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與意識的區別是什麼,物質和意識的區別

2022-05-06 01:24:01 字數 3621 閱讀 7298

1樓:刑瓏

物質是客觀存在的,不為人的意識所轉移的,而意識是大腦對客觀物質的反應.

2樓:匿名使用者

反對:唯物主義理論並非一定正確. 1.

自然界中一切物質都存在著意識.在一定意義上說,人類意識的產生先與人類的產生,古猿的直立行走和製造使用工具都是在由古猿意識轉化為人類意識的指導下進行的.人類意識是由物質的底能意識向高能意識轉化而來的.

2.人類意識不完全是人腦機能的作用,因為人體內的確存在著靈魂,有靈魂才會有大腦思維,才會產生意識.關於這一點,可從痴呆身上作檢驗;痴呆只有心理活動而沒有大腦思維.

3.而且本人確實也見過獨立的靈魂.

什麼是物質,什麼是意識?物質與意識的區別和聯絡?

3樓:匿名使用者

哲學上的物質其實是針對絕對時空而言的,揭示的是物質的真正本質。我們可以認為哲學上物質的完整含義是:「物質是在絕對空間中佔有體積,具有質量、能量和資訊,併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

物質既不能被創生,又不能被消滅,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

意識定義為人腦的機能,是對物質的反映。

物質和意識是相互區別的,物質是客觀存在,對意識具有先在性;意識是主觀存在,具有派生性,物質不能代替意識,意識不能代替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兩個方面,即物質決定論和意識能動論的統一。

(1)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論和意識能動論的統一。

(2)意識反作用於物質。

(3)通過實踐,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

4樓:匿名使用者

物質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又為意識所反映的一切客觀實在。世界上存在著無限豐富、千差萬別的實物、客體、系統及其屬性和關係,物質就是它們的總和或概念。

人類對物質範疇的認識有很長的歷史。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具體實物,如古希臘的哲學家認為物質是水、火或氣等。中國哲學家認為物質是金、木、水、火、土等五行。

古代有些哲學家,如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等還提出了對原子的猜想,認為物質最小單位是原子。近代機械唯物主義依據當時自然科學關於物質傳統的知識,將物質理解為原子這種實物粒子,認為它具有質量不變,不可分割等特性。這些觀點從物質具體形態和物質結構方面理解物質概念,沒有把握一切實物共有的本質屬性,都不是科學的物質概念,不能說明無限多樣,千差萬別的物質世界的統一性。

隨著科學的發展,舊的物質觀越來越漏洞百出。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物質範疇的侷限性,對物質範疇作了科學的規定,指出,物質是哲學中的最基本、最廣泛的範疇。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它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物質不是指任何具體形態的實物、客體、系統及其屬性,而是它們的總和的概念,是它們最普遍的特性。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觀實在性。物質範疇是唯物主義的基石。

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定義,經歷了科學的考驗。20世紀的現代物理學發現了放射現象。當時有人認為「物質消滅」了,企圖否定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定義。

實際上放射現象並沒有否定物質的客觀實在性,放射過程中產生了更小的粒子,損失部分質量,產生一定能量。現代的物理學證明,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因此放射現象否定的不是物質的客觀實在性,而是關於物質存在方式不變性的形而上學觀點。

選自《青少年百科》

意識指個人運用感覺、知覺、思考、記憶等心理活動對自己的身心狀態與環境中人、事、 物變化的綜合覺察與認識

(1)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的區別、聯絡。

區別:研究物件不同。具體科學研究的是世界特定領域中的事物的性質和規律;而哲學研究的是萬事萬物的共同性質和規律,人與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質關係,處理人與外部世界的共同規律。

聯絡:①哲學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是對各門具體科學的共同性質、共同規律的概括和總結,因而隨著各門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②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要以哲學為指導,哲學為各門具體科學提供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

物質和意識的區別

5樓:哲學和社會科學探索者

1、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而存在、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列寧的物質定義是:「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3、物質和意識的區別

物質決定意識,即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

(回答完畢,若有價值,請予採納)

"物質和意識」與「存在和思維」有什麼區別

6樓:雨中漫步

1、物質,對於唯物主義者來說,是可以脫離人的意識而存在的,而且人們可以認識的東西;對於偏向於二元論的唯心主義者來說,物質是指某種混沌的,缺乏認識的東西;對於純粹的唯心主義者來說,物質是心靈的產物,或者是被感知到的,後者是被思維到的.不同的人對物質的看法不一樣.而「存在」幾乎可以與物質相通,不過傾向不同:

物質是一種實體,而存在則是一種狀態.所以,存在往往蘊含著可認識,而物質被一些人認為是可以脫離認識而「自在」的.

