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真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

2022-08-18 12:12:14 字數 5919 閱讀 5174

1樓:耿玉枝鄧水

這句話很流行,我覺得也非常有道理。生氣往往是因為別人對我們做了我們不滿意的事,我們是值得生氣,也是值得用生氣去表明自己的態度。但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氣真的沒有必要,認真想想,很多時候根本不值得生氣,因為我們生氣根本於事無補,也許對方還無動於衷,或者就是在看我們的笑話,這就是為什麼會有: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從身心健康來看,生氣也是不利於我們身心健康的,我們要學會調整,不能老是生氣,要學會去化解。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源於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然而關於這個話題,還有一個故事很有意思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突然闖進來,因為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這來。

令他很不滿。

佛陀默默地聽他的無理胡罵之後,等他稍微安靜時,向他說:

「婆羅門啊,你的家偶爾也有訪客吧!」

「當然有,你何必問此!」

「婆羅門啊,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款待客人吧?」

「那是當然的了!」

「婆羅門啊,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麼,這些菜餚應該歸於誰呢?」

「要是他不吃的話,那些菜餚只好再歸於我!」

佛陀看著他,又說到「婆羅門啊,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說了很多壞話,但是我並不接受它,所以

你的無理胡罵,那是歸於你的!婆羅門,如果我被謾罵,而再以惡語相向時,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樣,

因此我不接受這個菜餚。」

然後,佛陀為他說了以下的偈:「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對憤怒的人,

不以憤怒還牙的人,將可得到兩個勝利:知道他人的憤怒,而以正念鎮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於自己,

也能剩於他人。」

婆羅門經過這番教誨,出家佛陀門下,成為阿羅漢。

不順利的境況下,能夠做到不發怒

是一種生活智慧

3樓:匿名使用者

真的是這樣的。我也知道這個道理 但是有的時候還是控制不住。所以,就要經常給自己默唸,使自己做的更好。不要傷害自己的身體了生氣可以引發各種疾病。

4樓:完顏素花零未

的確,生氣時,傷害更多的是自己,別人錯了,我們不如一笑了之,有時生氣也無濟於事,影響自己的情緒,影響身體,同時讓自己不開心,尤其是對自己不好的人,我們要和對方計較,氣壞了身體正是對方想看到的,就是讓小人得志。人生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無論發生什麼事,能保持平靜的內心需要極高的修為。

5樓:匿名使用者

何必呢?不如獎勵自己一下,好好玩玩,好好的大吃一頓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句話是誰說的?

6樓:六忻暢甘碩

愛迪生。

原話是: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

這樣應該比較好理解:別人做錯事→惹你生氣→別人不一定因為你生氣而改正錯誤→你更生氣→你心情會不好→嚴重點會氣是吃不下睡不著→甚至會氣出病來

這不就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麼?

生氣是犯傻,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你自己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出自**?

7樓:匿名使用者

愛迪生名言來--生氣,是拿別人的痛苦源來懲罰自bai己原話是du

: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

zhi來懲罰自己

這樣應該dao比較好理解:別人做錯事→惹你生氣→別人不一定因為你生氣而改正錯誤→你更生氣→你心情會不好→嚴重點會氣是吃不下睡不著→甚至會氣出病來

這不就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麼?

8樓:月水之心

這句話源於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回

然而關於這個話答題,還有一個故事很有意思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突然闖進來,因為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這來。

令他很不滿。

佛陀默默地聽他的無理胡罵之後,等他稍微安靜時,向他說:

「婆羅門啊,你的家偶爾也有訪客吧!」

「當然有,你何必問此!」

「婆羅門啊,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款待客人吧?」

「那是當然的了!」

「婆羅門啊,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麼,這些菜餚應該歸於誰呢?」

「要是他不吃的話,那些菜餚只好再歸於我!」

佛陀看著他,又說到「婆羅門啊,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說了很多壞話,但是我並不接受它,所以

你的無理胡罵,那是歸於你的!婆羅門,如果我被謾罵,而再以惡語相向時,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樣,

因此我不接受這個菜餚。」

然後,佛陀為他說了以下的偈:「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對憤怒的人,

不以憤怒還牙的人,將可得到兩個勝利:知道他人的憤怒,而以正念鎮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於自己,

也能剩於他人。」

婆羅門經過這番教誨,出家佛陀門下,成為阿羅漢。

不順利的境況下,能夠做到不發怒

是一種生活智慧。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9樓:銳濟羊舌鈞

是啊,但是即使明白也不可能不生氣的,我們只是少生氣而已,儘量讓自己幸福!

