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得太極真功夫,要怎麼樣才能練出太極拳的真功夫

2022-03-13 05:45:36 字數 6067 閱讀 5724

1樓:中醫學生

不知樓主聽過水性太極拳否? 香港太極拳研究室有多篇討**章供非會員參考或提出討論. 以下是 「太極拳是甚麼?」 一文, 看對你有否啟發?

自楊祿禪將太極拳帶到北京,經過二百年的化生,流行,太極拳發展至今已經變成一種普及性的運動。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有人練太極拳。為了要普及化,太極 拳已被改得愈來愈簡單,由困難的內動變成偏重於外形,包含了戲曲功架及舞蹈表演形式。

武術方面的運用已漸被遺棄。太極拳變成中看不中用的體操。但這種改變 對促進太極拳的普及實是功不可沒。

以前太極拳有「十年不出門」的說法。在現今生活節奏如此急速的時代怎能要求為生活折腰的人們,花如此多的時間去練 拳?6、70歲的退休人士學習能力及記憶力都開始退化,要練到高層次是一件困難的事。

現時立心追求太極拳真理的人少之又少,主要是明師難尋,亦欠時間與毅 力。大部份流行拳種都是慢慢的移動手足,由外動牽動內府,與一般體操無異。其實太極拳是要求用意念按次序催動及鬆開體內關節及肌肉,功夫越深,體內受意念 指揮的部份越多。

每一動都涉及多次內動,由內動催動手足。因此拳練得如此慢。要知太極拳非為慢而慢,慢是為了做足內動的要求。

因為以內動為主,健身效果比 外動為主的練法更顯著。

太極拳是內家拳術,與形意拳,八卦掌合稱三大內家拳術。曾經有人以魚作比喻:太極拳是魚頭--敏感度極高;形意拳是魚身--充滿**力;八 卦掌是魚尾--喻其靈活性。

三家拳術都有其獨自的發勁方法,修練方式亦不相同。但只有太極拳主張用意不用力,力從人借。力從人借之真義是借用地心吸力,即 是學會利用身體重量壓到地面而產生的**力,作為活動的能源。

能把握此技巧,能源用之不竭。我們自嬰兒開始學習翻身、走路都是與地心吸力相抗,一舉手,一 投足皆是用本身力量抗衡地心吸力。隨著我們成長,用力已是一種習慣,要改變此活動的習慣是極之困難的事。

借地心吸力的法門就是將身體每一個部份放鬆,將重 量全交給地心吸力。王宗嶽拳論要求偏沉則隨,正是啟發太極拳活動的能源要旨。身體愈多部份放鬆,**力便越大。

太極拳要求練放鬆,就是這個原因。

世上最大威力的能量是水,是風。太極拳不用力能夠產生巨大能量,因為它的拳理是模仿水性,風動,最終是悟證自然之道。拳譜雲:

「長拳者如長 江大河,滔滔不絕。」就是要從學者模仿水性。水之特性是無孔不入,極柔軟,但極堅剛。

可以平靜如鏡,也可變成驚濤駭浪,所到處,推橋倒樹,摧枯拉朽。水亦 可無聲無息的滲入,擋無可擋,防不勝防。身體愈像水便愈接近偏沉則隨的拳理。

水性是連綿不斷的,地心吸力將水合成一個整體,阻擋水的地方不單是受到接觸點 附近的壓力,而是受到整個水重量的壓力。洪澇為患時往往就是水量突然增加,加速由高向低流動,水重量以倍數增加。能量與破壞力同樣亦以倍數增加。

在地心吸 力影響下而產生的力量,大致上包括本坐用力力、反坐用力、離心力及向心力。本坐力是自身的重量因地心吸力所產生的。反坐力是本坐力的**。

給人推跌出去, 是身體對推力的**而做成。身體不受力便無**,人便不會失平衡。急流中的旋窩與龍捲風,是在大自然中表現離心力及向心力的例證,力量無窮。

練拳時保持圓 勢,中正安舒,以開合作為每勢之動源就是模仿螺旋與龍捲風。模仿水、風是大目標,我們是不可能百份百做到,但多似一分,能量便大一分,太極拳便提高一分。

太極拳有不同的門派,拳架子招式各有不同,練功的法門亦各有獨到之處。但各派對追求太極拳的目標是明確的。佛學中常提及的「方便法門」,只是一種手 段或方法啟發修行者的心性,最終到達彼岸修成正果。