2、意識,如果說起定義的話,雖然看起來清晰,但是用起來會是很含混的.所以這裡舉例來說:意識確實容易與思維相通,但不完全相同.

思維,往往是指有序的,而意識則不一定是有序的;思維是一種行為,意識則更傾向於是一種狀態……

3、「物質與意識」經常一起使用,「存在與思維」則一起使用,那是因為它們各自有其對應關係.比如:物質是運動的,是行為,而意識是狀態;存在是狀態,而思維則是行為;這樣兩組之間都有「行為-狀態」的對應關係.

7樓:風中的紙屑

「物質」與「意識」、「思維」與「存在」是哲學上的兩個對應物。二者有區別也有聯絡。

「思維」與「存在」這一個對子構成了哲學基本問題。即「思維與存在何者是本源、何者是第一性」是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以來的哲學的基本問題。而「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問題」,即物質與意識則是思維與存在這一對子的通俗說法。

事實上,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包含物質與意識的關係。

首先,存在可以是物質性存在,也可以是精神性存在,即存在包括意識;存在與物質、意識相交叉;

其次思維與物質與意識相交叉。

8樓:匿名使用者

先做還是先想,我不相信人是先做所以想。

意識在先,行動在後。

你的意識依賴於存在,但不僅限於存在。不存在的也可以進入意識流,下一步存在發生了。

意識是明天,存在是昨天。只是因為昨天的存在所以有了意識,有了意識也不是為了昨天的存在,而意識是為明天服務的。

我們需要不斷的意識,所以我們有了很多昨天。,未來還有明天。

物質與意識的區別在於 a.物質是有形的,意識是無形的 b.物質能獨立存在,意識不能獨立存在 c

9樓:重量

b試題分析:該題考查物質與意識的區別,a觀點錯誤,不能說物質是有形的,這樣縮小了物質的範疇,b觀點正確,符合題意,物質可以脫離意識獨立存在,而意識不能脫離物質獨立存在,c觀點錯誤,不管是物質還是意識都是運動的,d觀點錯誤,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是不一樣的,二者是共性與個性的區別,故答案應選b。

點評: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共性和個性,一般與個別、抽象與具體的關係。物質是從物質的具體形態中概括出來的,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

如果離開物質的具體形態,就沒有物質。可見物質只存在於物質的具體形態中,而萬事萬物即物質的具體形態則是物質的具體表現,本題難度一般。

思維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請問什麼是意識?意識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

1 思維是人類作為生物,感知系統的高階延伸 從單純的資訊反饋,到複雜的資訊反饋這個過程中誕生的某種功能。舉例,人們常說膽小如鼠,是形容老鼠看到蛇以後,會被嚇呆,形容被嚇破了膽。實質情況卻是,老鼠因為不動,這個行為,而能有很高概率不被蛇所吃掉。這個從資訊收集並處理的整個合集,就是意識的體現,或者說是思...

物質和意識的同一性是指什么,物質和意識的同一性是指什麼?

物質和意識有同一性。物質和意識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意識能否正確認識物質的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方面,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可知論認為人們能夠正確認識現實世界 不可知論認為人們不可能認識現實世界。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並反作用於物質。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物質和物質的表現。第二...

關於馬哲的問題物質決定意識,哲學為什麼物質決定意識

此問題屬歷史唯物主義範疇,社會大環境造就了這些人,他們的意志是很多人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就有尼采。所以說歷史的發展不是個人意志的結果。歷史的發展是人類共同作用的產物,某些個人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你說的這種情況,叫做 主觀能動性 戰爭是用物質來打的!意識決定物質,指的是靠意識創造 改變物質,點石成金 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