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名字的由來,颱風名稱的由來

2022-04-03 06:49:11 字數 5456 閱讀 6278

1樓:匿名使用者

英語 typhoon這個詞(意思是颶風)是根據颱風音譯而來。

2樓:匿名使用者

就像父母給兒女取名字、人們給事物取名字類似。

或者像人們給星星命名類似。

3樓:沙裡的魚罡

有人稱——氣象臺預報的大風叫颱風。

4樓:匿名使用者

指亞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風。指印度洋北部及北太平洋西部發生的熱帶氣旋。英語 typhoon這個詞(意思是颶風)是根據颱風音譯而來。

(1) 指亞洲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旋風。例:約瑟夫.

康拉德**中描述的「颱風」。

(2) 特指熱帶海洋發生的強烈熱帶氣旋。

颱風(或颶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麵上的一種強烈熱帶氣旋。只是隨著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範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

也就是說,颱風在歐洲、北美一帶稱「颶風」,在東亞、東南亞一帶稱為「颱風」;在孟加拉灣地區被稱作「氣旋性風暴」;在南半球則稱「氣旋」。

颱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強對流天氣。風向在北半球地區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為順時針方向)。在氣象圖上,颱風的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

中心氣壓、氣溫均達到最低值,天氣條件極為惡劣,但颱風眼附近通常是風平浪靜。

有史以來強度最高、中心附近氣壓值最低的颱風,是超強颱風泰培(英語:typhoon tip,臺灣譯名:狄普),日本2023年的大範圍洪災就是由這個颱風造成的泰培與美國地圖的大小比較。

颱風雲圖

typhoon 在美語中指發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熱帶暴風。若追溯其語源,也許很少有單詞能像typhoon 一樣表明漢語、阿拉伯語、東印度語和希臘語的多國語言背景。 希臘單詞typhon 既是風神的姓名又是意為「旋風,颱風」的普通名詞,被借入到阿拉伯語(就象在中世紀時許多希臘語單詞進入阿拉伯語一樣,那時,阿拉伯人的學問儲存了古典的風格,同時在把它傳向歐洲時又有所擴充)。

tufan,希臘語的阿拉伯語形式,傳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語言,11世紀時講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來。這樣,阿拉伯語單詞的衍生,從印度語言進入英語(最早記載於2023年),並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現於英語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風暴。在中國,給了熱帶風暴的另一個單詞—颱風。

漢語單詞的廣東語形式toi fung 同我們的阿拉伯語借用詞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於2023年載入英語。 各種形式合併在一起最後變成了typhoon。

颱風名稱的由來

5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颱風命名方法:

1)颱風命名法是指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也可稱為熱帶氣旋命名系統,或熱帶氣旋命名法。

2)國際上統一的颱風命名法是由熱帶氣旋形成並影響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迴圈重複使用。

3)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以便於各國人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4)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每個國家和地區提出10個名字。

颱風名字的由來:

2)為了避免名稱混亂,2023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23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3)颱風的命名,多用」溫柔」的名字,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妮妲」,為泰國的女士的名字。如茉莉、玫瑰等花名。一方面是期待颱風帶來的傷害能小些,一方面因為颱風的到來,會帶來充沛的雨水,很大程度上緩解當地的旱情,改變當地的高溫現象,並非徹底的「大凶大惡」。

中國內地提供的10個名稱分別是:龍王、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其中「龍王」已由「海葵」取代。

6樓:匿名使用者

發源於中國,在我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颱風」這個名字是在明末清初。南朝劉宋、沈懷遠著的《南越志》中有寫:「颶者,具四方之風也。

《福建省志》記載:「風大而烈者為颶,又甚者為臺。颶常驟發,臺則有漸。

颶或瞬發倏止,臺則連日夜或數日而止。大約正二三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臺」。」當時臺灣及東南亞就已經有西方殖民生活,將外文詞typhoon帶到了臺灣,音譯「颱風」傳至中國。

此外,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曾認為英文的typhoon是中文「颱風」的音譯。而之所以叫「颱風」是因為大陸人看到登陸的颱風都來自於臺灣方向,於是就稱颱風。至於說現在為什麼不叫颶風,那是因為20世紀中國參照國際標準規範命名。

颱風名字的由來?

