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來歷,小年的來歷和和習俗簡介

2022-07-21 06:02:09 字數 6196 閱讀 4653

1樓: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江浙滬一帶的很多地區稱正月初五為小年,國內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

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1、指農曆臘月是小建的的年份;2、節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舊俗在這天祭灶;3、指果樹歇枝、竹子等生長得慢的年份。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2樓:匿名使用者

南方是臘月24,北方是臘月23

每年湖南衛視的春晚都是小年夜 臘月24

但是cctv的報導都是臘月23

3樓:休夢玉

有點地方是臘月23,有點地方是臘月24,但歷史追溯較久的是宋朝年間臘月24過小年的記載,至於後來時間發生了一些改變,得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間。全國各地習俗並不統一。

我是武漢的,鄉里頭過的是臘月24 ,有的人稱為過小年,但我們村都稱作為「接祖人」-意為接自家的祖先們回來過年。並且當晚有個簡單的儀式,就是擺一桌簡單的宴席請祖先們就坐吃飯,然後燒紙錢磕頭祈禱。儀式完後,**所有宴席物品,然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

據歷史考究,小年主要用來拜祭灶神,各地側重點不同。像我們那裡則主要以接已故的祖輩先人們回來團聚過年。

小年的來歷和和習俗簡介

4樓:晏安順

古代以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為「小年」,當天晚上叫做「小節夜」或「小年夜」。古人認為小年標誌著舊歲新年的更易,是「交年」,這天晚上有祭送灶神(灶君)上天言事的風俗。唐羅隱《送灶》詩:

「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宋代小年比較隆重,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十:「二十四日交年。

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備果酒送神,燒閤家替代錢紙。帖灶馬於灶上,以酒糟塗抹灶門,謂之『醉司命』。夜於床底點燈,謂之『照虛耗』。

」又,有的古書中說在「小年夜」祭祀祖先,這個「小年夜」指的是除夕的前一天晚上,不是指十二月二十四日夜,這一點必須注意。現代也有「小年夜」的說法,一般指的也是除夕的前夜。

5樓:田覓

農曆臘月23日,有些地方是臘月24,是我國民間的節日。

小年的由來

6樓:地煞

由來: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

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

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7樓:充映漆雅靜

小年是說熱鬧僅次於過年,來歷如下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

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定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

「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

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裡,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國封建社會裡,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

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

8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小年是因為一個民間傳說而來。

傳說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老百姓覺得對灶王一定要尊重,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

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又稱祭灶節。在鄒洪濤老師的講解下,大家才知道小年這天要祭灶,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據說這樣灶王爺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3、南京地區等地:正月十五(元宵節)——「小年」

更多2條

9樓:匿名使用者

小年的來歷.習俗

10樓:戢芷藍

來歷:傳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經常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人間的壞話。來歷:

傳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經常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人間的壞話。在很短的時間內,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的很多張密報,說人間要謀反天庭。

玉帝看後大怒,立即召見三尸神,命他把說玉帝壞話的人家牆上寫上他們的罪行,再讓蜘蛛結張大網,掛在屋簷下。玉帝又命王靈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見到三尸神做了記號的人家,就滿門抄斬。三尸神見陰謀將要得逞,自己可以獨佔美好的人間了,就飛快下凡,將每戶人家的牆上都做了記號。

灶君發現了三尸神的陰謀,急忙找來各家的灶王爺商量對策:從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掃得乾乾淨淨。等王靈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時,發現家家戶戶都很乾淨,沒有任何標記,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勞動。

玉帝從王靈官和灶君嘴裡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萬丈,將三尸神永押於牢。從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擁戴,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掃塵也隨之成為民間的習俗。

習俗: 掃塵主要是將家裡進行徹底清潔,一家人通常先將房裡的床鋪傢俱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屋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

在家中掛上新年的擺設,貼上門神,抬頭見喜的橫幅,精巧的窗花,年年有餘的年畫,喜氣洋洋的紅燈籠,顯示著喜氣洋洋。

老人家說,小年這天,會歡送灶王爺上天稟報一年來的工作,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如果哪家人沒有祭灶讓灶王爺滿意,他就會上天說這家人壞話的,讓玉皇大帝懲罰,所以慢慢的人們都會選擇在這一天祭灶。

此外,小年的習俗之一就是沐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老人家說正月期間是不能剪頭髮的,否則頭髮就會長不出來的,小年期間把頭髮剃了,直到來年過了二月二龍抬頭後才可以再剪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來歷: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

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

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詩》中說:「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鬆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可以說,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古代漢族人民有關祭灶的風俗習慣。當然,這只是漢族民間的傳說而已,是不足為信的。

