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這個習俗是為了紀念誰?

2023-06-23 20:40:15 字數 3491 閱讀 4435

1樓:明妙之

端午節吃粽子,絕大多數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但在江浙一帶,也有吃粽子紀念伍子胥一說,聞名全國的嘉興粽子就與伍子胥有關。

2樓:網友

吃粽子源於春秋戰國,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逐漸流傳下來。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

3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演變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用文學中的《離騷》襯托《史記》在史學中的地位,而這個《離騷》的作者就是屈原,戰國末期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他出身於楚宗室貴族,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志,志向遠大。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秦。

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2023年是屈原逝世2230週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

4樓:索子欣左瓊

每年的bai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du,這天人們zhi必備的食物是粽子。端午dao

節的專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屬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後來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號有花木蘭跟秦良玉在世之稱。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蹟。

5樓:蘇瑾年

屈原。端午節,bai又稱端陽節du、重zhi午節、龍dao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專是屬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起源於中國古代,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加入紀念多位中國歷史人物的內容。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

2023年5月,***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23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2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

6樓:鳴鳶呀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有什麼意義:

端午節對於父母來說是與兒女們的團聚;對史學家來說是飲食文化歷史演變程序;對於文學家來說是詩人節裡《離騷》、《九歌》的不朽文學鉅著;對於國家來是人民對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於吃貨們來說那是粽子節的粽子、鹹鴨蛋和雄黃酒的美味想念以及對端午節飲食文化的敬畏。端午節又稱粽子節、詩人節、龍舟節、端午、五月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充分體現了端午節的活動、歷史文化的內涵。

粽子的起源:

粽子並不是為了紀念屈原才有的,卻是因為紀念屈原而流傳下來的。歷史上,粽子又稱筒粽、角黍、食筒、飯筒、裹蒸等等。

粽子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按晉代周處的《風土記》所說,粽子之義「蓋取陰陽尚相裹未分散時之象也」,「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進筒粽,一名角黍,一名粽」。這就是史籍上端午最早的記載。後來則傳說是為紀念屈原才食粽子。

據《續齊諧記》所載: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簡貯米,投水以祭之。

漢建武中,長沙區曲忽見一士人自雲三閭大夫,謂曲日:「聞君當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

此二物蛟龍所憚。」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並帶楝葉五絲花,遺風也。

正是由於這個傳說反映了人們對楚國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崇敬,從古至今,不僅中國人過端午節要吃粽子,影響所及,我們的鄰邦朝鮮、韓國、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國亦時興在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你知道這個習俗的的由來麼?

7樓:樓燦霜

端午節吃粽子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的傳說故事。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一:紀念屈原。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

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粽子。端午節吃粽子傳說二:「九子粽」的傳說。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九子粽:

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故「九子粽」。

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讚美九子粽的詩篇:「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覆松。」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我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

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

也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端午吃粽子的歷史發展。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

端午節最早是為了紀念誰,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哪幾為名人

大部分說是屈原。也有人說是伍子胥 戰國時楚國的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紀念我,因為我端午生日 真正的是伍子胥,端是平反,五是伍的諧音,屈原投江了,為了不讓魚吃屈原,就包粽子扔到江裡。後來就自己吃了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哪幾為名人?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神話 續齊諧記 及宗檁的 荊楚歲時記 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

端午節是紀念哪一位詩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哪幾為名人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 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 的禁忌。南朝蕭樑時期宗懍所著的 荊楚歲時記 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 風物故事...

端午節吃粽子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端午節吃粽子注意事項 端午吃粽子有什麼禁忌

一 粽子在未熟時不能吃 看著可口的粽子就在眼皮底下,嫋嫋青煙,粽葉飄香,讓人忍不住想趁熱吃一把,殊不知,粽子是要在小火慢慢熬了之後才能真正的熟,而不熟的粽子不僅味道不佳,且極難消化,對人的胃產生極大的負荷作用 二 吃粽子時不能太快或太多 每年都有一些因為吃粽子太快或太多而發生消化不良甚至有類似窒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