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不同年齡的代稱是什麼,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2022-03-15 00:50:43 字數 5823 閱讀 1964

1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6�1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6�1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6�1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6�1原道訓》: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

十、九十歲。(《禮記�6�1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6�1曲禮》:

「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

「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嬰兒:人初生時;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一至三歲的孩童。《孟子�6�1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垂髫:七、八歲以下的幼童,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髫(tiao):兒童垂下的頭髮,因此通稱兒童或童年為垂髫;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始齔:女孩七歲稱髫年,男孩八歲稱齠年或髫年。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

黃口:本意是雛鳥的嘴;十歲以下通稱。

幼學:滿十歲。《禮記�6�1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總角:童年是十一二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詩經�6�1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金釵之年:女孩到了十二歲帶釵。

豆蔻年華:豆蔻,一種多年生植物。豆蔻年華喻指十三四歲的姑娘。

志學之年: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束髮:古代男童成為少年,將頭髮束成一髻。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歲就把頭髮梳攏來,挽一個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飾,叫笄禮。加笄後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稱「及笄」。

《禮�6�1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通稱;

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通稱。

破瓜之年: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也稱〖碧玉年華〗。

弱冠:《儀禮�6�1曲禮》中將男子二十歲初初成年稱「弱」,到這個年齡就可舉行冠禮。其時身體尚弱,故稱弱冠。

〖桃李年華〗二十歲女子、〖花信年華〗二十四歲女子、〖待字之年〗待嫁女子、〖標梅之年〗出嫁女子。

結髮:初成年。《漢書�6�1施仇傳》:「結髮事師數十年,賀不能及」。後稱元配為結髮。曹植詩《種葛篇》:「與君初婚時,結髮恩義深」。

而立:《論語�6�1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後來因此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稱「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時已掌握知識,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論語�6�1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認識天命。《論語�6�1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後因以知命為五十歲之代稱,又稱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來紀年,天干地支順次組合為六十個紀序年號,故稱六十甲子,也稱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個迴圈;也稱為平頭·甲子·耳順之年,六十以上又稱為「耋年」。

古稀:七十歲的代稱。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八十歲之年;

鮐背:九十歲之年。

耄耋:《禮�6�1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後來用「耄耋(mao die)」泛指年壽高。

期頤:稱百歲之人。《禮記�6�1曲禮》:「百年曰期頤。」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白首:通稱老年人,又稱皓首;

黃髮:通稱長壽老人;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中壽:七十為中壽;

上壽:九十為上壽。

2樓:匿名使用者

嬰兒:人初生時;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一至三歲的孩童。《孟子�6�1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垂髫:七、八歲以下的幼童,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髫(tiao):兒童垂下的頭髮,因此通稱兒童或童年為垂髫;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始齔:女孩七歲稱髫年,男孩八歲稱齠年或髫年。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

黃口:本意是雛鳥的嘴;十歲以下通稱。

幼學:滿十歲。《禮記�6�1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總角:童年是十一二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詩經�6�1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金釵之年:女孩到了十二歲帶釵。

豆蔻年華:豆蔻,一種多年生植物。豆蔻年華喻指十三四歲的姑娘。

志學之年: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束髮:古代男童成為少年,將頭髮束成一髻。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歲就把頭髮梳攏來,挽一個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飾,叫笄禮。加笄後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稱「及笄」。

《禮�6�1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通稱;

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通稱。

破瓜之年: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也稱〖碧玉年華〗。

弱冠:《儀禮�6�1曲禮》中將男子二十歲初初成年稱「弱」,到這個年齡就可舉行冠禮。其時身體尚弱,故稱弱冠。

〖桃李年華〗二十歲女子、〖花信年華〗二十四歲女子、〖待字之年〗待嫁女子、〖標梅之年〗出嫁女子。

結髮:初成年。《漢書�6�1施仇傳》:「結髮事師數十年,賀不能及」。後稱元配為結髮。曹植詩《種葛篇》:「與君初婚時,結髮恩義深」。

而立:《論語�6�1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後來因此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稱「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時已掌握知識,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論語�6�1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認識天命。《論語�6�1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後因以知命為五十歲之代稱,又稱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來紀年,天干地支順次組合為六十個紀序年號,故稱六十甲子,也稱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個迴圈;也稱為平頭·甲子·耳順之年,六十以上又稱為「耋年」。

古稀:七十歲的代稱。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八十歲之年;

鮐背:九十歲之年。

耄耋:《禮�6�1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後來用「耄耋(mao die)」泛指年壽高。

期頤:稱百歲之人。《禮記�6�1曲禮》:「百年曰期頤。」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白首:通稱老年人,又稱皓首;

黃髮:通稱長壽老人;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中壽:七十為中壽;

上壽:九十為上壽。

3樓:匿名使用者

始齡 7~8

弱冠 男 20

而立 30

不惑 40

知命 50

花甲 60

古稀 70

耄耋 80~90

4樓:乏味的心情

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耄耋;

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5樓:檾茗蔏菏荼

古代稱謂

嬰兒: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歲以下。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八十歲。

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歲合稱。

耄耋:八

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

「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

「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另外,還有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古代女子年齡有什麼稱呼,古代女子不同年齡段的稱呼

襁褓 不滿週歲 孩提 兩至三歲 始齔 韶年 男孩八歲 總角 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 指兒童 黃口 十歲以下 幼學 十歲 舞勺之年 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 十五歲 舞象之年 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 二十歲 而立之年 三十歲 不惑之年 四十歲 知天命 知非之年 五十歲 耳順 花甲之年 六十歲 古稀之年 七十歲 杖朝...

古代對少年兒童的代稱是什麼,古人對幼年兒童的代稱是什麼

古代對少年兒童的代稱是童稚 小兒。15歲女的叫豆蔻年華。小男孩叫垂髫 古代對少年兒童的代稱是什麼 分不同年齡段。嬰兒 人初生。襁褓 泛指一歲以下。孩提 兩至三歲。始齔 髫年 女孩七歲。始齔 齠年 男孩八歲。總角 幼年泛稱。垂髻之年 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黃口 十歲以下。幼學 ...

不同年齡的女性應該用什麼味道的香水

我知道的有魔鏡 瓶子側旁是黑色玻璃,則透明,就如一面魔鏡 看著它便如探視另一個世界 是anna sui的世界,結合了幻想和昔日浪漫的香水瓶,就是anna sui世界的象徵。衝破禁斷香郁的桎梏,告別優柔寡斷的過去,迎接清新亮麗的我 前味 佛手柑 桑椹 杏桃。中味 保加利亞玫瑰 茉莉。後味 杉木 檀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