習俗:小年期間漢族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剪窗花等。

12樓:匿名使用者

小年是說熱鬧僅次於過年,來歷如下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

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定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

「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

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裡,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國封建社會裡,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

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

小年的由來是怎麼傳說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隆冬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可是這裡「過小年」的意思和「冬至」當成小年過的意思完全不一樣的。古人把「冬至」看作小年是從頭起始的意思,那時候把「冬至」農曆上的月份比作正月的。臘月二十三是快要接近大年夜了,準備開始過除夕的「過小年」意思。

區分與「冬至」的小年,人們普遍把臘月二十三定為「祀灶日」的。

過去農村都用磚砌大灶的,房頂上有煙囪。祭奠灶神,那就是灶王爺了。只要家裡開伙倉的,大灶頭家家戶戶少不了,貼在鍋灶牆上有灶神的像,兩旁都有對聯的,上頭還有橫批一條,一般都把灶王爺比做家中主人的意思。

想想倒也是的,民以食為天,要吃吧,就有燒和煮的,都靠大灶頭,灶神顯然位置顯赫。正因為灶王爺重要,大家在臘月二十三的晚上就要進行「祀灶」活動。

供品中的甜食贏得了小孩子的歡喜,準備的充足,剩下的就到了孩子們嘴巴里。普遍點的糖瓜都有的,想必是經過糖嘖醃的冬瓜條子,裝上盆子即可以祭奠了;也有些是用非冬瓜做的小糖瓜的;棗子、柿餅少不了;還用黍米粉糕棗糕等,都帶黏性的。為什麼要弄一些味甜的粘的東西來孝敬灶王爺呢?

這是據說灶神上天是彙報去的,要讓他帶一張甜嘴巴去,這樣說的就都是好話,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說壞話的嘴,總之是為灶王爺塗塗口吧。有的人家會真的在灶神的嘴邊或者鍋灶臺裡粘上一點塊糖;另外有人到灶門這邊裡塗上點酒糟或者老酒,這就叫「醉司命」了。灶王爺醉意朦朧,可不敢亂講話了。

祭奠灶神分兩步,燒香叩頭當然不言而喻,還要加上燒掉舊的灶神像,順便加點穀草雜糧,說是喂灶王爺的馬;灶神像換貼了又謂之「上天」和「下界」;當場換貼,或者在除夕夜裡把新的灶神像再重新貼上去都可以。祭奠的第二步就是舉行一個簡單的歡送儀式,家裡所有人跪在灶臺前,一邊供上餃子、麵條等飯食,一邊供秫秸灶馬和「灶雞」之類,好讓灶王爺騎著馬上天時,一帆風順。「跪、磕、燒」的最後一道叫做「念」,一般有年歲大一點的人唸唸有詞的,內容無非是:

灶王,上天堂,說好話,不說壞話,帶回來五穀雜糧等等。有的迫切需求生兒育女的人卻在念:二十三,灶王來把西天上,盼著馬尾巴上帶回來個胖小子。

如此這般的送走了灶王爺之後,「卜灶」也是習以為常的一種慣例。所謂「卜灶」的習俗,那便是悄悄的走出去,聽人們說話,以卜事物的吉凶。

「辭灶」的活動過去了,各路神仙都上天了,人間也就百無禁忌了。老百姓人家,有貧困的,平時不能成禮數的,多半在這時裡嫁娶,這也叫做「亂歲」。過去人稱大寒後的十天中為陽宅「亂歲」,婚嫁娶親無禁止。

傳統習慣遺留至今,現在的農村中,有許多人還都是在年底的這段日子結婚的。

時代和以往兩樣了,現在即使在往常的日子裡,對嫁娶的喜事也沒有什麼禁忌,足以讓人們在辦喜事日子的挑選上隨心所欲。那麼,從臘月二十三開始,表明中國人一年中最愉快的節日系列即將來臨。就此預示上,過好臘月二十三仍然還是有點意義的。

小年的來歷,小年的來歷和和習俗簡介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 臘月廿四 和 除夕前一夜 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

中國小年的來歷,中國小年的起源,有何意義

回答小年是因為一個民間傳說而來。傳說農曆臘月廿三 或廿四 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老百姓覺得對灶王一定要尊重,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 三 二十四的祭灶 小年 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小年,又稱祭灶節。在鄒洪濤老師的講解下,大家才知道小年這天要祭灶,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春節的習俗和來歷

春節的習俗和來歷 春節,俗稱 新春 新歲 歲旦 等,又稱 過年 過大年 是集除舊佈新 拜神祭祖 祈福辟邪 親朋團圓 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 人本乎祖,祈歲祭祀 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