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的時代背景是什么,石灰吟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2023-01-29 06:30:55 字數 5026 閱讀 7821

1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朝代:明朝。

于謙(1398——2023年),字廷益,號節庵,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樂年間進士,曾巡按江西,巡撫河南、山西,政績卓著。正統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發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

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挽狂瀾於既倒,在中國歷史上抒寫了壯烈輝煌的一頁。于謙加封少保,總督軍務。英宗獲釋後發動奪門之變復辟,2023年2月,于謙以「謀逆」罪被冤殺於北京,2023年5月,義子於康將於謙遺骸安葬在杭州西湖南面的三臺山麓。

【譯文】

經歷千錘萬鑿而出了深山,

經歷烈火焚燒也如同平常一樣。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

只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間。

【賞析】

本詩選自《忠肅集》,為詩人年青時所作。這是一首詠物詩,但採用象徵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託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前兩句主要寫石灰的燒製暗喻若要做不平凡的人,定要經歷「千錘萬擊」,「烈火焚燒」般的考驗。

後兩句議論是石灰的自白,點明石灰石甘願經受此考驗心態和原因: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為的是要把清白的本色留在人間。本詩運用擬人手法,借物喻人,詠物言志,通過對石灰的讚美,表達了自己要以石灰為榜樣,能經得起任何嚴酷的考驗,做一個無比堅強、正直清白的人。

于謙青年時**的這首詩果真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銘。

《石灰吟》背景資料:正統十四年(1449),蒙古族瓦剌部入侵,發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的時候,任兵部尚書的于謙,完全可以接受其他朝中政要的建議,將明都南遷。可考慮到京城百姓的安危,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挽狂瀾於既倒,在中國歷史上抒寫了壯烈輝煌的一頁。

而《石灰吟》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的,可當英宗獲釋後發動奪門之變復辟後,2023年2月,于謙卻以「謀逆」罪被冤殺於北京。于謙一生為國為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石灰吟》中的石灰不正是于謙的人生寫照嗎,而「吟」既是對於謙的讚美,也是對於謙的悲壯犧牲而感到惋惜。

2樓:短髮丁丁

通過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的四步法,讓大家有條理地快速讀懂《石灰吟》,明白于謙的痛苦與堅持。

于謙的《石灰吟》創作背景是什麼?

3樓:9點說史

創作背景

于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後便寫下了此詩。據說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後的人生追求。

《石灰吟》

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擴充套件資料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

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

加「若等閒」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4樓:苦味精味苦

1、《石灰吟》創作背景

于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後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於是,12歲的于謙寫下的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2、《石灰吟》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3、譯文:

(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採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5樓:匿名使用者

于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後便寫下了此詩。據說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後的人生追求。

《石灰吟》

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擴充套件資料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

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

加「若等閒」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石灰吟的時代背景

6樓:匿名使用者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先看看作者簡介:

詩人朝代:明朝。

于謙(1398——2023年),字廷益,號節庵,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樂年間進士,曾巡按江西,巡撫河南、山西,政績卓著。正統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發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

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挽狂瀾於既倒,在中國歷史上抒寫了壯烈輝煌的一頁。于謙加封少保,總督軍務。英宗獲釋後發動奪門之變復辟,2023年2月,于謙以「謀逆」罪被冤殺於北京,2023年5月,義子於康將於謙遺骸安葬在杭州西湖南面的三臺山麓。

【譯文】

經歷千錘萬鑿而出了深山,

經歷烈火焚燒也如同平常一樣。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

只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間。

【賞析】

本詩選自《忠肅集》,為詩人年青時所作。這是一首詠物詩,但採用象徵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託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前兩句主要寫石灰的燒製暗喻若要做不平凡的人,定要經歷「千錘萬擊」,「烈火焚燒」般的考驗。

後兩句議論是石灰的自白,點明石灰石甘願經受此考驗心態和原因: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為的是要把清白的本色留在人間。本詩運用擬人手法,借物喻人,詠物言志,通過對石灰的讚美,表達了自己要以石灰為榜樣,能經得起任何嚴酷的考驗,做一個無比堅強、正直清白的人。

于謙青年時**的這首詩果真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銘。

《石灰吟》背景資料:正統十四年(1449),蒙古族瓦剌部入侵,發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的時候,任兵部尚書的于謙,完全可以接受其他朝中政要的建議,將明都南遷。可考慮到京城百姓的安危,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挽狂瀾於既倒,在中國歷史上抒寫了壯烈輝煌的一頁。

而《石灰吟》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的,可當英宗獲釋後發動奪門之變復辟後,2023年2月,于謙卻以「謀逆」罪被冤殺於北京。于謙一生為國為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石灰吟》中的石灰不正是于謙的人生寫照嗎,而「吟」既是對於謙的讚美,也是對於謙的悲壯犧牲而感到惋惜。

7樓:海賊王

據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詩中借詠石灰,表現了自己不畏艱難、堅貞不屈,甘為民眾的利益作犧牲的高尚精神。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說明石灰從出世時即經受磨鍊。

次句寫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煅燒,面對嚴酷考驗,卻從容自若,處之淡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鮮明對照,更襯托出石灰的頑強。後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潔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詩中運用了擬人、借喻等手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石灰吟》作者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8樓:小萄陶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專的意願和堅守屬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

加「若等閒」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

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歌頌了什麼精神石灰吟歌頌了石灰的什麼品質

石灰吟作者 于謙 明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託物言志詩,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是一位與岳飛齊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潔 正直的清官。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汙情。經過千萬次錘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平...

《石灰吟》是什么朝帶 作者是誰,《石灰吟》是什麼朝帶 作者是誰

石灰吟明代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託物言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

《石灰吟》的題意是什麼《石灰吟》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意思

石灰吟 以石灰為主題的吟誦 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 明 註釋 吟 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若等閒 好像很平常。清白 指高尚節操。簡析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古詩今譯 經過千萬次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