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人們的雨天雨具是什麼?有傘嗎?斗笠?雨衣呢

2022-12-28 14:11:06 字數 6255 閱讀 2557

1樓:匿名使用者

斗笠,其中“箬笠”即為斗笠。

在《三國演義》中:忽見一人取民間箬笠以蓋鎧甲,蒙喝左右執下問之,乃蒙之鄉人也。蒙曰:

“汝雖系我同鄉,但吾號令已出,汝故犯之,當按軍法。”其人泣告曰:“其恐雨溼官鎧,故取遮蓋,非為私用。

乞將軍念同鄉之情!”

蓑衣傘,到了後魏時期,傘被用於官儀,老百姓將其稱為“羅傘”。官階大小高低不同,羅傘的大小和顏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黃色羅傘,以表示“蔭庇百姓”,其實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遮陽、擋風、避雨。

但估計在三國民間還沒有廣泛使用

2樓:夢迴青春時光

一般是斗笠和蓑衣,三國時期,雨傘這玩意兒可能還是高檔貨,達官顯貴的專用,一般平民估計是沒有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都是“蓑衣斗笠”,傘這種東西一般人當真用不起。

國外古代下雨用什麼雨具避雨 傘是哪國人發明的

4樓:粽書令

中國古代復的雨具主要為雨衣和蓑衣,制而由於製作工藝的限制,雨衣的出現要晚於蓑衣。

蓑衣的出現可謂湧源流長,最早的記載見於《詩經·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

古代雨衣就是在布衣上塗以桐油,而桐油的使用年代約在宋代。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蓑與笠成為人們防雨避暑的唯一工具,常蓑笠並稱。

傳說傘是由魯班妻子云氏發明的。雲氏為了使丈夫蓋房子不受日晒雨淋之苦,受小孩以荷葉當帽子的啟示而發明了傘。房子可擋雨,但不能移動,傘則能攜帶到千里之外。

但是也有的傳說是魯班的妹妹發明的,具體不能很確定!

5樓:匿名使用者

傘當然是中國人發明的!

傳說最早的傘為魯班造,最初為固定傘,不能收的;後來受其妻子啟發改進為可以收放的傘。

古代的傘又叫什麼?羅傘指的就是古代傘嗎?

6樓:很多很多

傘是一種提供陰涼環境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雨傘的國家,傘是中國勞動人民一個重要的創造。 當時被人們稱之為“簦”。

上至皇帝出行的黃色羅傘,下至百姓的避雨工具,可以說傘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受中國文化影響,亞洲許多國家很早就有使用傘的傳統,而歐洲至16世紀才開始風靡中國傘。

傘的製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延展性的布料,和其它可用作骨架的材料與纏線。使用時以手將之舉起,雖然傘在最初發明時的主要目的,是用來阻擋陽光,但是現在最常被當作雨天擋雨的雨具。

現代下雨有雨衣,古代沒有雨衣的時候他們穿什麼?

7樓:只剩腦袋

“襏襫”,先秦時出現的原始雨衣

襏襫,就是後來通稱的“蓑衣”。三國時吳國學者韋昭釋之為“蓑襞衣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服器部》“故蓑衣”說得更具體:“蓑草結衣,御雨之具。

”清郝懿行《證俗文》亦稱:“案襏襫,農家以御雨,即今蓑衣。”襏襫是什麼材料製作的?

據宋羅願《爾雅翼》:“襏襫以莎草為之,今人作笠,亦多編筍皮及箬葉為之;其臺為衣,編之若甲,毿毿而垂,故雨順注而下。”莎草即苔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為實心,呈三稜形;葉片為線形,表皮寬而光滑,防水效能強。

用莎草編的襏襫又稱“莎衣”,有很好的洩水、御雨效果。

“油衣”,絹絲製作的高階雨衣

《四民月令》:“以竿掛油衣,勿襞藏”

在古代,高階一點的雨衣不用莎草、蒲葵一類來製作,而是用絹絲製作,外塗油脂,所以被稱為“油衣”,後期塗刷桐油,甚至油漆。油衣避水性極好,與現代雨衣功能十分接近。

油衣起源於何時?據《左傳·哀公二十七年》,當年,陳成子率齊軍途中遇到大雨:“成子衣制,杖戈,立於阪上。”晉人杜預就此條注稱:“制者,雨衣也。”

“笠”,古人使用最廣的遮雨帽

《詩經·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

與現代雨衣不一樣,古人穿的雨衣不帶帽子,故雨天出行還要戴“笠”一類雨帽。清蒲松齡《日用俗字·莊農章》即稱:“蒲笠蓑衣防備雨。

”“笠”又稱“笠帽”,形狀有方圓之分。材料與製作蓑衣差不多,用草編織的叫“草笠”,用蒲葵編的叫“蒲笠”,另外還有“竹笠”、“棕笠”、“藤笠”、“氈笠”等,都因製作材料得名。

油靴,唐代出現的防雨鞋

《酌中志》:“或雨雪之日,油靴則不禁也”

