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古詩改寫,觀滄海150字古詩改寫

2022-03-04 03:31:42 字數 1106 閱讀 4629

1樓:野兔兔

1、改寫: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的執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2、原詩:

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3、作者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觀滄海》改為散文150~200字 急!!!~

觀滄海寫作背景150字,急急急急急

2樓:愛提問的心

這組詩當作於建安十二年(207)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東漢末年,正當軍閥逐鹿中原之時,居住在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掠地,成為河北一帶的嚴重邊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

當時,曹操處於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採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

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等地,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了這一有名的組詩。[2]

觀滄海賞析,觀滄海賞析 50字

這首詩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 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出自 觀滄海 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原文 觀滄海...

觀滄海的作者,《觀滄海》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白話譯文 我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海水多麼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

觀滄海的解釋譯文,《觀滄海》原文 翻譯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海水多麼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內聳立容在海邊。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的執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