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得不償失的故事,得不償失成語故事

2022-09-25 14:12:02 字數 5956 閱讀 1231

1樓:紫暮滄日

揀了芝麻,丟了西瓜那個故事算不算哈~~

得不償失成語故事

古代誠信故事

2樓:京城「老炮兒

講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尾生抱柱,立木為信,一諾千金,一言九鼎,退避三舍,孺子可教,金口玉言,童叟無欺。

有沒有關於古人誠信的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通 馬語。

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於地,哀嘶不止。眾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背嘆道:

"昔日曹操做《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將軍之恩義,欲從之於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

吾生於西涼,後為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臥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後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

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紹而斬其婚使。

'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後吾歸於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雲,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於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後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於虎牢關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

'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

'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不敢不以死相報乎?"伯喜聞之,嘆曰:

"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 所聞,果真如此。"

赤兔馬泣曰:"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為知己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言罷,伏地而亡。

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後奏於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雲長誠信如此,今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後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

4樓:西南的毛毛蟲

曾子殺豬,這個故事,我也深有印象,它,單純得有點蠢了

歷史上有哪些人是出賣了自己的靈魂做事,最後卻得不償失的? 10

5樓:動掠

還有一個,大家都懂的

6樓:萬千百大度

秦檜去!活生生的例子!汪精衛!更是活生生的例子!

古人誠信的故事(簡短的)

古代名人誠信的故事

7樓:京城「老炮兒

講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尾生抱柱,立木為信,一諾千金,一言九鼎,退避三舍,孺子可教,金口玉言,童叟無欺。

8樓:匿名使用者

1.曾子殺豬教子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乾淨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

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

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裡捉豬的聲音。

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

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夫,說道:「家裡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

」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

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2.季布的「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

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3.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立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

然後,商鞅又佈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4.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信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5.韓信奉**千兩以漂母   

韓信落魄的時候,一個漂母給他飯吃,韓信離開她的時候,告訴她以後一定來報答她。後來韓信做了楚王,不忘舊恩,奉**千兩以漂母。

擴充套件資料:

誠信:」誠"即誠實誠懇,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內在道德品質;"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體"內誠"的外化。"誠"更多地指"內誠於心","信"則側重於"外信於人"。

"誠"與"信"一組合,就形成了一個內外兼備,具有豐富內涵的詞彙,其基本含義是指誠實無欺,講求信用。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

古人關於誠信除了有很多故事,還有很多名言警句: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鑑》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論語·為政》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

9樓:漫客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

然後,商鞅又佈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2.**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於世。時人諺雲:「得**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意思是說,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後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後,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3.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燬。

事後,對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4.經營人心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後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

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說:

「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後,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5.誠實守信小張良

張良,漢代人,從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約定的好孩子。

有一天,張良悠閒地在橋上散步。有位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腳上的草鞋丟到橋下,並且看著張良說:「小子,去把鞋給我撿回來!」

張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橋下取回鞋子,遞給他。

老人坐在橋頭,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說:「給我穿上。」[由www.duanmeiwen.com整理]

於是,張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腳讓張良把鞋穿上,然後老人就笑著離開了。張良十分吃驚地望著老人的背影。誰知,那個老人走了幾步又轉過身來,對著張良招招手,示意張良到他跟前兒去。

張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頭和藹地對他說::我看你這娃不錯,值得教導。五天後天一亮,和我在那裡見面。」

張良行了個禮說:「是」。

五天後,天剛剛亮,張良來到橋上,那個老人已經坐在橋並沒有等著張良了,老人很生氣地說:「此刻天已經天亮了,年輕人這麼不守信用,和長輩約會還遲到,長大後還能有什麼作為。五天以後,雞叫時來見我。

」說完老人就走了。

過了五天,雞剛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經先到那裡了。老人十分生氣地說:「我已經聽見三聲雞叫了,你怎樣才來,五天以後再早一點兒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到橋上等著那個老人。一會兒,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年輕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諾言,說什麼時候到就什麼時候到。」

之後老人又從懷裡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書,說:「讀了這本書,就能夠成為皇帝的老師。這話會在十年後應驗。

十三年後,你會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那塊黃石就是我。」說完之後,老頭兒就離開了,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天亮時,張良看老人送的那本書,原先是《太公兵法》,又叫《黃石兵書》。張良十分珍惜這本書,認真學習,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並且他還時刻遵守老者的教誨,嚴格要求自我,立志永遠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這樣才能讓別人信任自我,從而成就一番大事業。

果真,張良之後幫忙漢高劉邦完成了統一大業,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將領。

6.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但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

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

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樣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

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

「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感到地稱讚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拓展資料:

誠信(漢語詞語)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

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對聯趣事,不得不服古人的機智,18個對聯趣事,不得不服古人的機智

宦官自討沒趣 明嘉靖年間,有個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兩位戶曹喝酒,仗勢借專酒醉出言道 屬 南管北關,北管南關,一過手,再過手,受盡四方八面商商賈賈辛苦東西。同飲的一個紳士打抱不平對道 前掌後門,後掌前門,千磕頭,萬磕頭,叫了幾聲萬歲爺爺孃娘站立左右。上聯揭露戶曹貪贓枉法,下聯嘲諷宦官賣身求榮,讀...

為什麼古時候的人都長得不好看,為什麼古人都長得那麼醜?

中國古人的審美與道德掛勾,我們常見的古畫主要是從寺廟壁畫及文獻資料中查詢的,古人認為,發須受之於父母,父母在,不剃髮須,古人個個長髮長鬚,這些東西盤在頭上,給頭形造成很大虛的形象,畫家在給人畫像時,髮際線以上的部位虛形太大,而在鼻下至下巴部位,多數也被長鬍須所遮蓋,這部分的頸,下巴好象沒有了,也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