古人雨天出行除了身上披的、頭上戴的,腳上還要有穿的,稱為“油靴”。油靴在隋唐時已出現,宋元時開始流行。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諸行》便提到當年都城臨安街頭有賣油靴的商鋪:

“都下市肆,名家馳譽者……彭家油靴、南瓦宣家臺衣、張家圓子、候潮門顧四笛、大瓦子丘家篳篥之類。”

8樓:細說戲說

蓑衣一般製成上衣與下裙兩塊,穿在身上與頭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中國江南、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廣泛使用,這種雨具穿在身上勞動十分方便。蓑衣於2023年代化纖產品的出現而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是用棕片縫成,棕片不透水也不透風,可當衣穿。它不但可以遮風避雨,也可遮羞掩醜。舊社會裡,極貧人家,十八歲的姑娘沒有褲子穿,也只好用蓑衣來掩醜避體、遮風擋雨了。

有衣穿的人就用它做雨具。蓑衣便是舊社會人們普遍用的雨衣,幹活、行路都離不開它。狩獵時它便是最好的“護身服”。

名稱來由 起源古老,用一種叫“蓑草”編織的像衣服一樣的雨具。蓑衣的名字由此而來。

9樓:蚌肉

別鬧了,古代人有油布傘、有蓑衣,可以用來減少雨水落在身上

10樓:金絲楠木定製

穿蓑衣,你沒有念過,“孤舟蓑笠翁”哇

請問下雨天大家選擇出行時的雨具有哪些?

11樓:匿名使用者

1、如果步行,我會好不猶豫的選擇雨傘,我使用的是511的防風傘,而且傘徑很大,可以站三個人。

2、如果雨下的實在太大,而且需要騎車,雨衣肯定是最好的選擇.

3、說到雨鞋,我已經五六年沒穿過了,夏天出門就一雙涼鞋就能搞定;冬天我有戈爾泰克斯的登山靴,防水效能不比雨鞋差。說到雨鞋的顏色,一個大男人上街穿個紅色的,路人會怎麼看你呢?

12樓:風之舞雨之歌

坐公交車的話當然要拿雨傘了

騎車的話就帶雨衣

至於雨鞋,在城市裡已經不多見了

13樓:四人稱單數

步行也可以穿雨衣服,在專賣店裡有好多合適步行的雨衣。

1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現在路面好走了 所以雨鞋的用量很少了

還有雨披 和雨衣差不多 它主要是騎車穿的

不過現在的雨衣和褲子都又很少能淋溼衣服了都套裝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雨下的若果不是很大,我會選擇林下雨,感覺不錯

16樓:綠野清茶

估計是雨鞋不夠時尚吧,而且現在很多鞋子在雨天穿也不會溼透。

17樓:匿名使用者

通常都是雨傘,不過還有可能帶著一包一次性的雨衣,小巧方便.

18樓:

雨傘,雨鞋捂腳,不舒服

19樓:54笑米米

1雨傘2雨衣

我喜歡打雨傘穿雨鞋,現在也有彩色的啊

20樓:天使的琪

雨具,什麼雨具

只是能避雨的東東對我來說都是雨具

2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的,有紅,綠,藍,黑,紫等等。最好出門戴帽子。

22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雨鞋好看的怕~

你去**看看~

23樓:lizzie湯湯

可以摺疊的雨傘吧,比較方便

古代的傘叫什麼?

24樓:傷懷歲月

對我們來說,下雨時撐開傘擋雨是那麼自然的事,但事實上,傘的發明並不是用於防下雨,它最早是用來遮擋陽光的。

無人知曉究竟是誰最先發明瞭傘,但傘的使用已經非常悠久。很可能最早使用傘的是中國,那是遠在公元前11世紀的事了。

傘在古埃及和巴比倫是被當作遮陽傘使用的,而且還有一樁與使用遮陽傘有關的奇事,即它是榮譽和權力的象徵。在古代的遠東,撐傘只限用於王家貴族。

在歐洲,希臘人最早使用陽傘。傘的普遍使用也是在古希臘。而歐洲第一個用傘來擋雨的是古羅馬人。

在整個中世紀,傘幾乎沒人使用。後來它的再次出現,是在16世紀的義大利,並仍被視為權力和威嚴的象徵。2023年,傘出現在法國,稍後是美國。

在18世紀時期,歐洲大部分地區到處使用傘來擋雨,拿的形式在這段時間沒有很大的變化,儘管它們在重量上變得更輕了。直到20世紀,女用傘才被製造出來,並且花色逐漸繁多了。

400o年前,一個偶然的發現啟發中國人發明了傘。在傾盆大雨中,有個孩子頂著一張荷葉擋雨。可是,凹面向上的荷葉積了不少雨水,漸漸頂不住了。

孩子靈機一動,把荷葉翻過來扣在頭上。一頂凸面朝上的傘形帽出現了。人們發現,傘形的東西有擋雨的作用,於是傘便應運而生。

早期的傘是用樹葉或草編織成的,後來出現了用油紙和竹片做的傘,用絲綢做的傘。20o0年前,又出現了有完整骨架、能開能合的傘。

另一種說法是:魯班發明了傘

古時候一到下雨天人們就不太愛出門,因為那時侯沒有傘,出去要淋溼的,有一天,魯班在路上走,突然下雨了,他只好來到一座亭子裡避雨,這時候,魯班在想:如果能有一種東西能檔住雨,這樣人們上街就不用害怕下雨了,他抬頭一看,看到了亭子的照型,於是心裡就有了一種想法,他回到家用幾條木棍做了個架子,上面頂著油布,這樣世界上第一頂傘就做成了

