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因澶淵之盟被貶,其中有何隱情

2022-03-09 16:50:09 字數 4920 閱讀 2009

1樓:小棠說

寇準在這次會盟後,沒有掉腦袋。已經很難得了。你把老大弄到那麼危險的境地,不整你整誰?

2樓:歐毒風情

後者是很有名的,通過殘雲之戰樹立了自己的威信和威望,但因此也犯了後世相同的毛病,就是居功自傲。要是知道這是在封建社會,可是大忌呀,每個皇上都願意大權獨攬,他不會希望有個人直接你是好或者是壞。所以寇準。

後來被皇上找的原因被貶。

3樓:河南安陽文峰區

沒有什麼引擎,都是官場上互相撕咬的結果告密的結果。眼紅。

4樓:夏日之冰

檀淵之盟是在大金國損兵折將的情況下提出的,而宋朝皇帝也不想再打下去,金國的初衷也是以搶掠為主,贏得政治籌碼,所以兩家一拍即合,很快達成盟約,也以此換來和多年的宋金和平,處進了商業和文化的交流,而當時寇準看清了金國的弱勢,想乘勝逐北,是主戰派,致使受到大多數人(包括皇帝)的反對而被貶!

5樓:匿名使用者

宋真宗時期,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宋真宗也在寇準的大力遊說下親至檀州督戰。雙方在檀州兵鋒相對互不退讓,最後的結局是兩國議和,簽訂了「檀淵之盟」。雙方結為兄弟之國,但宋朝每年要向遼繳納歲銀10萬兩,相當於宋朝是拿錢買了和平。

寇準的悲劇澶淵之盟,為何竟成了他的滑鐵盧?

6樓:菌笑笑

就是因為這件事情,皇帝開始發現寇準不再是那個能輔佐自己辦事的人了,而只是一個貪婪成性的賭徒,所以就罷免寇準宰相官職。

7樓:路痴金魚妹妹

寇準因為贏得了澶淵之盟而得到了當時皇帝的喜愛,但有小人眼紅他的相位在皇上面前進讒言,當皇帝以為澶淵之盟是恥辱。

8樓:七特

因為他在那一次沒有好好的發揮,所以沒有打成又一個好的仗,就不好了

9樓:點菸用火柴

因為自從寇準簽訂了這項盟約之後,皇帝就變得不再信任他,處處和他作對。

10樓:卿唐院

第一件錯事,鄙視南人,這一年,宋真宗打算提拔一個叫晏殊的南方學子,結果寇準突然站出來,說了一堆什麼「不能重用南方人、太祖有遺令,不用南人為相」的話,直接把南方人都給得罪了。第二件錯事,就是修改了朝廷「論資排輩」的規矩。

促成"澶淵之盟"的名相寇準,為什麼淪落到歸葬故鄉都不可以的結局?

11樓:米吖

在澶淵之戰結束三十八年後,被丁謂趁著宋真宗病危的當口,扣上了「謀反」大罪,黯然貶去道州。國家負責的寇準沒有退,然後就在這場逆淘汰裡,蒙上不白之冤。

12樓:活在瓜裡的籽

因為宋太宗去世以後,宋真宗對他的態度並不好,所以他才會淪落到這麼慘的地步。

13樓:好好過看看

寇準為人非常的剛正不阿,寇準不斷受到丁謂的排擠,最後寇準在窮困憂憤中病死於雷州貶所,而仁宗本來是同意寇準回鄉的,卻因為經費不足,回不來,就只能暫時寄埋洛陽。

14樓:樂觀的

仁宗是同意寇準的屍體可以迴歸故鄉的,但是因為沒有多餘的經費回來,就只能佔埋在洛陽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寇準這個人沒什麼心眼,一般都是有什麼就說什麼,而這種性格是最不適合待在朝堂之上的,宋太宗在的時候,寇準還有活路,但是宋太宗一去世,宋真宗無法對他保持完全的信任,他的垮臺是必然之事。

16樓:小澤瑪麗丸

因為寇準這個人心眼太實誠了,一般這種直來直去的人在朝廷上都是很容易樹敵的。

17樓:哦哦哦啦啦啦嚕

因為他實在是被冤枉的,所以就一直感覺自己比較冤,就成了這個樣子的了。

寇準一生為國貢獻無數,他的結局如何?

