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評價,如何評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2022-04-17 21:22:08 字數 5122 閱讀 3071

1樓:匿名使用者

後人在評價拓跋巨集的全盤漢化改革時,不外乎以下三種觀點:

一、褒揚肯定。認為他完成了北魏社會的封建化,推動了各民族的融合,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繁榮與文化的進步。

應該說,孝文帝的全盤漢化順應了當時的歷史發展潮流,也是他不得不採取的改革方略。

二、褒貶兼而有之。在肯定拓跋巨集漢化改革的同時,認為他不該沒有選擇、不分青紅皁白、不論精華糟粕地對漢族文化一概吸收,比如門閥制度的建立就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它不僅使得鮮卑貴族日益腐化無能,還使得兵士地位下降、士氣低落、戰鬥力更低。而他於遷都洛陽不久,在準備不足、內部不穩的情況下就接連不斷髮動了三次大規模征伐南齊的軍事行動,更有操之過急之嫌。

對外來文化的吸收,人們當然是想擇優從之,捨棄那些腐朽的部分。然而,哪是精華哪是糟粕,一下子確實難能分清。再則,文化往往是一個整體,金玉與泥沙並存,難以「條塊」分割。

關於文化的揚棄這一古老的課題,不僅拓跋巨集,即使今人也難以拿出一個完美的答案。

三、全盤否定。認為孝文帝的漢化是迂腐的儒化、消極的漢化,只學到了漢人的繁縟禮儀與腐朽的因子,丟掉了拓跋部勇武質樸之長,他的改革不僅沒有起到振興北魏之效,反而導致了民族的柔弱與國家的衰亡。

而六鎮起義的原因,就在於孝文帝改革的弊端。它割裂了中原鮮卑族和塞外鮮卑族的聯絡,中原鮮卑族主張平江南,塞外鮮卑族主張徵漠北,兩方隔閡越來越深,而六鎮如同唐末河朔三鎮出現獨立傾向,加之政治腐敗,導致六鎮起義,北魏衰亡。

2樓:匿名使用者

總的來說,肯定利大於弊,促進了民族大融合,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如何評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3樓:甘蘭澤

孝文帝崇尚中國文化,實行漢化,禁胡服、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地區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彙,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改革的背景:

面對民族融合的趨勢,為了加強對各族人民的統治,北魏孝文帝接受漢族地主的建議實行改革。

(2)、改革的主要內容。

經濟上:實行均田制。485年,北魏頒佈了均田令,以封建國家的名義對土地實行分配和調整。

這是影響相當深遠的一項重要措施。從北魏開始,直至隋、唐,均田制的具體內容雖有某些變化,但這項制度卻基本沿襲下來。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種形式。

均田制把一些荒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這對社會秩序的安定、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政治上:整頓吏治。制定俸祿制度,杜絕官吏貪贓枉法。遷都洛陽和採用漢族統治階級的政治制度。這兩項措施均有利於北魏對黃河流域的控制。

文化上: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孝文帝下令鮮卑族採用漢姓,改穿漢服,學說漢話,提倡同漢族通婚,這就從姓氏、服裝、語言、婚姻等方面清除了鮮卑族和漢族的隔閡,達到鮮卑族和漢族進一步融合的目的。

(3)、評價:

北魏孝文帝在這次改革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他是中國古代史上一位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銳意改革,採取了一系列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程序;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樓:大家都一樣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範圍極其廣泛,內容也極為豐富。總體概括起來有以下三點:第一,推行均田制。

在均田制的同時又頒佈了與之相聯絡的三長制和租調製。均田制使農民分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將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成為國家的編戶,保證了地主們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調製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租調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另一方面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整頓吏治。吏治的敗壞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同時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矛盾。在這項改革措施中,以「治績」的好壞為標準。

整肅了官僚機構,鞏固了封建統治。第三,遷都洛陽。為了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

495 年正式遷都洛陽。第四,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主要內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複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5樓:迅捷斯只冠杜

北魏統一北方以後,北方出現了民族交融的趨勢,為順應這一趨趨勢,孝文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北方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

6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9·宜昌)**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以上措施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

7樓:呂屹

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和鮮卑人的統治,這點他和在他死後廢除他改革措施的鮮卑貴族目的是一致的。本民族當兵為國家常備軍,漢人種地經商做工供養,種族隔離,嚴格控制通婚,法律地位不平等,重要官職皆有本民族擔任,賜予有重要貢獻的漢人本民族身份,姓氏,要不是後來東西魏相互作戰鮮卑男子大量死亡,才不會允許召用漢人為軍,並出現楊堅等一批漢軍將領,楊堅等因功績曾被賜予鮮卑姓氏享有鮮卑人特權。任何一個入侵民族想要維持統治都會做出上述選擇。