2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雨傘的國家,傘是漢族勞動人民一個重要的創造。 當時被人們稱之為“簦”。上至皇帝出行的黃色羅傘,下至百姓的避雨工具,可以說傘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受漢族文化影響,亞洲許多國家很早就有使用傘的傳統,而歐洲至16世紀才開始風靡中國傘。

傘是一種提供陰涼環境或遮蔽雨、雪的工具。傘的製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延展性的布料,和其它可用作骨架的材料與纏線。使用時以手將之舉起,雖然傘在最初發明時的主要目的,是用來阻擋陽光,但是現在最常被當作雨天擋雨的雨具。

用來遮蔽陽光的傘又稱作陽傘或遮陽傘,可固定於露臺桌等戶外傢俱,或用在海灘上。傘的其它用途包括裝飾物、柺杖甚至兵器,香港的老字號樑蘇記傘就是可作兵器的傘。

26樓:小蟹

傘是我國首創,據傳是

魯班的妻子云氏發明的。《孔子家語》中說:“孔子之郯,遭程子於途,傾蓋而語。

”這裡的“蓋”就是指“傘”。《史記·五帝紀》記有與傘同類的雨具,可見傘在我國已有四千多年曆史了。最早稱傘為“華蓋”,唐朝李延壽寫的《南史》和《北史》才正式為傘定名。

古時的傘,是達官顯貴的裝飾品和士大夫權勢的象徵物,帝王將相出巡時,長柄扇、“萬民傘”左簇右擁,乘坐的車輿上張著傘,表示“蔭庇百姓”。官位、職務不同,“羅傘”的大小、顏色都嚴格區分,這一慣例一直傳到明朝。

紙傘是漢朝以後出現的,唐朝時傳入日本,16世紀才傳入歐洲。

27樓:遊學吧

古代稱傘為蓋(課文:鼎湖山聽泉)

28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看到過一明間故事:說是魯班與魯妹打賭,看誰有辦法讓人們在雨天也可以一樣遊賞西湖,裡面說只是魯班在西湖上造了十二座亭,而魯妹才是發明傘的人哦。

29樓:色本性

撐花 此答案應該是正確的

皇帝出行時撐的傘叫什麼名字?有什麼故事

30樓:日天日地

皇帝出行時撐的傘叫做黃羅傘。

西晉崔豹《古今注·輿服》“華蓋”條中有這樣的說法:“華蓋,黃帝所作也。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華蓋也。”

《古今注》裡所說的“華蓋”,實際上是一種傘狀的吉祥雲。傘狀的五色祥雲被認為是上蒼顯靈,護佑中華人文始祖黃帝。

正因為這一傳說,後來作天子的封建帝王,出行要乘華蓋車,撐華蓋,類似的“翠蓋”、“芝蓋”、“鳳蓋”、“鶴蓋”、“羅蓋”等,也都是高貴者的專用傘。但到先秦時還未出現“傘”這個字,傘具在當時多稱為“蓋”。

皇帝出行用傘除了吉祥用意和擋風避雨、遮陽防晒,還是皇權的象徵,代表蔭庇天下黎民。

帝王對傘的迷信,與虞舜的傳說有關。《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虞舜是黃帝的八世孫,其父是個瞎子,人稱“瞽叟”。虞舜的母親死後,瞽叟再婚,生了兒子“象”。

瞽叟偏愛象,想燒死虞舜,“舜乃以兩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

虞舜藉助“笠”逃出了火海。。助虞舜逃生的笠應該是一種叫“簦”的雨具。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簦,笠蓋也。”意思是,簦是一種帶手柄的笠,不就是傘麼?

清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就此註解:“笠而有柄如蓋也,即今之雨繖。”段注裡又出現了一個古字“繖”,音讀sǎn。宋代官纂字書《類篇》稱,繖也寫作“傘”,傘即現代“傘”的繁體。

三國時期張飛是什麼,三國時期張飛 字是什麼?

張飛 221 字益德 為翼德 漢族,涿郡 治今河北涿州 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史書記載張飛是貴族,有智有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 魯莽 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 於 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單挑呂布50回合不分勝負,本人覺得他比較厲害的,而且帶兵打...

三國時期的漢中是什麼地方,三國時期的漢中現屬於哪個地區

漢中就是現在的漢中 關中,指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 渭河流域一帶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 大散關 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 後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 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 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

三國時期的地理劃分割槽域是什麼啊,三國時期地圖和各州名稱及分佈如何?

三國 220年 280年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 蜀漢 孫吳三 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166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1 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