10樓: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話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說的,不是愛迪生。

11樓:耿衍卻辭

沒錯!基本上都是如此,因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肯定是由另外一件事物或者事件引起

12樓:向軼勾飛燕

no!生氣是一個人的正常內心情緒的表態,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生氣,恐怕這個人也就不是人了而是神。

13樓:紅色小木

愛迪生。

原話是: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

這樣應該比較好理解:別人做錯事→惹你生氣→別人不一定因為你生氣而改正錯誤→你更生氣→你心情會不好→嚴重點會氣是吃不下睡不著→甚至會氣出病來

這不就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麼

14樓:碧魯德文隋嫻

這句話源於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然而關於這個話題,還有一個故事很有意思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突然闖進來,因為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這來。

令他很不滿。佛陀默默地聽他的無理胡罵之後,等他稍微安靜時,向他說:「婆羅門啊,你的家偶爾也有訪客吧!

」「當然有,你何必問此!」「婆羅門啊,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款待客人吧?」「那是當然的了!

」「婆羅門啊,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麼,這些菜餚應該歸於誰呢?」「要是他不吃的話,那些菜餚只好再歸於我!」佛陀看著他,又說到「婆羅門啊,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說了很多壞話,但是我並不接受它,所以你的無理胡罵,那是歸於你的!

婆羅門,如果我被謾罵,而再以惡語相向時,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樣,因此我不接受這個菜餚。」然後,佛陀為他說了以下的偈:「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

對憤怒的人,不以憤怒還牙的人,將可得到兩個勝利:知道他人的憤怒,而以正念鎮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於自己,也能剩於他人。」婆羅門經過這番教誨,出家佛陀門下,成為阿羅漢。

不順利的境況下,能夠做到不發怒是一種生活智慧

15樓:52**

這句話很經典啊!

別人做對不起你的事情就是在傷害你!

你對他生氣就是在接受他的錯!

可是怎麼可能有人可以做到呢?

是人不都有情感嗎?

所以好不現實哦,

但是生氣傷身,所以還是有科學道理的!

呵呵.........

16樓:祭沈然江兒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個說法對不對還有待商議,但我覺得,應該是有語境的。如這裡所說的錯誤,是大眾首先評價的錯誤?還是自己以為的錯誤?

如小孩子打翻了水杯你生氣和別人侮辱你你生氣,是不一樣的。

生氣,是因為我們對事件結果的評價與我們自己內心所期待的價值相沖突產生的外在表現。如果脫離了語境,會對真實意思的理解產生偏差。但我們更多的認為,生氣是因為我們的負面情緒沒有出路所致,其產生的原因是對自己的認識及對事件的理解不夠造成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說, 別人一定做了什麼對不起你的事,

惹你不開心的事..你就會生氣.

那麼就是他們的不對..

但是如果你生氣了,氣壞了自己的身體..

那就是你自己懲罰自己咯..

俗話說 別人生氣 我不氣.

我生氣 他如意嘛.

懂麼?記得快樂喔.

18樓:真情深

生氣是人的正常反應!!!

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

調整你的心情要你不要過分的生氣!!! ,而不是說你不可以生氣

19樓:7活在地獄邊緣

又不是冷感的人

怎麼可能不會生氣

雖然那句話也有道理

但是脾氣不好管

要氣起來的話就只能氣了

難道還壓下來?

