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紀年的方法提出三種方法,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哪三種

2021-08-16 07:14:18 字數 3478 閱讀 2207

1樓:9點說史

1、年號紀年

我國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紀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漢武帝劉徹開始用年號紀年,即位那年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順次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

歷史上使用過的年號,約有八百多個。古醫書有不少是用這種方法來紀年的,如宋·劉昉《幼幼新書》李庚序題作「紹興二十年九月幾望」。紹興是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

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紀年明確,可以直接表明具體的年份。

2、干支紀年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年的方法。其特點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遠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不可能出現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迴圈,周而復始。

3、生肖紀年

十二生肖之說起於東漢,漢前未見記載。生肖可以用來推算一個人的年齡、出生的年份,歷史上也使用過生肖紀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兒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號,鼠兒年即甲子,為公元2023年)的記載。

擴充套件資料

以朔望月為單位的歷法是陰曆,以太陽年為單位的歷法是陽曆,中國古代的歷法不是純陰曆,而是陰陽合曆。平年12個月,有6個大月30天和6個小月29天。有大小月之分,是因為月相的變化在29-30天之間(精確數值是29.

53天)。

每年12個月一共354天,但這個數還不夠1個太陽年。地球繞太陽一週的實際時間是365.2422日,比陰曆12個月的總和還多出11天多。

所以陰曆每過3年就和實際太陽年相差1個月的時間,所以每3年就要加1個月,稱為閏月。這樣是為了使歷年的平均時間約等於1個太陽年,並且和自然季節大致符合。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主要採用天干地支紀年法,一直延續到現在,是用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晨、巳、午、未、申、酉、戌、亥組成。

六十年一輪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六十年一甲子。古時很多重大的事件是由天干地支紀錄的,比如黃巾起義是在甲子年,清末的戊戌變法等等。這種紀年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今年就是丙戌年。

還有一種是年號紀年法,是用皇帝繼位後所頒佈的年號來紀年,比如康熙41年、建安25年等等。年號是由漢武帝始創的,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是「建元」。年號一般是新皇繼位或有重大事件時更換。

到了明清一半每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除明英宗因兩次登基使用兩個一位),所以我們習慣使用年號稱呼皇帝,例如崇禎皇帝、乾隆大帝等等。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簡單。

1、干支紀年。如甲子年,甲午年等。

2、年號紀年。如貞觀二年。乾隆二十五年等。

3、帝王紀年。漢武帝以前是沒有年號的。只能用干支紀年或者說帝王紀年。如秦始皇八年。漢高祖三年。周武王十二年等。

4、黃帝紀年,是原始社會時期的傳說中的紀年。黃帝二十七年等。

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哪三種?

4樓:

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比較複雜,現擇其要,依次介紹年號紀年、星歲紀年、干支紀年、生肖紀年。

(1) 年號紀年

我國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紀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漢武帝劉徹開始用年號紀年,即位那年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順次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歷史上使用過的年號,約有八百多個。

古醫書有不少是用這種方法來紀年的,如宋•劉昉《幼幼新書》李庚序題作「紹興二十年九月幾望」。紹興是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紀年明確,可以直接表明具體的年份。

(2) 干支紀年

干支紀年是我國古代最基本的紀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記載見於《淮南子•天文訓》,但西漢時這種方式還不通行。自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開始干支正式用於紀年。

干支紀年在中醫古籍中有廣泛的應用。如清•柯琴《傷寒論注•自序》題作「時己酉初夏也」,據柯琴的生活年代,可查得「己酉」當為公元2023年。當然,更常見的是皇帝年號加上當年干支的合記方法,如明•陳實功《外科正宗•自序》題作「萬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金•段成己《肘後備急方•序》題作「至元丙子季秋」等,都是年號與干支並用。

還有再加上年次的,如唐•王冰《黃帝內經素問注•序》題作「時大唐寶應元年歲次壬寅」,元•危亦林《世醫得效方•自序》題作「至元三年歲丁丑七月既望」等即是。兩法並用紀年的長處是不易錯亂。

(3) 星歲紀年

戰國時代,天文占星家根據天象紀年,有所謂星歲紀年法。星指歲星(即「木星」),歲指太歲(古代天文占星家設想出的假歲星,又叫歲陰、太陰)。故有歲星紀年法和太歲紀年法。

