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三刻是現代的幾點鐘?古代午時有哪些講究呢

2022-03-21 21:44:29 字數 4782 閱讀 2494

1樓:柒月茶話會

午時三刻換算為現代應該是十一點四十五分。

古代在唐代以後將十二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指的就是午正三刻,這個時刻並非是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刻,而是接近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也就是十一點四十五分。

古時候時間的計算方法採用十二時辰計時法,當時的古人並不採用數字進行記錄,而是選擇了子醜寅卯作為標記,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為代表進行具體劃分,例如,子(鼠)時是十一點到一點,十二點為正點;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兩點為正點,以諸如此類的方式依次進行劃分。

我們經常會在古代的戲文**裡看到這樣的場景,「午時三刻,推出去斬首」,在犯人到達刑場時,如果還沒有到達午時三刻這個時間,人們常常會進行等待,直到時間到達才能開刀問斬。

午時三刻在古代通常被用來行刑,在這個時間,太陽剛剛好掛在天空的正中間,是地面上影子最短的時間,所以也被人們認為是陽氣最盛的時間,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比較迷信,認為殺人是一件陰氣很重的事情,不管犯人是否罪有應得,在被殺死以後,他的魂魄就會出來糾纏監斬官、劊子手等相關人員,所以,在殺人時一定要選擇一個陽氣最盛的時間,這樣的話,才能將犯人的鬼魂壓制住,不會對人們造成任何威脅。

午時三刻對犯人處斬似乎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在這個時間,人們的精力往往最為匱乏,經常會出現昏昏欲睡的情況,處於「伏枕」的邊緣,所以古人覺得在此刻處決犯人,犯人的痛苦會相對輕一些,這裡也有體諒犯人的一些考慮,聽起來似乎也有些人道主義。

2樓:樂觀小山

古代午時有不拜神佛,不遷墓 ,不進太陰晦的地方 ,不殺祭祀用的牲畜等講究,在古代午正三刻約是現代的11點45分 ,在十代午時是11~13時 ,一刻為15分,故三刻為45分 。

3樓:職場小白南瓜

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中午十二點四十五分,古代的時候有迷信的說法,說午時的陽氣最重被行刑的時候即使變成了孤魂也會灰飛煙滅,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午時的時候人是最疲憊的比較累行刑會更容易。

4樓:愛吃肉的老肥

是現在的十一點四十五分,古代的午時不進行一些比較陰晦的事情。

古代的午時三刻是現代的幾點鐘

5樓:潛敬漆紅英

在明末以前漏刻是百刻制時,一刻有14.4分鐘,則午時三刻是11點43.2分~57.6分。清代的漏刻是九十六刻制時,一刻有15分鐘,因此午時三刻是11點45分-12點整。

午時三刻是現代的幾點鐘?

6樓:江西的老表

古代的「午時三刻」問斬,是懲罰窮凶極惡的罪犯才會執行的。午時三刻,即一天之中陽氣最充足的時候,古代人相信人死後都會變成鬼,但據說在這個時間斬首的罪犯,死後連鬼都做不了,那麼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幾點幾分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古代人的計時方法,他們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因為我們使用的是24小時制,所以一個時辰相當於現今的兩個小時。並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生肖分居十二個時辰的不同時段,於是就有子時、午時這樣的說法。代表的時間段,子時相當於現在的晚上十一點(23點)到凌晨一點,一個時間段等於兩個小時,以此類推,到了午時則是相當於現在的上午十一點到一點(13點),以十二點為正點。

將時和刻配合起來的說法就是幾時幾刻,如午時三刻。

而「刻」這一計時名詞**於一偉大發明——日晷,古代人們用日晷上的刻度將一天的十二時辰有分為若干刻度,不同朝代的刻度有一些變化,漢朝的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直至明末時期從歐洲傳過來的九十六刻被統一使用。刻的還有一個**就是古代人民的一種及時裝置——刻鐘,原理是滴水計時,有一條刻度,其上一百刻,滴到100就是一晝夜。

其中,後一種「刻」的**被人們廣泛使用,一天24小時1440分鐘,換算成100刻就是14.4分鐘為一刻,所以午時三刻即是相當於現在中午11時45分12秒。不過也有籠統的將一刻換算成15分鐘,也可以說是11時45分。

還有一種說法是「午時三刻問斬」多見於清朝,清朝的漏刻是九十六刻制,所以是15分鐘一刻。

7樓:大臉喵

午時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點45分 午時是11~13時 一刻為15分,也就是11點45分到12點之間左右。

8樓:文武狀元

午時三刻究竟是幾點?

9樓:小小智慧

因而古代語言中就有「刻」的說法。 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子時是夜裡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那麼午時應該在中午的十一點到一點之間。

10樓:不抱怨的小夥子

午時三刻應該就是正中午也就是十二點左右,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十一點四十五到十二點之間

11樓:貼

「午時三刻」是現在的12點45分左右。按照古代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的演算法,子時是夜晚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那麼午時就是在中午的十一點到一點之間,接近十三點又不到十三點,也就是十二點多。

12樓:夢醒淺淺

古代自唐以後將十二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這種午正三刻並非是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最接近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是午初三刻,即現在的十一時四十五分。

13樓:luu陽光的

午時三刻通常用來斬首犯人,指的是大中午的時候,陽關充足,陽氣足,所以應該是現在的十二點左右。

14樓:無名小櫻子

「午時三刻」是現在的12點45分左右。午時一般約合今天的中午十一點至十三點之間, 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掛在天空**,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