7樓:

很快颱風季節又要來了,每一個颱風的名字都是事先由颱風委員會的亞太國家和地區列的颱風名字表提供的。遇到超強颱風就將這個名字剔除,重新再起一個補進去。

」颱風」名稱的由來?

8樓:鹹煙慎癸

今年第八號熱帶風暴「莫拉克」英文名morakot,**於泰國,原意為綠寶石。

颱風命名一覽表

熱帶氣旋的等級:

1、熱帶氣旋等級劃分的原則

熱帶氣旋等級的劃分以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標準。

2、熱帶氣旋等級劃分

熱帶氣旋分為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六個等級。

熱帶氣旋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達到10.8m/s~17.1m/s(風力6~7級)為熱帶低壓,達到17.2

m/s~24.4

m/s(風力8~9級)為熱帶風暴,達到24.5m/s~32.6

m/s(風力10~11級)為強熱帶風暴,達到32.7m/s~41.4

m/s(風力12~13級)為颱風,達到41.5m/s~50.9

m/s(風力14~15級)為強颱風,達到或大於51.0m/s(風力16級或以上)為超強颱風。詳見下表。

9樓:笑笑科普

縱觀整個夏季 從颱風「溫比亞」到「山竹」 讓人們不禁產生好奇 颱風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10樓:

很快颱風季節又要來了,每一個颱風的名字都是事先由颱風委員會的亞太國家和地區列的颱風名字表提供的。遇到超強颱風就將這個名字剔除,重新再起一個補進去。

11樓:第二多雲

在南太平洋形成的氣旋叫颱風,在大西洋形成的氣旋叫颶風。

12樓:匿名使用者

誰說是外來語?它是中國最開始開始開始開始開始原創原創原創原創原創的!有沒有愛國心?!

13樓:知識魔法師

颱風是外來語 **於英語單詞typhoon和颱風發音基本相同

14樓:手機使用者

颱風是英語「typhoon」一詞的音譯。

15樓:紫色魚魚

颱風名字的**

一般認為是從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但據林紹豪教授的考據,可能是從閩南語「風篩」演變而來,於魯鼎梅重修臺灣縣誌雲:「所云臺者,乃土人見颶風挾雨四面環至,空中旋舞如篩」,因曰風篩,謂颶風篩雨,未嘗曰颱風也,臺音篩同臺,加風作臺,諸書承誤。至今閩南語稱颱風為風臺,所以這一說法頗為可信。

但無論「大風」也好,「風篩」也好,總之颱風就是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非常猛烈的風暴。

颱風名的由來?

颱風名字是怎樣由來的?

16樓:笑笑科普

縱觀整個夏季 從颱風「溫比亞」到「山竹」 讓人們不禁產生好奇 颱風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17樓:清水無月

颱風又叫熱帶氣旋

為了區分熱帶氣旋,有必要給它們單獨取個名字。最早是根據熱帶氣旋的位置(主要是熱帶氣旋中心所處的經緯度)來區分熱帶氣旋,這種辦法相當麻煩,往往難如人意。直到19世紀初葉,一些講西班牙語的加勒比海島嶼根據颶風登陸的聖歷時間命名颶風。

例如,侵襲波多黎各的三個颶風:2023年7月26日的聖大安娜,2023年和2023年9月13日的聖費裡佩。據報道,19世紀末,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用他討厭的政客的名字為熱帶氣旋命名。

後來,軍事部門根據英文單詞的首字母順序(able, baker, charlie等)來命名熱帶氣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人用女性的名字給熱帶氣旋命名。20世紀70年代末,應美國女權運動組織的要求,擴充了命名錶,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

在口語和書面交流中,特別在警報中,人們逐漸接受了使用命名錶的優點。名字應當簡短、通俗、易記,便於向熱帶氣旋威脅區的千百萬群眾傳遞資訊,以避免同一地區同時面臨一個以上熱帶氣旋影響時出現混亂狀況。這種做法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廣泛採用。

