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他們對於國家的情感不同,他們的戰鬥理念不同,所以導致反應最後的不同。
2樓:新鮮妃子笑
因為曾國藩和左宗棠的政治主張不一樣,所以在火燒圓明園的時候二人的反應也不同。
曾國藩為什麼會認為燒掉了圓明園的英法聯軍對清朝有大德?
3樓:卞尋綠
因為曾國藩覺得圓明園是清朝腐敗奢侈的體現,燒掉圓明園能夠喚醒統治者的美夢,讓統治階層產生憂患意識。
4樓:小夢侃文化
因為圓明園是建櫻消滾立在脊餘清朝收入基礎之上建立,因此毀掉圓明園,是對清朝的大德,讓他們重視自己橋桐的軍事。方面,從而積極進取,進行改革。
火燒圓明園之後,曾國藩為什麼大言不慚地說出「英法有德於我」?
5樓:微醺s啦
因為他認為在起義軍造反的時候英法幫助過他,認為他們沒有毀掉老祖宗的牌位便是恩。
6樓:職場達人陶陶
因為英法聯軍的入侵,喚醒了清朝的腐朽統治,讓他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7樓:謇琛
可能是曾國藩被仇恨衝昏了頭腦,當時入侵的軍隊對我國大肆的搜刮掠奪。
英法聯軍燒燬圓明園,若是曾國藩率領湘軍抵抗,他們能打得贏嗎?
8樓:廣東省高考蔡老師
估計贏不了,因為英法聯軍燒燬圓明園,西方列強的**是最先進的,清**腐敗無能,就算拿康熙那個時期,也打不贏英法聯軍,要知道**的強大決定一切了。
清**不作為
我們都知道,為什麼清**最後會倒臺,很大原因就是清朝太過懦弱,帝王一點擔當都沒有,聽到英法聯軍來,馬上就跑,試問這是一國的君主行為嗎?不好好想著怎麼打英法聯軍,而且是直接逃跑,就可以看出來清朝根本就沒有未來了。加上曾國藩那個時候還在打太平天國,根本就分不開身了。
晚清時期列強入侵中國,一是要財寶,二要資源開發權,其中對中國造成最大規模的,當屬英法聯軍,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咸豐皇帝帶著慈禧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結果3500名英法聯軍向土匪一樣,衝入圓明園大肆搶劫,然後還縱火焚燒,大火三日不滅,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
西方列強
就算曾國藩真跟英法聯軍打起來,也不是人家的對手,因為在晚清的時候,根本就不是人數來決定一場戰爭是否可以取得勝利了,那是靠**,也就是火統和槍等工具了,加上英法聯軍的**代表當時最先進,跟他們對打,可以說曾國藩會輸得非常慘了,可能會直接全軍覆沒了。
總結一下,清**那時候,無論是否有沒有派人出去,結果都是一樣的,圓明園還是會被燒燬,因為落後就要捱打,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來的。
9樓:居李夫人
是我直言啊,當時的英法聯軍,是世界上發展比較快的兩個西歐國家,如果就算是曾國藩來抵抗他們的話也未必能夠獲得勝利的。
10樓:網友
應該是贏不了的,當時的英法聯軍是世界上較為強大的兩支軍隊了。
11樓:zl孫悟空
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抵抗是沒有辦法打贏的,因為英法聯軍的**裝備厲害。
12樓:娛樂百事曉
我覺得打贏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因為當時的英法聯軍並不是多麼強大,而且人數也不多,深入清朝本土對他們來說就已經輸了一半了。
13樓:網友
不可能打贏的,首先是軍備問題,曾國藩手下部隊並沒有賊寇的裝備,不管從規模還是威力,都沒有那種殺傷力。其次是軍隊自身問題,他並沒有賊寇的那種訓練有素的近代化部隊,人家從工業革命開始練這種現代化軍隊,才有資本打二戰,而曾沒有,他是臨時湊得。最後就是統治階級的問題,慈禧身邊的人都害怕丟掉自己的地位和所謂的榮華富貴,他們覺得只要有一派人用了外國科技,自己大清地位不保,對於這些先進思想他們會去打壓(具體詳見洋務運動的停止原因)。
14樓:網友
打不贏,對內鎮壓老百姓可以,一見洋大爺就尿褲子了,色厲內苒,咱們所有**歷來如此。
15樓:養怡居民宿
歷史不能重寫的,也不能假設,每件事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16樓:陳晚來
那也不一定,英法一起來的話還是挺兇的,而且都是練過的。
17樓:網友
你以為大清厲害嗎!這種問題不該問,大清不是中國政權是外族。
英法聯軍焚燬圓明園的時候,曾國藩的精銳湘軍在**?