練拳架是修練的方便法門,只是手段,不是太極拳的最終目標。因此我們不應停留在方便法門的階段。否則只 會見樹不見林,永遠都看不見太極拳的盧山真面目。

單求精修一種拳架,花一生精力仍未夠,如整天忙著多學幾種拳架,以多為耀的大多數連太極拳的門都未進,休 談修得太極拳了。拳架只是一種工具,是用來修練及驗證太極拳的真理。融會貫通後,到了用之不必費心機的境界時,拳架這工具的價值便大大降低了,甚至可以拋 棄。

時下學拳,以學會一套拳架作為畢業標準,畢業這二字實有誤人之嫌。學會一套沒內涵的空架子,根本便沒有進入太極拳的世界,試問練30分鐘沒內涵的太極拳與跟著**跳30分鐘健康舞有何分別?古語說得好: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有心修學此道者不可不知。

2樓:

恭喜你,你的境界又提高了!

我的境界沒你高,但也遇到過類似情況,會覺得老師說的不對,拳架盤的彆扭,甚至質疑每天花那麼多時間練拳圖什麼,總之是懷疑一切。

堅持練,深入思考心中的疑問,與拳友、教練**你的疑問,也許是別人的一句話或是某一次盤架或是與某人一次交手,會讓你有一種頓悟的感覺,看問題的方式變了,一切又都順了,也就是你的境界又提高了。練拳就是在這種迷茫--感悟--再迷茫--再感悟的迴圈中漸漸提高的。

提醒一句,別去想類似「什麼是太極拳」這樣高深的問題,這是需要我們用一生來回答的。想些具體的易於解決的問題,更有助於快速提高。

3樓:匿名使用者

太極拳應該是什麼?太極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個我不能回答。

我認同你說的:練拳練久了,反而發自內心的問什麼是太極拳——拳練久了,就越發感覺到自己的不足,有時也不知怎樣是個頭;總覺得怎麼還有這麼多自己不懂或不會的東西。

練拳的過程就是個體悟的過程,練習的量雖然很重要,但悟的過程也很重要,沒有體會思考的練習,次數不過是無效的重複而已。如果每次交手都能發現自己的問題,並在練習中加以調整改善,且不再重複同樣的錯誤,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4樓:靈光演澤

太極拳外修拳架,內修內氣即內功。也就是性命雙修,也即是動靜雙修,也即是陰陽平衡。動屬陽,靜屬陰,只練動,不練靜,則陰陽失衡。「萬物盡在掌握中的感覺」其實也是一種開智慧的功態。

5樓:宋長禮

真的太極是有心而發,自己去悟其中的深意

6樓:匿名使用者

太極講究的是個自然,所謂自然就是像水要往低處流,風吹樹要動一樣,並不是不發力,而是要很自然的發力,水的力量夠大了吧,但是你看到水去刻意發出力量推動自己嗎,要自然,不是刻意的去發力,而是水到渠成的發力,自然的發力能發多大是多大

要怎麼樣才能練出太極拳的真功夫

太極拳教程 如何練出太極真功夫

7樓:誠信為本

大極拳有「十年不出門」一說,可見太極拳是最難學到身的拳種,練太極要想出功夫,僅看教程是不行的。練太極拳要有明師指導,所謂「明師」是明白太極拳之理的老師。自己悟性要好,加上不間斷習練,結合揉手、打輪,並時時按《太極拳論》檢驗自己是否練的得法,快者五年才能體會到什麼是太極拳,太極拳練的得法,逐漸的才能練出真功夫。

8樓:

首先你需要一個老師,現今的武術老師不可跟古時同日而語,你要有自己的想法,不可死板,老師可以起到橋樑作用,主要是靠自己,非是每日勤加練習就能成功,你要去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多看拳譜,要懂陰陽之理,無需聽旁人之譏諷,堅持下去,拳譜多是文言文,所以你需要學的還很多,內家拳練錯了等於自己打自己,靜下心來用心去體會。你問我能成否?我只能說看個人之造化,自古學拳者甚多,吾得真道者有幾人?

太極拳怎樣才能練出真功夫?