宋•夏竦《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序》題作「時天聖四年歲次析木秋八月丙申」,「析木」就是用歲星紀年。金•張從正《儒門事親》「頤齋引曰」題作「歲在單閼陽月晦日」,「單閼」就是用太歲紀年。

(4) 生肖紀年

十二生肖之說起於東漢,漢前未見記載。生肖可以用來推算一個人的年齡、出生的年份,歷史上也使用過生肖紀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兒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號,鼠兒年即甲子,為公元2023年)的記載。

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哪三種

5樓:du知道君

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比較複雜,現擇其要,依次介紹年號紀年、星歲紀年、干支紀年、生肖紀年。

(1) 年號紀年

我國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紀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漢武帝劉徹開始用年號紀年,即位那年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順次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歷史上使用過的年號,約有八百多個。

古醫書有不少是用這種方法來紀年的,如宋•劉昉《幼幼新書》李庚序題作「紹興二十年九月幾望」。紹興是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紀年明確,可以直接表明具體的年份。

(2) 干支紀年

干支紀年是我國古代最基本的紀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記載見於《淮南子•天文訓》,但西漢時這種方式還不通行。自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開始干支正式用於紀年。

干支紀年在中醫古籍中有廣泛的應用。如清•柯琴《傷寒論注•自序》題作「時己酉初夏也」,據柯琴的生活年代,可查得「己酉」當為公元2023年。當然,更常見的是皇帝年號加上當年干支的合記方法,如明•陳實功《外科正宗•自序》題作「萬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金•段成己《肘後備急方•序》題作「至元丙子季秋」等,都是年號與干支並用。

還有再加上年次的,如唐•王冰《黃帝內經素問注•序》題作「時大唐寶應元年歲次壬寅」,元•危亦林《世醫得效方•自序》題作「至元三年歲丁丑七月既望」等即是。兩法並用紀年的長處是不易錯亂。

(3) 星歲紀年

戰國時代,天文占星家根據天象紀年,有所謂星歲紀年法。星指歲星(即「木星」),歲指太歲(古代天文占星家設想出的假歲星,又叫歲陰、太陰)。故有歲星紀年法和太歲紀年法。

宋•夏竦《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序》題作「時天聖四年歲次析木秋八月丙申」,「析木」就是用歲星紀年。金•張從正《儒門事親》「頤齋引曰」題作「歲在單閼陽月晦日」,「單閼」就是用太歲紀年。

(4) 生肖紀年

十二生肖之說起於東漢,漢前未見記載。生肖可以用來推算一個人的年齡、出生的年份,歷史上也使用過生肖紀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兒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號,鼠兒年即甲子,為公元2023年)的記載。

人工降雨的三種方法

sorry 水 是必備的條件。有用鹽粉等物質作凝結核的例項。如上海等。我先前找的是一箇中學生的選擇題,那上面是水。其實降雨的方法有很多,不能拘泥那幾種。像現在的北京奧運,運用了多種新的方法去試驗。有興趣可以查查。希望可以幫到你 有雨必先有云,但是有云不一定有雨。自然界過冷雲降雨 或雪 是由於雲中除小...

每個國家古代的計數方法,中國古代計數方法 數字都是什麼樣的?

1 中國計數法。中國人在計數時,常常用筆畫 正 字,一個 正 字有五畫,代表5,兩個 正 字就是10,以此類推。這個計數方法簡便易懂,很受中國人歡迎,據說這種方法最初是戲院司事們記 水牌賬 用的。清末民初,戲園 俗稱茶園 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娛樂場所,每天戲園裡要迎來很多觀眾。可是那時候還沒有門票...

中國古代戰車一製作方法,古代戰車的製作方法

商周時期戰車的形制,在 考工記 中有較詳細的記述。193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車馬坑中,首次出土一輛商朝戰車。坑中南端並排著器具 馬骨,車內外分佈著3套兵器。從出土於商 西周 春秋和戰國時期古墓中的戰車可以看出,商周時期戰車的形制基本相同,均為 獨轅 輈 兩輪,長轂 橫寬豎短的長方形車廂 輿 車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