18樓:高中黃老師
曾國藩的精銳湘軍那個時候正忙著要去打太平天國,所以他也就沒有辦法去幫忙驅逐英法聯軍。
19樓:高考張老師
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乙個封建王朝,它的後期可以說是乙個屈辱的歷史,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被外國列強入侵等一系列事情在這個時期發生!在1860年英法聯軍從北國西郊佔領了圓明園,對圓明園進行了掠奪並縱火焚燒,令在座世界無價瑰寶化為焦土,損失嚴重!
而當時的清朝軍隊,主要是由八旗兵和利用兵所組成的,但是這些士兵的戰鬥能力,戰鬥意識相對於外國列強來說是非常弱的,他們從來不訓練,在當時連太平軍都打不過,更不要說這個英法聯軍去對抗了!
而在當時,而當時僅僅憑藉曾國藩的湘軍是完全不可能去救圓明園的。北京的這個時候太平天國太平軍的勢力正在日益強大,所以說在這個時候,咸豐皇帝所採取的政策是攘外必須安內,畢竟在清**的眼裡,西方列強只是為了利益,所以說他們認準要先平定太平軍,這就導致這時的主力軍主要用於鎮壓清朝內部的起義軍,而在英法聯軍入侵的時候,湘軍的主力軍大部分都位於長江下游,很顯然,這個時候曾國藩是不可能撤兵並且返回到北京去增援北京的!
一是時間上不允許,二是當時的皇帝的措施也是允許的,另外,最主要的是當時的軍隊的兵力顯然是無法與英法聯軍對抗這就造成了在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作為當時清朝最強大的兵力的曾國藩的湘軍部隊,卻沒有去援助圓明園!
20樓:職場高達
當時曾國潘的精銳湘軍正要去打太平天國,所以就顧不上圓明園了,造成了這麼嚴重的後果。
21樓:嚮往
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曾國藩的士兵們根本沒有辦法去幫助打英法聯軍,因為去了也是死路一條,還不如儲存。
22樓:麥穗娛樂
曾國藩還有去平定各地的叛亂,當時的社會環境太複雜,曾國藩也沒有回天之力。
23樓:earth魔術
曾國藩當時還有自己的仗要打,所以顧不上圓明園,而且當時的情況太亂了,他已經不會聽皇帝的命令了!
24樓:洑水
因為那個時候,曾國藩想要攻克安慶,先打敗太平天國,所以並沒有聽從咸豐地的指揮。
25樓:蘇蘇we蘇蘇
那支軍隊應該還在參與太平天國運動中,說不定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也是掐準了這個時機的。
26樓:高中陳老師
當時的曾國藩是有別的任務在身,英法聯軍也是看準機會才去火燒圓明園的。
27樓:啊洋
當時英法兩國對於中國唯二的水軍部隊,肯定也是有在關注的,一旦曾國潘他們有所異動,可能就不只是火燒圓明園這麼簡單了。
28樓:職場小蔣
當時曾國藩去各地平息動亂,還在和太平天國打戰呢,所以根本來不及回來支援。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藩和左宗棠的反應為何截然不同?