9樓:匿名使用者

世間萬物都有它發生、發展、毀滅的規律,按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任何事物的變化都遵循陰陽變化的規律,陰極變陽,陽極變陰。太極拳也離不開陰陽變化,推手的規律是沾黏連隨、不丟不頂、捨己從人,太極拳套路也有它的規律。

筆者根據多年練套路的體悟,總結出練套路除了始終要貫徹太極拳的身法要領(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等)外,還須把握四大核心要素,即:

腰為主宰

虛實變換(動步重心定,定步重心移)

重心鑽地心

節節貫穿。

當然,這些也都是太極拳前輩總結出來的經驗,在他們的著作裡也多有闡述,筆者想談談自己的練拳體會,希望對同道者有所幫助。

一、腰為主宰

腰為主宰是指,行拳時在意念的指揮下,以腰帶動四肢,在完成拳路的運作過程中,腰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主宰作用。我所理解的腰,不只是指尾閭上數第三節命門穴,還應該包括胸椎(脊背,膻中對應的神道穴、頸椎(人中對應的神府穴)。

虛領頂勁離不開頸椎,含胸拔背離不開胸椎,而且脊背上的神經直接控制肩、肘、手等上肢運動,腰上的神經直接控制胯、膝、踝、腳等下肢運動,所以腰為主宰就是通過腰脊帶動四肢,四肢轉動時應該是用胯轉動,腰宜鬆塌而不宜轉動。

胯不動而腰動,有三點壞處:形成擰脊柱;中軸易斷;腳下也不靈活。腰胯應該各有分工。

學拳初期是學招法,是用手、腳打拳,用的是胳膊、腿區域性的僵力,還不會用腰打拳。只有當招法熟練後才能漸悟懂勁,這時是用意不用力練習招法,漸棄拙力,開始用腰脊打拳,用腰脊帶動四肢。

如果手動腰脊不動,則是僵手;如果腿動腰胯不動,則是死步。上肢要體會腰帶動的感覺、被動的感覺、坐車的感覺,下肢要體會步隨身換的感覺,意、氣要換得靈。總而言之一句話,四肢不要自動、亂動、盲動,如果四肢亂動,身體便散亂,就練不成整勁,必須由腰來主宰帶動四肢。

二、虛實轉換

「動步時重心定」

何為重心?尾閭就是重心。何為動步?

當尾閭坐在右腳跟上,右腳為實腳,重心落在右腳上,後腦勺、尾閭、腳跟上下一條線,此時提起左腳,前移到位,腳跟落地踏平,這一過程為動步。在這個過程中,重心(尾閭)始終坐在右腳不能動,這就叫「動步重心定」。

動步時要注意:

虛腳提起前移時,重心不能移動,尾閭仍然坐在實腳上。

虛腳提起時,腿不要自動,要用腰帶動,不是用腿的拉力將腳提起,而是用腰脊上的勁將腳提起。這種練法不僅體現了腰帶四肢的原則,也體現了「意氣要換得靈」的拳理。

虛腳提起時,按老師的說法,實腳再實一次,實腳一實到底,腳下產生**勁直達脊背,利用脊勁將虛腳輕輕提起。這也就是太極拳的貓步,提腳不蹬,落腳無聲,也符合葉大密老師提出的「逢轉必沉」的練法。虛實轉換不要用力,只能用意和氣產生的內勁來轉換。

「定步後重心移」

何為定步?當虛腳落地踏平後,才算定步。此時重心由實腳漸漸移到虛腳。這種移動只能是漸變而不能突變,只能是綿綿不斷、節節貫穿的變,必須輕、慢、勻,由虛腳漸變為實腳。

有人說,太極拳很簡單,不就是柔點、慢點嘛,只要會走路就會打太極拳。我覺得練好太極拳不是那麼容易。常人動步之腿是帶力的、自動的,重心是隨步移動而移動;而太極步則不同,它的動步之腿是不帶力的,是用腰來帶動的,重心也不能隨便移動,只能是定步以後才移動。

這就是太極步與常人步不同之處。

三、重心鑽地心

拳路在運作過程中,重心是如何鑽入地心的呢?腰胯一鬆,臀部有膨脹感,重心像流水一樣從腹股溝,通過腳踝流向湧泉,鑽入地心。鑽地心是個系統工程,不是說你想鑽就能鑽的,而是有條件的,必須腰、胯、膝、踝全都鬆開才能完成。

鑽地心在什麼情況下應用呢?

