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 「智慧」何意,佛經的「智慧」是指什麼意思?和平常我們所說的智慧,是一個意思嗎

2022-04-07 20:10:27 字數 4955 閱讀 6017

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您應明白佛教當中指的智慧是消除煩惱之後所見到世界的本來真實的面目,也就是緣起法則。具體操作的過程是修學戒、定、慧三學。

真正開了智慧明白緣起法,見到了真正的自我,也叫本心。就會破除對當前假的自我(五蘊合和相續)真實存在的執著,由此產生的貪嗔痴也會就不再存在。所以外在的表現是不會對什麼有什麼欲求或者不滿、而樂於奉獻,同時由於得知其他人不瞭解此真實而白白受了很多痛苦的一種悲心。

所以如果真的開了智慧,則一定表現的非常慈悲,具有高尚的人格,注重因果,不會故意造惡,而願意行很多的善事,但行了善事也不執著。

當然,在身心方面,由於入定本受能使身心堪能,也就是說可以很精進的完成很多事情而不會感到疲勞。

可能樓主以為會變得很聰明,但是作佛家看來聰明不是智慧,智慧是對真實的覺悟,而聰明只是一種世智辯巧,可能還會用聰明去造惡業,並不能解決很多的人生痛苦問題。當然真正開了智慧後肯定也會變得聰明,但變聰明不能說明開了智慧。

【智慧】

決斷曰智,簡擇曰慧。又知俗諦曰智,照真諦曰慧。通為一也。

大乘義章九曰:『照見名智,解了稱慧,此二各別。知世諦者,名之為智,照第一義者,說以為慧,通則義齊。

』法華經義疏二曰:『經論之中,多說慧門鑑空,智門照有。』瑜伽倫記九曰:

『梵雲般若,此名為慧,當知第六度。梵雲若那,此名為智,當知第十度。』

【智慧】

智與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瞭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心經》上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分別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法,稱為智;

一切法緣生無性,無性則空,稱為慧。

智者——燭有;慧者——鏡空。

智,如實知一切有法因緣生,因緣生無自性,無自性即空,所以智者知:有而非有,非有而有。

慧,鏡空,如實知空是無性,無效能隨緣,隨緣現諸法,所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稱為妙智慧。就是金剛經所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佛智究竟,稱「照而寂、寂而照」。照者,普度十方,分別一切法,稱為遍知。寂者,不動法身,不生不滅,稱為正。

佛的智慧是正遍知。照而寂,雖然常化六道,常是法身。所謂「常六道常法身」。

寂而照,雖然常法身,常度化六道。佛如實知如實證,究竟證到,所以常六道常法身;眾生不如實知,遍計執,識心計度,雖然是常法身,可是常輪轉六道。

此法說起來,如果廣說無量,略說稱為智慧。智慧不遠,在各人的性中。世間智慧,皆是識心計度,不究竟,總歸生死。

佛道智慧,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因為什麼呢?有即空,則有不可得;空即有,則空不可得。

甚而言之,不可得亦不可得。既然是不可得,所以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

2樓:匿名使用者

【智慧】是一套嚴密的知識體系而被稱為神祕的成果,當然與人類已經擁有的知識體系密切相關。它告訴我們:靈活的人類是一種具備靈魂充滿靈性與情感的生命,是擁有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判斷力、記憶力、想象力、忍耐力與審美能力等在內的高階智慧型生命。

這種成就是神精心造成的結果,靈魂進入人生雖然一生短暫卻充滿自身存在的意義。因為靈魂要經由人生體現自己的價值,神也要經由靈活的人來完成自己的創造過程。因此每一個人都要被靈魂佔據,被鬼神關注,被神智主宰。

獲得神智的靈魂人物要會發現自己的特殊任務,懂得自我獨特之處所具備的潛力與面對的挑戰。與你同在的神一方面給你準備好了一些難題,也會暗中支援與幫助你獲得成功。最後的快樂與歡聚屬於挑戰得勝的精靈們,上帝等著與你們一起來分享永世的榮耀。

來吧,準備好的精靈,我指揮你們上路。永遠靈活的人類當追隨智慧的指引,這也是你們已經掌握的一條真理。

【智慧的廣義定義與本質】解釋:智慧是一個質點系統組織結構合理、執行程式優良以及產生的功耗比較大的描述。無智慧的質點組合搭構成某種空間結構,在外力場作用下按一定的時間順序和方向運動,同樣質點數的情況下,系統結構的合理性,內耗與功效的大小決定了系統智慧的高低。

結構越合理,內耗越小,功效越大,系統的智慧越高,反之越低。智慧是一個相對概念,並不侷限用於人類,任何物體組成的體系都有智慧,只是高低不同。我們說,沃爾馬的零售系統相對於和它數量一樣的零散的雜貨鋪來說是一個較高的智慧的系統。

因為沃爾馬有一個各子系統密切互動的高效的組織結構和合理的產供銷流程。人的智慧的高低,其本質也是取決於其腦神經細胞的組織結構合理與否、思維方式(精神場的波動屬性)優良與否和由精神場引導的行為結果功耗比大小。人的智慧是內精神場與外精神場相互作用內精神場優良性波浪式上升的結果。

在外精神場以及時空的共同作用下,人智慧的高低可以改變。

3樓:匿名使用者

覺悟,也即對事物的深層次認識.

