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父母死後服三年之喪,是真的穿孝服三年嗎?

2023-02-21 02:10:22 字數 1091 閱讀 3459

1樓:嫋嫋帶你讀書

中國自古以來就被稱為「禮儀之邦」,是非常注重禮節的,而且古代中國還是一個非常注重生死的國度,在這裡人們視死如生,所以葬禮一般都舉行得比較隆重。可能很多人好奇關於「父母親去世是不是真的要守孝三年」?下面我們就來一一分析以下吧!

「守孝三年」是起源於什麼地方?

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還沒有被搞清楚,很多人認為是上古堯舜禹時期,但還有人認為是周公旦或者是孔子開創的。史書最早記載其變化是在漢文帝時期,當時盛行厚葬重服之風,葬禮十分隆重且服喪很長時間。文帝一度想要抑制這種風氣,要求**一切從簡,喪事結束三天之後就去除喪服,不要因此影響**的日常生活。

但這個措施與百姓的意願明顯違背,所以並沒有推行。

「守孝三年」真的要三年嗎?

這裡的三年之喪,並不是表面意思,說持續穿自己該穿的喪服三年,而是逐漸變化的。以一般士人來說,去世三月之後進行安葬。埋葬當天之後,行虞祭之禮。

次日後行卒哭之禮,以吉祭代替喪祭祀,此時,服喪者的喪服就開始減輕了 逐步恢復正常的衣服,以提醒服喪者不要過於悲痛,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情。等過了一週年,就可以基本恢復正常的衣服,只要有點提示的裝飾就行了。等到三年之喪滿之後,就可以完全恢復正常的生活。

雖然「守孝三年」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穿孝服三年,只是在生活上應當注意一些,但是很多人卻連這些也都是完不成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提出這些,無非就是想要加強統治階級的統治。人死如燈滅,個人覺得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活著的人都是大於死了的人的,我們不應該為死人而壓迫自己。

2樓:阿樂秋季雨

也不是說一定要穿孝服三年,但是每天穿的衣服必須得特別的素淨,而且這三年也不能娶妻或者是嫁人。

3樓:行樂先生

不是的,只是在三年之內會穿一些比較素色的衣服,或者利用一些裝飾進行提醒,證明著自己在服喪。

4樓:王祿

不是的。他們也是會穿一些其他的衣服的,可是得遵守一些規條三年,這只是一個誇張的說法。

5樓:秋風體育

並不是真的穿孝服三年,剛開始需要穿孝服,後來就不需要穿了。

中國古代三大著名的青銅鼎中國古代四大名鼎

中國古代三大著名的青銅鼎分別是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毛公鼎。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屬於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釐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藏於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 約公元前16世紀至...

中國古代最早規定準五服以制罪的法典是

五服是中國古代喪禮中為死去的親屬服喪的五種喪服,根據己身與死者的關係由親至疏依次為斬衰 齊衰 大功 小功 緦麻。準五服以制罪就是根據五服所表明的親疏尊卑關係來確定行為人的不同法律責任。西晉的 泰始律 首次在國家的基本法典中明確了 峻禮教之防,準五服以制罪 的原則。詳見 西晉定律第一次把 五服 制度納...

中國古代紀年的方法提出三種方法,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哪三種

1 年號紀年 我國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紀年,如周宣王元年 公元前827年 等等。漢武帝劉徹開始用年號紀年,即位那年稱建元元年 公元前140年 順次為建元二年 建元三年等,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歷史上使用過的年號,約有八百多個。古醫書有不少是用這種方法來紀年的,如宋 劉昉 幼幼新書 李庚序題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