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解釋為什麼會有人相信星座?他們想得到什麼?

2023-08-31 20:42:44 字數 3804 閱讀 3114

1樓:eva愛胡歌

我到一中學給初中生上心理健康課的時候,利用課間一兩分鐘曾給他們提了一下,星座為什麼能讓大部分人相信,當時只是粗略得說星座利用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理,我們稱之為僅供娛樂的“江湖心理學”,沒有詳細講解有點小遺憾,其實呢,我們不是去推翻這個東西,只是針對他們特定年齡段的一些迷戀星座現象做出揭示,學會理性對待崇尚科學。

從心理學角度解釋

星座中那些描述人的性格用詞,其實都是可以互用在不同的人身上的,而且不具代表性,比如說某一個星座的人執著,難道在其他星座的人身上就不會體現執著嗎?還有的星座說,別人不容易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這不是廢話嗎?我學心理學這麼久不也是不知道別人心裡在想什麼嗎?

難道其他星座的人就能看穿人心?

這個說法是適用於所有人的,某種程度上你會容易先入為主對號入座,當你確定你是哪個星座之後,你就會自覺把自己與其聯絡起來,把那些描述性的詞句套用在自己身上,如果有一項與你相符,你就認定這個星座是有道理的,自然願意相信它,它說什麼你都覺得對了。

還有一個就是從眾的心理在作祟,因為你身邊的朋友都在談論星座的話題,如果你不參與就會顯得格格不入,為了融入一個小團體中,從眾是最快的方法,人們願意接納與他們有相同點的人。所以,本來不相信星座的你,也不得不把它當成一個交往的手段。事實上,和某些女生聊星座,確實能增進彼此的關係,或許是它很有趣吧。

在星座中得到什麼

我想,大家還把星座還和運氣聯絡起來,每天出門前就得檢視一下今天自己這個星座的運氣,與哪個星座相符,又要提防哪個星座,今天哪個顏色才是幸運色等一堆自我暗示,人們把自己交給星座,很大程度上是不夠自信的,人們搞這麼多的星座衍生物,應該是為了豐富一下生活吧,也許也是為了自我安慰,更有的是為了擇偶。最後嘮叨一句,星座可以供你娛樂,但是,你要理性對待。

2樓:小白講房

這個星座的話,對於我,我覺的就是比較好的,也會相信。也曾試著去分析過自己,覺得,並不是說期望從中得到什麼,而是隻是一種信仰而已。

為什麼那麼多的人會相信星座?

3樓:緱通

星座在心理學上來說是因為“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即使內容空洞。簡單來說就是很容易帶入自己。

“越相信星座,就會越像星座”

實驗發現,如果調查物件很清楚星座對性格有何影響,他們的人格問卷結果跟占星學傳說的吻合程度就會非常接近。

當我們在看星座的解讀時,其實是在“尋找認同”大部分對星座的解讀都是比較籠統的,對各種星座的性格描述其實都是人的共性,但是當我們每個人去“二次解讀”的時候,會自動忽略那些不準確的,吸收那些我們認可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某文案中經常會有“xx座,狗都不談”如果正好前任是這個星座,就會有強烈的認同感。

但看了一圈就會發現十二星座沒有一個可以談的但我們並不能說星座的解讀就沒有價值,或者說完全不正確的。人是需要認同的,尤其當我們遇到一些沒法用理性去解釋的東西我們需要在其他地方找到相對合理的解釋,找到認同感。

所以當我們在研究星座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尋找我們性格/事業/戀愛裡我們自身所認同的那部分的解釋。並且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更多的是要真誠,不要因為過度相信網上對於這個星座的描述,而就不知道怎樣與人溝通了,處處想著他是什麼樣的人?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我要不要冷他一段時間?

我要不要放下原則去哄哄她?這其實都不是本我所產生的最初始的動機,我們還是要結合實際情況來看,要不然不就很容易適得其反了。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星座和宗教信仰是一致的,“當你選擇相信的時候,他就是答案”。

4樓:高

在這個每天都充滿著各種壓力的城市之中,星座似乎和我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財運工作運,看起來什麼都能**。在這種將信將疑的態度之下,似乎人人都知道一些星座知識。因為星座真的太適合社交了,無論你們之間熟不熟悉、關係好不好,星座給你們提供了一個討論物件,既不干涉私人生活,又可以迅速找到共同語言。

有時,辦公室還形成了一個基於星座文化的社交圈子,它就像辦公室的抽菸室一樣,如果你不吸菸,就進不到那個圈子,也就聽不到公司上下的小道訊息。

當你相信一件事情,必然是自己親身經歷了,星座多是因為它曾經給你的提示和**被應驗了,慢慢地成為一種權威發布,到最後它開始反過來成為了一種影響人們心理的權威暗示和**。為什麼星座看起來準確,那是它符合了人身上的普通共性和差異性。而且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有避免發生壞事的心理,那麼如果它說對了,人們會更喜歡相信它,牢記它,就算它**的不好,或者不準確,人們也不太會計較和放在心上。

