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怎樣豐富自己的學識和理論知識

2022-04-05 13:53:15 字數 5297 閱讀 2779

1樓:匿名使用者

教師進修已蔚成風氣,中小學教師或就讀各大學研究所,撰寫博、碩士**;或到大學研究所就讀,充實教育知能;或到各師範學院就讀進修部,獲得學位;或參加研討會、座談會、讀書會等,獲取教育新知……

教師進修忽視專業發展能力的培養

教師進德修業本來就是十分可喜的現象,何況教師進修方式已如此多元,參與進修教師已日益增加,進修風氣也日漸蓬勃。但細加檢討,目前中小學教師的進修教育仍有許多盲點急待突破。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進修教育未培養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

在當前社會潮流下,最重要的專業發展能力有:教師生涯規畫,自我成長;能獲得知識,充實自我;能實施研究,改進教學;能反省批判,自我更新。

但目前的中小學教師進修教育十分缺乏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教師不知道為什麼要進修,也不知進修了以後,如何用所學去改進自己的行政或教學。因為大部分的進修教育是由上而下的,政策導向的、權威決定的、零散的、應景的,然少整體制度的設計;課程、教材都訂好了,學校開什麼課、學生就修什麼課,教師沒有選擇的自主權;進修內容偏於**性的、處方的,遠離教室生活的實際;而進修方式也只是為教師而作,而非教師一起作,教師作然是被外在研究者研究的物件,他們只是學生,而非研究夥伴,只當觀眾,沒有參與賽程。

這種由上而下,教師被動參與,缺少專業發展的進修教育能給教師些什麼助益﹖教師若不能自己獲取知識,自我成長,則課程何由更新;若不能自己作研究,解決問題,教學何由改進﹖若不三省吾身,反省批判,則潛存於深層結構的假定和前提不能揭露,教育如何開放,如何改革﹖因此要突破當前進修教育的盲點,真正達到進修教育的目標,最重要的課題是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使教師能自我成長。

開放心胸,互相學習

首先,要鼓勵教師善用各種學習管道,相互學習。民間戲曲中有一句話:「互相漏氣求進步」,這真是進修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師就是不敢「互相漏氣」,所以進教室以後,就關起「門」來,教得好是我的事,教不好也是我的事,更見不得人,當然永遠不會進步。因此教師要開放心胸,放下權威和身教,有接受挑戰的勇氣,有接受質疑的雅量。開啟門,歡迎校長、主任、督學、家長、學者、專家和同事到教室來,加強專業對話,充實教學知識。

校長,主任到教室巡堂,實施教學視導,督導教師班級經營能力,命題技巧,改進教學方法。督學到教室中,與教師實施「臨床視導」,觀察某一特定教學技巧或策略,互相討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以改進教學。教師擁有關於教學情境的豐富的知識,但不易看到「盧山真面目」,視導人員將理論和經驗帶進情境中,提供教師不同的思考架構和方向,但獲得實際之作者的觀點,兩方互蒙其利。

教師更可與學者、專家實施「合作研究」。學者熟悉研究方法和技巧,但不瞭解教室實際、教師熟悉教室情境,但缺少研究素養,兩者合作,實際教學研究,可使研究結果更能落實。

因此,教師要開啟心門,開啟教室的門,歡迎學者、督學、校長、主任、家長或同事到教室來,結成教育社群,彼此立於平等、開放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對話,知識協商,分享意見和經驗,相互學習,參與知識建構和生產的過程,就是一種重要的成長。

教師要做巴夫洛夫

其次,教師的教室生活不僅要研究,而且要由教師自己來研究。傳統上,教師往往是被研究的物件,自己不會做研究,但今天,教師是研究者,教師不再是巴夫洛夫的狗,教師自巴要做巴夫洛夫,做皮亞傑,自己就是研究者。

教師要敏於教學實際,覺知自己的問題,熟悉研究方法和技巧,自己做研究,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實施質的研究,在教學中觀察學生反應,反省自己的教學情形;可訪問學生或家長,瞭解教材對學生生活世界的意義;可分析學生的週記、作文、考卷、作業、心得、隨筆等,分析其內涵和意義。