他們的通婚只侷限和漢族高層人士上,他們不會普遍與漢人通婚,一方面是自認為自己是征服者,血統高貴,不屑,另一方面這樣他們的血統就會淡化,鮮卑人是他們維持統治的根本是他們統治基礎,當鮮卑人一般民族性消失時,他們最重要的統治基礎也就沒了,漢人還會允許個異族當皇帝嗎,他必須保持他的統治根基性,在漢人起來時起事時,用鮮卑人組成的軍隊鎮壓,實在不行這也是掩護他們退回老家的力量。

8樓:回顧性格的回覆

大力推行漢化政策,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評價

如何評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9樓:大本的月光寶盒

北魏孝文帝改革,恢復百官俸祿制、均田制,還實行了三長制

10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前期(471---490)主要由馮太后主持

1、制定官吏俸祿制整頓吏治:為澄清吏治,鞏固統治

2、推行均田制: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發展農業生產,增加國家收入

3、設立三長制: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強化對地方的控制

4、推行新的租調製:與均田制相適應,保證稅收

後期(490---499)主要由孝文帝主持

1、遷都洛陽

2、移風易俗:易服裝、說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行漢制、崇儒學

意義:1、經濟的復甦和繁榮:農業:荒地得到開墾,糧食產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術提高,畜牧業發達;手工業:

民間和官辦手工業發展快,絹布產量增加且工藝精湛,北方青瓷出現;商業:洛陽出現許多大市場,貨源充足,交易活躍,對外**達西方國家。

2、政權封建化的加速:統治者尊儒崇經,興辦學校恢復漢族禮樂制度採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對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3、民族的交流與融合:鮮卑族在生產、生活方式上的轉變促使了整個社會習俗的改變,漢族風俗習慣成為整個社會生活習慣的主體。鮮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漢族文化之中。

畜牧業生產經驗、服飾、風俗、食物等方面鮮卑族文化精華融入了漢族文化之中,促進了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併為隋唐時期國家重新實現統一奠定了基礎。

評價:孝文帝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銳意改革,採取了一系列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程序;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

怎樣評價孝文帝的改革

11樓:fly_傻的冒泡

正面1、北方社會經濟有了明顯發展:農業生產工具得到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產量增多,畜牧業得到發展。手工業生產日益活躍,商業活動也日趨活躍。

2、政權封建化加速:遷都洛陽以後,鮮卑統治者接受了漢族先進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程序,對北魏社會政治生活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負面1、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內容是恢復禮樂,是「迂腐的儒化」,「消極的漢化」,學來的主要是漢文化的糟粕,漢人的繁縟腐朽。

2、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沒有振興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國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認為孝文帝漢化改革,丟掉的是拓跋的長處──勇武質樸,削弱了北魏的軍事力量,這是孝文帝終不能強大魏國的重要原因。

12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9·宜昌)**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以上措施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

13樓:天津cfa英國短毛貓

這樣的改革!是十分正確的!這樣改革可以促進鮮卑族與漢族的友好關係!!!

對北魏孝文帝的評價

14樓:匿名使用者

孝文帝崇尚中國文化,實行漢化,禁胡服、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地區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彙,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5樓:陽光的紫戀

北魏孝文帝改革後,經過民族融合,傳統的漢文化得到更大的發展。南朝**陳慶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陽的風貌,感慨的說:以前以為長江以北都是落後的「異國」風氣,現在才知道中原地區禮儀興盛,人才濟濟,難以言傳

16樓:愛吃

制定官吏俸祿制,推行均田制,設立三長制那應該是馮太后主持的改革措施吧;

孝文帝只是遷都洛陽,推行一系類的漢化措施:改官制,通婚姻,禁胡服,學漢語,改姓氏

17樓:先鋒學者

孝文帝是一位改革家,他的改革促進了民族的融合,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歷史上的人物如何評價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好引經據典

18樓: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範圍極其廣泛,內容也極為豐富版.總體概括起權

來有以下三點: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時又頒佈了與之相聯絡的三長制和租調製.

均田制使農民分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將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成為國家的編戶,保證了地主們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調製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租調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另一方面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第二,整頓吏治.

吏治的敗壞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同時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矛盾.在這項改革措施中,以「治績」的好壞為標準.整肅了官僚機構,鞏固了封建統治.

第三,遷都洛陽.為了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495 年正式遷都洛陽.

第四,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主要內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複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評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義?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 經濟 文化等各個領域,範圍極其廣泛,內容也極為豐富。總體概括起來有以下三點 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時又頒佈了與之相聯絡的三長制和租調製。均田制使農民分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將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成為國家的編戶,保證了地主們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調製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

歷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怎樣

1,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2,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3,把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4,鼓勵鮮卑貴族和漢族貴族聯姻。5,採用漢族的官制 律令。6,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漢化!這傢伙 數祖忘典 不姓拓跋了,呵呵。歷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歷史意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內容或措施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有利於我國的民族大融合,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的經濟的發展,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從奴隸制向封建制度的過渡,有利於我國民族的團結.使北魏政治 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的環境,各族人民交往頻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 為北方經濟的恢 展作出了貢獻,也使少數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鮮卑和北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