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近代科學發展到今天,有幾百年的歷史

2022-03-15 06:07:09 字數 5180 閱讀 7644

1樓:匿名使用者

五百年了

近代自然科學則是指從16~19世紀這一時期的自然科學,又稱為近代實驗自然科學。19世紀末和20世紀是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時期。

從15世紀始,出現了全新的自然觀念。人是世界的中心,人高於自然。人類藉助科學發現和發明,掌握自然規律, 就能夠合理利用自然,讓自然界為人類造福。

近代自然科學在古代自然科學的基礎上產生,但又不同於古代自然科學。從古代自然科學發展到近代自然科學,這是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一次大飛躍,標誌著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

15世紀中葉,資本主義政權陸續在歐洲各國建立,資產階級革命為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提供了社會條件。在這同時,科學本身為爭得自己的獨立地位,擺脫宗教的桎梏,也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許多科學家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在科學史上寫下了壯麗的篇章,實驗科學的興起,更使自然科學有了獨立的實踐基礎。

從此,近代自然科學開始了它的相對獨立發展的新時代。

2樓:匿名使用者

從16世紀開始到現在21世紀~

人類歷史到現在有幾年了?

3樓:

人類歷史到現在有25萬年了。

智人(學名:homo sapiens)又稱人類,是人屬下的唯一現存物種。形態特徵比直立人更為進步。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智人可以通過顯著增大的大腦區別於其它活的猿,相對減少了身體大部分的毛髮覆蓋,有一系列能與慣用的雙足動作相適應的骨骼和肌肉,包括失去抓握能力的腳部結構。是陸地兩足動物,游泳和潛水的能力有限,必須後天學習。

在身體尺寸和比例方面表現出強烈的變化,並且色素沉著,其中一些可能與智人所處的廣泛環境有關。在體型上表現出中等程度的性二態性。

人類歷史是指人類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人類的歷史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而不斷變化的。人類歷史可分為史前史和文明史。

智人是機會主義的雜食動物,在提取、生產、加工和儲存食物方面表現出卓越的獨創性。人類是唯一可以控制或**的物種,所有已知的現存人類群體都在進行烹飪。

飲食的區域差異受特定環境中的可獲得性,文化傳統如食物偏好和避免以及遺傳因素的影響。乳糖酶的永續性允許一些人在一生中消費牛奶和乳製品,這是最近對乳製品消費的適應性調整,這只會在具有奶牛養殖傳統的人群中發揮作用。

智人是分佈最廣泛的陸棲哺乳動物物種,居住在地球上的每個大陸(儘管南極洲沒有永久性定居點)。

智人能夠全年繁殖。雌雄異體,體內受精,胎生,妊娠期平均為40周。通常有一個後代產出,雖然雙胞胎偶爾出現,但很少有多胞胎出生。

分娩間隔,出生體重,斷奶時間,獨立性和性成熟度都隨著母親和年輕人的營養狀況而大不相同,並且受到文化習俗的影響。

4樓:河傳楊穎

人類歷史到現在有25萬年了。

依據是:直立人進化之後的種類叫做人類(也叫智人)。

智人(學名:homo sapiens)又稱人類,是人屬下的唯一現存物種。形態特徵比直立人更為進步。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生活習性:

智人是機會主義的雜食動物,在提取、生產、加工和儲存食物方面表現出卓越的獨創性。人類是唯一可以控制或**的物種,所有已知的現存人類群體都在進行烹飪。

飲食的區域差異受特定環境中的可獲得性,文化傳統如食物偏好和避免以及遺傳因素的影響。

智人的形態特徵:

智人可以通過顯著增大的大腦區別於其它活的猿,相對減少了身體大部分的毛髮覆蓋,有一系列能與慣用的雙足動作相適應的骨骼和肌肉,包括失去抓握能力的腳部結構。是陸地兩足動物,游泳和潛水的能力有限,必須後天學習。

在身體尺寸和比例方面表現出強烈的變化,並且色素沉著,其中一些可能與智人所處的廣泛環境有關。在體型上表現出中等程度的性二態性。

棲息環境:

智人可以在各種各樣的棲息地中找到,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這歸功於他們利用技術來適應和修改棲息地的能力。

5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早期智人過去曾叫古人,生活在距今25萬~4萬年前,智人又稱人類,是人屬下的唯一現存物種。形態特徵比直立人更為進步。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主要特徵是腦容量大,在1300毫升以上;眉嵴發達,前額較傾斜,枕部突出,鼻部寬扁,頜部前突。一般認為是由直立人進化來的。晚期智人過去曾叫新人,是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

智人是機會主義的雜食動物,在提取,生產,加工和儲存食物方面表現出卓越的獨創性。人類是唯一可以控制或**的物種,所有已知的現存人類群體都在進行烹飪。

飲食的區域差異受特定環境中的可獲得性,文化傳統如食物偏好和避免以及遺傳因素的影響。乳糖酶的永續性允許一些人在一生中消費牛奶和乳製品,這是最近對乳製品消費的適應性調整,這只會在具有奶牛養殖傳統的人群中發揮作用。

6樓:壞蛋

截止2023年8月所發現的人類出現距今600多萬年。

2023年,在非洲肯亞的土根山區發現距今600萬年前的原初人(土根種)。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地發現眾多人類化石。其中最為重要的人類化石是:1992至2023年在衣索比亞阿法低地發現地猿(為始祖亞種),距今440萬年前。

2023年在同地又發現地猿的另一個更為古老的亞種(為祖先亞種),距今520萬至580萬年。

擴充套件資料:

著名的猿人:

1、元謀人:

因發現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英文稱雕塑: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

2、藍田人:

即「藍田猿人」,學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是中國的直立人化石,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屬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時代是更新世中期、舊石器時代早期。2023年發現於陝西省藍田縣公王嶺,命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

3、北京人:

北京人是生活在遠古北京周口店,屬於直立人,會使用天然火,打製工具,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2023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裡,中國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4、佛洛里斯人:

弗洛里斯人是一個新的人種,別名小矮人,12023年前,一群身高只有3尺的矮人生活在的印尼的弗洛裡斯島上。2023年,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弗洛裡斯島的一個叫利昂·布阿洞穴的石灰石巖洞中,發現了這些小矮人的骸骨,因此,人類學家們也稱這個新人種為「弗洛里斯人」。

5、海德堡人:

海德堡人,原為海德堡下顎骨(heidelberg jaw)化石所定名稱,現公認為歐洲直立人之一例。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發現於德國的直立人化石之一。只有一個下頜骨,其上的牙齒基本齊全。

7樓:為誰為誰為

距今大約130萬年到210萬年前。

迄今最早的非洲以外古人類證據來自喬治亞的德馬尼斯,該區域發現了185萬年前直立人的化石及其使用的工具。其他在中國和印尼爪哇島發現的早期古人類化石可以上溯至150萬年至170萬年前。不過,一些科學家表示,有證據顯示古人類活動從200萬年前就開始了。

8樓:匿名使用者

人類是由古猿進化來的。最初依靠漁獵 和採集為生。後來人們懂得了馴養動物的方 法來提供食物需求和幫助勞作,這是中國最 早的畜牧業。

最早被馴養的動物據說是「六 畜」:豬、牛、馬、羊、雞、狗。在中國古代,牛的作用主要是滿足農耕 的需要,與西方大量採用馬耕的方式不同。

馬主要用來運輸貨物和作為戰爭的工具,養 馬在歷代都頗受統治階級的重視。豬和羊除 了提供肉食外,主要作用還在於積肥。在化 肥產生前,傳統有機肥料對於農耕的發展具 有重大作用。

雞除了提供肉和蛋外,主要作 用是司晨,因為農耕社會一般都是「日出而 作,日沒而息」。狗最初的作用是幫助狩獵, 後來馴養家畜出現後,作用變為「看家」。這 些馴養家畜的出現,對於早期人類的發展無 疑具有重大意義。