青少年追捧星座還有一個深層原因,除了追逐流行之外,就是星座這種神秘主義文化它提供了一個與主流意識形態相對立的立場,使原本就追求“另類、新奇”的青少年選擇了這種文化來解讀自己和他人。對於星座這種大眾文化,順其自然就好,愛好的人不妨學*研究一下,不喜歡的人也沒必要干預和反對,從文化角度來說,它也可以是一種讓人重新自我建構的方式。所以,對星座文化的追捧。

由此可見,星座究竟能不能信,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當然,也有比較謹慎保守的觀點認為,雖然星座理論有不靠譜的一面,但我們不妨在心底給它保留一份敬畏。

5樓:月亮睡著了

前言

記得讀書時,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會高興地說自己是什麼星座的,交朋友也是如此,彼此還會交流星座學習心得,不論男生女生都知道自己的星座是什麼。後來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們還會在網上的星座分析中,找到自己與暗戀的那個她/他的契合處,為自己找到愛戀的介面。接下來我將從,跟風心理、暗示心理、寄託心理,三點分析,為什麼有很多人會相信星座。

一、跟風,當時星座風靡一時

相信這兩個字就非常微妙,而且值得**了。相信是有很多人相信,可相信的深淺大多是不一樣的。至少我們可以確信很少有人會把星座當作信仰去信任吧?

星座這個概念在一段時間是非常風靡的。而這其中相信它,推崇它的人一定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跟風相信的。看見別人說相信,然後自己口中也會說,“嗯,我也很相信”。

其實只是未來隨大流、隨波逐流,或者說跟上潮流的一種說法。這也是,在跟風的推動下,星座確實有了一大批信任者。

二、暗示,看描述時自然而然地將自己代入,會自動的找到契合的點

星座的描述是非常的模稜兩可的,想要去契合的人就一定能契合的上。外國就做了一個實驗:詢問實驗者的星座,並告訴他們,他們看到的文字都是關於他們星座的描述,最後詢問他們契合度高不高。

而實際上,那些星座描述都是打亂了的,並沒有和實驗者星座一一契合。但是實驗者帶著這是自己星座的資訊去看這些文字描述,有相當一部分人說描述比較契合。這也反映了這些星座描述其實並不是針對某一星座的,它對於每一種人都可以說得上是契合,只要你相信,那他就是你的星座。

但是那些相信的人並不知道,所以會天真單純的信任。

三、寄託,為自己找到藉口和理由

在人際交往中總是有讚揚和貶低,被誇讚的人可以說這其實只是自己星座的特點,然後藉由這個理由誇讚對方(每個星座描述都是有優缺點的)。被貶低時,有的人就會偷偷看星座描述,讓自己不用傷心,自己也是有優點的。甜甜戀愛的主人公,也可能說星座契合,也算新增佳話。

甚至於,有人會因為星座契合在戀愛中委屈自己,用星座理論藉以開脫,說服自己只是時機未到,因為星座契合還是會有轉機的。

結語

其實星座靈不靈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想要相信,總能催眠自己;不想相信也能有無數個理由推翻契合。正是星座被人用來跟風、暗示、寄託,才會有那麼多說著相信它的人,都只是因為一切皆有源頭。

從心理學角度談愛情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什麼是愛情

唯有在戀愛中,人的二個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時得滿足 一是無條件被人接納,二是在所愛的人心中居首 位,特別心裡愈空虛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賴對方來支撐你脆弱的自我價值感。不知不覺地,期望對 方能隨時隨地無條件接納你 隨時隨地把你擺在第一位 心理愈沒有安全感的人,日後對伴侶的要求愈是 加倍 過去受的傷,...

從化學的角度解釋什麼是愛情,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什麼是愛情

愛?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化學反應,男女第一次渴望著對方的時候,性荷爾蒙分泌出睪酮和雌激素,這種渴望持續下去,到了陷入愛情階段。就會分泌多巴胺和血清胺,血清胺是在愛情中最重要的物質,能讓人一時處於近瘋狂狀態。到了下一段,男女會持續雙方的關係並希望得到更密切的結合,就會發展到 或者是結婚。這時就會分泌催產...

幾個過去的夢,請從心理學角度解釋

弗洛伊德說,夢都是人的無意識 一定反映了你某階段的思想 以下是我的聯想 1 你有理想,卻沒有志同道合者 或太少 對未來你不太樂觀,個人力量弱小 後面也是舞臺 你有不止一條路好走 2 你有來自父母的壓力 可能是學習 隔代親 外婆親切 可怕 是因為想到父母 3 大膽的設想 你是女權主義者,或你作為男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