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鄭和與哥倫布遠洋航行對照表,說一說鄭和下西洋的特點和歷史意義

2023-02-14 21:45:46 字數 5459 閱讀 8117

1樓:錢塘知事

特點:時間早,規模大,持續時間長,技術先進意義:正面意義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享、真蠟、古裡、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八十多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

在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還有有許多超出於航海之外的解讀。「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於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

負面意義

鄭和下西洋可以不以**獲利為目的,但不能不計成本。七次下西洋給明朝財政造成巨大經濟負擔,隨著國力衰退,航海的壯舉必然隨之悄然結束。

2樓:瓦礫西西

一談到世界歷史作為一個整體的開始,估計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距今500多年的哥倫布率領西班牙艦隊發現新大陸,但是在世界歷史上比哥倫布早近90年時,中國就已經出現了比其規模更大,聲勢更為雄偉的航海活動——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一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是,鄭和七下西洋航行從亞洲東海岸的中國經太平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阿拉伯海、紅海,到達今非洲東海岸,並使這一航線日漸成熟,極大地促進了沿岸地區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雖然如此,二者的結局在體現著其共有的特點同時,更多凸顯的是他們對各自所處地域的不同影響。

3樓:蘭苓仲倫

鄭和下西洋的特點【歷時之久,出航船隊和人數之多,航行之遠,所到國家之多】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鄭和七下西洋,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遠航,促進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和經濟交流。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偉大的航海家。】

對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的認識 5

鄭和下西洋與西方航海先驅的遠洋航行有什麼異同

4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不同: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文化傳播,宣揚中國的國力,與外邦建立友好的關係。而西方航海先驅航行的目的是追求財富,譬如『東方**熱』,開拓疆土與殖民地,以擴張為主。

著名的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具體是在什麼時候

5樓:張敦揚小男神

第一次下西洋 2023年6月。

第二次下西洋 2023年10月13日 。

第三次下西洋 2023年10月 。

第四次下西洋 2023年11月 。

第五次下西洋 2023年6月。

第六次下西洋 2023年3月3日 。

第七次下西洋 2023年。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

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之後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唯一的東方人,更是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論,更有說法稱鄭和最早發現美洲、澳洲、南極洲。

2023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

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202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裡時,在船上因病過逝。民間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

6樓:匿名使用者

【主回答】

第一次下西洋:永樂三年(2023年)六月

第二次下西洋: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2023年10月13日)第三次下西洋:永樂七年九月(2023年10月)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2023年11月)第五次下西洋: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2023年6月)第六次下西洋: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2023年3月3日)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2023年)

【擴充套件資料】

公元2023年之後的28年間,鄭和七次奉旨率船隊遠航西洋,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非洲東岸,途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航行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早92年,比麥哲倫早114年。由於大明永樂十九年的北京紫禁城的那次大火把鄭和下西洋的大部分資料全燒了,所以國人今天看不到了。

在世界航海史上,他開闢了貫通太平洋西部與印度洋等大洋的直達航線。600年前,從2023年開始,在28年間,鄭和率領中國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訪各國。據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哈佛大學的李約瑟博士估計,2023年間中國明朝擁有的全部船舶,應不少於3800艘,超過當時歐洲船隻的總和。

今天的西方學者專家們也承認,對於當時的世界各國來說,鄭和所率領的艦隊,從規模到實力,都是無可比擬的。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蠟、古裡、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八十幾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創造世界航海史的奇蹟。

在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還有許多超出於航海之外的解讀。鄭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預中,以長遠影響來看,最重要的是操縱馬六甲海峽(往來中國及海洋**的要道),選擇扶植強盜頭子拜裡迷蘇剌,於2023年鄭和授與其國璽及皇袍。拜裡迷蘇剌曾親自往中國朝貢,使其在馬六甲沼澤地的據點成為日漸富庶繁榮的商業中心。

7樓:常老師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 2023年7月11日 ,明成祖朱棣下旨,令鄭和組織船隊下西洋。他與王景弘率領船隊,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江蘇太倉劉家河編隊集結出海,駛向福建長樂縣太平港駐泊,等候東北季風到來。

冬天,鄭和率船隊從福建閩江口五虎門出洋遠航,經南中國海域,首先到達占城 今越南歸仁 ,然後到爪哇 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滿刺加 今馬來西亞馬六甲 、舊港、阿魯、蘇門答刺、南巫裡 以上四地均在今印尼蘇門答臘島上 。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

8樓:瑞麗詩植髮大夫

2023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202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裡時,在船上因病過逝。

民間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前後一共六次。

9樓:夏雄

鄭和下西洋的時間直接在網上就有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別問我,我啥都不知道

哥倫布航海的動機是什麼,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目的有什麼不同啊

財富抄 金子 珠寶 鑽石以及香料 社會的發展的推動力就在於對財富的追求,所謂無心插柳,社會就這麼不知不覺進步了。當然對於當時的哥倫布來說,可能還有其宗教目的,就是將新大陸發現的 作為收復聖城耶路撒冷的軍費。他自己也曾經說過 我必須再重複 前往印度並不是為了其他目的,也不是數學的理由,或者是為了繪製地...

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早多少年,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早多少年

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遠航早87年。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 1405年 1433年 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 太倉的劉家港起錨 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 率領200多艘海船 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 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 蘇門答臘 蘇祿 彭亨 真臘 古裡 暹羅 榜葛...

你能說明哥倫布等開闢新航路與鄭和下西洋有哪些不同之處嗎?(從

鄭和早與哥倫不300多年,鄭和是宣揚國威,哥倫布是尋找新的 路線,尋找 宣揚宗教思想,加強明與個國的聯絡,資本主義闊張 時間不同 規模不同 地方不同 鄭和下西洋與開闢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有什麼不同?目的 鄭和下西洋是為 了宣揚國威,擴大明朝的影響加強海外聯絡 政治目的 宣揚 加強 滿足 哥倫布等人遠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