這種研究,是教師研究自己或同事,利用參與觀察,非結構性訪問和檔案分析等方法,蒐集第一手資料,加以分析和**,而且教師每日在教室中,和兒童在一起生活,所蒐集到的資料是真實的、豊富的、可靠的。教師就是最好的資料蒐集者,資料解釋者,最好的研究者。教師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言紀錄下來,**其意義就是實際教學研究,既可促進自我成長,更可改進教學,因此進修教育要提高教師研究意願和興趣,加強研究和能力,使教師成為一個研究者。

進修是義務也是權利

最後,在變化急劇、價值多元、強調專業的今日社會中,教師進修應成為一種義務,也應該是一種權利,而且在制度設計下也要設法達成這種理想。例如,**要考慮實施教師分級和教師換證制度,教師每服務若干年就可申請升級,其待遇、福利、地位就可提高;每服務若干年就要換證,否則就無法繼續任教。而換證或升級則以進修結果為主要依據,如要修習多少學分,要參加多少次研習或工作坊,要有研究報告或作品等。

則教師要依據自己的興趣、時間和其他條件,參與大學或教師進修機構辦理的進修課程,選修學分,要加強研究,撰寫報告或著作,以達到規定的條件或標準,申請升級或換證。

但是,進修也應該是一種權利,目前提供給大學教授的進修權利,也要開放給中小學教師,如服務若干年就要給予一定期間的進修假;評審通過的研究計畫應予以獎助,以利研究進行,有會值的研究報告或著作,也應予以獎助,獎勵其繼續研究。

這種進修教育是教師自主的,由下而上的,學校本位的,教師焦點的,能增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師自我成長,才是教師進修教育的理想。希望師資培育的改革,也能在進修教育制度上配合,使教師進修教育邁向新的境界。

2樓:陰鬱的秋天

教師類的相關書籍

相關網路論壇

與專業人士交流

學校進修

3樓:匿名使用者

建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的呼聲越來越大,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關於教師繼續教育方面的檔案,明確要求教師對立終身學習觀念,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進修和培訓活動。那麼我們教師為什麼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呢?一、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內在素質:

學習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終身學習是當代教師自身發展和適應職業的必由之路。"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同時構建終身學習體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必須動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優勢,讓人們切實感到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動提高自己的內在素質,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終身學習可以拓展知識,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師不能經常的更新知識結構,不能對新知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教師就有可能被學生看不起,在學生眼裡「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師不給學生看重,麻煩可真太多了,因為威信是維繫師生關係最牢靠的鎖鏈。

而且,教師的魅力在於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澱,所形成的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的尊重的態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教師對知識的虔誠態度是多麼令人感動啊!

一旦教師停止了學習,教師的工作便如同機械的運作,在機械枯燥的活動中教師會喪失人的本質,會覺得生活毫無意義,會沮喪而沒有活力。這一切都將使教師工作顯得多麼令人厭惡。因此,學習本身還在拯救教師自己。

學習可能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她使學生親和你,使教師永葆活力,更有魅力。因此教師不再是一次性的學習,而是持續的學習來擴充套件知識領域,從而來提高教學水平。一是學會學習。

在當今社會,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比獲取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將是每一個人未來生活幸福和愉快的保證。二是通曉自己所教的學科,成為學科專家。

三是學習有關教育的學問。未來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教育專家,必須在學習專業學科的同時掌握其它有關教育的學問,如心理學、教育哲學、教育技術、管理學等。四是學習資訊科技。

教育資訊化主要強調將現代化資訊科技轉化?現代教學手段"。它包括兩類:

一是視聽技術,如廣播、電影、影視、錄影等;另一類指資訊處理技術,主要是計算機和微型電腦的操作技術。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社會在發展,知識領域的擴充套件和更新,教材也在更新改革,學生的認識水平也具有了更高的起點,在這種情形下,教師只有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專業和教學方法,對自己所教的科目有十足的信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教學發展的需要。儘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主動、積極地獲取新知識,但由於受年齡、時間、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新知識的產生速度大於人們學習和掌握它的速度,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原有的學科知識特別是所教學科以外的知識,因不常用被逐漸遺忘。這些客觀因素導致教師在知識和能力上逐漸欠缺。

