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何理解儒家君子的憂樂觀

2023-02-03 20:25:36 字數 1422 閱讀 8090

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寫在論語裡的這個句子表現出的憂樂觀,可以說是很多儒家學子遵循的,這種憂百姓之憂、憂國家之憂的思想一直紮根在每一個儒家學子的心裡。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求人們要關切人生、關注民族、關懷國家,不能安於現狀而忘了思慮未來,這樣很容易招致禍端,應該把個人理想和民族未來結合起來,把國家富強作為自己的目標。

儒家的憂樂觀源自苦難的現狀,春秋時期社會動盪且生產力水平低下,各種天災人禍使百姓難以生存。面對痛苦的現狀人們急需找到出路,開始思慮未來。在社會分化出各個階級後,人們又要考慮人生的方向和前途。

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孕育出的儒家思想先天就帶有濃厚的憂患意識,在當時是很能引起共鳴的,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尊崇。因為當時的社會規章制度和禮教遭受破壞,所以儒家思想裡也有崇尚禮制的成分。

到了戰國時期,那時的儒家憂樂觀已經變成了對人生和國家存亡的憂思,孟子在這基礎上發展了儒家思想,他說憂患可以讓人奮鬥進取,而安樂則會招致滅亡。漢朝時期,雖然國家暫時安定,儒家學子依然倡導要居安思危、勤儉戒奢。唐朝時期,魏徵也向李世民進言要有儒家的憂樂觀,這才有了貞觀之治的繁榮景象。

數千年來,中國古代人民尊崇儒家的憂樂觀,是因為它順應了每個朝代的發展需求,這種憂樂觀可以凝聚人心、使人奮發向上。

2樓:匿名使用者

人沒有長遠的考慮,那麼近期一定會有憂慮的,因為沒有長遠的謀劃,未來會有許多不確定性,當下就會產生困擾。

3樓:明月明三潭

指的是沒有長遠的打算,那麼近期的事情就會多有憂慮,可理解為,人一直沒有長遠的考慮,那憂患一定近在眼前。一種因果迴圈

4樓:沐噫

一個人有了追求,有了規劃,他就會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而嚴格要求自己,這樣不僅保證了他能完成這個目標,而且還能在這個過程完善自己的行為,使自己行事順利。

而如果沒有長遠的追求,對自己沒有要求,行事散漫,幹什麼事都不能認真負責,那從現在開始他就要面對別人的責難與刁難。

5樓:素寫劉年

說明人平時要未雨綢繆,目光長遠,不然等到事情來得時候,沒有應對之策。這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意思差不多。

6樓:花青朝陽

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嚴於律己的觀念,不管是遠慮近憂,都要好好的發展自己,不能因為看上去沒有後顧之憂就放鬆自己。

7樓:周虎虎

人活在世界上肯定會有夢想,所以即使不為長遠考慮,那麼也會為身邊最稀鬆平常的事情,包括柴米油鹽所困惑。

8樓:海闊天空

人活著就是製造麻煩,解決問題來的,如果沒事做,沒憂慮,估計離死不遠了

9樓:涅磐擎天

人是運動的生物,就算沒有長遠的計劃,也一定有讓自己範疇的現狀,所以要時時刻刻嚴於律己,自強不息。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什麼意思

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讀音 r n w yu n l b y u j n y u 這句話出自 論語 衛靈公 子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二 所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這就是一種因果迴圈。今日因是他日果,今天不為他日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