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對就業的滿意率不到四分之三,你對此的看法是?

2025-05-01 14:00:05 字數 2095 閱讀 5938

1樓:小周喜歡熬夜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樣,是被標題中「選擇就業的北大畢業生中超過四分之三進體制」這句話給誆進來的?

我首先是震驚,「四分之三」也就是表示超過75%的選擇就業的北大畢業生都選擇進入到體制內,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代表我國頂尖學術水平和素質的一批人的志向全部轉向了體制內。這無疑是乙個驚人的風向標。

其次我又懷疑了,於是我找到了新聞中寫的一句話。

北京大學釋出的就業報告坦虧顯示,2019年校本部共有282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議,其中到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比例為,去國有企業的佔。也就是說,超過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

為了進行求證,我上網檢索到了資料**。

北京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新聞中的資料毫無疑問是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比例為去國有企業的佔》75%=四分之三。

咋一看,是不是沒毛病?可仔細一看,不太對啊。仔細算一下,去往各類企業和去往清逗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比例,也就是,再加上去國有企業的佔,這不都超過100%了嗎???

再仔細看一下,原來前答信賣面寫的「單位性質」,也就是按照「國有企業」、「黨政機關」來進行的分類統計,而後面的「去往各類企業」和「去往企事業單位」是再次針對全體畢業生的二次分類。也就是說,騰訊新聞把前後兩次分別統計加了進來。。。也就是說把一部分畢業生統計算了兩次得出的結論——「選擇就業的北大畢業生中超過四分之三進體制」。

這樣也行???

真就為了販賣焦慮,不擇手段唄?

那麼北大畢業生的真實就業選擇是怎麼樣的呢?簡單的說,體制內外,一半一半。

去企業的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大致是50%:50%。

具體細分大致如下:

國有企業。高等教育單位。

黨政機關。民營企業。

三資企業。那麼其實各個中大力吹捧的公務員僅僅是裡面「黨政機關」類別,佔。也就是說其實只有大約六分之一的選擇就業的畢業生選擇了公務員這條路。

而且這些選擇黨政機關的482人中,429人都是走的省委組織部定向選調生,佔到了90%。

我曾在以前的中提到過:定向選調生只分為兩種。

2樓:翊婷學姐

你好,我們運悄賀最近也在就業,真的天天輔導員都在催我們就業,但是我個人還是覺得就業是我們個人的事情,學校給輔導員壓力太大,就業率旁派達不到要求就扣工資或者有處分,對老師來說很不公平,而我們被催的也運鎮很煩躁,所以我們並不喜歡拿就業率來衡量。

畢業生滿意度差15%,體現在哪些方面

3樓:帳號已登出

你好!畢業生滿意度差15%可能體現在多個方面,具體取決於調查的內容和問巧廳卷的設計。一般來說,這樣的差異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 教學質量:畢業生可能對教師的教學方法、知識傳授和輔導水平不夠滿意,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孝爛隱果。

2.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能認為自己的專業選擇不佳,缺乏就業機會或者就業薪資不盡如人意,導致不滿意度上公升。

3. 學校設施:畢業生可能對學校的圖書館、實驗室、住宿條件等設施不滿意,感覺這歷老些條件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

4. 學校管理:畢業生可能對學校的行政管理、課程安排、考試製度等方面存在不滿意。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具體情況需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2013年高校畢業生達到699萬,比去年又有新的增加,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下列對大學生提出的就業建議,你

4樓:睢鳩映冬

a試題分析:我國就業形勢嚴峻,待就業的大學生人數增加,要順利實現就業,需要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適應市場需求,a說法正確;b「等待國家安排」說法錯誤;c是自主擇業觀,但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不能完全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職業;d選擇體面職業違背了平等就業觀,說法錯誤。

201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預計將突破700萬人,被稱為「更難就業季」。在此背景下對大學生提出就業建議,你認

5樓:網友

a試題分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如何面對就業。在我國已經逐步形成了勞動部門介紹就業、勞動者自主擇業和自主創業互相結合、互相補充的新的就業方式。

所以,我們也要轉變就業觀念,積極適應市場的需要。不要單獨依靠國家的安排,如果一味只顧個人興趣和體面,不利於就業,所以bcd是錯誤的,選a

畢業生就業協議書中的接收高校畢業生備案函給誰

協議書 一式兩份,分別由學生本人及接收單位留存。甲方留存聯下方的 接收高校畢業生備案函 由單位主管部門存檔 如單位主管部門無需存檔,由畢業生自己留存 詳細解釋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 是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在正式確立勞動人事關係前,經雙向選擇,在規定期限內確立就業關係,明確雙方權利...

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對做好大學生就業有何意義

有助於縮短高校畢業生找尋工作的時間。有助於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也可以適當延緩當前的就業壓力。有助於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也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穩定。有利於地區 城鄉協調發展。有利於非公經濟的發展,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改善人民生活,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利於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對構建和諧社...

高校畢業生留京率連續下降!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趨勢?

因為北京的就業壓力以及生活壓力比其他地方要大很多,人們更加傾向於去小城市享受生活,而不是留在大城市中遭受生活的折磨。因為北京生活壓力太大了,現在很多小城市發展不錯,待遇也可以。因為北京生活壓力太大了,如果家庭沒有能力,想在北京給孩子買房子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面對這樣的壓力,還不如會自己家所在城市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