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的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桃花源的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2-09-21 12:41:55 字數 5447 閱讀 7412

1樓:

陶淵明,淡泊明鏡,但有時不免有些逃避現實,雖然有批判黑暗社會的心,但並沒有用實際行動來改變便現狀,即使註定他會失敗,但他並沒有去嘗試。許多人說他生活十分悠閒,隱居山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他不免經常獨自喝悶酒。這一點,有幾個人知道。

o()^))o 唉。

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他的創作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我國古典詩歌開創了一個新的境界。從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歡陶淵明固守寒廬,寄意田園,超凡脫俗的人生哲學,以及他沖淡渺遠,恬靜自然,無與倫比的藝術風格;同時對陶淵明歸隱田園的原因以及他的隱居生活情況表示關注或進行研究分析。

下面結合陶淵明的詩歌試對此作出**。

桃花源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作者為什麼要虛構這樣一個地方?

2樓:墨海愚者

桃花源在作者的筆下是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美好世界,作者之所以虛構此地是為了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大部分學者認為,桃花源記是陶潛對當時的社會不滿,希望追求一個平靜和諧的社會而寫的,但是這個地方究竟在何處,尚有爭議。

陶淵明雖遠在江湖,仍舊關心國家政事。朝政腐敗、社會黑暗還是牽動著陶淵明的心,其虛構一種理想的社會形態,也是一種心靈**的必然。

3樓:留塵浪子

那裡與世無爭、環境優美,人們過著寧靜和平的生活,人與人之間和平相處,

沒有戰爭,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壓迫和剝削,

似是紅塵之外的仙境

作者虛構出如此世外桃源

是為了寄託對那種生活的嚮往

是作者極希望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中

4樓:搞笑真誠璃茉

用客觀的記敘方式虛擬了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民厭惡戰爭和追求和平生活的願望,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美好的,遠離塵世紛爭的世外仙界。在那裡生活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陶淵明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侷限於個人的進退清濁,而是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

雖然這是個空想,但也是難能可貴的。(更仔細可參考《中國文學史》第二版第二卷70頁,對了,主編袁行霈)

6樓:野性

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和不願同流合汙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生活的嚮往。

用客觀的記敘方式虛擬了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民厭惡戰爭和追求和平生活的願望,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7樓:匿名使用者

世外桃源是一個虛幻的世界,他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晉朝廣大人民對殘酷的現實社會的憤怒,也同時對自由平等的生活的嚮往之情。

8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個世外桃源,無人問津之處

9樓:匿名使用者

桃花源是個什麼地方不知道,但是作者要虛構這樣一個地方是因為作者嚮往那麼一個沒有壓迫和剝削。沒有戰爭人們安居樂業的地方。

讀《桃花源記》,請結合文中內容說一說作者是怎樣一個人?

10樓:hi野有蔓草

【賞析】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兒,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沒有勾心鬥角。

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那麼平和,那麼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訊息:

原來歸根結蒂,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集團。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淨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幹家庭(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從「男女」、「黃髮」、「垂髫」這三個詞便可以看出此點。

文章的結構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筆法,以一個捕魚人的經歷為線索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

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不足為外人道也」及漁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實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

文末南陽劉子驥規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餘意不窮之趣。

【理解性默寫】

1.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2.本文中是什麼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夾岸數百步」都是桃樹,沒有一棵雜樹,很是奇特。

3.本文中描寫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寧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5.本文中明顯了桃花源人安居樂業/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明顯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6.本文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

(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2)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交代桃花源的人來歷的句子是: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9."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0.「村人」滿足於桃花源生活厭惡外界生活的體現是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板書設計 桃 花 源 記

秦(前221~前206)

漢(前206~公元220) 美 樂 奇

魏(220~265) 桃林 土地 生活幸福 發現奇

晉(265~420) 田池 阡陌 民風淳樸 隔絕久 尋找迷

(對和平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11樓:卡雷

陶淵明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可以看出他是個不慕榮利,清閒自在的獨具特點的詩人

12樓:

作者是一個不求功名,不求名利的人。喜歡過平平淡淡的生活,不喜歡戰爭,熱愛和平的人

13樓:憶臺

不慕容利,安貧樂道,悠然自得

14樓:匿名使用者

學術腐敗?現在的中小學生都這樣?

15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是一個討厭戰爭,熱愛和平的人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描寫的

16樓:沐雨蕭蕭

《桃花源記》,

研讀第二段,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描寫的?

答:一是活動(往來種作),

二是穿戴(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三是精神狀態(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桃花源記的作者是誰,裡面所寫的是什麼

17樓:1292711665啊

陶淵明1.第一段:寫漁人發現桃花林的經過和沿途所見的美景第二段:

總寫漁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社會風尚第三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家裡做客以及辭去的經過第四段: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復得第五段:

寫桃花源無法找到

2.作者的願望: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3.中心思想:表達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動亂、和平生活的嚮往,對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4.桃花源是理想社會的原因: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人人各盡所能的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友好。

18樓:5貴在自知

《桃花源記》是東晉偉大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作品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

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裡彷彿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

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裡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裡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做客)。

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就都來打聽訊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

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裡人告辭離開。村裡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裡去,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於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望採納o(︿_︿)o

桃花源記中的漁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19樓:匿名使用者

言而無信 但又充滿好奇 想得到金錢地位 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普通百姓 也同是個可憐人

20樓:夜闌夢淚

哈哈,讓我bai來說的話,首先du這哥們挺有細心的,有一雙發zhi現的眼睛,其dao

次好奇心很足,一般內人不會一

21樓:匿名使用者

漁人是一位細心的人,同時也是一位充滿好奇心的人,對生活忘滿美好,但卻沒有誠信,答應源中人的話卻沒有做到。

桃花源記讓作者嚮往什麼,桃花源記中桃花源讓作者嚮往的是什麼

桃花源1.環境優美 2.物產豐饒 3.人人平等,沒有剝削壓迫.4.人民安居樂業,沒有戰亂.桃花源記中桃花源讓作者嚮往的是什麼 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 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的和平生活,以及作者對桃花源的嚮往 與世無爭的生活,寧靜的內心。安定平穩...

桃花源記怎麼理解作者的理想社會《桃花源記》中怎樣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

作者當時生活的時代正是東晉王朝極端腐敗之時,對外一味投降,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宦官 作者討厭這種現狀,但他又無能為力,也不願干涉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發情懷,塑造了一個與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思想與美好情趣.作者渴望沒有壓迫剝削 人人安居樂業 彼此和睦相處的社會狀態,應當...

真正的桃花源是在湖南常德麼,桃花源記裡的桃花源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在湖北竹山武陵峽桃源村。桃花源記 所敘晉太元年間,中國版圖上叫 武陵 的只有竹山。竹山古稱武陵縣,屬漢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晉時,武陵縣屬上庸郡。而竹山境內的堵河舊稱武陵河,河中峽谷至今還叫 武陵峽 雖然湖南常德一帶,漢代也曾經設武陵郡,但竹山武陵縣的設定在秦朝就有了,時間要早得多。歷史學家石泉先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