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小孤山大孤山》翻譯
1樓:劉啊二
《過小孤山大孤山》翻譯如下:
八月一日,船經過烽火磯。南朝以來,從武昌到京口,依次設定了很多報警的烽火臺,這座山應該是其中之一。從船上看山,只是見到高聳的山峰罷了。
等到拋錨停船江中,我途經山的下方,看到裂縫的岩石和各式的洞穴,奇形怪狀,色彩光亮潤澤,也和別的石頭大不一樣。又有一塊巨石,與烽火磯不相連,高峻雄偉地拔地而起,高約一百尺,有紅藤綠蔓攀附在它上面,像寶石鑲嵌的屏風。
這一天,風平浪靜,船走得很慢,又因為深秋,江水較淺,所以能看到這裡的一切美景。
經過澎浪磯、小孤山,兩座山東西相望。小孤山屬於舒州宿松縣,山上有兵戍守著。總攬那些江中的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類,都是名聞天下的,但從峭拔秀麗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從幾十裡外看去,小孤山碧綠的山峰高高聳立著,悔棗直插雲霄,這已經不是別的山可以相比的了,它越近扒鍵越見秀麗,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態變化萬千,確實是自然界風景最優美的地方。
只是山上廟宇太荒涼殘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樓臺亭榭,與山光水色互相輝映,自然會比金山更漂亮了。廟位於西邊山麓,匾額上寫著「惠濟」二字,裡面供奉的神叫「安濟夫人」。
紹興初年,魏國碧此拆公張浚從湖南迴來,曾經修繕過這廟,有座碑記載了這件事。又有另一座祠堂在澎浪磯,那裡位於江州彭澤縣境內,三面臨江,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處名山勝景。
船過澎浪磯,雖然無風,浪卻很大,澎浪磯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的詩句,傳誦者因為小孤山的廟裡有彭郎像,澎浪磯廟裡有小姑像,所以這麼說,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夾,距小孤山大約一里遠。天下著小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廟中游覽,向南望彭澤、都昌一帶山巒,煙雨茫茫,沙鷗和白鷺隱沒了蹤跡,可以說已達到登山臨水瀏覽名勝的極致狀態,徘徊了很長時間才回去。
賞析。本文是遊記,寫山川景物形象,並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情趣和韻味。作者船行於長江小孤山至大孤山一段,所見所遊,非止一處,為避免重複單調,需要用精彩的變化的筆墨,抓住各處景物特徵進行描繪。
文中寫烽火磯「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寫峭石傑然特起,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
寫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幹雲霄」,寫澎浪磯「雖無風,亦浪湧,蓋以此得名」,寫大孤山「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只寥寥幾筆就描繪出鮮明獨特的形象。
過小孤山大孤山中引用郡縣沿革和地形防戍等有何作用
過小孤山大孤山知識點 然 傑然特起 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首弊孤比 實不然也 碧峰巉然孤起以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復以小艇遊廟中 若稍飾以樓觀亭榭夫夷以近,則遊者眾。不以物喜,不鎮芹盯以己悲。之 信造化之尤物 自數十里外望之 徙倚久之而歸何功御和之有哉?之二蟲又何知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
小孤山 屬於哪個省?大孤山屬於哪個城市
小孤山之稱,區別於鄱陽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戚旅尺松城東南六十公里的長江中,秀峰獨立,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障百川於千里,納群山於足下 高高海門石柱 長江絕獨 江上第一景 均鎮友為世人對小孤山之讚譽。不知道你問的是這個不。大孤山屬於哪個城市 大孤山屬於丹東市東港市。大孤山,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孤山...