18樓:被盜了了了

寇準的結局確實很慘,晚年被貶到了荒涼之地,次年就死了。其實都是他的性格造成的,不是有句話:「性格決定人生嗎?

」知道寇準這個人,大多資訊**於評書《楊家將》,書中他是一個性格鮮明的人。嫉惡如仇卻幽默風趣,剛正不阿卻不乏陰損狡猾

19樓:在座的各位我

景德元年,遼軍大舉南下入侵北宋,急書一夕五至,宋真宗震驚了,滿朝文武大多都惶恐不敢應戰,參知政事王欽若等人主張投降南遷。唯有寇準與畢士安主張抵抗,力挺真宗御駕親征,還說誰主張南遷誰就是大宋的罪人,其罪可殺。在寇準的請求下,真宗御駕親征直抵澶州,力挫敵軍銳氣。

真宗本無意征戰,在加上曹利用在兩軍之間議和,雖然寇準反對,最終還是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合約。

寇準從此也招來不測之禍,以王欽若為首領的主和派開始施展陰謀對付寇準了,最終被貶至陝州當了知州。寇準一生四起四落,2023年是他最後一次回朝當宰相。太子監國之事洩露後,劉皇后先下手為強,吹枕邊風說寇準當有異圖,被罷相!

事情至此本來還可以操作一番,但周懷政企圖發動政變擁立皇太子即位,卻再次洩密,寇準雖不知情,但也難逃罪責,被貶為知相州。

客死雷州

寇準此次被罷相之後,丁謂做了宰相,將寇準是一貶再貶,從知安州到道州司馬,最後貶到了偏遠的雷州。天聖元年寇準病故,享年63歲,因朝廷所撥喪葬費有限,在運送遺體時錢花光了,只能葬在洛陽。在去世十一年後,宋仁宗恢復其太子太傅的官銜,追贈中書令,後來又賜諡號「忠愍」。

20樓:匿名使用者

反正無病無災,平平安安的死掉了。死了以後還追贈了很大的官。

21樓:匿名使用者

寇準曾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元年(2023年)又恢復宰相職務。後因參與宮廷權力鬥爭,被丁謂等人排擠,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 (2023年),病逝於雷州。

寇準力主宋真宗御駕親征,與遼籤「澶淵之盟」,於國家有利,之後為何卻被降職外放?

22樓:瀉邪瀉懈褟

因為當時這一舉動太過於冒險了。雖然最後成功了,但是還是被受指責。其實當時寇準敢讓宋真宗御駕親征是有把握的。

雖然開始宋軍是輸的,但是後面雙方的實力都差不多。

但在澶州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贏了,不斷打擊著契丹的戰線,而御駕親征不過是為了鼓勵前線的士氣而已。所以才敢讓宋真宗去戰場,事實證明效果也非常好。

本來就是穩贏的局面,而且皇上也來了,士氣大漲打贏了這次戰爭。雖然戰爭打贏了,但是還是其他的問題,就是政治問題。寇準為人正直,嫉惡,但是又自矜。

為此得罪了不少人。

這其實有兩個人,一個是王欽若,一個就是丁謂。中國有句老話叫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因為君子最多就是不和你來往,小人則會一直報復你。

這個丁謂就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小人。

原來丁謂是寇準的手下,想給他拍馬屁來著,吃飯的時候幫他擦了鬍子。但是寇準就說你身為一個**怎麼能幹擦鬍子的活呢,就被丁謂記恨了。其實就是這麼一件小事。

他對寇準備是先捧在殺,先推薦他做官,想利用他。然後又貶了他。就是因為當年的事情。

所以故意的。王欽若是因為他和遼談的時候把歲幣降低了,自然有糾葛。

後來和丁謂聯手打壓寇準,使其最後落了一個這麼樣的下場。所以說大部分的人最後其實都是死於政治因素,只能說造化弄人啊。

23樓:

宋真宗由於聽到了小人的讒言,說他是寇準手裡的孤注。他把您作為最後的賭注,無異於是把你置於最危險的境地。聽過這些話後,漸漸地對寇準疏遠,便在第二年找了個藉口把寇準流放。

24樓:暱稱重複多次

一直覺得宋朝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當時大部分文人武將的氣節,都是挺令人敬佩的。寇準這事情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係吧,本來宋朝雖然有錢但是在軍事上弱,和遼國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再看當時的西夏,金國,再後面的蒙古元朝。還是很需要遼國存在的,而且遼國在文化經濟上都很貼近宋國,雖然每年都要向遼國納貢,但是又通過經濟交易流通回來了,大的環境是繼續和遼國大戰不划算。

而且宋朝皇帝都擔心手下大將威信太大而造反,所以也在警惕,不會讓手下武將有太大戰果。

25樓:

皇帝也是迫於壓力,才同意御駕親征,那是打仗,打仗就會有危險,而給皇帝帶來危險的就是力主皇帝御駕親征的寇準!秋後算賬肯定是跑不了的!

26樓:醉夢吟千殤

得罪了皇帝,降職外放已經算是好的了,畢竟宋朝刑不上大夫,擱別朝,早弄死了

27樓:茫然一生

力主皇帝出征,致皇帝於不安全的境地,讓皇帝親自簽下辱國條約,丟失國體,雖然看似於國有利,但皇帝丟了顏面,降他的職就是讓他背鍋,挽回皇帝顏面。

28樓:局宅窙褢

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再看當時的西夏,金國,再後面的蒙古元朝。還是很需要遼國存在的,而且遼國

澶淵之盟內容是什麼,有何評價?

29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0·宜昌)與北宋簽訂遭淵之盟的少數民族政權是遼。

30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的歲幣給北宋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推動了民族的融合,雙方的經濟都展現出繁榮的景象

31樓:匿名使用者

澶淵之盟是怎麼回事?

32樓:匿名使用者

澶(chán)淵之盟是北宋與遼經過多次戰爭後所締結的一次盟約。

具體請看這裡

33樓:老史的辦公文件

北宋景德元年,遼國皇太后和遼聖宗以收復瓦橋關南十縣為名率兵南犯宋境。十一月,抵達重鎮澶淵城北,直接威脅宋朝的都城東京開封。北宋朝野人心不安。

宰相寇準臨危不亂,力請宋真宗親征澶淵。宋軍在澶淵前線射殺了

澶淵之盟應當怎樣評價澶淵之盟應當怎樣評價?

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在多年征戰互相不能取勝的情況下,簽訂的和平條約。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 維持了宋遼之間長期的和平,對老百姓來講,是絕大的福音,他使邊區的人名能夠逐步恢復生產,享受和平,也使國家能夠致力於內部建設,而不用揹負戰爭的負擔。2 北宋向遼每年交納歲幣,看似屈辱,但是歲幣的支出不及用...

澶淵之盟的作用實質和內容澶淵之盟的作用?

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經過多次戰爭後所締結的一次盟約。北宋景德元年 1004年 遼承天皇太后和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 今河北雄縣舊南關 南十縣為名,發兵南下,連破宋軍,十一月已抵達黃河邊的重鎮澶州城北,威脅宋都東京,宋朝野人心惶惶。宋朝大臣王欽若主張遷都升州 今江蘇南京 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

澶淵之盟的作用如何評價澶淵之盟的歷史作用?

一 澶淵之盟積極作用 1 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此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2 宋朝節省了鉅額戰爭開支,歲幣 30萬 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 3000萬 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長年戍邊的造成的過量徭役和朝廷賦稅壓力,以極少的代價換取了戰爭所難以獲取的效果。3 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