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的心得體會,讀論語十則的感受100字左右

2022-03-13 09:24:31 字數 5458 閱讀 1157

1樓:天使之翼瑚

1 孔子說:"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

2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

3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併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範圍以內,儘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覆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慧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4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5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6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

7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的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

9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

我認為,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樣才使社會更加和諧。

2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通過師徒對話或借題發揮,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勤學好問,實事求事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後世的教與學的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

3樓:腐小女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

我認為,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樣才使社會更加和諧。

4樓:我是你地地

23ewfgjk,l;'4

5樓:閉臺幸福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

【註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

【註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

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併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範圍以內,儘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覆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慧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知識點:“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

誨的意思:教,傳授。

乎的意思:語音助詞。

由:指孔子的學生仲由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的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罕》)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6樓:板又綠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告誡他的學生的這句話,道出了他所主張的讀書方法———學習與思考相結合。這種觀點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在當今社會,許多中學生面對學習與思考間,出現了很多難事。一部分學生整天在學習中度過,他們刻苦用功,可最終的結果卻是出乎意料的。面對老師的教導,他們卻不以為然,認為他自己不是塊學習的料,從此,對學習失去了信心,這就是他們只會學習而不會思考。

但也存在著這樣一大群人,他們整天只顧著玩而忘記了學習,在必要時他們只會做出許許多多的思考。因此,在考試中只有失敗。其實,他們並不笨,相反,他們非常聰明,在困難面前總能想出許多能解決問題的辦法。

然而,他們為什麼會在學習方面“跌倒”呢?那是因為他們只會思考而不會學習。

作為學生,在學習中便要多思考。首先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懂得怎樣學,該如何去學,只有明白了這些才有學習的方向。其次,便是要在學習中有好的思路,遇到了問題知道該向哪方面想、哪方面思考,擁有了這些便有了學習的動力。

有了方向、動力,那剩下的便是經過你的努力所換來的成功。

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則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思考而不學習,則會變得有害”讓我們做個即會學習,又懂得思考的人,只要有了這兩個“法寶”我們便會在學習的路上勇往直前!

緣(院長)

讀論語十則的感受100字左右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則,學而實習之。。。體會;從這一則中,我知道了,學習其實是一件愉快的事,在複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另一種樂趣,在樂趣中學習,豈不是更有意思嗎;而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拜訪自己,與他一起談論話題,既不會感到煩悶,又可以學到知識,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不是嗎,而與不瞭解自己的人在一起,聽著他與自己談論的話題,是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但自己不會生氣,這才是君子啊

8樓:匿名使用者

在學習班裡,同初一預備班的學哥學姐們讀到了初一上冊的課本,其中,《論語十則》這篇文章勾起了我濃厚的興趣。

起初,我看不懂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極其深奧、奇怪的文字。後來,教文言文28年的那位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其中的大意,讓我們讀三遍,然後,背下來,我覺得非常容易,比死記硬背強多了。最後,我寫下了這篇讀後感,下面,我選了幾則論語,分享給大家。

論語之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大意是:

學習之後按一定的時間複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到來,不也很快樂嗎?所以我覺得,人生,好比一塊麵包,你已經把一塊麵包吃完了,不一定你的一生就過完了,你可以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處的東西,不是嗎?

論語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大意是:

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別人出主意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讀到這篇論語的時候,我覺得現在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會反省自己。我應該學會檢討,學會反省自己,同學們你們也應該行動了!

論語之三:子曰:歲寒,然後之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最後凋謝。讀了這篇論語。

我知道人的知識是無窮的。隨時隨地都可以想出一個創意。

以上幾句中,有好幾句論語是孔子先生寫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時期的儒家創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讀了上面幾句論語,你是否感覺自己又增長了一些知識,又懂了幾分道理,那就請繼續在論語中遨遊吧

論語十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一 譯文 1 孔子說 定期學習複習不是一種樂趣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愉快嗎?別人不瞭解 認識 我,但我不怨恨 生氣 也不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嗎?2 曾子說 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沒有盡力為別人?你對朋友誠實嗎?你複習了老師教的知識嗎?3 孔子說 回顧你所學的知識,你可以獲得新的理解...

《論語十則》的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間去溫習,不也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卻不發怒 怨恨 不也是君子的行徑嗎?曾子說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呢?孔子說 溫習學過的知識,能有新體會 新發...

《論語》十則的逐字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一 譯文 1 孔子說 定期學習複習不是一種樂趣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愉快嗎?別人不瞭解 認識 我,但我不怨恨 生氣 也不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嗎?2 曾子說 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沒有盡力為別人?你對朋友誠實嗎?你複習了老師教的知識嗎?3 孔子說 回顧你所學的知識,你可以獲得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