因此,終身學習是教師補償知識和能力的有效手段,既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又是搞好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

(3)帶動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這個「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代,教師不僅要轉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觀念,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協助者,而且其自身的學習不應該是一次性的學習,而是持續的學習來提高知識領域,學習要貫穿於自己整個教育生涯。因為對自己的教學生涯來說,僅靠最初的專業知識無論如何都是不夠的。

教師務必與知識和教學法的提高保持同步。「活到老,學到老」,是我國的一句古訓。這句話說明了提高和累積專業知識是為了幫助和促進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需要以自身的行為和態度來感化學生成為學習的示範者。

(4)累積專業知識。現代教育以人為本,教師的責任已不僅僅是「教書」,完成教學任務,更是「用教材教學生」,達到學生心智的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育生標準的提升要求教師必須從單一的學科教學能力向多元知識儲備、多種教育手段運用能力方向發展,成為「複合型」教師:一是較豐富的教育心理學知識。

除了學習並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求教師走近學生,瞭解學生,認知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需求,掌握學生的情緒變化,研究學生的群體特點和個性氣質,加強對學生的個案研究以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道德發展和心智構建。二是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素養。沒有對專業學科知識的全面學習和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在學科教學中取得理想的績效。

一方面,教師要全面而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教師要深入瞭解本學科的教學發展動態及最新理論成果。教師對學科知識理解的越深刻,在日常教學中越能有效駕馭,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越理想,額外負擔就越輕。三是廣博的知識視野。

完善的專業學科知識結構可以幫助教師勝任本學科教學,而多元知識儲備又可為教師的教學和自身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現代學校教育中,學校之間的相互交叉滲透,促使教師加強對其他相關學科的瞭解,擴大邊緣學科的把握,提高校本研究過程與方法的駕馭能力,重視對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指導作用。「博觀而得取,厚積而薄發」。

提高在教學中的**創新精神。終身學習創造特色則應當是教師矢志以求的成長目標。

時代在變,人也在變,教師必須認清和終身學習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自覺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現代的教育需要。以往,一個人只要在學校學好一門專業,就可以一輩子當專家;學會一種技術和手藝,就可以受用。可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行業已不再是代代相承、永遠不變。

尤其是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產生著重要的影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作為一名教師,更應堅持終身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我深切地感受到:

必須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隨著教學實踐的增加,新問題、新矛盾也接連不斷的出現,要想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因此,我們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從中總結更多經驗,發揚優點,改進缺點,不斷探索新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我們的專業素質,實現我們的職業理想!

怎樣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如何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

恩,對這個問題我也努力過。所謂豐富,是要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事情席捲而來,是吧?既然要不同的經歷,就要每天儘量做不一樣的事情,不要老跟一樣的人在一起,不要在一樣的地方出沒,不要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一件事,不要用同樣的心理想一件事。我拿我自己的努力打比方吧 我以前生活極其貧乏,我還年輕,如果生活不夠豐富是...

怎樣複習教師招聘考試的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啊?我看著頭疼啊,哪位

多記多練,學會將知識點總結整理,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為您推薦以下知識點 巧記 教育與社會的發展 模組知識點 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與其他社會系統之間產生各種關聯。一方面,教育受社會發展的制約,另一方面教育又對其他社會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或作用。前一個方面涉及的就是教育的社會基礎 背景,後者就是教育的社會...

如何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內心世界豐富起來呢

我以為,內心世界豐富,有這樣的特點 1 有明確的興趣愛好,讓自己愉悅和放鬆的興趣愛好 唱歌 跳舞 跑步 讀書 畫畫 寫字 聽 等等 2 對外在的與自己不一致的東西,不過分排斥,保持著一種好奇心,不隨便否定別人,看待事物能夠有一定的辯證性 3 對任何事物都是先欣賞再思考的態度,而非一開始就劃分敵我 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