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段用農民勞作來顯示夏天旋律的緊張。請問作者是從哪方面寫的

2023-02-07 11:20:29 字數 5018 閱讀 4185

1樓:丶冥王達令

作者從天氣的炎熱、收割麥子和追肥澆水來寫出了夏天旋律的緊張。

2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描寫夏季的景象,表現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表達作者對夏季獨有的鐘情。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總體特點,中間三段具體描述夏季的自然風光和夏季裡農民勞作的景象,最後一段表達作者對夏季的熱愛和讚美。

中間三段是文章的主體。第二段寫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實寫景象——山坡上密密的草,長牆般的黛色林帶,蜂蝶、蟬、火紅的太陽、麥浪、熱風、麥子的香味等,有虛寫景象——爐子上的一鍋水,海灣湧著一艘艘的艦船。實寫景象選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訴諸視覺,又訴諸聽覺(蟬兒長鳴)和訴諸嗅覺(麥子的香味);虛寫景象寫的是幻覺,屬於文學想像。

這些描寫都顯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段寫夏天的色彩。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襯出夏天的金黃色。作者給這裡的金黃色下了個獨特的定義——象徵著收穫已有而希望未盡,承前啟後,生命交替,這顯然是作者的個人感悟。

這樣的描寫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段寫夏季農民勞作的景象。一寫農民勞作辛苦,二寫農民精神緊張。用農民勞作來顯出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

第五段表達作者對夏天的情感態度。作者又以春秋天來作比,並且採用欲揚先抑的寫法,先說春秋之好,夏季則浸在苦澀的汗水裡,歷代文人都讚美春花秋月;然後筆鋒一轉,別出心裁,作者要大聲讚美這個**的夏季。

總之,全文五段各有寫作的重點,像一組畫,從不同方面進行描繪,層次井然,思路清晰。

夏感閱讀答案 1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2中心思想 3短句的妙處

3樓:丁暢和杭璐

1.文章第一段在文中起有什麼作用?

2.第④段中,對棉苗、高粱和玉米、瓜秧的描寫,像一個個情趣盎然的大特寫,其中,“挑”“舉”“匍匐”極為精妙,請你任選一詞加以品味。

3.第⑤段用農民勞作來顯示夏天旋律的緊張。請問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來的?

4.最後一段作者說文人筆下多是“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作者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的夏季”的原因是什麼?

1、總起

2、“舉”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的將高粱,玉米,瓜秧的生長情狀描寫出來,

表現出這些農作物的長勢良好和勃勃生機,並且使句子更加形象

3、農民勞作的場面和農民的勞作情景

4、襯托以夏寫的少,從而突出作者對夏的熱愛、讚美

5、因為夏天正當春華秋實之間,收穫已有而希望未盡,它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

_________具體描寫夏季的自然風光和夏季裡農民勞作的景象-

4樓:許仙

研討與練習

一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天景物?

二找出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幾個比喻句和擬人句,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三認真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句: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著事物的終極。

請你發揮想像,寫幾筆“冬之色”。

讀一讀,寫一寫

黛色靈秀貯滿終極匍匐芊芊細草輕飛曼舞春華秋實春花秋月閒情逸致春日融融,秋波澹澹

夏感課文研討

一、整體感知

本文描寫夏季的景象,表現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表達作者對夏季獨有的鐘情。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總體特點,中間三段具體描述夏季的自然風光和夏季裡農民勞作的景象,最後一段表達作者對夏季的熱愛和讚美。

中間三段是文章的主體。第二段寫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實寫景象——山坡上密密的草,長牆般的黛色林帶,蜂蝶、蟬、火紅的太陽、麥浪、熱風、麥子的香味等,有虛寫景象——爐子上的一鍋水,海灣湧著一艘艘的艦船。實寫景象選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訴諸視覺,又訴諸聽覺(蟬兒長鳴)和訴諸嗅覺(麥子的香味);虛寫景象寫的是幻覺,屬於文學想像。

這些描寫都顯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段寫夏天的色彩。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襯出夏天的金黃色。作者給這裡的金黃色下了個獨特的定義——象徵著收穫已有而希望未盡,承前啟後,生命交替,這顯然是作者的個人感悟。

這樣的描寫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段寫夏季農民勞作的景象。一寫農民勞作辛苦,二寫農民精神緊張。用農民勞作來顯出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

第五段表達作者對夏天的情感態度。作者又以春秋天來作比,並且採用欲揚先抑的寫法,先說春秋之好,夏季則浸在苦澀的汗水裡,歷代文人都讚美春花秋月;然後筆鋒一轉,別出心裁,作者要大聲讚美這個**的夏季。

總之,全文五段各有寫作的重點,像一組畫,從不同方面進行描繪,層次井然,思路清晰。

二、問題研究

1.文章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麼作用?