20樓:藺涉波清心

很正確,幹嘛要懲罰自己呢?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是什麼意思

21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別人做了讓自己不滿的事情而使自己的情緒陷入抑鬱。

會發現,生氣的前因是『當別人的某些言語或舉動讓你不爽』,導致了生氣的結果。假如,對別人的言論不在意,對說那個人不在乎,答曰,肯定不會生氣。

所以,生氣本來就是用別人的言行來懲罰自己。這時候,你需要對別人的責罵、誤解、冷落,進行冷靜的思考,如果對方的責罵有道理,請虛心接受;面對陌生人的誤解,懶得解釋,面對熟人的誤解,無需解釋;當在生活中受到冷落了,需要審視自己對那個冷落你的人,平日裡你對他的態度。

從大的方面講,康德曾經說過,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因為生氣會導致衝動,一旦衝動,就會做不敢做的事和不願意做的事。就像是走向極端的罪犯一樣親手毀掉了自己的一生。

從小的方面講,就是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很大,書上說,氣是百病之源,經常生氣,會傷肝,傷肺,還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生命的長短。

俗話說,樹大傷根,氣大傷身。孔明三氣周公瑾,講的就是這個理。周公瑾心胸狹隘且氣短易怒然而僅僅只活了36歲,可謂是英年早逝。

22樓:赫覓晴旁凡

這句話源於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然而關於這個話題,還有一個故事很有意思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突然闖進來,因為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這來。

令他很不滿。

佛陀默默地聽他的無理胡罵之後,等他稍微安靜時,向他說:

「婆羅門啊,你的家偶爾也有訪客吧!」

「當然有,你何必問此!」

「婆羅門啊,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款待客人吧?」

「那是當然的了!」

「婆羅門啊,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麼,這些菜餚應該歸於誰呢?」

「要是他不吃的話,那些菜餚只好再歸於我!」

佛陀看著他,又說到「婆羅門啊,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說了很多壞話,但是我並不接受它,所以

你的無理胡罵,那是歸於你的!婆羅門,如果我被謾罵,而再以惡語相向時,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樣,

因此我不接受這個菜餚。」

然後,佛陀為他說了以下的偈:「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對憤怒的人,

不以憤怒還牙的人,將可得到兩個勝利:知道他人的憤怒,而以正念鎮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於自己,

也能剩於他人。」

婆羅門經過這番教誨,出家佛陀門下,成為阿羅漢。

不順利的境況下,能夠做到不發怒

是一種生活智慧

23樓:國彥乾簫笛

就是說你因為他做錯了事情而生氣,那麼他做錯了是不是他的錯誤,既然是他的錯誤而導致你生氣了

就是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犯錯誤要懲罰警示教育他人的成語,只能讓自己犯錯而不容別人犯錯的成語是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拼音 zh cu n ng g i,sh n m d y n 解釋 犯了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指一個人犯了錯誤後,能夠認識並改正錯誤,就是最好的事情。出自 左傳 宣公二年 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能讓自己犯錯而不容別人犯錯的成語...

欺負別人是不是很爽?拿別人的缺點顯示自己的優點真不知這種人什麼心裡,該說她心裡不善良還是心裡很惡毒

你是很討厭她嗎?我以前小學也有個,老拿數學成績鄙視我,不就是一百麼?有本事一百到大學畢業啊。這種人就是心高氣傲,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兩個字,遠離。四個字,充耳不聞。她完美是麼?完美就讓她一個人自己自認為完美去,別搭理她 這種人很常見,她的做法是為了顯示自己能耐 了不起 有些人就好這個,以攪事為樂...

如何改掉自己的虛榮心,不要老是拿自己和別人比

你好,有虛榮心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想過的好。但是凡事過了就容易有困惑。首先接受自己有虛榮心這一件事情,它並不是壞的,其次把自己的這個愛比較的心裡放在學習和工作上,這個會對自己的前途有一定上進的幫助,如果在穿衣打扮等上面比較愛比較,那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想穿好的,就好好學習工作,想過的比別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