15樓:晗兮汐

在明末以前漏刻是百刻制時,一刻有14.4分鐘,則午時三刻是11點43.2分~57.6分。清代的漏刻是九十六刻制時,一刻有15分鐘,因此午時三刻是11點45分-12點整。

16樓:匿名使用者

午時三刻指的是大中午這個時間,也就是12點左右,通常這個時候陽光最足。

17樓:九怪啊

中國古代長期實行百刻制(清以後改為1日96刻),《說文》:「漏以銅壺盛水,刻節,晝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正三刻約當日12點45分。

古代的午時三刻是現代時間的幾點鐘

18樓:匿名使用者

在明末以前漏刻是百刻制時,一刻有14.4分鐘,則午時三刻是11點43.2分~57.6分。清代的漏刻是九十六刻制時,一刻有15分鐘,因此午時三刻是11點45分-12點整。

19樓:沉著而天惹

12點45分!午時為現在的12點鐘.每刻是15分鐘.3刻就是45分鐘.

古代的午時三刻是如今的幾點

20樓:逮獻晉耘

古代中國將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分為八刻(注意,不是四刻),如午時就分為午初四刻和午正四刻,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5分鐘,所以15分鐘又叫一刻鐘。午時三刻指的是午初三刻,即11點45分。

古代: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21樓:劇雅歌伯婀

古代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子時是夜裡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那麼午時應該在中午的十一點到一點之間,午時三刻應該是在十一點44分左右。

22樓:衛婕薛浦

古代中國將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分為八刻(注意,不是四刻),如午時就分為午初四刻和午正四刻,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5分鐘,所以15分鐘又叫一刻鐘。午時三刻指的是午初三刻,即11點45分。

23樓:文武狀元

午時三刻究竟是幾點?

古代午時三刻表示現在的什麼時間

24樓:蘇五星

古代的午時三刻實為12點30分,因古人把_個圓分為四個時間段,一小時分四個時間段,每十五分鐘為一刻,共四個時間段,時辰也分為四個時間段,每半小時為一時間段也叫刻,共四個時間段,一日又分為四個時間段,叫半天,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共四個時間段,一年也分為四個時間段,每三個月為一個時間段,叫季度,共四個時間段,叫四季,時,辰,日,年,的圓都給分為對等的四個時間段。所以午時一刻為11點3o分,午時二刻為12點正,午時三刻為12點3o分,午時四刻為13點正。其它說法都是自相矛盾的,因一個時辰就四刻鐘。

25樓:90後沉思錄

這個說法不一,我比較支援午時三刻是中午12點整。

午時是11點-13點,這個沒有爭議,古代一個時辰就是兩小時。

比較有分歧的是一刻是多長時間?幾種不同的說法有:

①古代和現在一樣,一刻鐘是15分鐘,午時三刻是11點45分。

②古代一個時辰有四刻,午時三刻是12點30分。

③一個時辰裡前一個小時為正初,後一個小時為正時,午時三刻是12點45分,11點45分叫做午初三刻。

④古代一刻鐘為20分鐘,午時三刻是12點。

午時三刻一般是古代犯人斬首的時間,殺人時陰氣最重,所以選擇在陽氣最盛的中午12點舉行。另外一些大咖比如樑巨集達等在節目中也支援古代一刻是20分鐘的說法。綜上,我也更贊同第④種說法。

26樓:呼精

我比較支援午時三刻是11點45分,也就是古代一刻和現在的一刻鐘都是15分鐘。

在漢朝末年,有個醫生叫張仲景,寫了一本千古傳承的書《傷寒雜病論》,其中有一句話可以考證,在《傷寒雜病.辯脈法第二》:水下百刻,一週迴圈,當復存口,虛實現焉………,古代以流水,或流沙計時,水漏100刻度時,人體的十二經脈剛好巡行人體一週,重新會到寸口脈,寸口脈是手太陰肺經的一部分,人體靜脈的巡行循序是,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十二經巡行完剛好從肺經到肝經,用時96刻,一天時間。

第100刻重新回到手太陰肺經。

——所以有:水下百刻,一週迴圈之說。

午時一刻是幾點幾分,午時是幾點 午時一刻是幾點

午時是上午11點到下午1點,那麼一刻是15分鐘,午時一刻就是 11 15分。一日有十二時辰 一時辰合現代2小時 一時辰有八刻 一刻合現代15分鐘 一刻有三盞茶 一盞茶合現代5分鐘 一盞茶有兩炷香 一炷香合現代2分30秒 一炷香有五分 一分合現代30秒 一分有六彈指 一彈指合現代5秒 一彈指有十剎那 ...

為什麼古代斬首的時間都放在午時三刻

時三刻該在十一點44分左右 午時三刻,太陽掛在天空 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天當中 陽氣 最盛的時候。中國古代人們迷信的看法,認為殺人是 陰事 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判決的法官 監斬的 行刑的劊子手以及和他被處死有關聯的人員。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抑...

古代午時三刻,是斬首的特殊時候,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隱情呢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某某人犯了大罪,於是官老爺一拍案,喝道 拖出去,午時三刻斬首示眾!於是,在我們的固有認知中,斬首是要選在午時三刻的,背後的原因我們後面再來 我們先來說說午時三刻的由來。古代劃分時間,並不是按我們現在的時針分針和秒針計算的,而是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又分8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