首段僅一句,是全文內容和情調的總概括,“旋律”前的三個修飾詞“緊張、熱烈、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點,又對下文起著提領作用。由於是獨句,顯得更加突出而重要。末段既總結上文,又順承上文的寫景進到這裡的抒情。

對比而言,前四段都偏重寫景,此段偏重抒情,景寫足了,情自然生出,寫景和抒情組合融洽,成為有機整體。

2.文章以“夏”這題,為什麼只寫自然之夏和農人之夏?

夏季之來,暑氣炎熱無所不在。繁華都市何曾不有炎炎夏季?但作者寫作的視野只在鄉野,一看鄉野外景,二看鄉野農人。

或許是作者以為鄉野景象更有季節特徵,以為農人的夏季勞作更為緊張、繁忙。

3.文章語言有什麼特點?

樑衡散文以思想性、議論性見長,其散文語言多敘述和議論,但本文有點特別,以描寫居多。許多描寫細緻生動,富有韻致,如第二段描寫鄉野景物,訴諸人的各種感官,以形象性見長。如“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有動作,有形象,還有節奏感;“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而夏呢,總是在苦澀的汗水裡“,非常簡樸,又形象生動。

再有,本文語言富有書卷氣,常常是文白相間,顯出語言之美。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著事物的終極”,“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語句具有對稱性、旋律感,近似於文言,顯得雅緻。

還有,本文語言不經意間顯出剛性氣質。樑衡散文的語言都有男性化風格,不顯造作,風格氣質自然表現出來。如第二段在描寫鄉野的幾處景物之後,寫道: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由具體描寫進到概括性描述,伴隨著寫景視野的逐漸開闊,語言中的大氣也張露出來,“磅礴”“滾動”“升騰”等詞用在這裡都顯出大氣,“夏天到了”,四字單獨成句,斬截,響亮。文章末尾說“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的夏季”,情感態度明朗,語調高亢,也顯出梁氏散文語言的男性化風格。

練習說明

一、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天景物?

此題意在訓練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要學會歸類,避免舉例的雜亂。

1.鄉野的景物。2.農民的勞動生活。3.夏天的旋律。4.夏天的色彩。5.古人對季節的描寫。

二、找出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幾個比喻句和擬人句,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鞏固前面所學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裡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習見的“長牆”喻“綠煙”,更加直觀。

“像海浪湧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再看擬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是作者的想像,生動形象。

“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後的衝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裡用人的跑步衝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三、認真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句: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著事物的終極。

請你發揮想像,寫幾筆“冬之色”。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又學以致用,訓練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對這個學段的學生來說,或許仿句難了點,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這兩個描寫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強,又生動形象。它們句式相同,字數也差不多,語句錯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豐富多樣,如: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雲,孕育著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教學建議

一、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

課文寫夏,不是抽象地概述,而是具體生動地描寫給人以深刻印象。所以應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以進入課文情境中。每個學生對“夏天”“夏季景物”都有自己的感受,應把這種感受遷移到課文中來,讓文中景物、情境在學生的心中“活”起來。

二、感情飽滿地大聲朗讀課文。

朗讀本文要大聲,要有“磅礴之勢”,傾吐“升騰”之氣,表達出“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的夏季”的情調、語調,讀出樑衡散文語言的剛性氣質、男性風格。

三、引導學生吟誦描寫夏季的古詩詞。

作者說歷代文人極少寫夏季,事實上還是有一些的。學生在小學學過唐代李紳《憫農二首》,其中“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就是描寫農民夏天勞作情景的。

補充提問:

1.細讀這樣的優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句式有什麼特點?你能發揮想像再仿寫一兩句嗎?

2.“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湧著一艘艘的艦船。”認真讀這句子,究竟什麼像艦船?(是汽車)

3.“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應該怎樣朗讀?(逐漸升調)

4.“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隱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憫農)

5.課文寫夏季鄉野白天的景象,想像著寫幾夏季筆鄉野夜晚的景象。

6.如果你來寫城市之夏,你將選取哪些景物?準備寫出景物的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