20世紀70年代,所有熱帶氣旋易發區都已使用命名系統。70年代末以後,在世界氣象組織各區域熱帶氣旋委員會協調下,熱帶氣旋的命名走向國際化。在大多數區域,熱帶氣旋命名錶(通常是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由該區域的熱帶氣旋委員會制定,熱帶氣旋委員會更重要的任務是促進和協調本地區的熱帶氣旋減災行動。

各區域的具體做法不盡相同。通常由指定的氣象中心負責按字母順序依次為熱帶氣旋命名。有的地區命名錶迴圈使用,有的地區時常制定新的命名錶,還有的地區命名錶用完後再從頭開始使用。

如果某個熱帶氣旋聲名狼藉,比如造成了嚴重**或帶來巨大財產損失,則將該熱帶氣旋的名字從命名錶中剔除,代之以同性別的另一個名字,並且第一個字母要相同。有的區域用4位數字來命名熱帶氣旋,前2位數字為年份,後2位數字為熱帶氣旋在當年的的順序號,有的還加上地理指示碼,例如:2023年孟加拉灣的第1個熱帶風暴命名為bob 9109(bob為英語孟加拉灣的縮寫,bay of bengal)。

而2023年的第25個颱風則命名為9025。有些國家制定了供本國使用的命名錶,比如:美國製定了西北太平洋和中北太平洋命名錶,菲律賓也制定了西北太平洋颱風命名錶。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使用的西北太平洋颱風命名也常被該區域其它國家採納。

颱風委員會的成員大部分來自受颱風影響的國家及地區。多年以來,颱風委員會有一個為颱風編號的制度,即由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颱風中心負責對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進行編號。根據颱風委員會第31屆會議的決議,從2023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熱帶氣旋命名方法。

該方法將用於颱風委員會成員向國際社會發布的公報中。也供各成員用當地語言釋出熱帶氣旋警報時使用。颱風委員會仍將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

我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對發生在經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的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到8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按其生成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如9608號熱帶風暴即是2023年在上述海域生成的第8個熱帶氣旋,當它發展成為強熱帶風暴時,就稱為9608號強熱帶風暴,繼續發展成為颱風時,就稱為9608號颱風。當然,當它又衰減成熱帶風暴時,它又稱為9608號熱帶風暴了。

當熱帶氣旋衰減為熱帶低壓或變性為溫帶氣旋時,則停止對其編號。

從2023年1月1日起,我國**氣象臺釋出熱帶氣旋警報時,除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將使用熱帶氣旋名字。

颱風名字是如何命名的,颱風的名稱是怎樣命名的?

颱風的命名改由國際氣象組織中的颱風委員會負責。颱風的名字 於第31屆颱風委員會通過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 即颱風 命名錶,該命名錶共有14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 中國 朝鮮 中國香港 中國澳門 日本 寮國 馬來西亞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菲律賓 韓國 泰國 美國和越南等14個成員提供 每個成...

西瓜名稱由來, 西瓜 名字的由來

西瓜,又叫水瓜 寒瓜 夏瓜,堪稱 瓜中之王 因是在漢代從西域引入,故稱 西瓜 西瓜味道甘甜多汁,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膽固醇外,幾乎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招牌營養素,是一種最富有營養 最純淨 食用最安全的食品。營養功效 西瓜可清熱解暑,除煩止渴。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急性熱病發燒 口渴...

上海名字的由來,“滬”名稱的由來

春秋時屬吳,吳滅後入越 越王無彊大敗於楚,後成為楚國春申君的封地 故上海 松江府全境圖 清嘉慶 別稱 申 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 治所在今蘇州 並轄有疁縣 今崑山 由拳縣 今嘉興 和海鹽縣等。疁縣包括今上海全市大部 其餘尚未成陸 前207年疁縣改名婁縣。晉時松江 吳淞江 居民創造一種竹編捕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