官。

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事例?

9樓:匿名使用者

該同時落地。他的創見遭到了比薩大學許多教授們的強烈反對,他們譏笑著說:「除了傻瓜外,沒有人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顆炮彈能以同樣的速度通過空間下降。

」他們準備教訓伽利略,迫使他在全體教授和學生們面前承認他的觀點是荒唐的,讓他當眾出醜,永世不得翻身。

對於亞里土多德的信徒們的挑戰,性格倔強的伽利略毫不畏懼,為了判明科學的真偽,他欣然地接受了這個挑戰,決定當眾實驗,讓事實來說話。

公開的「表演」地點在比薩斜塔。2023年的一天清晨,比薩大學的教授們穿著紫色絲絨長袍,整隊走到塔前,洋洋得意地準備看伽利略出醜;學生們和鎮上的市民們,也熙熙攘攘地聚集在比薩斜塔下面,想看個究竟。伽利略和他的助手就開始實驗。

伽利略挑戰亞里士多德,關於重物下降的「比薩斜塔實驗

加利略在比薩斜塔上用2個不同重量的鐵球經過實驗得出了一個結論:物體做自由落體時,不因重量而呈現不同的速度

亞里士多德認為:不同重量的物體,從高處下降的速度與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較輕的先落地。這個結論到伽利略時差不多近2023年了,還未有人公開懷疑過。

物體下落的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是否有關係:伽利略經過再三的觀察、研究、實驗後,發現如果將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同時從同一高度放下,兩者將會同時落地。於是伽利略大膽地向天經地義的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進行了挑戰。

伽利略提出了嶄新的觀點:輕重不同的物體,如果受空氣的阻力相同,從同一高處下落

以前不迷信,當然現在也不迷信,昨天夜裡夢到被老鼠咬了,第二天就跟我的女朋友分手了,她屬鼠

你就今晚上再做一個夢吧。夢見老鼠又回來了。也許你的女朋友回到你的身邊。我想這只是巧合吧,不過夢見被老鼠咬也確實不是什麼好夢。這還不迷信?有時候你不找迷信,迷信也會找你。其實做夢和呃,現實生活當中一點都沒有相聯相關關的事情,做夢就是大腦,沒有深度休息,所以產生的做夢現象,所以和現實生活中沒什麼聯絡 日...

尊重而不迷信名人,迷信名人的事例

同感。終有一天,你會成功的。不迷信權威 事例 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勇敢挑戰權威 有一天,bai佛跟眾 du在池塘邊散步,他們邊zhi看風景,邊聊著dao與之相應的佛內法。身邊的 就問佛容 世尊啊,用修行人的功德力量,真的可以幫助死去的眾生超度嗎?佛陀二話沒說,從地上揀起一塊石頭拋進池塘中,然後跟大家說...

讀得書少的比較迷信 讀得書多的人比較不迷信

看掌握的知識是什麼了,知識的積累能夠促人量變變質變。但如果看的書雖多,但知識的積累不多,也難說素質就能有多大提高。比如有些人喜歡看 對知識的積累就不會比看那些更專業的書籍來得有效,也有些人看書一目十行 不求甚解,總是匆匆帶過,也不一定比把幾本很有用的書籍精讀 細讀來得有效。知識的積累和看書的多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