佛經的「智慧」是指什麼意思?和平常我們所說的智慧,是一個意思嗎

4樓:t深深海底行

般若,被翻譯為

「智慧」;但是,二者卻有本質的區別。略說如下:

「智慧」是靠意識心。

其一,意識心具有「起心動念」的功能:

就算入了禪定,出定之後還是會「起心動念」,真心卻是:永不觸六塵,永不自知有我,是「如如不動」的;而《地藏菩薩本願經(利益存亡品第七)》雲:「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因為這些罪,導致眾生生死輪迴。而輪迴的「空間區域」(三界),就名為「世間」,因此,意識心也可以叫做「世間心」。

其二,意識心具有「分別了知」的功能:

因為這個功能,就能由分別進而進行學習,研究,整理,思維,決策,計劃等等複雜的「思維活動」。也能在一定領域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系統),相互佐證。所以,在這些領域內,深入修學,就能具有「智慧」。

但是,這些「學問」都不可能令學人解脫生死,還在三界之內受生,還是「世間」。

因此說為「世間才智」。

「般若」是靠自心流露:

在佛教裡面,需要「開悟明心」才能發起「般若中觀智」。未悟之人,稱為「凡」;就算修成「阿羅漢」,因未能證悟自己的「真心」,未能發起般若智慧』所以稱為「愚」。開悟明心之後,更兼眼見佛性;進而轉依真心修學「道種智」。

因此名為「通達大乘」。這就是初地以上菩薩了(菩薩摩訶薩)

這樣的菩薩,即使沒有閱讀過某些大乘經典,也能一聞即解。當學人問起法義的時候,能在一切事相上現觀真心的運作,就象「現場直播」一樣,問到**就能說到**,問到什麼就能回答什麼。這種智慧,是「般若智慧」不是「思辨智慧」。

因而無須利用意識心去學習「佛教理論」,也無需查閱經典,思維整理而說。故名為「直心」。一切「因學而得」的佛教知見,一出口他就知道是對是錯,如法不如法。

綜上:世間智永在三界之內,不能了生死;般若智慧令有情出離三界,不受生死,乃至究竟成佛。

世間見解不能觸及「諸法實相」,名為「顛倒見」;出世間見解能依「諸法實相」,名為「如實見」。

世智智慧皆是因修學而得,專賴學問之高深淺薄;般若智慧則是因開悟而轉依真心,因真心本來自在,既是「修學而致」也是「非修而得」。

世智智慧因思維而有;般若智慧是自心流露。

再略答樓主提問:

如上略說「般若」,開悟明心的「七住位菩薩」即能發起般若智慧,但是,只是個「總相」。初地以上菩薩逐漸深利,直至成佛。不同的層次都是圍繞「真心」這個中心。

佛地的般若智慧,是「正遍知」,等覺菩薩也不可盡知。

「無智亦無得」並非是說意識心,意識心必定有所得,不離「能」「所」;「真心」卻是完全不知有我,遠離見聞覺知,**能「有所得」?其次,意識心的「所得」,包括意識心本身(我)以及除真心以外的一切法,都是「生滅法」,都不能脫「成住壞空」,因而虛妄不實,是「暫時有」「暫時得」,所以也可以講「無所得」。而真心卻具有「不生不滅」「能生萬法」的體性。

凡能得之法,因緣散壞時必定壞滅;唯有「無所得法」,才有可能永不壞滅,性如金剛。這樣的法,才有意義。

因而,樓主所說「無智無得」,「求知慾」「心」「降伏」等等,一切「能」,一切「所」。都是在妄心層面上。是誤解了佛法。

不僅樓主,很多佛教「大師」,也混淆了真妄兩種心。

一個根本不用去「降伏」,他永遠不觸六塵,不分別;另一個除非在「熟眠無夢」「悶絕」「正死位」「滅盡定」「無想定」等「五位」中暫斷;否則必定分分秒秒分別,攀援,猶如瀑流。

「降伏」這個心,外道也能夠(外道能得四禪八定,但是不能了生死),非佛教獨有。因而不是佛法的中心。如上所說的「真心」(也叫心,佛,法,如來,真如,涅磐,法身,如來藏,非心心,阿賴耶識,涅磐本際,諸法實相,本來面目,拖死屍者等等幾十種名稱)卻「不共外道」,甚至「不共二乘」(在聲聞乘,緣覺乘中,真如並未明示,只是「隱說」),是佛法第一義。

願樓主建立正知見,早日觸證此此心,早日了脫生死,盡未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佛語:無我象,無人象,無眾生象.出自什麼,什麼意思

5樓:清溪看世界

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的意思是:沒有一個執著的自我形象;想著我是菩薩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個標準去做,與世間格格不入,這樣就不能接近、親近眾生,如何度化眾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

6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7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8樓:滄桑不易道

金剛經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智慧城市是指什麼智慧城市是什麼概念?

智慧城市 就是運用資訊和通訊技術手段感測 分析 整合城市執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資訊,從而對包括民生 環保 公共安全 城市服務 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慧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資訊科技,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執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 可持續成長。2013年全球7大智...

汽車智慧網聯是指什麼,汽車智慧網聯是啥意思?

智慧2113網聯bai汽車,即icv 全du 稱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是zhi指車聯網與dao智慧車的有機聯合,是搭載先進的車載感測器 控內製器容 執行器等裝置,並5261融合現代通訊與網4102絡技術,實現車與人 車 路 後臺等智慧資訊交換共享,實現安全 舒適...

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智慧

你若問一年四季我喜歡哪一季,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 秋天!秋姑娘邁著輕盈的步子向我們走來,她用她那寬大的衣袖拂去了夏日的炎熱,把清涼的秋風吹到了每個人心理,讓人們不再感到夏日的炎熱,而是無比的清涼。啊!著可愛的秋天終於來到了。我熱愛秋天,因為它比春天更有欣欣向榮的景象,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春天固然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