29樓:瓶子尷聊
面對英法聯軍,當時的清朝戰敗,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最後不能帶著的全部燒掉,對我們來說,火燒圓明園其實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但是,當時的曾國藩和左宗棠的反應不同,我覺得主要還是他們的國家觀念不同、思想不同,曾國藩沒有將國家之事看作整個民族的事,他的愛國之心還不夠高。
火燒圓明園發生在1860年,當時3500名英法士兵衝進圓明園縱火。這場大火持續了三天,把這個世界聞名的花園變成了一片廢墟。不僅如此,還讓近300名的宮女、工匠、太監活活燒死,這件事可以說是罪惡的。
火燒圓明園無疑是歷史上最為惡劣的文化毀滅行動之一,也是國家恥辱的一件事,對當時的清朝來說無疑是一件打臉的事。
當時的曾國藩正在討伐太平運動,在進行國家的內戰,英法聯軍攻打清朝的時候,曾國藩因為覺得打敗太平軍可以立更大的功勞,他放棄去湘江援救,而且在洋務運動中曾國藩還提到「英國和法國有德於自己」,他覺得當時的英國和法國是對自己有幫助的,我覺得曾國藩雖然對清朝的資本主義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個人覺得曾國藩的思想境界還沒有上公升到國家層面,也沒有很強烈的愛國主義。
但是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做法卻完全不同,左宗棠聽到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事,十分的氣憤。而且從那之後就對英國和法國的人非常警惕,在洋務運動時期,他也沒有僱傭英國人和法國人,而且他還警告自己的屬下說。
左公乃中國名將,今以馳驅王事過此,慎勿犯其怒也。
我覺得曾國藩和左宗棠的反應不同,是他們對國家的愛國情感不同,左宗棠一心向國,而曾國藩在朝廷中被其他的事「拌住了心」,大概就是清朝的利益不如自己的利益吧!
30樓:網友
因為他們兩個的思想本來就不同,曾國潘覺得八國聯軍的做法只不過是小惡,與那些起義的人沒有什麼區別,而左宗棠卻不是這麼認為的,他覺得有辱自己的國家。
31樓:網友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藩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殺,只要人活得,就能重塑輝煌的,這點東西不算什麼。
左宗棠認為這些瓷器這是國家最重要的寶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認為是價值觀念的不同。
32樓:正義的夥伴
乙個看著被毀的圓明園,乙個則是希望能夠強兵,保衛自己的國家,他們的立場不一樣,看到的自然也就不一樣。
33樓:199103熊
我們說每個人看待問題的立場不同,那麼他的世界觀價值觀就不同。曾國藩和左宗棠反應不同,就是因為兩個人價值觀不同。
34樓:虥侵錢繑
夠強兵,保衛自己的國家,他們的立場不一樣,看到的自然也就不一樣。
35樓:匿名使用者
立場不同!目標不同!自然不同了!
36樓:匿名使用者
水底魚兒慢慢遊,啊!燕子你說些什麼話?
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
圓明園原是滿清的皇家林園,有 萬園之園 之稱,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英法聯軍縱火焚燬,現在僅剩殘破的遺址。圓明園為什麼會被燒?歷來有兩大說法 一是在反映英法兩國一向的野蠻侵略,然後以放火滅跡來掩蓋他們在園中的劫掠 中國的說法 一是說在停火談判時,清廷將英法的39名談判人員悉數羈押於圓明園,並...
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難道咸豐皇帝不管嗎?這是怎樣的歷史
一件中國人都知道並引以為恥的事情,那就是火燒圓明園。我從初中歷史課本上所學到的史實是,1858年,英法聯軍的海軍摧毀了大沽口炮臺並攻陷天津,從而一馬平川地兵臨北京城下。當時的清 派僧格林沁與英方的談判代表巴夏禮進行交涉,結果談判破裂,清 扣留了巴夏禮等人。於是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併火燒了圓明園。這裡...
圓明園的簡介和火燒圓明園。急急,火燒圓明園的資料!!!!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 1709年 由圓明園 長春園 萬春園三園組成。有園林風景百餘處,建築面積逾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建立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圓明園 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書三字匾牌,就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 園名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