往往是在步隨身換時應用。說具體一點,就是當虛腳提起的一瞬間實腳再實一次,此時重心鑽入地心,同時腳底產生向上的**勁直達脊背,將虛腳徐徐提起並送向前方。這是腰帶下肢的執行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虛腳提起不是腿用力拉動,而是腰脊帶動。腰帶動上肢相對容易些,腰帶動下肢就比較困難,沒有一定的鬆沉功夫是做不到的。腰胯鬆全身鬆,上下通;腰緊全身僵,氣血不暢。

楊澄甫先生在練太極拳十要中要求,不能有分毫的拙力以束縛我們的筋骨血脈。

四、節節貫穿

拳譜曰:「一舉動周身輕靈,猶須貫穿。」周身輕靈是拳譜提出的總要求,要達到這個要求猶須節節貫穿。

貫穿者,指由甲式轉換到乙式,其過渡動作須順勢進行,要慢、勻、穩,不可停頓,不可跳躍,要有序地節節貫穿,務必使諸式之間宛如以索穿珠方為合格。通俗地說,骨節由甲式一節一節貫穿到乙式,就叫節節貫穿。

這種貫穿,是隨腳下的陰陽變化而節節貫穿(或叫連綿不斷)地轉移其重心,而重心的移動又突出表現在尾閭的移動上,尾閭到**重心就到**。每一次的虛實轉換,每一個動作從開始到終了,首先想到的是骨節的節節貫穿,重心像水一樣流動變化。如果說「鬆柔」是太極拳的靈魂,那麼節節貫穿就是實現「鬆柔」的具體措施。

要達到這一步功夫,其前提是全身要鬆透、鬆淨、鬆整。

只有有了鬆沉勁,有了抽絲勁,有了節節貫穿勁,才算有了內勁。我們看到的蛇行,就是連綿不斷、節節貫穿的最好體現。

要想節節貫穿,必須節節鬆開,每一動都要節節貫穿,豎有豎的貫穿(指四肢的骨節和脊柱的骨節),橫有橫的貫穿(指腰胯的轉動)。要節節貫穿就不能有跳動,必須一節一節地動,這種貫穿勁是鬆的貫穿,正如拳經上講的「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猶須貫穿」。有了貫穿才會有柔勁,有了柔勁才會向高層軟彈勁發展。

拳譜講:極柔軟,然後才能極堅剛。

真正的太極拳是走極端的,能極輕才能極重,能極柔才能極剛,能極慢才能極快,因此不能把懈和軟混為一談。鬆是有等級的,鬆的下一步是柔,柔的下一步軟,軟的下步是極柔軟,極柔軟才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

怎麼樣練才能練到出拳快狠準,怎樣練得自己 出拳快,起腳狠?

眼隨拳走 速度練習很簡單每天堅持打拳就可以 練時或實戰不可低頭哈腰 眼睛要瞪起來 放鬆才能快 找個培練 打手靶 要移動 出氣指每出一拳都出氣 快準要加強運動神經的反射鍛鍊,狠要加強力量訓練 首先要放鬆,在平常注意這方面的練習,再有就是靠意念去引導動作,真正做到隨心所欲的境界!武術有好多的門派,雖然各...

要怎麼樣才能找到失蹤的人,要怎麼樣才能找到一個失蹤的人

如果失蹤的可能成為刑事案件的關係人,比如被搶劫 或者可能是犯罪嫌疑人,去公安局報警會立案偵查的,而且是全國聯網查,不可能不管。如果是外出打工沒有了訊息則另當別論。如何快速找到一個失蹤的人?我們還可以選擇去一些比較安靜偏僻的地方去找尋一下,這樣找到的概率也是很高回的。如果超過24小時的話答,我們就需要...

要怎麼樣才能懷孕啊,怎麼樣才能懷孕?

你好建議你用排卵試紙監測排卵期,在此期間規律過性生活,懷孕機率較大。正常情況下,女性排卵的時間是在下次月經開始前14天左右時候,但是人體會因為外因 內因的影響而不會剛好在固定的時間排卵,可能會提前或者推後。所以測排卵要提前幾天測,一般在下次月經前17 18天開始測。記住事後墊高臀部半個小時左右,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