9樓:篤勳盈高旻

人類在成為完全形成的人之後,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一是早期猿人,也稱能人。出現在300萬年至200萬年前之間。

二是晚期猿人,也稱直立人。其生存年代約從180萬年至二三十萬年前。

三是早期智人,也稱稱古人。生活在20萬年至4萬年前。

四是晚期智人,也稱新人。出現在4萬年前至今。晚期智人就是現代人類。

10樓:匿名使用者

人類歷史到現在有25萬年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大約一百七十萬年年。文明史2023年。

12樓:藍色の飄雪

根據科學家測算,宇宙的年齡大約是150億年。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地球,在大宇宙中已旋轉了46億年。生物的歷史至少也有33億年,而人類的歷史大概為300萬年。

約33億年前—25億年前的太古代,是生命的開端。在太古代的中期階段,出現了最早的生物——原核細胞的菌類。

約25億年前—6億年前的元古代,生物開始繁盛。元古代的前期,出現了真核細胞的藻類,晚期開始產生原始的腔腸動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

約6億年前—2.25億年前的古生代,是生物大**的時代。古生代的寒武紀(約6億年前),出現了無脊椎動物,海藻開始繁盛;奧陶紀(約5億年前),出現脊椎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開始繁盛;志留紀(約4.

4億年前),出現魚類,植物開始上陸;泥盆紀(約4億年前),出現兩棲類,魚類開始繁盛;石炭紀(約3.5億年前)出現原始爬行動物,兩棲類開始繁盛;二疊紀(約2.7億年前),出現類似於哺乳動物的爬行動物。

約2.25億年前—7000萬年前的中生代,是爬行動物的時代。三疊紀(約2.

25億年前)出現最早的恐龍;侏羅紀(約1.8億年前),出現最早的哺乳動物及鳥類,裸子植物繁盛,恐龍繁盛;白堊紀(約1.35億年前),出現有袋及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出現最早的有花植物,恐龍稱霸於世。

約7000萬年前至今的新生代,是哺乳動物和人類的時代。在新生代的第三紀(約7000萬年前—300萬年前)的古新世(約7000萬年前),誕生了高階的哺乳動物;始新世(約6000萬年前)出現了最早的靈長類;在漸新世(約4000萬年前),靈長類中產生了猴類和古猿類;中新世(約2500萬年前)時,古猿在歐亞大陸擴散;到上新世(約1200萬年前)時,古猿逐漸向人轉化。新生代的第四紀(約300萬年前至今)是人類的時代。

在第四紀的更新世(約300萬年前),原始人開始向現代人演化。人類就是從高階靈長類古猿發展而來的。

人類在成為完全形成的人之後,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一是早期猿人,也稱能人。出現在300萬年至200萬年前之間。

二是晚期猿人,也稱直立人。其生存年代約從180萬年至二三十萬年前。

三是早期智人,也稱稱古人。生活在20萬年至4萬年前。

四是晚期智人,也稱新人。出現在4萬年前至今。晚期智人就是現代人類。

科學飛速發展對人類有哪些影響科學發展對人類有什麼好處

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是利弊相隨。克隆技術本身將為未來的世界帶來巨大的變革,甚至會呈現給我們一個嶄新的未來,然而,我們在崇尚科學改造世界的同時,卻不能不正視克隆技術尤其是克隆人隨之帶來的對自然 社會及倫理的影響。克隆對自然 社會和倫理的影響 正是以多利羊的誕生為契機,世界範圍內開了一場關於克隆技術,尤其...

簡述科學發展觀你如何看待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唯一選擇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唯一選擇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 更好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人才強國戰略 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把握髮展規律 創新發展理念 轉變發展方式 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可以說,加快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對我國改革開放30...

科學發展觀重要意義科學發展觀的意義

1 科學發展觀是 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出發,著眼於豐富發展內涵 創新發展理念 開拓發展思路 破解發展難題而提出來的,是對我們黨關於發展的理論的繼承 豐富和發展。2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 的集中體現,是對發展本質的新揭示 發展主體的新闡述 發展內涵的新界定 發展規律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